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農民發現的三大國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最後都上交給了專家

2020-12-26 騰訊網

在每個博物館裡都有著幾件「鎮館之寶」,而能被稱為「鎮館之寶」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國寶級別的。有意思的是,根據這些國寶級文物的出土介紹來看,大多數國寶都不是由考古專家發現的,而是由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比如今天要說的被農民發現的三大國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最後都是上交到了專家手中,博物館才得以收藏。

第一件: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陶鷹鼎

陶鷹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所燒制的陶器,屬於人類文明早期的經典藝術傑作。這件文物出土於一座成年女性墓葬,隨同出土的還有十多件骨匕、數件石圭、石斧及一批原始人日常生活器皿等。從出土的文物數量和品質來看,這位墓主人生前的地位相當高,不然也不會用陶鷹鼎這樣的稀罕寶物來陪葬。

陶鷹鼎的珍貴之處無需多說,其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稱得上是國寶中的國寶。關於這件國寶的發現過程也十分離奇,很難想像這件國寶在剛剛出土時,居然被發現者帶回家當成了餵養雞鴨的飼料盆。

1957年,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個叫殷思義的農民在村東頭犁地時,無意間從地理犁出了一個通體灰色的陶器。殷思義當時也沒多想,就將其帶回家當成了餵雞鴨的飼料盆。直到第二年秋天,北大歷史系師生組成的考古隊隔壁的泉護村考察仰韶文化遺址時,才偶然間在殷思義家發現了這件珍貴的遠古陶器。後來在文物專家的勸說下,殷思義將這件文物上交給專家,最後由國家博物館所收藏。

第二件: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西漢皇后之璽

西漢皇后之璽為正方形,長寬越2.8釐米,高約2釐米,重量33克,由整塊新疆和田羊脂

白玉雕成。人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一塊好玉十分難得,而像皇后之璽所用到的這塊美玉就更加可遇而不可求。根據考古專家的推斷,這方玉璽極有可能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呂雉的信物,是漢朝歷代皇后累世相傳的寶物,其地位幾乎等同於傳說中那方秦始皇所鑄的傳國玉璽。

這方皇后玉璽的價值也是無法估量,已經超出了用金錢來衡量的範疇。先不說這方皇后玉璽上的歷史文化價值,單就這一塊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的美玉,那就是不可多得的寶物。在玉石資源日漸枯竭的今天,如此美玉實在無法用價值來衡量。同樣的,這塊寶物也是由農民在無意中發現的。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陝西鹹陽市韓家灣小學的13歲學生孔忠良在放學路上偶然發現了這件寶物。孔忠良的父親孔祥發感覺這個東西不是凡物,於是第二天就將其帶到西安交給文物專家鑑定。專家見到此物後驚喜萬分,認為這是一件國寶級文物,必須上交給博物館,之後給了孔家父子20元錢作為獎勵。從此之後,這枚皇后之璽一直收藏在陝西省博物館。直到1991年,陝西省博分為歷史博物館和碑林博物館兩家,這枚玉璽便一直陳列於陝歷博的基本陳列展廳。

第三件: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文化玉龍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我們也一直自稱為龍的傳人。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有著一條龍,一條註定要一飛沖天的希望之龍。歷史上關於龍的神話傳說有很多,龍的形象也有許多種,但是最早的龍是什麼樣子的呢?直到紅山文化玉龍被發現之後,考古專家們才發現,原來真的像數十年前著名考古學家李濟說的那樣,大家都上了秦始皇的大當。

在紅山文化玉龍被發現之前,考古專家們的主要目光都聚焦在長城以南。雖然被譽為「中國考古學之父」的李濟曾說過:「到長城以北去找中國古代史的資料,那裡有我們更老的老家。」但是因為慣性思維的影響,考古專家們一直沒有認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直到紅山文化玉龍被發現後,考古專家才意識到,在長城以北確實隱藏著一個極其先進的古代文化遺蹟,這也許就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紅山文化玉龍作為最古老的龍形象,它的珍貴之處自然無需多說,每一個龍的傳人都明白這件文物的分量。而這件文物當初也是由農民所發現的,可是這件文物被上交到文物保護部門後,一直到十幾年後才引起專家們的注意。

1971年8月的某天,內蒙古翁牛特旗一個叫張鳳祥的農民在村後的果林裡修梯田,他在搬運石塊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人工堆砌而成的石頭洞。從這個石頭洞裡,他掏出了一塊彎彎的鉤子。當時張鳳祥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直到這東西被他弟弟在玩耍的過程中磨出光澤,他才發現這是一件類似於玉鉤的器物。於是他就將這東西帶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館,交給了館裡的文物專家王志富。

王志富雖然掛著文物專家的頭銜,可是對這件玉鉤一樣的東西也並不了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件玉鉤絕對是一件文物。於是王志富給了張鳳祥30塊錢,作為上交文物的獎勵。之後,這件玉鉤就被鎖在了文化館的庫房裡。直到1984年,考古專家對紅山文化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時,才搞明白玉鉤價值。這件長得很像玉鉤的文物根本不是玉鉤,而是最古老的龍形象。這件有著5000年以上歷史的玉龍,也因此被專家們稱為「中華第一龍」。

