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和:記憶與現實的錯落——關於朱小坤的水墨新作

2020-12-17 聞是藝術

朱小坤

出生於河南,現生活、工作於北京。

2008 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學士學位。

2012 研究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劉慶和教授。

記憶與現實的錯落

——關於朱小坤的水墨新作

記憶,總是通過形象呈現的,形象組成事件,但事件卻抽象了。選擇性記憶一是從利好的角度,一是不由自主地湧現在眼前。當我們把記憶與「證人」合在一起的時候,形象不光是時代的佐證,也會記憶成片,帶動起了歲月塵埃,讓過去又鮮活了起來。

慶幸我們還有記憶可以感懷,所以我們才不在乎歲月流逝。把過去的放在記憶的匣子裡,不僅是存放,也想讓過去變得越來越不確切,回憶也才有了意義。

早在大學本科階段,朱小坤的作品就顯現出不同於他人的面貌,雖然多是對現實的思考,然而,更多地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他在畫面中不斷流露出的提問和疑慮,把帶有時間長度的述說蘊含在作品中。

青春必須要面對現實,思想的殘酷自然多於現實生活的尷尬。就像每個人都可以說與時代不情願一樣,朱小坤這代人也很難說對時代自覺完滿,但所有的不情願都好似開玩笑地湊成了素材表達的清單,讓一個畫畫的人難說逃脫或主觀上去解脫,幸運或是不幸就更不值得考量了。

歷經數年,小坤依然在自己認定的路上,不期待結果才有耐力。時而像是有些猶豫地折返,時而繼續前行。折返到童年時代或者少年時代甚至是昨日,重要的是與現實錯落。或遠或近的場景,有的是有背景的自己,有的則是一個人的孤立。

在一組組畫面中,小坤不止一次地交代著集體和個體兩者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大面積的墨色籠罩在個人的周圍,卻沒有看出來自內心的反抗。看著遠去的自己,竟沒有擺脫掉現實,辦法只是把結論留給了過去。然而,所有這一切都不經意地暴露出小坤不作表態的態度,這是這個時代強勁的力量。

以水墨的方式進行到此時此刻,很多當年技術範疇的糾結已經逐漸淡出、淡化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我們都不自覺地繞開了爭論,而回歸到實質。藝術本質與現實需要的不同在於自然生成和刻意祈求,沒有爭論的時代是因為有更大的力量驅使。這個力量不是來自於疑問和帶有時間長度的論證,只是血液被潮流的水衝淡了。這是時代和我們相互之間無奈的選擇,也是朱小坤這代藝術家多於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劉慶和寫於北京環鐵藝術城

訪談實錄: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為什麼將您的首次個展,命名為「私想」?

朱小坤:「私想」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態度,充斥著生活的每個角落,誰都無法躲藏,你我皆無例外.

「私想」是一個假設,也是一連串的困惑,時刻都能讓自己為難,保持距離,有時也是必須的.

「私想」是一個人的事,也是一個人的世界,「我」既是主角,也是國王.可以天馬行空,亦可奮不顧身.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談談您的創作歷程。

朱小坤:若按時間節點的劃分,大致有這樣幾個階段:大學本科時的懵懂---廣泛的涉獵,廣泛的關注,就像大面積的撒網,其實自己也弄不清到底哪會有魚.研究生期間的掙扎---正如吃飯,吃了這一頓可能就沒了下一頓,思緒時連時斷,苦不堪言.而立過後的反思---古人云:三十而立.不知是緣於心理暗示或是經驗使然,慢慢的明白些自己的口味與喜惡,隱約知道該怎麼擇食,消化不良也是經常的,拋開畫藝的進展不看,見證自身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在藝術之路上,對您影響最大的是哪些人?他(他們)都在哪些方面怎麼幫到您?

朱小坤:首先離不開傳統的一些先賢大師的影響與滋養,再就是我研究生時期的導師劉慶和教授對我的影響,不但把我帶入了當代水墨的語境中來,也在我尋找,建立自己語言體系的過程中給予諸多的引導與支持.幫助解決問題是潛移默化的,能在不同的時期拋出問題,這更是一位好老師的智慧與力量所在.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當下,您的目標是什麼?又有什麼困惑?

朱小坤:目標就是紮實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忠實於當下的生活,雖然,這一切僅僅是我一廂情願的念想.

