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詩人韓愈曾在他的《馬說》中寫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然而,可惜的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造成了千裡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最終只能是「不以千裡稱也」。其實,不論是千裡馬還是人或是其他的物件,遇不到賞識的人,「金子」就很難發光。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的稀世珍寶可以說是不計其數。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考古學家們已經挖掘出了很多,放置於國家的博物館,供人們觀賞,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文物,隨著朝代的更替和時間的推移,被深埋於地下,還未被人找到。更有甚者,很多的稀世珍寶,被一些偏遠農村的老人們,當做餵豬的大碗,當做醃鹹菜的大缸,放在院子裡,風吹日曬。
國寶命運一波三折,險被拋棄
基於這種認識,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的考古學家或者是文物販子,就會去各種偏遠的農戶家中,跟他們打交道,然後順便看看家中是不是有值錢的文物。甚至有的壞心的文物販子,會欺騙那些農戶,假裝文物是普通的物件,低價買進,最後到文物拍賣會上去高價賣出,以此來獲取差價。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福建的一個偏遠山區,村民在田裡勞作的時候,無意中挖到了一個銅器,這個銅器造型奇特,長得像是一個象頭,除了能當作水瓢用,別的也沒有什麼別的用處。於是這個農戶就將這個造型奇特的「水瓢」扔在了一邊,並沒有當回事,就回家去了。
後來,村裡的一個老伯正好途經此地,看到了這個「水瓢」,覺得它雖然長得有點奇怪,身上還滿是泥土和青苔,很是遭人嫌棄,但是想到家裡正好缺一個水瓢,於是把這個髒兮兮的「水瓢」給拿回家了。回家之後把「水瓢」上的泥土清洗乾淨,然後又將銅鏽和青苔打磨乾淨,就真正地當作水瓢用了起來,這一用就是十多年。
在政府進行文物普查時,有一個專家來到了老伯的家中,老伯拿著這個水瓢給專家們打水喝,專家們看見「水瓢」後,直接怔住了。專家仔細一看,這個「水瓢」保存的非常的完整,全身留有銅綠,感覺肯定不普通,有可能是一件價值連城的青銅器。
於是,專家們連水都顧不得喝,在徵得老伯的同意之後,直接將這個「水瓢」帶回研究所進行研究。結果誰都沒有想到,這個從土裡挖出來,遭人嫌棄,被老伯用來舀水長達十年之久的「水瓢」,竟然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熨鬥」。
據史書記載,早在西漢中期,熨鬥就作為一種家用器具在民間出現了。到了晉朝的時候,熨鬥就已經成為了民間必備的家用器具,幾乎人人都有,人們在「熨鬥」裡面灌上滾燙的熱水,然後,拿著尾端像象鼻子一樣的把手,來熨燙衣服。這樣的「熨鬥」燙出來的衣服非常平整,而這樣的工作原理也一直沿用至今。
這個老伯的「水瓢」直接將中國人發明使用熨鬥的時間推進到了兩千多年前,超過了西方的第一個熨鬥1900多年,使中國成為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熨鬥的國家。據悉,這件在民間流落的青銅熨鬥的價值高達上億元,文化價值不可估量。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
無獨有偶,還有另外的一件國寶也是在無意之間發現的。事情也是發生在上個世紀的瀋陽。當時,因為鄉村的條件非常的簡陋,所以在落後的鄉村小學並沒有條件去安裝電鈴,所以,為了有一個固定的上下課時間,就靠著老師在規定的時間裡,敲擊一個鐵片來提醒上課下課。
有一次,一個專家在偏遠的農村考古時,途徑這所小學,正好聽見這所學校的下課鈴聲敲響了。專家聽到這個「鐵片」的聲音,非常的與眾不同,於是就走進學校,來到這個「鐵片」前細細觀摩。這個「鐵片」在此處也已經用了數十年,並沒有人發現它與其他的鐵片有什麼不同。
專家就是專家,他很快就發現了「鐵片」的與眾不同。他猜想這個「鐵片」是史書記載中的雲板。於是,他立即回去尋找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然後對「鐵片」的年代做了詳細的檢查,發現這個「鐵片」就是自己「雲板」。
據清朝的史書記載,這個「雲板」是清朝努爾哈赤在位期間,軍事上的一個專門的報警裝置,在有外敵入侵的時候,就會有專門的人去敲擊這塊「雲板」,然後用作傳遞信息,相當於現在的「防空警報器」。
但是這個「雲板」使用的時間並不是很久,以至於在清朝的史書中記載的也不過是寥寥數語,出現的次數也並不是很多。在近代,有很多的考古專家都致力於研究這種「防空警報」裝置,但是並沒有人發現這所謂的「雲板」,甚至連類似的實物都沒有發現,就在專家們懷疑這種器具的真實性的時候,這個專家拿著這個鐵片出現在眾人面前。
消息一經傳出,舉國譁然,誰都沒有想到,這塊讓各位專家尋找了三十年之久的「雲板」,竟然被拿來當作上課下課打鈴專用的鐵片。現在,這塊「雲板」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就被陳列在瀋陽的博物館,可以說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了。
兩件國寶,從水瓢到兩千過年前的熨鬥,從上課鈴到雲板,國寶的經歷可謂曲折,不管是多麼厲害的國寶都需要有一雙識貨的眼睛去發現他們。所以說,家裡老物件的朋友們,不管這物件是怎麼得來的,搞不好有一件稀世國寶也藏在家中。其實現在很多文物都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過隨著我國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相信越來越多的文物能得到更妥善的安排。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