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

2020-12-14 瀟湘晨報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籤約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

2020-12-12 11:43:5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舉行。

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表示,《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青島出版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介紹,雲岡石窟的紋飾是一個特殊時期文化的集大成,是高光時刻而非一段長期歷史發展的積累,是重要的基礎資料,是雲岡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值得我們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和研究。通過編撰出版這套紋飾圖像圖書,我們認真研究雲岡石窟的造像和紋飾藝術,認真做好基礎研究工作。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說,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對雲岡石窟紋飾的研究,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的空白。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規劃十卷本,內容分別為概覽卷、佛造像卷、冠飾佩飾卷、伎樂飛天卷、平棊藻井卷、明窗門樓卷、龕型裝飾卷、塔柱裝飾卷、佛教故事卷、邊飾卷。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雲岡石窟全集》的進一步分類研究,是「雲岡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旨在讓更多的人全面、系統地了解雲岡石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培育、鞏固和發展文化自信,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吳愛瑋 報導)

責任編輯: 王菁華 李忠運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舉行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 通訊員 吳愛瑋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藝術館舉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分別代表三方籤署協議並致辭。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雲岡石窟
    但是,伴隨絲路上迴蕩起的清脆駝鈴聲,一尊尊石窟藝術雕像得以穿越千年時光,重新走進人們的心田千年文物「活了起來」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構成了人類藝術長廊中極重要的組成部分,展現了公元5世紀前後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況,體現了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後獨立發展的早期特徵。這座珍貴的文化遺產歷經歲月衝刷,依然完整屹立於中國北方的崖畔,實屬不易。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別樣的胡風樂舞  雲岡石窟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頗具西來樣式,胡風胡韻較為濃鬱,而中晚期的石窟造像又引領了中華佛教藝術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風尚。如今,它以恢宏的皇家氣勢、自然的園林生態和優雅的文化環境,成為海內外遊客的禮讚聖地。
  • 「中國文化報」雲岡石窟:閃耀中華文明的自信光芒|楊俊芳
    【04版】閃耀中華文明的自信光芒——雲岡石窟保護進行時如何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保護好、繼承好文化遺產是擺在文物保護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大課題。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雲岡石窟考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近日,筆者採訪了雲岡石窟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主任閆宏彬,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雲岡石窟保護工作的故事。
  • 雲岡石窟研究院向山西大同大學捐贈《雲岡石窟全集》
    12月21日下午,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主持編撰的《雲岡石窟全集》藏書捐贈儀式暨學術交流講座在山西大同大學舉行。 捐贈儀式上,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張焯代表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捐贈《雲岡石窟全集》藏書,山西大同大學黨委書記弓永華代表學校接受藏書。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草地·神州風物
    全集首次輯錄了史上最大規模、全方位採集雲岡石窟彩色影像檔案的成果,首次以全集形式展現人類5世紀石窟雕刻藝術的高峰,全面超越了日本出版的16卷本《雲岡石窟》,代表了國內「雲岡學」研究的最高水平,標誌著「雲岡學」的正式確立。
  • 雲岡石窟丨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在中國營造學社成立90周年之際,清華師生重走梁思成、林徽因曾走過的古建築考察之路,近日,他們來到雲岡石窟,通過「人文清華」講壇網絡直播,將雲岡石窟之美分享給更多的人。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將近1600年。現存45個主要洞窟、209個附屬洞窟、1100多個佛龕、18000餘平方米雕刻面積,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
