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世界確診僅幾百例的罕見病,專家團隊挑戰高難度手術助其重生

2021-01-08 瀟湘晨報

長沙女子患全球確診僅幾百例的罕見病「藍色橡皮皰痣症候群」,反覆出現黑便、便鮮血和腸道大出血。多家三甲醫院稱,該女子活下來已是奇蹟,而對於治療已無對策,只能回家姑息治療。

可喜的是,近日,該女子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接受了手術治療,術中醫生為其在全麻下進行了乙狀結腸、直腸全切術,手術取得圓滿成功,女子從此告別常年消化道出血的噩夢,迎來了「重生」。

長沙女子患上世界確診僅幾百例的罕見病

長沙市53歲的陳女士,自出生以來皮膚上就長了多個大小不等的淺藍色包塊,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包塊逐漸增大。而除了這些包塊外,更重要的是陳女士從小起就反覆、間斷地出現排黑便或血便的現象,甚至好幾次因出現腸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令陳女士大半輩子如生活在噩夢中,但遺憾的是多方就診卻未明確診斷。

據陳女士自述,2014年又一次出現腸道大出血,排便時排出大量鮮血,緊急於省內三家醫院就診,醫生當時給予陳女士行降結腸造瘻、脾切除、腸繫膜下動脈結紮手術,解決了急性大出血問題,但術後仍然出現反覆的黑便,持續數年,其間輾轉就醫而無明顯好轉,痛苦不堪。

直到2019年,陳女士在省內另一醫院就診時,醫生根據臨床表現等綜合分析,將其診斷為「藍色橡皮皰樣痣症候群」。醫生告知陳女士,該病是一種世界罕見疾病,能夠存活至50歲已屬奇蹟,已無力治療,只能回家聽天由命。

原來,陳女士是患上了一種以全身軟組織血管畸形為主要症狀的罕見病——藍色橡皮皰樣痣症候群,這種疾病主要累及皮膚、胃腸道及全身軟組織血管,以皮膚和消化道呈不規則藍斑或點狀黑痣的靜脈畸形、伴消化道出血為特徵。

資料顯示,該病發病率僅為1:14000,迄今國內外報導約300餘例,目前病因不明確,有研究顯示與染色體基因突變相關。

入住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迎來救治希望

一方面,終於明確了自己所患的是何種疾病,仿佛預示著一絲生的希望;另一方面,雖然確診,卻是一種罕見疾病,且並無好的治療方法,猶如自己被「判了死刑」。因此,得到確診信息時,陳女士的心情異常沉重,萬念俱灰。

但生命還要繼續,陳女士家屬四處打聽技術高明和服務質量好的醫院。經人介紹,陳女士於2019年10月入住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消化內科主任周豔教授、副主任醫師陳仕對陳女士進行仔細檢查和全面的評估,發現陳女士「藍色橡皮皰痣症候群」診斷明確,合併肝硬化門脈高壓、門靜脈海綿樣變,現表現為反覆排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常年貧血狀態。並據仔細詢問病史,陳女士還曾接受過子宮肌瘤並子宮切除術、脾切除術、腸繫膜下動脈結紮術、結腸造瘻等多次手術,同時還患有肝多發囊腫、慢性B型肝炎、下腔靜脈血栓形成、繼發性癲癇等多種疾病,病情十分複雜,治療難度大。

經綜合分析,患者雖在前期經他院行手術治療,但乙狀結腸、直腸仍有血管瘤樣病變,因此反覆出血、黑便。周豔教授和陳仕醫生為陳女士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全力挽救生命,給予抑酸護胃、止血、收縮內臟血管、輸注血漿、腸外營養支持補液、維持電解質平衡、抗感染等一系列精心治療後,陳女士病情好轉。

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間,陳女士就成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的「常客」,周豔教授和陳仕醫生成了她的「守護神」。

高風險高難度手術,成功助患者告別噩夢

2020年5月,陳女士消化道出血再次復發,乙狀結腸、直腸、肛管藍痣性瀰漫性海綿狀血管瘤破裂出血不止,入住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請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會診!周豔教授和陳仕副主任醫師當機立斷,邀請醫院技術水平高超的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查看患者,進一步診治。

