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潮汕又稱五月節,帶你看看有什麼民俗活動嗎

2020-12-23 百家號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故潮州民間又稱其為「五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潮州民間有什麼民俗活動嗎?今天,咱就一起來了解咱潮州的端午節習俗,看看你都知道多少?五月節的潮汕人民在做什麼?除了眾人皆知的賽龍舟、吃粽子,還有哪些頗具潮汕特色的民俗?膠己人帶你回顧!

可能很多人過端午節時都會想起屈原,但是在我們南方,特點是在潮汕地區,端午這天不單是用來記念屈原,同時它也是作為我們記念逝去的親人的日子。在這天,人們會像清明節一樣,通過祭祖來紀念自己的祖先。

在潮汕端午節也習慣包粽子吃粽子習慣,粽子可是端午節的必需品!潮汕粽子是嶺南的傳統名點,潮汕的裹粽主料採用的糯米,必須顆粒飽滿、製作時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5到6個小時,撈起後放在竹篩晾乾,次日下鍋用豬油炒後,加適量上等魚露,再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再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根據個人的口味愛好可以有鹹有甜,用盆盛裝待包上竹葉就是上好的粽子了。

每年端午節的一個傳統活動項目就是賽龍舟。賽龍舟,又叫龍舟競渡,是我國一項歷史悠久的水上競技活動。關於龍舟活動的起源,歷來各家說法不一。在潮汕賽龍舟是潮汕人民喜愛的活動,歷史悠久,而潮汕各地的龍舟形狀也各有千秋,大體分為大真龍、小真龍、假龍、土船龍和國標龍,還有比較特別的遊旱龍。

端午節為什麼潮汕地區要插艾蒲,五月夏至,氣候溫溼,是疫病流行季節,故古人認為除了要施行巫術驅除毒病之外,還要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黃之類藥物。由於這些藥物具有芳香解毒、驅毒避瘟之功能,後來便在端午節廣為使用,並成為民俗。潮汕插艾掛蒲的歷史悠久,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已有插艾蒲的習俗。

為什麼潮汕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划龍舟分割線世代相傳的傳統文化和民間習俗,是一個民族不可磨滅的胎記,是民族氣質的體現,更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作為炎黃子孫,年輕一代應該為擁有如此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到驕傲與自豪,也更加承擔起將其發揚光大的歷史責任