    希望各位專家充分交流、碰撞、研討,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藏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探討北魏平城在中西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情懷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以優秀的學術成果豐富雲岡學研究,堅定文化自信,推動雲岡石窟與山西石窟寺保護研究利用再上新臺階,為守護好雲岡石窟這個中華各民族融合共鑄的文化豐碑貢獻力量。
  • 雲岡石窟是什麼?
    、脖子、身體、四肢、基座等輪廓完成後會換上更專業的工匠進行細加工以求將造像雕鑿地活靈活現尤其是頭部五官、手指頭、手掌最後還需用工具將表面打磨整平這樣一尊精美的造像才雕鑿完畢雲岡石窟已無法考證北魏時彩繪工序不過北魏雲岡造像身上是有顏色的佛像局部塗一些紅色我們目前所見大多是明清時期施彩
  • 雲岡石窟的希臘大力神赫拉克利斯
    圖1 1 希臘陶瓶上的赫拉克利斯圖像 2 古羅馬時期的赫拉克利斯大理石雕像 (1採自邢義田《立體的歷史:從圖像看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三聯書店,2014年,第163頁。2採自《世界美術大全集 西洋編 5 古代地中海與羅馬》小學館,1997年,第208頁。
  • 晉善晉美 | 我是雲岡石窟,今年1560歲了!
    上帝的視角俯瞰大地美則美矣,但也千篇一律的乏味,不如倒頭睡一覺便落地雲岡機場。先說說大同這座城市。餘秋雨在「大文化大古都」專題講座上說道:北魏扭轉了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平城(大同)文化直接影響了之後的隋唐文化(長安文化)。
  • 雕飾奇偉 冠於一世——漫話雲岡石窟藝術
    林石 中華書局1912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習總書記說,雲岡石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這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
  • 這就是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五華洞前石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供圖 王朝興衰、時代變遷、文化交融……一個個錯落的窟龕中藏著許多人的許多故事 它是雲岡石窟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供圖早期的曇曜五窟造像作風勁健質樸技藝上承漢代的優秀傳統也吸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中期石窟富麗堂皇從洞窟形制到雕刻內容和風格均有明顯的漢化特徵而晚期的佛像與菩薩面形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正是清新典雅「秀骨清像」
  •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北魏將它最鼎盛時期的文化留在了這裡涵蓋了北魏的宗教、文化、歷史、建築、藝術、民俗等雲岡石窟是當之無愧的「雕刻在石頭上的北魏王朝
  • 雲岡研修班 | 12月24日,清華大學王南主講《塔窟東來》
    文博研究館員,《雲岡石窟全集》副主編。1985年開始從事雲岡學術研究,1999年以來發表《從犍陀羅到雲岡》、《<魏書·釋老志>與雲岡石窟》、《雲岡學:從自發到自覺》等70餘篇論文,出版《雲岡石窟佛教造像》、《雲岡佛經故事》、《雲岡石窟佛像》、《雲岡石窟菩薩像》等十四部著作,編輯《平城絲路》論文集、《雲岡石窟全集》二十卷等專業著作。
  • 雲岡石窟研究院與大同藝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南麗江)近日,雲岡石窟研究院與大同藝校強強聯手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彌補景區講解專業人才缺口,為文旅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建設輸送高質量專業性人才,加快大同市的文旅融合。  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是著名的旅遊聖地,雲岡石窟研究院是大同旅遊行業的龍頭。
  • 四十年代水野版雲岡圖集:第六窟
    直到文成帝拓跋睿即位後,下詔復法,佛教又以更大的勢頭發展起來,雲崗石窟的營造便是復法運動的重大舉措。雲岡石窟的開鑿按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起算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止,前後60多年。
  • 主播為您讀報|雲岡石窟:東方佛教的第一聖地
    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5月11日赴山西考察調研,前往雲岡石窟實地了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11日傍晚時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習近平走進洞窟仔細察看雕塑、壁畫,詳細詢問石窟開鑿歷史、藝術風格、文物保護等情況。
  •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開幕,李亞參觀...
    昨日,「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市委書記李亞參觀展覽並對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提出要求。 作為絲綢之路上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石窟寺是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中外文明互鑑的彰顯和反映。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分別於1987年、2000年、2001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 看展 |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不僅是統一北魏王朝的傑作,也是草原和農耕民族,不同文化和信仰碰撞的結果。它所展現的氣質、張力與後來龍門石窟的理性、平和形成鮮明對比。雲岡石窟實為北朝藝術之發端,其影響遠及隋唐,開啟了中國古代藝術史上的黃金時代。公元398至494年,北魏首都平城是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魏皇室以舉國之力開鑿的雲岡石窟,亦代表了當時所能實現的工程和藝術的最高水準。石窟的開鑿者堅信,用巖石雕刻而成的佛像堅不可摧。只是因為風化崩裂,一些造像還是從崖壁上脫落而湮沒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