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840時是明朝跟英國打鴉片戰爭,結局會不會比清朝好上很多?

2020-12-17 看乎

我們來開個腦洞,如果1840的鴉片戰爭,是明朝跟英國打的話,結局是否會好上很多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看一下明朝水師對外戰爭的結果,看看明朝水師實力究竟如何。

在公元1633年,明朝曾爆發了一次對抗的水師戰役。

戰爭的起因源於明朝的海禁政策,朱元璋登基之後下達了一條國策,禁止中國人赴海經商,同時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經商。這是因為明初之時,日本內部發生戰亂,一些在日本本土戰爭失敗的封建領主,就組織武士以及浪人騷然中國沿海地區,海禁的國策正是為了防止海盜的騷擾。

到了十七世紀的時候,西歐正在進行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的序幕也在緩緩揭開。而此時的荷蘭,是最先崛起的。荷蘭為了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在世界各地不斷地建立殖民地和進行貿易,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

因為荷蘭當時的造船技術是世界頂尖的,因此在世界上橫行霸道,習以為常,以為到了明朝也可以為所欲為,卻不想在明朝翻了船。

1633年7月5日,荷蘭人突然對南澳地區進行炮襲。明朝水師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立即對荷蘭船隊進行反擊,將荷蘭艦隊打得落荒而逃。當然,明朝水師也是損失慘重。後來荷蘭又在廈門一帶跟明朝水師爆發了衝突。這次則是被明朝用狼群奇襲戰術,打得潰不成軍,連夜逃離,被明朝水師追殺了兩天兩夜。

1637年時,英國也對中國龐大的市場起了不軌之心,試圖染指一二,將英國的工業產品銷售給中國,賺取大量的利潤。

英國人為了逼迫明朝與英國開展貿易,在1637年的8月8日,向虎門發起了進攻,試圖以武力強迫明朝合作,打開中國市場,並獲得在中國的貿易特權。明朝沒有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了35門大炮,英軍還前往廣州河耀武揚威。

卻不想這激起了朝野上下的憤慨,誓要給英國這條瘋狗一個教訓。於是明朝政府,在廣州組織了三輛戰船,配備了大量的火箭火炮,向英國艦隊發起了反攻,一鼓作氣將英國艦隊打出了廣州。

最後,英國人被明朝水師打怕了,不得已前來和談,賠償了明朝戰爭賠款之後,灰溜溜的滾回了英國。明朝此時國力早已大不如今,但是還是十分的硬氣地打退了荷蘭和英國的侵略者。如果說1840年跟英國打戰的是明朝,我想結局絕對會好上很多。

把慈禧換成朱棣這種殺伐果斷的君主,把拿去享樂的錢發展軍隊,配以明朝高超的水師戰術,那麼英國向發動鴉片戰爭,也一定要好好掂量一下得失,畢竟英國曾經就被明朝以少勝多,打得落花流水過,再次面對明朝水師,肯定是會有一些陰影。

同時明朝任何一位君主,在對外的態度上,絕對是比慈禧強硬的多,畢竟是秉承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朝代。找一個更有能力的將領,替換掉奕經,來跟英國交戰,英國絕對難以打穿廣州城,就不會籤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如果是明朝跟英國交戰,集中國上下之國力,又豈會被一個英國宰割。可惜清朝末年太過軟弱,統治者也是昏庸無能,才導致了喪權辱國,開啟了近代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景。

參考文獻:

