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這個特殊年份裡,靜安區運用新科技應對疫情下公共文化供給,呈現「線上開花」新局面。努力做到服務不缺位、文化不缺席,用文化溫暖城市。靜安區首次「雲上啟動」市民文化節,利用各類數字平臺將全區各文博場館及街道(鎮)的大量視頻、直播內容,分區域精彩、雲展廳、雲劇場、雲講堂、長三角等56個板塊內容呈現給市民。
2020年6月6日至7月11日期間,由靜安區圖書館承辦的《眾說周知——作家眼中的紅色起點周周談》每一期邀請一位作家和多位專家學者以圓桌訪談的形式,走進一座座充滿故事的紅色場館,講述一批年輕人探索真理、尋求救亡圖存道路的故事,暢聊不能忘懷的紅色歷史,並通過騰訊平臺進行直播。六期節目直播觀看人數突破271萬。
同時,靜安首次嘗試非遺線路直播,舉辦「文『遺』靜安·非『嘗』之旅——主播帶你玩轉靜安非遺」活動。將南京西路沿線的10個非遺項目串聯起來,規劃一條靜安非遺旅遊路線,通過直播的方式宣傳靜安區的非遺項目。主播在「亨生西服」門店試穿西服,雷允上試吃特色膏方,試穿大美華布鞋,品嘗凱司令下午茶,在立豐挑選牛肉乾、豬肉脯、香腸等食品帶回家和親朋好友一起分享……線上人數達426.1萬人次。
陝西北路網文講壇是由上海作家協會和區文旅局共同發起的文化項目,從2016年10月項目啟動至今,每月一期,已運作四年,將歷史文化名街與新型網絡文學相融合,體現了城市多元文化的豐富多彩。疫情原因,今年陝西北路網文講壇從6月恢復,共做8期,並且將以往的網絡作家「線下會客廳」的形式搬到線上直播,8期線上觀看粉絲量為779.9萬。
今年以來,靜安區滿足新形勢下群眾多元文旅需求,打造 「精準施策」新特色。靜安區公共文化旅遊服務工作牢牢把握「中心城區新標杆、上海發展新亮點」的定位要求,傳承與開發上海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強區」,完善「靜安十分鐘公共文化圈」。
靜安區在全市首次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文化領域,推出「靜安文化公益配送」微信小程序,打造「區塊鏈+公益配送券」的公共文化配送新模式。旨在將「區塊鏈+」技術與公益配送深入結合,提高高品質文化的效能以及群眾享受文化的精準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靜安現代戲劇谷「市民劇場」中外家庭戲劇大賽,以「一家人一臺戲」為主題,首次面向家庭的全市性市民戲劇文化活動,623組家庭參與,是對「戲劇」的一次普及,對「家庭和諧關係」的一次推動。聚集人氣,擦亮品牌,傳播思想,實踐文明,詮釋了廣大市民是城市文化活動的見證者、參與者、創造者,也是城市文化建設和發展成果的共享者。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