困惑也始終緣於自己內心:如何使自己的身心在生活面前更舒展,如何更自如的與自己,與眼前的這個世界好好地相處.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在您的畫面中,童顏少年是您自己嗎?或是隱喻著什麼呢?

朱小坤:都跟自己有關,過往,當下,將來,或許是另外的一個自己.因為不確定,所以我要不聽的言說,隱喻有時也是那麼的蒼白,無力.或許我們都正在尋找自己.既想看清楚卻也不想太明白.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成年人在您的作品中,總是展現出一副愁苦的面容,這樣選取題材,意義何在?

朱小坤:越發覺得,成人世界是那麼的無聊與虛偽.

有趣的是,永遠無法想像成人世界是多麼的無趣.

188藝術倉庫·青小鋮:您如何理解當代新水墨的概念和範疇?

所謂的概念和範疇,都是大眾的一種集體認同與暗合,水墨無關新舊,也可能會輪番上場.

朱小坤:重要的是能不能有自己的感受與立場,能不能與當下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相關焦點

  • 央美考研導師|勤奮的國畫工作者—劉慶和
    個展2012 漂——劉慶和雕塑裝置作品展(北京 三裡屯瑜舍酒店)2011 回頭是岸——劉慶和水墨近作展(南通中心美術館)併線——劉慶和版畫作品展(北京紅門畫廊)2010 浮現——劉慶和蘇州計劃(蘇州本色美術館)
  • 評劉慶和的繪畫
    劉慶和選擇以水墨畫表現現代都市人的浮躁、壓抑、欲望與困惑,他敏感的內心折射出對人性的思考。劉慶和跳出了水墨畫技法語言的束縛,,在引用西式技法的同時,保留了中國傳統,他傳統的表現方式主要是傳統元素的添加,大量的復古的元素組成一幅幅傳統的都市寫意。
  • 劉慶和——尊重傳統但又不願退回到古代的都市題材畫家
    劉慶和,1961年生於天津,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200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隔岸——劉慶和作品展》,代表作有《金婚》、《臨池》、《聖帕》等。劉慶和的繪畫能夠將當代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表達的非常複雜,他既沒有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也不試圖教育你什麼;劉慶和認為,從傳統水墨畫中找到都市題材可依循的表現技法只有依靠自身的生活積澱,在創作中進入一種激情的狀態才能發揮自我。劉慶和自己說跟繪畫結緣是小時候閒著沒事幹,學習不緊張,就喜歡亂貼亂畫,當時恰巧也趕上很多跟畫畫有關的活動,就可以利用公家資料畫畫,慢慢的一點點就走上藝術道路了。
  • 「水墨天:2020中國水墨年鑑展」新光大中心·安美術館啟幕
    出席開幕式的主要嘉賓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通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樓俊峰;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首席投資官、光大嘉寶董事長張明翱;光大集團文旅事業部副總經理鄭穎宇;藝術家代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劉慶和;中國水墨年鑑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總館長王璜生;2020
  • 2019全國當代現實題材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開幕
    5月18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中國文聯美術中心活動管理處技術指導,北京畫院、江蘇省國畫院學術支持,蘇州高新區管委會、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首屆「太湖之春」2019全國當代現實題材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在蘇州高新區國畫院隆重啟幕。
  • 話題討論|究竟是「中國當代水墨」還是「當代中國水墨」?
    當人們談論「當代水墨」與「中國」的時候,究竟是「中國當代水墨」還是「當代中國水墨」?這兩者有區別嗎?
  • 「檔案」與「閉環」: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亮相南藝美術館
    此次展覽借「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契機,我們重新回到「窮途末路」說的起點南京,圍繞「檔案」與「閉環」兩個關鍵詞,再次展開關於當代水墨的討論,為當代水墨的發展與研究又一次提供了有價值的樣本。