《明史》

《清史》

《世界通史》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果明朝延續到近代鴉片戰爭,能打敗英國嗎?
    一直以來,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成為現代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痛恨滿清腐朽的同時非常崇拜明朝的骨氣,當然也有一些人說明朝未能夠開疆拓土,清朝雖然腐朽卻開拓了近600萬疆域,也讓網上分為了「明粉」和「清粉」兩派。
  • 穿越到1840年的明朝會不會弔打英國?也許結果超乎你的想像
    自《明朝那些事兒》火了以後,一大批明粉兒湧現。明朝是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朝代。如果明朝穿越到1840年遇到英國,不知英國是不是會被吊打呢?鄭和下西洋那麼聯想到清末慘敗的鴉片戰爭,不禁引起大家的思索:如果明朝穿越到1840年是否可以吊打英國,扭轉局面?別的不說,按照明朝的尿性是絕對不服軟,至少會與英國人死磕到底。
  • 假如明朝撐到1840年,會敗給英國嗎?
    先亮我的答案:不會!我們先從明末開始做假設,既然明朝是被清朝替代了,我們就假設清朝的不存在。雖然明末明朝的統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比如說「天災」「朝廷腐敗」等等。當時的明朝正處於小冰河期,百姓食不裹腹,自然會使社會動蕩不安,但是依照當時明朝還算完善的體制,加上崇禎皇帝還算有所作為,應該是可以處理掉農民起義的。也可以重新整治官場,這樣明朝就度過了農民起義的危機。
  • 假如明朝延續到1840年,鴉片戰爭會不會爆發,世界格局將是怎樣?
    最近,網絡上有不少文章都在討論有關清朝的話題。有些人認為,是清朝奠定了如今中國版圖的基礎,沒有清朝前期的130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就無法形成如今960多萬平方公裡以及300萬海洋國土的基本框架。
  • 若康雍時期碰到鴉片戰爭,清朝是什麼結果?康熙一世英名會掃地
    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徵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喬治·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 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清朝會怎麼樣?能否成為世界列強?
    網友: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清朝會怎麼樣?能否成為世界列強?《南京條約》籤字現場鴉片戰爭從本質上來說,世界大變革的必然,說的更清楚些就是「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打敗了「封建主義農業文明」!而19世紀(1800年代)人類已經進入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中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進行自我變革肯定要挨打的,因為你的不但社會制度落後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工業,並且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這在掌握了先進文明嗜血的資本主義帝國眼裡就是一塊「大肥肉」!不去侵略你侵略誰?就算是是沒有鴉片戰爭,也會有其它戰爭,帝國主義也會打進來的。
  • 同樣是冷兵器對抗熱兵器,為何明朝能打敗荷蘭,清朝卻打不過英國
    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徵軍侵華,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這次戰爭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最後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當然,清朝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說是制度的懸殊,還有人說是兵器的原因,清朝用冷兵器對抗英國的熱兵器,是無法成功的。不過在明朝末期的時候,也同樣出現一場重要的戰爭,就是明朝和荷蘭之間的戰爭。而且這場戰爭卻以明朝的勝利而結束。
  • 明朝的兩次海戰給清朝保了百年平安
    (英國全盛時殖民地分布)從16世紀初到1840年鴉片戰爭,經歷了明朝中後期和清朝前中期共300多年。西方殖民主義的觸角遍布了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亞洲的印度半島、中南半島等。可以說唯獨中國在這場浩劫中得以倖存。我們不禁會疑問,為什麼當時西方殖民主義不敢入侵中國呢?
  • 如果明朝國祚再延續200年,面對英國會如何?可能難逃晚清厄運
    晚清的腐朽是令人心碎的,曾經的,敢犯漢顏者,雖遠必誅,到後來變成了犯我大清者,雖遠必賠,晚清軍事的衰敗造成了屢屢被列強欺凌的局面,其中之一就是,清朝放棄了明朝已經成體系火器戰術,自信弓箭得天下,也能守天下,結果...如果,明朝可以撐到1840年,結果會有變化嗎?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贏了,會成為列強嗎?
    其實以當時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軍力對比,清朝不是沒有贏得可能的,最起碼在武器裝備上差距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清廷管理層夜郎自大,又膽小怕事造成的。那麼,假如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贏了,會是怎樣的結局呢?要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從1840年打到1842年才和談,在當時能夠抵擋英國兩年攻擊的非工業化國家還真不多,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聯手,所以清朝敗給他們不能說明清朝很菜。
