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15個專業就業困難 表演系畢業生七成被迫改行

2021-01-19 華夏經緯網

西安秋季職場競爭31人搶一個崗位平均月薪3460元

    表演、旅遊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這些曾經的「香餑餑」專業如今將被打入「冷宮」。教育部門最新公布的近兩年來就業率較低的全國15個本科專業當中,這些都「榜上有名」。市場營銷和公共事業管理兩個專業也入圍全國多個省份就業難名單。

    與全國的名單略有不同,各地的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中,新聞學和法學專業均「上榜」,這兩個專業均出現在關注度高的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名單上。其中,法學專業還出現在河北、內蒙古、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新疆等多個省份的名單中。

    專家指出,在嚴格執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的前提下,相關部門和環節各司其職,科學理性設置專業並不難。教育部公布的這份榜單,對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此前,一份由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4年高校招生調查報告曾指出,由於缺乏系統的專業設置體系、動態質量監測機制和必要的選拔淘汰機制,造成專業設置雷同,同質化現象過於嚴重。

    應對之策

    「時髦」專業遇就業「紅燈」

    高校專業設置如何走出尷尬之境

    旅遊管理、音樂表演、電子商務、動畫……教育部最新公布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曾經擠破頭的「熱門」專業如今卻遭遇就業寒流。

    專業熱門一哄而上、遇冷就關門停招,高校專業設置如何走出尷尬之境?如何培養適銷對路的畢業生?

    一哄而上

    熱門專業幾乎遍布高校

    法學,曾是受人青睞的專業,這次卻出現在北京、上海、河北、內蒙古、浙江等10多個省份的「就業難」名單中。

    中國校友會網曾調查中國各地區的高考狀元,近10年選擇就讀法學專業近百人,在各專業中名列前茅。如今,這個熱門專業幾乎遍布高校,法學專業畢業生則持續遭遇就業尷尬。

    高校設置專業一哄而上,是熱門專業就業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才生表示,學校不看就業情況,盲目開設新專業、擴大所謂「熱門」專業的招生規模,從根本上講是不科學的。

    此次公布的湖北高校本科專業最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中,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等看似「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連」的專業為何「中槍」?湖北大學教育學教授葉顯發分析,這些專業本來是社會需求的,但諸多高校一窩蜂地設置相同專業,並在同一時期擴招,導致就業供需矛盾在現階段集中爆發。

    此外,高等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與社會需求脫節、畢業生動手能力弱的問題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葉顯發教授說,現在社會對社區全科醫生的需求量較多,而高校卻培養只鑽研某一細分方向的學生,導致這些專業就業率低。

    金融工程、土地資源管理等看似「高大上」專業,大都是近幾年新設置的,高校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都還是一本糊塗帳,專業定位不明晰,導致社會對這些專業不了解、不認可。

    脫離實際

    師資欠缺影響培養質量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為了滿足新興產業和家長、學生的需求,紛紛開設新的專業。但是,由於師資、設備等教育資源不足,一些新設專業「徒有其表」,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吉林農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楊徵表示,目前各個學校都開設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計算機這樣的專業,這就導致這些專業沒有特色、通用性強。普遍開設、普遍教學的代價,就是人才培養成效低、與市場需求脫軌,畢業生總量大,就業競爭激烈。「很多這樣的專業沒有明確的就業市場,聽起來好像就業的面很廣,實際上就業率卻很低。」

    近年來,很多高校都以增加招生規模和專業的方式來響應擴招。「專業構成越來越雜,沒有這麼強的師資,卻開了這麼個專業,學生的出口自然不好。」楊徵說。

    專家認為,像表演、音樂學等專業,主要是專業優勢不明顯、專業知識不過硬導致的就業率低。非專業的表演、音樂人才,因為天賦,或自學成才就可輕鬆打敗專業人士。

    辦出特色

    擺脫行政治校模式

    針對入列的就業難專業,相關高校該如何應對?葉顯發教授建議,高校在2015年招生時,應對涉及的專業採取減招、隔年招生、停辦或轉向等措施,在培養目標上進一步調整,接軌社會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用能力。

    低就業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就業率只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很多基礎學科就業情況不好,但社會仍然需要,不能簡單地否定說這樣的專業沒有價值。

    連年的大學生就業難實際上是在倒逼高等教育的深層次改革。教育專家熊丙奇分析說:「現在一些211、985高校沒有按照自己的學校定位辦學,一些職業院校也都熱衷擴大專業設置以達到綜合性大學的規模。這導致高校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下滑,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表示,我國一些高校專業過分細化,卻沒有實用的技能和自我獨立的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最終還是要通過擴大高校在課程、專業設置方面擺脫行政治校的模式,根據自身定位辦出各自的個性和特色。」

