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著名能源專家Ian Dunlop:如氣候持續變暖,人類或將失去一切

2020-12-23 中國綠髮會

近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綠髮會籌辦的 「民間、文化、交流與合作」(4C:Civil Society,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主題RCEP 4C 1次會議順利舉行。共10652人在線參與了本次會議。來自澳大利亞的世界著名能源專家Ian Dunlop在RCEP4C 1次會議中,講述了「民間合作讓RCEP更加多元」的要素。筆者特此整理逐字稿與各位分享如下:

Ian Dunlop先生慎重提醒我們,若不立即阻止地球變暖繼續惡化,人類或面臨失去一切,甚至大量死亡的危機。

Ian表示,想要在十年內達到零淨排放的目標以阻止地球災難降臨的風險,我們須在今後2-3年之內完成相關的重要舉措。因而我們比須暫時忽視其他一切話題,我們應該認真考慮這個即將改變我們一切,全球氣候變化的風險的涵義。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文明可能不復存在,只有意識到形勢的萬分危急,我們才有可能在有「有效期內」成功阻止自己的毀滅。

面對這一切,傳統經濟學已失去了意義,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必須為人類的持續生存而付出努力。這三十年來的氣候補救措施並不足夠,在一切補救措施完成之前,我們還須儘快進行「空氣抽碳」以解決氣候變暖的問題,實行地球地質改造以減輕目前正在遭受的災難衝擊。可現實是多數國家政府未開始關注這些話題。關於貿易,我們也有對策,可是這意味著全球性前所未有的合作。

對抗疫情危機的寶貴經驗讓我們更了解了接下來應該怎麼處理地球變暖的問題。我們已經回不到經濟佔主導地位的時代。Ian舉例說,近期疫情橫行的歐洲就是不幸的例子,這體現了他們無法應時事而變通。

人類已經喪失了我們之前共有的人權。為了挽回可能即將失去的未來,我們必須在十年內進行廣泛而完整的世界體系改革,包括我們的經濟,社會,價值觀體系。

RCEP的重要性

當今的國際體系,中央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的運作方式,無法讓我們在「有效期內「」進行所需的嚴厲措施。

如今世上只有RCEP在為這一目標而奮鬥,RCEP應該提供一個架構來推廣發展此類論壇,為人類歷史翻出新篇。

氣候變化要點

如今大家都爭取為2050年達到淨排放量下降至零的目標而奮鬥,可是為了避開氣候變化帶來災難的可能性,我們必須在2030年達到目標。

我們近期總結了二十項氣候觀察關鍵要點:

第一,氣候持續變暖有潛在的災難性後果。

第二,因為氣候系統的非直線性反饋作用,我們可能面臨「熱室地球」的局面,氣候持續變暖可能會產生自續性而不可扭轉局面,必須防止世界氣候反饋環系統內所指定的地區溫度達到「臨界點」,

第三,世界氣候反饋環系統內所指定地區為(共九個點):

- 北極海冰 (已觸臨界點)

- 西南極冰層 (已觸臨界點)

- 澳大利亞海域珊瑚礁 (已觸臨界點)

- 加拿大北方森林 (已向臨界點邁進)

- 西伯利亞永凍層 (已向臨界點邁進)

- 格林蘭冰層 (有向臨界點邁進的跡象)

- 大西洋環流 (有向臨界點邁進的跡象)

- 亞馬孫熱帶雨林 (有向臨界點邁進的跡象)

- 威爾克斯盆地, 南極東部 (有向臨界點邁進的跡象)

Ian Dunlop先生面對參會者提問「對於可能不願意改變而繼續使用非環保技術的國家,比如印度尼西亞,我們應該怎麼應付?」他回答道: 因為各種理由,比如考慮到所需的廣泛改變,人們都不願意承認我們現有的經濟體系無法應付它自己製造的基本問題。可是氣候,資源耗盡的問題已經呈現為事實,而新冠病毒疫情也受其影響。