何恆正教授查看後,認為患者乙狀結腸、直腸肛管藍痣性瀰漫性海綿狀血管瘤破裂出血診斷明確,現出血不止,血色素僅43克/升,重度貧血,呈失血性休克狀態,隨時有生命危險。

可是,因陳女士病程長,基礎疾病多,組織間很可能粘連嚴重,結構紊亂,手術難度極大,可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且患者已有下腔靜脈血栓,術後發生肺栓塞的風險極高,很可能突發猝死。

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情況後,家屬及患者仍強烈要求手術,願意承擔風險。隨即,一個由微創外科、消化內科、麻醉手術科、輸血科、呼吸與重症醫學科等相關專家組成的MDT團隊迅速組成,針對病情進行了周密細緻的術前討論,為手術成功做好了最強有力的保障。

2020年6月2日,由何恆正教授主刀,帶領程發輝、張豹、張宇、譚禮鵬醫生組成手術團隊,在完善腸道及手術準備、備血及相關止血材料後,在全麻下為陳女士實施手術。術中,醫生發現陳女士乙狀結腸及直腸明顯擴張、水腫、壁厚,腸壁上可見大量藍痣性瀰漫性海綿狀血管瘤,持續出血,肛門可見大量鮮血便,據這些具體情況,決定行腸粘連松解、乙狀結腸及直腸全切術。術中,何恆正教授沉著冷靜,憑著過硬的外科技術,逐步進行操作,歷經五小時,手術取得成功!

術後次日,命運多舛的陳女士突發右側胸痛、氣促,因其本身已有下腔靜脈血栓,值班醫師程發輝高度警覺,判斷陳女士很可能出現肺栓塞,於是第一時間護送急查肺動脈CTA,並邀請醫院呼吸重症醫學科專家會診,搶救生命。檢查結果提示,陳女士果然出現肺栓塞,轉呼吸重症監護室進一步治療。因醫生觀察細緻、處理得當,將陳女士再一次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經精心治療和護理,陳女士血色素逐漸上升,腸道無出血。目前已基本康復準備出院的陳女士逢人便說,自己是不幸的,又是最幸運的,是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和消化內科、呼吸與重症醫學科等相關專家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藍色橡皮皰樣痣症候群主要累及皮膚和消化道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介紹,藍色橡皮皰樣痣症候群是一種目前病因不十分明確、有研究顯示與染色體基因突變相關的疾病。該病發病率僅為1:14000,迄今國內外報導約300餘例,目前病因不明確,有研究顯示與染色體基因突變相關。它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皮膚和消化道的多發性血管畸形,這種畸形常在患者出生或年齡較小時就會表現出來,病灶可隨年齡的增長變大、增多。

皮膚病灶主要出現在軀幹和四肢,通常不引起症狀。消化道病灶通常累及全部消化道,且大多數位於小腸,內鏡下表現為結節狀或息肉狀,症狀主要為出血及繼發的缺鐵性貧血,個別患者還可出現腸穿孔、腸扭轉、腸套疊等嚴重併發症。

何恆正解釋,除皮膚和消化道外,患者的腦、肝臟、肺和骨骼肌也可能受累。諸如腦血管意外、脊髓壓迫、慢性咳嗽、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紊亂、DIC等併發症少見,但也有個案報導。