    樣本分析

    藝術專業10年 考生翻30倍

    招考「星光熠熠」 就業「暗沉一片」

    播音與主持藝術、音樂表演、廣播電視編導,這些在許多學校藝考招生簡章上頻頻現身的「熱門專業」,如今赫然列入全國就業率「困難戶」名單。

    骨感的現實難以迴避。《2013藝術教育行業分析報告》也表明,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就業不理想而改行。

    考前速成班每生收費3萬

    只為「曲線升學」

    文化分不夠,藝考分來湊。近年來,播音主持、美術、編導等藝考專業成為不少學生圓大學夢的捷徑。

    2014年參加播音主持類藝考的湖南考生媛媛,參加各類培訓,報考20所學校,最終考上四川一所「二本」理工大學。「這樣的結果我們已經滿足了,按照她的文化成績,普通高考只夠『三本』或高專。」媛媛媽媽道出了許多家長和考生的心聲:「曲線升學」。

    藝術專業都收費不菲,成為許多高校擴招增收的「寶地」。一方面,高校考前開設培訓速成班,每位學生收費3萬左右;另一方面,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學費也比許多專業高,每年1萬比較常見。

    10年藝術類考生

    從3.2萬增至近100萬

    近年,一些綜合類、師範類,甚至理工類、體育類高校都紛紛開設藝術專業。10多年前,只有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專業院校設有播音主持專業。然而,記者15日查詢「中國藝考網」發現,2014年秋季入學,約有148所院校公布了播音主持藝術高考招生簡章,僅河南省就有10多所高校設置該專業,包括河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信陽師範學院、中原工學院等。

    中國藝術人才網發布的《2013藝術教育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從2002年至2013年間,全國設置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從597所增加到1679所,藝術類考生人數從3.2萬增加到近100萬。

    真正專業人才鳳毛麟角

    多半畢業即失業或轉行

    與動輒上萬的藝考火爆人數相比,畢業後真正願意、並且能夠從事藝術行業的學子,可謂九牛一毛。

    湖南某985高校播音主持專業,2014年共畢業38個學生,從事與播音主持相關職業的僅7人,此外還有同學沒找著工作。

    小西所在的某211學校及旗下的三本學院,招生的播音主持學生人數更是多達百人,本科畢業後,僅3人從事和播音主持相關的工作。「一個學校一屆可能都難出一個好主持人。與其在這個行業廝殺,不如去另外的行業生存。」

    在網上,有網民提問「播音主持專業就業率如何」,獲得點讚數最多的答案為「就業率很低」。

    許多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畢業即轉行的尷尬境地。2012年,上海市18個本科專業因連續3年籤約率過低、布點較多被上海教委預警,其中就包含播音與主持藝術、表演等。

    培養「水分大」市場飽和

    「藝考生」出路狹窄

    「就業難,除了人才市場相對飽和,和許多藝術類畢業生並不具備從業的基本素質不無關係。」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儲朝暉說。

    「一些學校專業設置趨同性嚴重、課程重理論而輕實踐,加劇『難就業』。」湖北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王建農說,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高校都設置藝術類專業,招收學生也逐年增多,市場人才需求出現嚴重飽和。

    在招考方面,大部分藝考生都是「突擊戰」,這導致整體生源基礎質量不高。考前半年或一年接受三五個月的「突擊密集」應試訓練,再廣撒網地報上幾十所高校,最後進入一所「二本」或「三本」高校——這是許多包括播音主持專業在內的藝考生的「路線圖」。對此,有考生戲言:「高二還是普通人,高三就成了『藝術家』。」

    先天不足,後天又得不到很好彌補。一些院校重視大肆拓荒創收,卻不注重人才培養,而且由於高校蜂擁開設同類專業,導致師資、硬體條件跟不上,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位高校教師透露,許多學校該專業的師資和教學實踐都沒有達到要求。

