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藏家》:講述國寶「皇后之璽」背後的故事
新華網西安12月16日電(記者韓嘯 楊一苗)12月15日,小說集《藏家》在陝西省西鹹新區首發。作為該書開篇之作《皇后之璽》的主人公,年過六旬的孔忠良現身新書首發儀式,講述他少時發現「皇后之璽」的故事。經專家鑑定,這枚「皇后之璽」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皇后印璽,已成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了還原當年發現「皇后之璽」的真實故事,作家許海濤深入採訪這枚珍貴文物的發現者孔忠良,並詳細地記錄了他52年前撿寶、交寶的全過程。《藏家》一書以鹹陽五陵原為背景,由13篇故事組成。作者通過親歷者的視角,講述了尋寶、藏寶引發的傳奇故事。
-
新書上架|《藏家》講述國寶「皇后之璽」背後的故事
文/韓嘯 楊一苗12月15日,小說集《藏家》在陝西省西鹹新區首發。作為該書開篇之作《皇后之璽》的主人公,年過六旬的孔忠良現身新書首發儀式,講述他少時發現「皇后之璽」的故事。經專家鑑定,這枚「皇后之璽」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皇后印璽,已成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了還原當年發現「皇后之璽」的真實故事,作家許海濤深入採訪這枚珍貴文物的發現者孔忠良,並詳細地記錄了他52年前撿寶、交寶的全過程。《藏家》一書以鹹陽五陵原為背景,由13篇故事組成。作者通過親歷者的視角,講述了尋寶、藏寶引發的傳奇故事。
-
地上撿塊國寶,「皇后之璽」的前世今生
「皇后之璽」 底部印文由於其質地、鈕式和文字,與漢制相匹配,因此可以推斷它應該屬於漢代的物品。再加上發現地的特殊——距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合葬的長陵東側僅1千米。「皇后之璽」 (西漢) 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在這枚璽印的上方雕著一隻螭虎,雙目圓睜,張口露齒,形象兇猛。在璽印的側面還陰刻有雲紋,底面刻有「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玉從古至今都被國人推崇備至,和田羊脂玉在古代被譽為玉中極品。螭虎則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代表著神武、力量、權勢、王者風範。
-
西漢皇后之璽玉印的故事
結果,這隨便一撿,就發現了今天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赫赫有名的「西漢皇后之璽玉印」。這顆玉印,高2釐米,邊長2.8釐米,體積非常小。別瞧個兒小,這卻是一件驚世駭俗的寶物,這枚小小的玉印,是用正宗的新疆和田羊脂白玉做成的,玉色純淨無瑕,非常罕見。玉印的璽面,陰刻著篆書的「皇后之璽」四字,字形端正大方,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
皇家瑰寶 | 西漢呂雉皇后之璽
璽臺四側面呈平齊的長方形,並琢出長方形陰線框,其內雕琢出4個互相顛倒並勾連的捲雲紋,每個雲紋均以雙陰豎線與邊框相連。陰線槽內殘留有部分硃砂。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四字,字體結構嚴謹大方,筆畫粗細均勻,深度一致。此枚玉璽玉質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動,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都是罕見的。
-
皇后之璽,極其珍貴,象徵著權利和王者高貴的身份
讓眾多遊人參觀者翹首以待的一件文物,可以說非皇后之璽莫屬了。事實上,「皇后之璽」確實是一件國寶級文物,於1968年發現於鹹陽市韓家灣。新疆和田玉是製成製成這枚玉璽的主要材料,新疆和田玉玉質堅硬細膩,溫潤潔白,沒有任何沁色。而看這玉璽的花紋,花紋是圓雕成螭虎的形狀。螭是什麼呢?
-
陝西西安:「皇后之璽」造型交通卡亮相
2019年5月28日,陝西西安,「皇后之璽」造型交通卡驚豔亮相,目前可在全國200多個加入互聯互通的城市公交及軌道中使用!這一款造型有趣的異形交通卡,是以西漢的「皇后之璽」為原型,採用1:1的比例用多種特殊工藝打造的。
-
13歲學生撿到「皇后之璽」,上交獲20元路費,現已成鎮館之寶
可經過專家一鑑定,他們以為的小石頭,其實是一塊質量上乘的新疆和田羊脂玉,並且在這塊小小的玉石上還有一個雕刻的圖案,圖案則是一隻螭虎,而除了圖案之外,玉石上的文字更令在場的專家們驚訝,在這塊玉石上,赫然寫著「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這也助力專家們證實了這塊玉石非凡的身份。
-
農民捐贈天價文物,竟是西漢呂后的「皇后之璽」,博物館只出 20元 路費!
在中國歷史上,皇后雖然位置非常顯赫,但也非常之多,這枚印章到底是哪個皇后所用的呢?西漢皇后之璽皇后之璽 高2.0釐米,邊長2.8釐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無任何受沁現象。璽體為正方形,鈕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
-
揭秘!聯發璽悅全城火熱的背後,竟是這些原因!