患者病情的輕重主要取決於受累的器官及其嚴重程度。多數患者存在皮膚血管畸形,常合併有消化道血管畸形,同時受累部位還可見於中樞神經系統、肝臟以及骨骼肌。針對出血嚴重或繼發穿孔、腸扭轉、腸套疊等併發症者,可採取手術切除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劉莉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名醫工作室專家入駐 引領骨科團隊開展高難度手術
    名醫工作室專家入駐 引領骨科團隊開展高難度手術 2020-05-22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團隊完成一例高難度頸內動脈閉塞患者的手術治療
    近日,長沙市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團隊完成一例高難度頸內動脈閉塞患者的手術治療。家住芙蓉區56歲的郭先生,既往有右側大腦缺血性卒中病史。入院後CT檢查發現右側頸內動脈節段性閉塞,完全依賴對側頸動脈提供大腦供血,而對側頸動脈也已出現狹窄改變。
  • 「冰桶挑戰」關注罕見病「漸凍人」
    8月18日,小米手機董事長雷軍在微博表示接受了德國DST公司尤裡米爾夫婦的冰桶挑戰,成為美國冰桶挑戰活動的首位中國應戰者,他向美國ALS協會捐款100美元,同時向中國的瓷娃娃罕見病關愛基金ALS項目捐款1萬元。當天,果殼網CEO姬十三也參加了冰桶挑戰,不但自潑冰水,還稱會向本土公益機構瓷娃娃罕見病中心ALS項目捐款。
  • 仁濟泌尿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腎癌患者保腎手術
    央廣網上海12月8日消息(記者楊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腎臟腫瘤治療團隊日前為一名年僅33歲的VHL症候群(Von Hippel-Lindau Disease)合併多發性腎臟腫瘤患者進行開放性保腎手術獲成功。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全球僅450例!女子剁豬骨時劃傷手指,卻患上罕見病
    >都喜歡自己處理烹飪豬肉小菜場裡買好新鮮的豬肉回來根據需要慢慢處理後入鍋烹製,香味滿天飛然而,55歲的閉女士萬萬沒想到,她在處理豬肉之後,竟得了一種罕見病全球僅有450例,嚴重會導致死亡……躺在病床的這位就是處理豬肉後得病的閉女士↓↓↓閉女士今年55歲家住廣西崇左幾天前
  • 郟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又成功完成高難度頸椎手術
    本報/網訊  2020年3月9日,郟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又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難度、高風險手術——頸椎滑脫並脊髓損傷的患者施行了「頸前路椎體復位植骨融合頸前路鋼板內固定術」。術後患者上、下肢肌力、感覺恢復良好。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副院長焉傳祝--​從醫30載,讓罕見病患者...
    看過電視劇「過把癮」的觀眾,一定對男主角方言最終患上的重症肌無力疾病印象深刻,作為神經系統罕見病的一種,重症肌無力已經不再像該劇熱播時那樣,被視為絕症。不為多數人熟知的是,包括重症肌無力、脂質沉積病、肌營養不良等在內的多種疾病,都屬於神經系統罕見病範疇,而且這些疾病發病後的症狀相似,很容易被混淆,延誤病情治療。在齊魯醫院青島院區,有一位專門從事神經病理和神經肌肉病的臨床及實驗室研究的專家,今天的名醫榜關注齊魯醫院青島院區焉傳祝教授。
  • 飛行員患上「腰突」 重醫附二院骨科微創術式助其重返藍天
    飛行員患上「腰突」慕名來渝尋求醫治王行(化名)是某航空公司的一名資深飛行員,近年來,他一直感覺腰部有些疼痛,「可能是經常飛行,長時間久坐太累了吧!」對此,他並沒有太過在意。去年10月,王行感覺症狀越來越重,不光是腰部疼痛甚至雙腿也有些麻木和放射痛, 並且疼痛在飛行後愈加嚴重,經檢查,他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 眾所周知,飛行員對身體要求非常嚴格,王行不得不暫時停止了飛行,進行保守治療,但並沒有多大效果。他四處打聽,了解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博士楚磊是這方面的專家,有著豐富的臨床和手術經驗。
  • ——我院泌尿中心完成一例孤立腎多發腫瘤高難度手術
    近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泌尿中心採用最新一代達文西機器人Xi完成了一例孤立腎多發腫瘤的高難度手術。