    本組文/圖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七成表演系學生改行
    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改行;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藝術教育:進口爆棚,出口冷清?  5月,畢業季臨近。  1 藝考很熱,就業很難  近年來,藝考招生不斷升溫。從1998年到2011年,中國藝術類招生人數擴大了60倍。如今,除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傳統藝術院校外,全國2000多所高校中有700多所高校建立了藝術類專業與院系,其中包括綜合類院校、師範類與理工科院校。
  • 成名艱難,太多人半途離開 七成全國藝校表演系畢業生改行
    本報記者接觸到不少中戲、北影表演系的畢業生,直接從事表演工作的並不多。有調查顯示,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改行;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全國設有表演系的高校已超過400所。潮水般的學生湧進藝術院校的表演系,他們畢業後都能當演員嗎?
  • 深圳高校個別專業就業難 表演系畢業生忙開淘寶店
    銀行攤位前排滿了求職的畢業生教育部公布就業率低的專業名單,羊城晚報記者調查本地高校發現一些專業就業確實難    文/羊城晚報記者 沈婷婷 圖/羊城晚報記者 王磊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國和各地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
  • 表演系畢業生失業率高得驚人 專家呼籲:藝考該降溫了
    如今,全國有超過400家大學開辦了表演系,東北、河南等地的農業大學也設立表演系,並且一屆就招300名本科生。如此眾多學生進入表演系,他們畢業後就能當上職業演員嗎?當然不可能。北京電影學院趙寧宇教授透露:「表演系畢業生的失業率其實高得驚人,隱性失業率就更可怕了。大部分表演系畢業生畢業後就失業了,或者處於半失業狀態。」
  • 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廣州市招聘大會(華南理工...
    11月27日,由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中國南方人才市場承辦的2020年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廣州市)招聘大會在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1號樓廣場舉行。本次招聘大會共有約200家用人單位參會,共提供6459個高質量就業崗位。
  •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問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14〕22號)、《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社〔2011〕64號)等文件規定,企業新錄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與其籤訂6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籤訂之日起6個月內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就業技能培訓的,根據培訓後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情況
  • 全國首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規範出版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大林 通訊員 吳錫平)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如何程序化、規範化、標準化?指導服務規範是否可複製推廣?近日,全國首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規範研究實踐成果——《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標準化管理——基於ISO9001:2015》一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對前述問題提供了詳盡的參考樣本和可行方案。該書由全國首家獲頒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高校揚州大學組織編寫。
  • 公共部門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達280萬人 佔比2020年高校畢業生3成...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王紅茹)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不僅關係著個人的前程,家庭的幸福,也關係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就業形勢複雜嚴峻。目前,這874萬人的就業情況如何?
  • 3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突圍
    8月1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智聯招聘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考慮到升學、出國以及留學生歸國等因素,今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生有705萬,「大學生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首次就業群體」。 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 2021屆畢業生909萬!全國大學專業就業率公布,什麼專業100%就業?
    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會議中提到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 這幾年,「史上最難就業年」、「史上更難就業」等各種詞彙屢屢翻新,大學生的就業情況究竟如何?
  • 2021屆畢業生909萬! 全國大學專業就業率公布, 什麼專業100%就業?
    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會議中提到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
  • 李濤 等:新冠疫情衝擊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實證研究
    已有調研數據發現,201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分布非均衡程度顯著,「教育」首次成高校畢業生佔比最大的行業。教育,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體業,製造業,金融業,建築業等前5個行業的佔比合計為57.2%,對畢業生就業的吸納作用最強(嶽昌君,2020)。本課題組調研結果也與之具有總體相似性。
  • 全國唯一專業最多的高校,4成畢業生端鐵飯碗,超一本線100分有戲
    說起本科專業數量過百的高校,很多人一定會想到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學科門類齊全的「巨無霸」。這些985名校之所以有規模優勢,主要是受益於2000年左右的全國高校合併潮,少的是「三合一」,多的有「六合一」。
  • 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為何成「虛數」?原因或許並不在高校
    最近一段時間來,國家下發關於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等通知,要求高校嚴格落實「四不準」規定,即: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優秀畢業生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籤約掛鈎,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籤訂虛假就業協議,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
  • 中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七部門集中服務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近日,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共青團中央印發《關於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的通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於9月15日至12月31日,對2020屆和往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集中服務,普遍落實實名幫扶舉措,使有就業創業需求的畢業生都能得到相應服務支持
  • 2020高校畢業生報告|重慶醫科大學畢業生6成選擇川渝地區就業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6日16時30分訊(記者秦思思)近日,重慶醫科大學發布《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畢業生就業形勢基本保持穩定,近八成待就業畢業生為暫不就業擬升學群體。畢業生性別分布 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總體上,畢業生生源地涵蓋全國 32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生源人數較多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為重慶市(3374 人,佔比 57.72%)、四川省(998 人,佔比 17.07%)。本科畢業生中重慶市內生源多於市外生源,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及專科畢業生中重慶市外生源多於市內生源。
  • 拓寬渠道 多方搭臺 精準對接 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層層壓實責任,綜合施策,積極開闢新空間、做實做細困難畢業生幫扶工作。   目前,各項穩就業促就業政策逐步落地見效,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局總體穩定。其中200個名額定向招錄湖北高校畢業生、50個名額定向招錄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100個名額定向招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   據了解,2020屆畢業生中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53萬人,其中52個未摘帽貧困縣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4.5萬人。
  • 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召開
    本站訊 (攝影唐蒙)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做好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出席會議並講話。
  • 甘州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甘州區人社局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充分整合相關部門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招考、見習、靈活、進企業服務和自主創業「五大計劃」,千方百計為高校畢業生創造就業機會。
  • 2020廣東廣州海珠區高校畢業生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崗位招聘42人...
    公告發布之日前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高校畢業生(以下簡稱「困難高校畢業生」)優先聘用:1.城鄉困難家庭成員;2.經殘疾登記評定機構評定為殘疾的人員;3.辦理失業登記手續1年以上仍未就業人員;4.被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二)專業及學歷條件大專及以上學歷,不限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