相關焦點

  • 直擊秦始皇陵出土的文物: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圖四專家也難以置信
    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早在嬴政十幾歲時就開始修建,直至他去世後都未能完全竣工;根據現在的資料顯示,秦始皇陵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 1974年3月,兵馬俑被幾個農民意外發現,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並出土了許多秦朝時期的文物。
  • 國寶傳奇:土山上挖草藥,發現一個土坑,一批窖藏瓷器,價值連城
    1985年3月,北川縣茨城鄉茨竹村農民劉正富一大早就爬上了海拔二千米高的關竹林滑坡上。這是一座高山,山上竹木茂盛,村民們時常上山挖掘野菜和草藥。劉正富就是去挖草藥的,家裡的牛生病了,挖點草藥回去治牛。上午十點鐘左右,劉正富來到半坡上挖掘一根草藥,一鋤頭挖下去卻聽到了清脆的響聲。
  • 「掏鳥蛋」發現千年文物?蘇州學生意外掏出國寶,專家:價值很高
    ▲小學生放學近照02在我國的蘇州地區,就曾發現過一件十分珍貴的文物,可稱之為「千年國寶」,而它的發現歷程,就是極為奇特的。這件國寶就是如今在蘇州博物館內珍藏的宋真珠舍利寶幢,它的發現者是一群貪玩的小學生。據說,當時這群小學生在放學之後,準備去掏鳥蛋玩,然而周邊樹上的鳥蛋幾乎都被他們掏完了,於是他們相約到更遠的瑞光塔附近,準備在這裡發現鳥蛋。瑞光塔周圍的環境溼潤,而且有多處地方可以給鳥兒遮風擋雨,這裡的鳥鳴聲從未斷絕過,許多鳥都曾在這裡築巢。
  • 英國著名的皇冠精選,每一件都價值連城,英國皇家珠寶鑑賞
    導讀:英國著名的皇冠精選,每一件都價值連城,英國皇家珠寶鑑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農民撿到5釐米「金條」,捐給博物館後成鎮館之寶,價值連城!
    曾經有一位農民在淘金的時候撿到5釐米長的金條,捐給博物館之後就成了鎮館之寶,甚至估價後價值連城。 在1984年的時候,我國的機械化其實還沒有那麼的普遍,所以在陝西一些地方還留存著徒手淘金的技術,這塊金條其實就是當地農民在淘金的時候不小心發現的,因為它看上去不像是自然界產的沙金
  • 被譽為國寶的8把中國寶劍,嚴禁到國外展出,每一把都價值連城!
    劍身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是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踐自用劍。(僅此一把,現存湖北省博物館)燕王職劍,1977年出土於洛川嚴莊村戰國墓。吳王夫差劍,為春秋末期吳王夫差時製造的一系列青銅劍,劍身鑄有「攻吳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樣。已知存世量共有9柄,中國國家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藏、湖北省博物館皆有收藏。
  • 【微學堂】17件國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鼎內的銘文反響出西周中期,部分地皮理論上已屬私有,但地皮的讓渡,仍需經由王朝眾臣,說明貴族對地皮的嘉獎已掉失落軌制上的默許。它是研究西周中期社會經濟和地皮軌制的第一手資料,對史學界和法學家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 陝西農民30元賣廢銅,博物館收來「湊數」,10年後才發現竟是國寶
    沒多久,陳堆還在裡面發現了一窩老鼠崽。2年後的1965年,陳堆家的日子過得有些緊,甚至連買鹽的錢都沒有。想到牆角的廢銅罐子,陳堆的哥哥陳湖扛起來就到寶雞市裡去賣。由於罐子上有很多銅鏽,廢品站要鏟掉繡再稱重,這讓陳湖很不滿意,最後在群眾路的收購站,勉強說服了工作人員,連繡帶罐子一起賣廢銅,足足到手了30元 寶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佟太放因為當時環境關係,工作受到很多不便,但是他也很喜歡文物工作。為了保護文物,他平時就愛在廢品站溜達。在當時,確實可以從廢品站找到一些文物。
  • 蘇州重大發現,3個小孩「掏鳥蛋」掏出國寶,專家:至少值50億
    我們每一天都在努力的生活,最大的目標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個明媚的未來,雖然說人生道路並不好走,但是我們還是要去闖一闖,沒準你就會有意外收穫呢。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群小學生的故事,這些小學生因為自己貪玩,沒想到竟然讓稀世國寶重現於世。
  • 老農挖出9公斤黃金,旁邊還有一「破壺」,專家:壺才價值連城
    在如今的市場上黃金更是價值連城,一克黃金都能賣到幾百元,像一些純金或者純銀的手飾品,價值也是更高,黃金這種東西固然十分珍貴,但有一些人卻運氣極佳,不經意間就挖出了黃金,甚至一個破壺竟然比黃金還值錢,老農挖出9公斤黃金,旁邊還有一「破壺」,專家:壺才價值連城,具體是啥情況呢?
  • 兩件差點被毀的國寶:一件被村民當水瓢用,一件被學校當上課鈴用
    國寶命運一波三折,險被拋棄基於這種認識,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的考古學家或者是文物販子,就會去各種偏遠的農戶家中,跟他們打交道,然後順便看看家中是不是有值錢的文物。甚至有的壞心的文物販子,會欺騙那些農戶,假裝文物是普通的物件,低價買進,最後到文物拍賣會上去高價賣出,以此來獲取差價。