  • 約78%罕見病患者能在湖南確診,年均治療費4.5萬,報銷比例70%
    來源 | 瀟湘晨報記者 | 張樹波 通訊員 張瑩 洪雷世界上有一類疾病,患病率可能低於千分之一,但病種已多達7000種。它們大多很嚴重,由遺傳得來,常常危及生命。這就是罕見病。11月18日,《湖南省罕見病患者生存狀況及疾病負擔調研報告》面世。
  • 中山醫院再次完成高難度「同步換心肝」手術
    5月28日,來自貴州的63歲陳先生順利出院,這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自2002年成功實施亞洲首例「心肝聯合移植」後完成的第二例,截至目前全國也僅成功實施五例。但在進一步評估手術耐受性時,肝外科團隊發現其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好,6年前就已反覆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心前區有隱痛的症狀,1年前感到心臟愈發不適,稍有活動便出現症狀,但始終未就診。在與醫院心外科、心內科專家會診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若不解決心臟問題,行肝移植手術時會有很大風險:「若要接受肝移植,必須先治好心臟疾病。」
  • 2歲時被確診黏多糖罕見病 她的骨骼和肌肉一點點變形萎縮
    「吃上藥,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一起上體育課!」5月15日是國際黏多糖日,杭州10歲女孩樂樂是一名黏多糖病(黏多糖貯積症)患兒,她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慢慢長大,隨著病情進展,骨骼和肌肉發育受到影響,最終無法行走,後期只能依靠輪椅生活。唯一的希望就是用上專門「特效藥」。為了等待藥物在國內上市,這些年來,樂樂做了五次大手術,與時間和生命賽跑。
  • 一次手術「三環緊扣」 上海專家讓罕見病寶寶「耳聰鼻通」了
    中新網上海12月25日電 (陳靜徐運)一次手術、三組醫生齊上、解決三大難題。上海市兒童醫院25日披露,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一名罕見的CHARGE症候群患兒歡歡(化名)開展後鼻孔成形、人工耳蝸植入、耳廓整形「三合一」手術。
  • 杭州10歲女孩患上罕見病 經歷5次大手術 苦苦...
    為了等待藥物在國內上市,這些年來,樂樂做了五次大手術,與時間和生命賽跑。可好不容易等到藥了,卻因為高昂的醫藥費,讓多年的等待成為了奢望。接下來,她該怎麼辦?2歲時被確診為這種罕見病穿著紅色的T恤和花色長褲,嬌小的身體縮在媽媽的懷抱裡,安靜地看著書。
  • 中年男子全身發黃、瘙癢 專家挑戰生命「雷區」奪回其生命
    近日,男子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接受了高難度的肝門部膽管癌切除術,醫生在術中挑戰生命「雷區」,謹慎游離肝動脈、門靜脈、下腔靜脈,顯露膽總管,清掃肝門部淋巴結,行右半肝、肝尾葉切除,膽腸內引流,經歷每一個步驟的嚴峻挑戰後,手術獲得成功。目前,男子術後指標正常,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 中年男子肩頸酸痛誤以為是頸椎病,不料竟患上罕見病
    正值壯年的毛先生,起初出現肩頸酸痛的症狀時,以為自己得了常見的辦公室疾病——頸椎病,沒想到得的其實是一種叫嗜酸性肉芽腫的罕見病。多方求醫無果  病因診斷成謎今年36歲的毛先生,是東莞某電子廠的工人。6月初的一天,他莫名覺得肩頸特別酸痛,尤其是左側肩膀。當時毛先生以為是勞累所致,就沒當一回事。
  • 挑戰高難度!瀋陽民生耳鼻喉醫院完成一例巨大甲狀腺腫物切除手術
    魯網5月11日訊 4月25日下午,瀋陽民生耳鼻喉醫院完成一例高難度、高風險、高技術含量的甲狀腺腫物切除手術,成功切除在患者體內生長20餘年,大小約為7*7*10cm的巨大腫物……    二十年前,本溪滿族自治縣的劉女士在頸部發現一個小包塊。
  • 2018國際罕見病日:夏爾響應國際倡議,助力縮短罕見病確診時間
    全球委員會與來自患者倡導組織、學術研究機構、醫院及衛生系統、政策機構、科技和生物技術公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合作,制定一份行業亟需的規劃藍圖,以指導在罕見病領域如何加速縮短患者確診時間。夏爾執行長Flemming Ornskov(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出任全球委員會聯合主席一職。預計全球委員會將於2019年初發表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