限時鉅惠特價房火熱搶購銷售成績實力見證同時周末的「包湯圓吃彩色麵條」活動更是為寒冷的冬日帶來絲絲暖意掀起年終購房狂潮深得置業者們的青睞炙手可熱的背後,是厚積薄發的沉澱紅動巴南的火爆,是匠心營造的品質每一個數據的背後不僅是聯發璽悅的實力印證更潛藏了聯發璽悅的制勝密碼實力聯發 千億國企聯發集團
-
畫給孩子的國家寶藏,讓孩子輕鬆讀懂文物,解密國寶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本漫畫國寶的兒童讀物,立足於兒童視角,以幽默好玩的語言,解讀了國家寶藏背後的故事,展現出華夏文明悠久璀璨的歷史。作者文筆活潑,敘述簡潔,符合孩子的認知,6~14歲的孩子都可以閱讀。《畫給孩子的國家寶藏》五大特色【觀國寶,學知識】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座知識寶庫!本書從萬千件文物中精挑細選出幾十件,均為大國重器,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透過一件件文物,孩子不僅能看到人類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更能培養他們的歷史眼光。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國寶背後的故事
國寶節目背後,蘊含著哪些創作理念,有哪些創作故事?國寶文物背後,見證了中華文明怎樣的賡續綿延,書寫了傳承者怎樣的操守品格,又如何展現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促進、交相輝映的生動畫卷?國寶大幕拉開,9座歷史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泱泱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留下無數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故宮博物院90周年重量級展:眾國寶背後的唏噓故事
283件珍品武英殿延禧宮同時開展這些年來,故宮整理出版了千餘件《石渠寶笈》著錄書畫,但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曾君說,數量也僅為《石渠寶笈》著錄總量的十分之一。《石渠寶笈》龐大的名目、大量重複的題材、僅有文字沒有圖像的缺憾,給準確比對著錄與實物帶來了極大困難,也註定其整理與研究之路艱苦而漫長。
-
中國青年報社等聯合國內博物館打造青少年文化傳承音頻節目《國寶...
自2019年9月25日起,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與酷我音樂聯合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等國內知名博物館重點打造了青少年文化傳承音頻節目《國寶的奇妙之旅》,總計上線20期,「國寶的奇妙之旅」「跟著國寶去旅行」等微博話題總閱讀量達3.2億次,305萬次的網友參與了話題討論。文物有沒有生命?如果沒有生命,它們為什麼能流傳至今?
-
「看門人」單霽翔編著三本新書 為故宮600周年慶生
「今天是紫禁城600周歲的正日子,作為『看門人』,我用這最新編著的三本新書給大家講述故宮博物院的古建築、珍藏文物及與我院有關的人和事。」12月8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舉辦新書發布會,並通過PPT課件向在場觀眾展示該院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提升遊客服務水平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背後的故事,通過這些努力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當天上午,單霽翔做了題為「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的公益講座,在一個小時的演講中,他講述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的關係。
-
漢「獻帝」之璽
正面主印文為「皇帝之璽」,印鈕頂端雕一「協」字。側面印文依次為「獻帝」,「山陽公」,「伯和」,「劉伯和」。 漢獻帝是東漢時期最後一位皇帝(在位時間從189年——220年),名「劉協」,字「伯和」。初時董卓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獻帝,後幾經波折,最後劉協被曹操控制,「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襲魏王爵。
-
由農民發現的三大國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最後都上交給了專家
在每個博物館裡都有著幾件「鎮館之寶」,而能被稱為「鎮館之寶」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國寶級別的。有意思的是,根據這些國寶級文物的出土介紹來看,大多數國寶都不是由考古專家發現的,而是由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比如今天要說的被農民發現的三大國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最後都是上交到了專家手中,博物館才得以收藏。
-
清代后妃璽印
但鮮為人知的是,其實清代的皇后、妃子們也有自己的璽印,而且這些璽印的藝術造詣和文物價值並不在帝王璽印之下。 雙龍交臥的皇后璽印 清代除傳國玉璽和皇帝寶璽外,後宮之中凡是由皇帝冊封的皇后、貴妃也有自己的璽印。這些璽印中級別最高的是皇后璽印。
-
(國寶故事)呂后的印章消失了兩千多年,初露面時被一中學生發現
「皇后之璽」!難道我會是某一位皇后的玉璽?秦以前望印尊卑共之,都稱「璽」,材質也沒有強制規定,「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為其好」。而秦始皇統六國後則規定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稱「璽」,其餘均稱「印」。官印製度對望印的文字數、官職名稱,特別是對印材料、經帶、鈕制都做了規定。在漢代《漢官舊儀》中有著這樣的記載:「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鈕。皇后之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鈕。」
-
《如果國寶會說話》 20餘件國寶壓軸收官第二季
8月20日,《如果國寶會說話》和全國多家博物館聯合推出的「青少年走近國寶」活動,迎來最後一站中國國家博物館。活動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展出包括第一二季節目裡播出過的近20件國寶。 「陶鷹鼎」,精緻華美的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和有「國之重器」美譽的后母戊鼎,在活動中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