世界已經目睹、體會了氣候問題帶來的嚴重後果,比如近期澳大利亞的叢林大火和菲律賓面對的氣候災難。我們需要更誠懇的討論這些問題和其潛在涵義,甚至追問當事者使用非環保技術所考慮的問題和決定。對於供能的問題,我們已取得了跳躍性的供能技術進步,從一個基於石化油能源發展路線轉向一個分布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其中,看似簡單平庸的能源效率和節能技術是經濟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整理/坤華、JH 審/JH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持續,影響12億人的事情或發生,科學家提出4大解決方案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相信大家也知道,這些年來我們人類社會發展非常快,我們在享受飛速發展帶來的便利之時,也感受到了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如自然環境的問題。其中目前備受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氣候變暖的問題,這些年來,地球的氣溫持續上升,不斷出現打破紀錄的高溫天氣。
  • 重啟當前國際制度,才能給大家帶來幸福 | Ian在RCEP 4C上的講話
    來自澳大利亞的世界著名能源專家Ian Dunlop在RCEP4C 1次會議中,講述了「民間合作讓RCEP更加多元」的要素。筆者特此整理逐字稿與各位分享如下:(圖源:中國綠髮會)Ian Dunlop先生慎重提醒我們,若不立即阻止地球變暖繼續惡化,人類或面臨失去一切,甚至大量死亡的危機。Ian表示,想要在十年內達到零淨排放的目標以阻止地球災難降臨的風險,我們須在今後2-3年之內完成相關的重要舉措。因而我們比須暫時忽視其他一切話題,我們應該認真考慮這個即將改變我們一切,全球氣候變化的風險的涵義。
  • 2020年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氣候變暖人類必須警惕
    2020年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氣候變暖人類必須警惕時間:2020-12-03 13:42   來源:上海熱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氣候變暖人類必須警惕 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繼續
  • 新加坡《聯合早報》丨聯大主席警告:氣候持續暖化人類將滅亡!
    人們手持各種標語,如「地球只有一個」「氣候第一、政治第二」等,呼籲各國政府落實《巴黎協定》。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指出,今年是有記錄以來第四酷熱的一年,氣候變暖的衝擊未曾如此嚴峻。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前幾任主席也罕見地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國採取「果斷行動,對付緊迫的威脅」。
  • 為什麼說全球氣候變暖是個世紀大騙局?!
    30000個科學家已經出面,贊成川普「人為的氣候變化是由於全球精英為了賺錢的一個騙局」。其中一位專家是氣候頻道的創始人約翰·科爾曼(John Coleman) ,他警告,巨額的財富正被人為氣候變化的支持者如艾爾·高爾(Al Gore)所掌握。維基:美國政治家,曾於1993年至2001年間在貝爾·柯林頓執政時期擔任美國副總統。
  • 我們現在都是氣候難民
    也就是說我們都出生於一個被稱為全新世的氣候時代,而現在我們即將跨過邊界進入到另一個氣候時代——人類世(the Anthropocene)之中。在這片全新又危險的荒野中,不但沒有摩西來引導人類,反而出現了一群持否定態度的專家和汙染者,正誤導人類走向更嚴峻的危險之中。我們現在都是必須尋找安全之路的氣候難民。
  • 氣候變暖引發自然災害 專家:2020年亞洲受影響最大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喀山聯邦大學氣象教研室主任尤裡佩列韋堅採夫表示,全球變暖將決定2020年的天氣,世界不同地區將出現更多自然災害,亞洲地區遭受的損失將超過其他地區。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體積持續下降,其融化速度已經超過了新形成的冰雪的積累速度。這位科學家表示:「人類觀察氣候變化已持續約170年。在最近的幾十年內,我們都看到全球氣溫上升。尤其是北極地區和中緯度地區。過去的一年,每個月都是冠軍,每一次溫度都是一次次達到最高值,全球變暖正在到來。」
  • 氣候臨界點被激活,核能發電或能阻止全球變暖,科學家稱有點懸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讓全球變暖的速率不斷加快。《巴黎協定》籤署之後,各國開始了拯救地球氣候的徵程。但情況似乎並不樂觀。2020年開年後,澳大利亞山火、疫情蔓延、南極紅雪、綠雪事件,地球的環境似乎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近年來,地球兩極海冰不斷縮減,北冰洋甚至即將出現無冰之夏。
  • 從瑞典「氣候少女」看中國的氣候治理
    當然川普總統的確「配得上」這樣的「氣候凝視」,因為他上任後果斷廢除了前任的數十項環境法規與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曾在推特中說過驚世名言:「全球變暖的概念是中國編造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讓美國製造業失去競爭力。」俄羅斯總統普京對通貝裡的回應比較硬核。普京說:「我相信格蕾塔是一個善良、真誠的女孩。
  • 韓國專家:中日韓超長雨季或因氣候變暖