  • 已經失傳的世界4大寶物,3件來自中國,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
    導語:已經失傳的世界4大寶物,3件來自中國,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當今的世界文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才一步步發展成如今的輝煌和燦爛。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世界上的文明創造了許多瑰寶,不僅在當時有巨大的影響力,也代表當時文明高度的藝術和技藝巔峰。但是,這些在人類文明中舉足輕重的瑰寶的命運卻各不相同,有的流傳後世能讓後人得以一窺究竟,可也有不少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讓人扼腕嘆息、捶胸頓足。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那些失傳在歷史中的世界4大文物吧,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
  • 內蒙出土高足杯,外表普通卻是一級國寶?專家:比元青花還稀奇!
    隨著我國田野考察的持續推進,新的窖藏不斷被發現,而被考古工作人員們發現的一件件文物,有的價值連城有的卻一文不值。如何斷定文物的價值呢?光看表面可看不出來,例如在內蒙古就曾經出土過一隻長相普通的杯子,然而專家鑑定完後卻非常高興,立刻奉為一級國寶,並表示,元代青花瓷都不如這個稀罕。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內蒙古的考古工作才剛剛步入正途,而好消息卻接二連三地傳來。
  • 老漢發現一座古墓,挖出一隻怪手,專家研究18年,至今依然無解
    一段國寶的往事,一個經典的傳奇。 2000年12月17日下午,天上下著細雨,安陽殷墟花園莊村的老農張長林扛著鋤頭來到了村外的花卉基地幹活兒。幾個小時後,天漸漸黑下來了,張老漢扛起鋤頭準備起身回家。 「那是什麼怪東西?」突然,張老漢看見不遠處的一片墳地上閃出了一條黑影。
  • 上世紀四川農民挖糞池發現文物,考古隊連夜趕來,專家:巫師法器
    上世紀四川農民挖糞池發現文物,考古隊連夜趕來,專家:巫師法器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傳承的內容豐富多彩。因為這樣,考古學家們都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因為多而雜的中國文化會在我國的墓葬中保存下來。下面我們要講的這800多件文物就讓專家們對於它的用途和寓意傷透了腦筋,留下了兩大謎團。
  • 挖掘機挖出一文物,竟傳出兩聲巨響,專家連夜趕到:撿到16件國寶
    1945年日本戰敗後,紛紛將帶不走的武器埋在附近的土坑裡,在後世的幾十年裡,人們在作業時也會發現這些遺留的犯罪證據。 2016年冬季,四川新橋村決定對水渠進行重新的修建,讓農民可以更好的灌溉莊稼,爭取提高作物的產量。很快,挖掘機就來到了施工現場,但還沒工作幾個小時,工人們聽到了幾聲轟鳴聲,附近的村民們聽了後也隨之趕來。
  • 一塊大石頭竟是國寶?居民表示難以置信,專家:看看上面刻的字
    經過專家仔細的研判和分析,這塊大石頭與乾隆皇帝有密不可分的聯繫,這到底有何不為人知的玄機嗎?先讓筆者和大家簡單介紹下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2019年10月下旬,圓明園管理處宣傳科通過網絡發現線索。說來也巧,當時圓明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從網上整理一些老四合院的地質地貌,突然有位宣傳幹事看到北京西城前孫公園胡同31號院的大門口,有一塊布滿窟窿眼的石頭。
  • 一國寶被專家三次否定,他花50塊錢買下,現在價值過億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無論對待哪件事情,都必須要小心謹慎。尤其是一些學習上與工作上的問題,更需要我們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和耐力,畢竟這些都是非常嚴謹的問題,一旦我們不夠小心,就非常有可能會出錯誤,而這個錯誤的後果是不是我們能承擔的,就說不好了。
  • 農民發現一塊金箔,上交後博物館後卻少了3斤,專家:水分蒸發了
    ——愛默生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而且我國還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文化傳承沒有斷過的國家,所以我國,在這麼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也有著多種多樣的文化成果,其中文物就是重要的文化體現和載體,不過因為戰亂的原因,再加上時間的久遠,因此,很多文物都已經被埋在了地下,雖然這些年,我國考古隊已經發掘出了很多歷史文化遺蹟,也發現了很多文物
  •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1、殷墟嵌綠松石甲骨。我們寫出的橫豎撇捺,曾經一筆一划地刻在骨頭上記錄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