「守舊」+創新!山東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2021-01-19 山東頻道

原標題:「守舊」+創新雙管齊下,山東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6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山東不斷加大對齊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闡發力度,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煥發勃勃生機。

古代文獻典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從「孔府檔案」到全球漢籍合璧,山東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古籍保護和整理項目,其中被列入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的「全球漢籍合璧」項目,通過與海內外高校、藏書機構的合作,已完成對1110個境外圖書館的調查,累計回歸珍稀漢籍598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全球漢籍合璧工程首席專家鄭傑文告訴記者:「我們估計有1萬種古書和別的文獻,是我們中國大陸境內所缺藏的。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經過比對,精準地把這一萬多古籍回歸過來,建構中國古典文獻的完整系統,這樣就為我們這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打好了堅實的資料基礎。」

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更好地傳承發展,山東加快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建設,孔子博物館、世界儒學文獻資料收藏中心相繼建成使用,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外引內培高端人才,對儒學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釋、正本清源。推動形成學術研究高地的同時,還立足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不斷挖掘重大題材,打磨舞臺藝術精品,講好中國故事。

再過幾天,由著名導演張繼鋼領銜、省話劇院打造的新版話劇《孔子》就要舉行首演,這部劇歷時三年創作,五易劇本,將用全新的舞臺表達手段,呈現孔子超越時代、歷久彌新的偉大思想。

新版話劇《孔子》導演張繼鋼告訴記者:「創作話劇《孔子》,事實上是我們在藝術上進行了一次藝術探險,大家可以看到很大型的管弦樂團、大型的合唱團、大型的舞蹈團,手段豐富,境界單純,整場演出就像孔子形容詩經那樣思無邪。」

山東省話劇院院長董旋表示:「孔子是中國的,他同時也是世界的,我們希望他在舞臺上的藝術形象,與這個時代同在,與世界同在。」

從登峰到落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果,舞臺上看得見,生活中也摸得著。今年,山東20家博物館組成聯盟,通過ip授權、智能平臺定製,讓優秀文化、文物資源活起來,成為一件件融入大眾生活的文創產品,也逐步積聚起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

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聯合推出的重磅展覽《衣冠大成》還未正式開展,就有60多種展覽相關的文創產品面世。「文曲喵身上穿著的是明代衍聖公穿的赤羅朝服,戴的是五良冠,五良冠是國家一級文物。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孔子曾經彈古琴助貓捕鼠,我們現在做展覽就是文創先行,跨界聯手,將文物、文化資源以各種豐富的存在形式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山東省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向記者介紹到。

目前山東已經搭建起多領域、多樣化的文化傳承普及、傳播載體,尼山書院、儒學講堂、文化體驗演出活動遍地開花,傳統文化進入校園、進入鄉村社區,流淌進家家戶戶,煥發勃勃生機。

此外,山東還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擦亮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孔子文化節等高端國際峰會品牌,加強海外文化陣地建設,持續擴大齊魯文化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