    原標題:中日韓為何遭遇強降雨襲擊,韓國專家:與全球變暖有關【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韓國、日本等東亞多國近來都遭到強降雨襲擊,大量人員受災。韓國專家認為,東亞遭遇的這些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不無關係。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就比如如果人類全面放棄化石燃料,那麼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科學發展肯定會受到重大的影響。而且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問題,需要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進行溝通協商解決,不是某一個國家就能改善的。但是全球變暖的問題確實很嚴峻,為此世界各國多次召開有關全球變暖的商討大會,但是由於利益糾纏原因這些大會的結果都很不理想。
  • 氣候變暖引發全球關注,或成美國大選關鍵因素
    他在《關於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的特別演講》中指出,「像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巴基斯坦不是氣候變暖的始作俑者,但卻面臨著不成比例的後果。」▲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舉行的「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特別會談」上發表講話。
  •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這場大火總共持續了210天,整整7個月。澳大利亞在這場大火中損失慘重,33人死於火災,12億野生動物喪生,還有2500多間房屋被摧毀,1170萬公頃土地被燒毀。而且,如果答案是全球變暖是真的,它有多重要呢?在我們所面臨的其他問題,例如,持久性失業、飆升的公共債務、低烈度戰爭以及核擴散中,我們對全球變暖的關注應該排在什麼位置?簡單的回答是,全球變暖是對人類與自然界的一個主要威脅,我將用的一個比喻是,我們正在進入「氣候賭場」。我用這個比喻的意思是,經濟增長正在引起氣候與地球系統不合意而危險的變化。
  • 中日韓超長雨季或因氣候變暖 韓國專家:與全球變暖有關
    韓國專家認為,東亞遭遇的這些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不無關係。  韓聯社4日稱,韓國濟州道今年梅雨季從6月10日持續至7月28日,共49天,刷新歷史新高。韓國南部地區梅雨季從6月24日至7月31日,共38天;中部地區降雨天氣已持續41天,有可能將超過2013年(49天)的歷年最長紀錄。中國、日本同樣遭到強降雨襲擊。7月初,日本九州地區暴雨造成70多人死亡,中國南部地區也遭遇嚴重的洪災。
  • 英專家預言全球變暖,海陸生物百年後將面目全非,水母能吃下海豚
    據英國《每日星報》10月12日報導,英國明星探險家史蒂夫 · 巴克沙爾(Steve Backshall)預言,若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未來一百年內將對海洋和陸地生物造成悲劇性災難。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2001年,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消息稱,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宣布,由於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持續上升,國家所有的努力均告失敗,全國1.1萬國民將不得不放棄家園。吐瓦魯已經與紐西蘭籤訂協議,全國國民將陸續「搬遷」到紐西蘭。 從1995年到2002年,南極半島失去了大約1.25萬平方公裡的冰架,相當於盧森堡國土面積的4倍。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李志青:全球氣候變化的幾個經濟學常識
    「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以下是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教授的文章《全球氣候變化的幾個經濟學常識》。
  • 對話作者譯者|身陷「氣候賭場」,人類如何抽身
    後來,我又發現,在環境經濟學中,氣候經濟學雖然更加小眾,但更有必要。全球變暖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重大的問題,應該與暴力衝突和經濟蕭條同等視之。 梁小民:中國也提出要做一個「綠色GDP」 的統計,「淨經濟福利」正是這一理念的來源。 威廉諾德豪斯在國內外都是大名人。在國外, 他在氣候變暖的研究中屬於頂級專家 之列,早已引起廣泛關注。
  • 科學家預測,2050年人類或遭遇極端氣候,難道30年後將走向終結?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是近百年以來全球氣溫上升的「主導因素」。儘管我們經常談論未來氣候預測的不確定性,但有些事情我們是可以肯定的,也就是地球將會持續變暖。我們還知道,隨著氣溫的上升,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將會不成比例地被放大,發生不可逆轉及災難性變化的風險也在增加。我們更知道,由於大氣中碳的積累,無論未來碳排放趨勢如何,肯定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氣候變化。
  • 【地理觀察】6種極端氣候或襲擊全球,200名科學家聯合預警:地球或將崩潰
    就在上周,全球有200名科學家聯合發布了一項長達50頁的報告,警告人類地球的6種極端氣候或襲擊全球,地球或將崩潰。自從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地球的氣候危機就逐漸開始顯現。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讓地球開始變暖。而地球變暖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比如說水資源的短缺,海平面上升、山火頻繁發生、糧食危機也在某些地方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