  • 第三屆中國當代水墨年會直擊「水墨現場」
    這個「現場」雖然沒有價值,卻有市場;第二,以劉慶和、李津為代表。這個「現場」的藝術家能夠表達個性,承續了文人畫的氣息,卻忽略了社會發展這個大環境,成為具有自我意識的小品藝術;第三,抽象水墨的「現場」,以藍慶輝為代表。這個「現場」裡的藝術家的作品基本都是情緒的產物,是接近於德國表現主義繪畫的水墨呈現。那麼,如何才能正確的去看待水墨藝術呢?首先是,水墨具有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但不應該成為我們的負擔。
  • Acquire新作《殘月之鎖宮》公布,水墨風回歸砍殺本源的3D地牢RPG
    Acquire新作《殘月之鎖宮》公布,水墨風回歸砍殺本源的3D地牢RPGGematsu消息,《天誅》廠商Acquire新作,3D地牢RPG《殘月之鎖宮》,將登陸PS4/NS/PC平臺,遊戲預計於今年夏季在日本發售。
  • 煙雨濛濛秋意來 水墨永泉憶江南
    煙雨濛濛秋意來 水墨永泉憶江南 煙雨濛濛秋意來 水墨永泉憶江南 別致的庭院,錯落有致,綠樹成蔭
  • 傳統古建碰撞當代水墨 「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平行展...
    此次展覽由薛家鎮人民政府、中國當代水墨年鑑組委會攜手主辦,由華夏藝博園、臨平書院、大川文化、謀道文化共同承辦,王冬齡、許龍森、丘挺、沈勤、王天德、劉慶和、陸春濤、朱偉、周名德、羅擁軍、杜松儒、徐華翎、王煜、單鼎凱共14位當代水墨藝術家參與,展覽跳出傳統的美術館展覽模式,走進百年老宅薛家吳氏中丞第。
  • 如何理解中國現代水墨藝術精神,傳統和當代水墨作品賞析
    將西方抽象藝術的若干技法與傳統水墨技法相融合,以使水墨畫能夠適應新的審美需要。90年代以來,現代水墨活躍於中國大陸畫壇的包括抽象水墨和表現性水墨的實驗性水墨藝術,既是藝術史發展的邏輯結果,又是中國社會的現代化推進與中國文化的現代性轉型相互牽引的結果。水墨藝術作為一種傳統手段在當今還有沒有發展的可能,這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 房偉小說新作《血色莫扎特》回首青春歲月,用文學挽留生命記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時代轉型中,文學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作為世紀之交巨大動蕩的親歷者,如何把個人記憶融入寫作之中?12月12日下午,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籍作家房偉做客濟南想書坊,圍繞小說新作《血色莫扎特》,回首青春歲月,探討時代與人性,與讀者分享小說創作的心路歷程。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方晨作為對談嘉賓出席活動,在場的眾多高校學生和熱心讀者參與了話題互動。
  • 水墨風,曲線大線條,圓形點綴,豎向節奏參數變化,簡單有變化
    方案解讀 水墨風韻,曲線有圓 今天給大家分享中南西安草灘紫雲集方案。方案採用水墨風韻格調,舞袖絲綢抽象化的簡單表達,示範區和商業以及公園類的設計,可以參考這種曲線形式,簡單中有變化,色彩,水墨黑、白、灰取色,景牆採用參數化的打孔處理,多角度多變化,豎向上也運用了起伏韻律的節奏變化,給人心理上的營造豐富的情感,大線條曲線中有圓形的點綴,圓形也是大大小小的交錯變化,還有一個細節是在圓形之外,在場地中刻槽,加深圓形的機理外延,仿佛水中漣漪
  • 房偉長篇新作《血色莫扎特》,打撈時代轉型中的記憶和聲音
    「隱秘角落裡的無望與光亮——房偉《血色莫扎特》新書分享會」日前舉行,回首青春歲月,探討時代與人性,圍繞房偉新作,與會嘉賓展開對談。長篇小說《血色莫扎特》是一部記述大時代變革之中,一代人的青春慘烈記憶與深沉反思的「哀悼之作」,被稱為中國版的「白夜行」。小說打撈著時代轉型中的記憶和聲音,語言簡潔平實,又不乏鋒利如刀的情感衝突描述,既有冷峻的現實社會剖析,也有青春氣息的感傷與真誠。
  • 王天德現代山水:火灼與水墨的涅槃
    ▲王天德畫作  一幅中國山水:近景是樹林、屋舍、小橋,中景是一片江水,江水之上是錯落的樹林,遠景高處是雪山。那樹林疏密濃淡地直立著,那大山嶙峋傲然地聳立著,那白雪鋪展山間,若有似無。近看清晰,遠觀清晰而朦朧。
  • 劉一原當代水墨藝術展開展,易中天視頻賦詩為賀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胡丹風11月27日下午,由湖北美術館主辦的「楚天放神——劉一原當代水墨藝術展」在該館開幕。此展系年近八旬的劉一原老教授的近年新作,以宏篇巨幅40餘件作品呈現給觀眾。展覽將展出至12月13日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