  • 鴉片戰爭之前,英國就曾入侵過中國,明朝做法相比清朝霸氣多了!
    尤其是從鹹豐皇帝往後,英國在清朝大肆銷售鴉片,不僅賺了大把大把的銀子,而且還將中國人的身體素質,拉低了一大截。經過此次鴉片傾銷,中國人羸弱到了極點,後來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中國開始了半封建半殖民的歷程,開啟了百年的屈辱歷史。
  •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在中國歷史上,鴉片戰爭是一次舉世矚目的重大轉折,它徹底把我國從封建社會天朝上國的夢魘中喚醒。最有意思的一點是,這場戰爭中,英國人對我國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但清朝皇帝道光卻連英國人具體在哪裡都不知道。那為什麼英國人對清朝了如指掌,而清朝對英國卻知之甚少呢?要說清朝對英國幾乎一無所知,大家也許會覺得冤枉清朝,畢竟當年馬戛爾尼使團曾到過清朝,見過乾隆皇帝。
  • 如果英國在康熙朝發動鴉片戰爭,大清能不能打贏?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實事求是說,如果鴉片戰爭爆發在康熙年間,康熙是穩贏的。雖然奧朗則布晚年,印度已是四分五裂, 但英國人開始動手徵服印度,卻要等到18世紀中葉時。
  • 假如明朝撐到1840年, 會敗給英國麼! 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而就在之前一段時間,有網友在網絡上就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沒有清軍入關,明朝的政治一直延續到1840年,那麼當時的明朝會敗給英國嗎?  其實這個問題雖然只是一個假設,但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還要如果真的討論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講了,從現代的我們來看,在明朝末年,雖然整個朝廷機構內鬥不斷,而各地也都有起義軍爆發,但是當時的崇禎皇帝和朝廷內部還是有一批忠義之士
  • 英國把鴉片帶來清朝,並且發動侵略,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對於鴉片,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在清朝的時候,西方的國家把鴉片當作了對付清朝政府的武器。很多百姓在那個時候深受其害,一碰就上癮了,最後輕的妻離子散,嚴重的就是家破人亡。鴉片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毒品,其實在唐朝的時候,國內已有鴉片的出現,只不過在當時人們把它當作花用來觀賞,這種花叫做罌粟花。
  • 鴉片戰爭時,清朝為什麼不舉國動員與英軍決一死戰?
    年之前,恐怕誰都沒有想到,英國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後來多次增兵,最多時也不超過2萬人),就將擁有80萬常備武裝力量和4億人口的清朝打得一敗塗地,不得不籤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而告終。可是,「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英軍再厲害,畢竟人數有限,如果清朝能夠舉國動員,全民皆兵,投入所有的人力、物力資源與英軍決一死戰,未必不能重寫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局。  清朝沒有這樣做。清朝也做不到舉國動員,全民皆兵。原因很簡單:他們無法提供一個凝聚人心的價值觀。
  • 如果林則徐不被革職,能否帶領大清打贏鴉片戰爭?
    後來他從葡萄牙的澳門總督和美國領事處聽說了英國開始調兵遣將後,認為這些是謠言,甚至1840年3月24日廣東海面都出現了英國軍艦,林則徐仍認為是毒販在虛張聲勢,6月時增加到4艘軍艦時,他仍舊認為不過是些武裝走私商船而已。
  • 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康熙時期,大清朝能打敗英國麼?
    以康熙皇帝的暴脾氣,鴉片戰爭後估計西方列強就得集體趴窩了。鴉片戰爭地以弱勝強當我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說哪一邊弱哪一邊強呢?實事求是的講鴉片戰爭的時候,清帝國還真的不弱,相對而言那些入侵者才是弱得不能再弱的敵人。
  • 為何說如果明朝不滅亡到了1840會更慘?戳破這三點,無人反駁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歷史的規律性和延續性會在一個地區和民族中完整地呈現出來。 很多人說,如果沒有清朝,如果明朝一直存在下來,就可能不會有像1840年這樣的近現代一系列屈辱史了。當然,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就算歷史有如果,如果讓朱元璋的子孫統治到1840年,我國的屈辱史可能比這更加嚴重。
  • 明朝末年,英國就曾率大軍入侵,只是明朝的處理方式比清朝「霸氣...
    清朝隨著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開啟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但其實在明朝末年,英國曾經入侵過我國領土,然而明朝的處理方式,比之清朝實在是要霸氣太多。    15世紀末到16世紀,世界上掀起了航海熱,西方國家藉此大力發展殖民地。1637年8月,英國的威德爾上尉,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臺,隨後繼續深入廣州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