相關焦點

  • 五月為什麼又叫毒月?與端午節有什麼關係?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端午節「拍了拍」你,一起走進端午,學包粽子吧!
    端午節「拍了拍」你,一起走進端午,學包粽子吧!端午,是夏季(午月)開端,農曆五月天氣溼熱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認為是「惡月」,古人形容此間「五毒盡出」,蛇蟲繁殖,易咬傷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所以端午節的主要民俗,包括飲雄黃酒、帶香包、掛菖蒲和艾草、拴五色絲線、掛五毒圖、掛鍾馗畫都有驅除災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 滿族人如何過端午節?滿族把這個節日叫做五月節
    ,3000多年以來這一民族的族稱並沒有改變。五月節在民間活動可以拉得很長,旗人均有公職,節期長可以根據自己時間參與活動,比較自由。在滿族聚居的營房地區,一直可以熱鬧到五月十三。五月一日各家開始敬佛祭祖,祭品是印有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圖案的「五毒餅」,還有櫻桃、桑椹等有地方特色的時令鮮品。遼寧新賓滿族農家,有許多人將五月初五稱為「藥香節」。婦女們嘮起家常都說:「五月節」天不亮採來的草藥可靈了。
  • 盤點:端午節各地習俗,看看你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那麼端午節各地習俗,都有什麼活動。
  • 為什麼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只能說端午節安康?
    為什麼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只能說端午節安康?時間:2020-06-25 17: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只能說端午節安康? 當大家都沉浸在節日和假期的喜悅中時,不少人又要互祝端午節快樂了,不過民俗專家說,這端午節互祝安康更為合適。
  • 我們的節日|粽情端午節 歡樂賞民俗
    端/午/節包粽子、制香囊、洗龍水、逛夜市……端午節假期期間,我市推出端午民俗、親子狂歡、文化休閒等主題的30多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和優惠措施,讓市民遊客更直觀地體驗傳統文化精粹。掛艾吃粽,感受傳統民俗6月25日,青秀山風景區舉辦端午節科普活動——「謝謝你,鼻子」,開展聞香識植物、古風香囊製作活動。同時,在景區微信公眾號推出年卡(500元普通年卡、1000元帶車年卡)限時特惠搶購活動,年卡買一送一(送同款)。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古時端是開始的意思,一年中的五月又如一日中的正午,後來「五」漸漸通為「午」,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被稱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端午也稱「端陽」。自端午節誕生以來,由於不同地區民俗文化差異,端午節還有浴蘭節、地臘、詩人節、夏節、女兒節、天中節等多種別稱。
  • 原創文章: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
    《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作者:楊柳岸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如同每一個節日一樣,都在每年同一時間周而復始都被人們所講述著,宣傳著,紀念著。有可能是快樂的,也有可能是憂傷的,又或者是愛國的。無論是什麼,我真的很想知道有多少人是真的在意著節日背後的意義和傳承?今天的文章我一直沒有寫,因為在我心中,端午節是非常重要的,最主要的內容首先是愛國主義教育,下來是這一天的民俗故事,最後是各種活動的意義。這也是從小父親留給我的傳承,也是記憶中最早對愛國的認識。
  • 五月初五過端午,農村除了划龍舟吃粽子,民間還有哪些民俗文化?
    端午節就從名稱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有不一樣的叫法,如有叫重陽節、重午節、重五節、端陽節、端午節、端五節、正陽節、正午節、龍舟節、當五汛、五月節、天中節、炎夏節、天醫節、菖蒲節、艾香節、草藥節、浴蘭節、躲五節、午日節、五黃節、端禮節、屈原節、詩人節、粽子節、解粽節、女兒節等等叫法,堪稱我國民俗文化節日叫法之最,令人神往和佩服,充分說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最普遍的大眾化的傳統民俗文化節日
  • 端午節冷知識:別名超過20個,能否互祝快樂?
    不過,近來有關端午節文化內涵、習俗的一些討論成為熱門話題:它為何有那麼多的名稱?它在古代最初並非是吉祥的節日嗎?能不能互祝「快樂」?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在採訪專家時了解到,端午節的不少習俗都比較有娛樂性,也可以互祝快樂。而這個節日,也是一個充滿了人倫溫情的重要生活節點。
  • 甘肅人的端午節怎麼過你造嗎?小編帶你來康康~
    又是一年端午節大家吃粽子了嗎這個端午節甘肅人都是怎麼過的?六、粽意盛宴·相約蘭州粽情遊端午期間,為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豐富市民節日文化生活,蘭州市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策劃開展以「愛國文藝演出類」「美食類」「民俗活動類」「趣味遊戲類」「非遺研學類」等為主的「粽情粽意,蘭州有約,五大活動迎賓朋」端午特別活動,為廣大遊客傾情備好了文藝演出、美食、民俗活動、趣味遊戲等應有盡有
  • 今天端午節,正在吃粽子的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啥時候定下來的,都有哪些民間習俗呢?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等,節期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之一。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祀龍祖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
  •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導讀】6月已經來臨,馬上就到端午節了,那麼,今年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今年的端午節放假一共是三天時間,端午節放假的具體安排如下: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
  • 你知道嗎?端午節習俗暗藏中醫養生精髓!
    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所以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此外,端午節還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五月在古代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 只是吃粽子嗎?端午節福建還有很多打開方式!
    關於端午,作為中國人,你還應該知曉↓↓又是一年端午節,別只記得吃粽子啦~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咱們大fu建各地人們盼晴心切,仿效女媧鍊石補天的做法,因此有了「煎堆補天」的民俗。唆囉嗹唆囉嗹又稱採蓮,因反覆吟唱唆囉嗹,故俗稱唆囉嗹,是泉州地區在端午節時表演的一種獨特的漢族民俗踩街舞蹈,在全國獨一無二。採蓮隊員在戶主家揮舞彩旗可闢邪納吉,無論店家或居民都會爭先恐後地放鞭炮,祈請採蓮隊入內「採蓮」。
  • 五月五,端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
    五月五,端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這一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在大潮汕,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就是說:還沒有吃五月的粽子,舊棉衣棉襖還不能收起來。粽子呢,分甜和鹹兩種,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潮汕人民喜愛吃的甜粽的做法——梔粽。
  • "快樂端午,與愛同行」——懷安縣幼兒園開展端午節親子活動
    "快樂端午,與愛同行」——懷安縣幼兒園開展端午節親子活動 2020-06-26 0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端午節祝福語】端午節祝福語簡短朋友圈文案一句話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掛蒿草、掛艾葉以及喝雄黃酒等習俗。端午節的由來,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悲痛投江後,人們將米糰丟到河裡餵魚,想把魚餵飽,以防止魚吃屈原的遺體,這就是後來「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一起來看看端午節怎麼發祝福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