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坤
出生於河南,現生活、工作於北京。
2008 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學士學位。
2012 研究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劉慶和教授。
記憶與現實的錯落
——關於朱小坤的水墨新作
記憶,總是通過形象呈現的,形象組成事件,但事件卻抽象了。選擇性記憶一是從利好的角度,一是不由自主地湧現在眼前。當我們把記憶與「證人」合在一起的時候,形象不光是時代的佐證,也會記憶成片,帶動起了歲月塵埃,讓過去又鮮活了起來。
慶幸我們還有記憶可以感懷,所以我們才不在乎歲月流逝。把過去的放在記憶的匣子裡,不僅是存放,也想讓過去變得越來越不確切,回憶也才有了意義。
早在大學本科階段,朱小坤的作品就顯現出不同於他人的面貌,雖然多是對現實的思考,然而,更多地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他在畫面中不斷流露出的提問和疑慮,把帶有時間長度的述說蘊含在作品中。
青春必須要面對現實,思想的殘酷自然多於現實生活的尷尬。就像每個人都可以說與時代不情願一樣,朱小坤這代人也很難說對時代自覺完滿,但所有的不情願都好似開玩笑地湊成了素材表達的清單,讓一個畫畫的人難說逃脫或主觀上去解脫,幸運或是不幸就更不值得考量了。
歷經數年,小坤依然在自己認定的路上,不期待結果才有耐力。時而像是有些猶豫地折返,時而繼續前行。折返到童年時代或者少年時代甚至是昨日,重要的是與現實錯落。或遠或近的場景,有的是有背景的自己,有的則是一個人的孤立。
在一組組畫面中,小坤不止一次地交代著集體和個體兩者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大面積的墨色籠罩在個人的周圍,卻沒有看出來自內心的反抗。看著遠去的自己,竟沒有擺脫掉現實,辦法只是把結論留給了過去。然而,所有這一切都不經意地暴露出小坤不作表態的態度,這是這個時代強勁的力量。
以水墨的方式進行到此時此刻,很多當年技術範疇的糾結已經逐漸淡出、淡化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我們都不自覺地繞開了爭論,而回歸到實質。藝術本質與現實需要的不同在於自然生成和刻意祈求,沒有爭論的時代是因為有更大的力量驅使。這個力量不是來自於疑問和帶有時間長度的論證,只是血液被潮流的水衝淡了。這是時代和我們相互之間無奈的選擇,也是朱小坤這代藝術家多於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劉慶和寫於北京環鐵藝術城
訪談實錄: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為什麼將您的首次個展,命名為「私想」?
朱小坤:「私想」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態度,充斥著生活的每個角落,誰都無法躲藏,你我皆無例外.
「私想」是一個假設,也是一連串的困惑,時刻都能讓自己為難,保持距離,有時也是必須的.
「私想」是一個人的事,也是一個人的世界,「我」既是主角,也是國王.可以天馬行空,亦可奮不顧身.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談談您的創作歷程。
朱小坤:若按時間節點的劃分,大致有這樣幾個階段:大學本科時的懵懂---廣泛的涉獵,廣泛的關注,就像大面積的撒網,其實自己也弄不清到底哪會有魚.研究生期間的掙扎---正如吃飯,吃了這一頓可能就沒了下一頓,思緒時連時斷,苦不堪言.而立過後的反思---古人云:三十而立.不知是緣於心理暗示或是經驗使然,慢慢的明白些自己的口味與喜惡,隱約知道該怎麼擇食,消化不良也是經常的,拋開畫藝的進展不看,見證自身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在藝術之路上,對您影響最大的是哪些人?他(他們)都在哪些方面怎麼幫到您?
朱小坤:首先離不開傳統的一些先賢大師的影響與滋養,再就是我研究生時期的導師劉慶和教授對我的影響,不但把我帶入了當代水墨的語境中來,也在我尋找,建立自己語言體系的過程中給予諸多的引導與支持.幫助解決問題是潛移默化的,能在不同的時期拋出問題,這更是一位好老師的智慧與力量所在.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當下,您的目標是什麼?又有什麼困惑?
朱小坤:目標就是紮實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忠實於當下的生活,雖然,這一切僅僅是我一廂情願的念想.
困惑也始終緣於自己內心:如何使自己的身心在生活面前更舒展,如何更自如的與自己,與眼前的這個世界好好地相處.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在您的畫面中,童顏少年是您自己嗎?或是隱喻著什麼呢?
朱小坤:都跟自己有關,過往,當下,將來,或許是另外的一個自己.因為不確定,所以我要不聽的言說,隱喻有時也是那麼的蒼白,無力.或許我們都正在尋找自己.既想看清楚卻也不想太明白.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成年人在您的作品中,總是展現出一副愁苦的面容,這樣選取題材,意義何在?
朱小坤:越發覺得,成人世界是那麼的無聊與虛偽.
有趣的是,永遠無法想像成人世界是多麼的無趣.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您如何理解當代新水墨的概念和範疇?
所謂的概念和範疇,都是大眾的一種集體認同與暗合,水墨無關新舊,也可能會輪番上場.
朱小坤:重要的是能不能有自己的感受與立場,能不能與當下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