相關焦點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表示,《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青島出版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讓傳統文化教育「活起來」,這所高校
    「在專業課程學分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下決心為全校本科生開設這些傳統文化課程,這在國內高校是絕無僅有的。」12月17日,曲阜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戚萬學在受訪時表示,堅持傳統優秀文化進課堂、進課程,在主渠道上下大力氣,構建傳統文化育人特色體系。如今,「孔子與《論語》」還開設了在線課程,已經吸引3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學生選課學習。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國廣大民眾的文化血脈和精神情感。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今天,我們應如何發揮好這些傳統節日背後的人文價值,從而更好得在傳統節日中感受文化自信?
  • 在創造創新中彰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原標題:在創造創新中彰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只有通過自身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適應並體現我們這個時代發展的訴求,從而顯示出它的當代價值。毛澤東同志當年為我們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確立了「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的恰當態度。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弘揚和保護各民族傳統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陳出新,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黑科技版《清明上河圖3.0》現身故宮 「文化+科技」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原本被束之高閣的文物與觀眾更近了,傳統文化更是通過多種形態走近觀眾,從而變得更加生動和親切。傳統文化與科技、泛娛樂相結合是打造文化IP最深入人心的方式之一,也是傳統文化連接大眾的紐帶。 AR、VR、全息影像技術、沉浸式表演、動漫、漫畫、遊戲等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展現方式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 傳統而不守舊,創新而不忘本,肖像畫大師拉圖爾才是真集大成者
    #油畫#亨利·方丹·拉圖爾(1836-1904),法國油畫大師,他的繪畫風格介於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之間,更多的是保留著傳統的繪畫技法失敗的挫折感沒有使他垂頭喪氣,和年輕的印象派畫家們一樣,反而公開對抗守舊的傳統的藝術沙龍。
  • 「讓文物活起來」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中國山東網10月12日訊 (記者 馬文文) 2018年10月12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大君有命 開國承家——小邾國歷史文化展》將在山東博物館3樓19號展廳展出。
  • 數字中國、傳承經典,騰訊音樂助力傳統音樂文化「活起來、走出去」
    「科技+文化」融合創新升級視聽,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其實,不斷在創新中適應時代的發展,才是文化傳承的關鍵。數字文化是未來的方向,喚醒傳統、新意發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亟待升維。得益於數位音樂時代,讓傳統民族音樂打破了語言和地域限制,輕鬆搜索隨時暢聽的網際網路基因奠定了「傳」之「新視聽」根基,而唯有「傳」其聲,才能真正助力民族音樂文化走近國民,激發大眾對民韻的文化自覺,真正令民族音符「活起來」。「誰為採風者,聽我歌此詩」,「新民韻計劃」將承擔起民韻「採風者」的責任。
  • 瀋陽小夥就這樣讓傳統文化 「活」起來
    近期,一個讓國寶們「活」起來的抖音帳號火了,在短時間內,累計播放量上億,點讚量達上百萬。8月30日,指尖瀋陽、沈報全媒體記者採訪到這些有趣短視頻的製作者戈鋒,他說想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辭掉高薪穩定工作創業 挑戰自己的能力邊界
  •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魯家班裡最小的藝人——90後魯佳浚,是魯家班第四代皮影戲傳承人,經過學習,已熟練掌握這門民間傳統藝術,為地方皮影戲的保護和傳承注入了新生力量。
  • 少兒英語+故宮文化IP 騰訊新文創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讓孩子們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學習英語知識。在騰訊新文創戰略落地兩年後,騰訊開心鼠英語通過將英語啟蒙學習與故宮IP相結合,在新文創+教育領域展開了一場新的嘗試。2021年《故宮月曆》(少兒版)不僅突破了以往的月曆創意,也兼顧了孩子們的年齡段和興趣點,為孩子們探索故宮博大精深的歷史提供了一個全新且獨特的微觀視角,也為他們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方式與途徑。脊獸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符號之一,被建築學大家梁思成評價為「建築物美麗的冠冕」。在中國文化中,脊獸被賦予了很多的文化內涵,代表了中國文化古老、神秘、趣味的特質。
  • 「立起來」「動起來」「活起來」!這項工作形成特色、創出品牌!
    一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高起點部署,組織領導機制和聯繫協調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法治文化理論研究穩步推進,法治文化傳播平臺創新拓展,法治文化引領作用逐步凸顯,齊魯法治文化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 文旅融合促進山東傳統文化發展 「非遺」傳承再煥時代活力
    誕生於山東曲阜的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將相距1500餘公裡的齊魯大地和八閩大地連接起來,鑄造共同的文化記憶。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 優秀傳統文化「活」了
    不久前,一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主題的論壇在北京舉行,多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
  • 閃電深1度|從「古城新韻」探尋曲阜的傳統文化創新之路
    曲阜,也藉此進一步展現出「打造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平臺」的強烈意願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挖掘和闡發的巨大信心。山東:「文化強省」的大擔當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脈,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 在揚棄繼承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工作時提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提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要堅持這一基本方針。
  • 山東濟寧: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
    在孔子博物館,社教體驗、網絡直播、志願講解等運營新模式給儒家文化帶來充滿朝氣的時代面孔。    讓「陣地」發揮出時代效能,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市民心中樹起時代標杆,山東省濟寧市站在儒家文化光彩於世界文明舞臺的角度,寫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章。
  • 如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浙江中醫藥博物館這樣做
    一座鋼筋水泥的現代化建築,如何讓有五千多年歷史的中醫藥文化「活」起來?近日,記者走進這座將古老與現代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博物館一探究竟。  百張處方 融和醫理書藝  要把歷史講述得生動好聽,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件展品都有生命。
  • 尊重傳統加強基礎研究,讓潮汕文化內涵「厚起來」
    潮汕文化隸屬於嶺南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潮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基礎和前提是強化研究挖掘,對潮汕文化的內涵、外延、載體、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等進行深度解析和系統梳理。多年來,一些潮汕文化研究機構和學者積極開展潮汕文化基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讓非遺「活」起來
    這個非遺體驗活動與母親節感恩主題結合起來,讓參與者在「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情境中,親身體驗到蒙古族傳統飾品的製作特點。讓非遺走進人群,沾人氣,接地氣,才能讓非遺活起來,活下去。「非遺活態工坊」在這方面的創新實踐值得點讚,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