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公號
今日這篇我們來說說「塔尼」這個地方的由來。
萬民送傘高知縣 一鬥籽麻皆是官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個「八寶山」,少林寺中又一個「碑林」、「塔林」。無論是北京的「八寶山」還是少林寺中的「碑林」、「塔林」,這都是葬人體骨灰的公墓之地。「尼」是出家人的大稱,也是尊稱。說道這裡,大家也許都會明白,「塔尼」其實就是出家人的墓地。因為每去世一位出家者,寺院都會為他立個碑建一個塔。傳說「塔尼」先前那是有極多極多數不清「尼塔」。如果說寺院是一風水寶地,那麼「尼墓」、「尼塔」、「塔尼」就更會是風水寶地。那麼「塔尼」這個地方到底是不是一個風水寶地。回答是肯定的。據說「塔尼」這一風水寶地,那是能出一鬥籽麻的官員。很可惜後來被高人給毀掉了。
因為這裡曾經出過最小官員那就是高知縣 ,高照魁。知縣高照魁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很有智慧,深受萬民敬仰的知縣。他剛到南方上任,就發現那個地方到處囚的都是棺材很是奇怪。後來他才知道,原來這裡埋葬人是要交很多的稅。他上任後馬上就把原來的埋葬稅減掉一成。過了一段時間他又減掉一成。後來全免。到了最後他自己出錢把那些幫助無力這進行安葬。
據說他把這次收來的錢全都用在興修水利的工程上。還有他為兄弟二人為爭先人遺留一盤石磨子,使幾任知縣都不能斷下。他上任之後,就把他們兄弟二人分別請到家中,對他們說到,你家先人是靠這盤石磨子發了家,是很吉祥的,是可以發家的。可到了你們這一輩它就變得不吉祥了,是不可以發家的,並且是要敗家的。你們兄弟二人為此不知花了多少錢,生了多少氣,傷了多少情。是這樣吧,我不能再讓這個東西去禍害你們兩家了,要把它給封壓縣衙。用我的錢給你們每家再做一盤上等的石磨,從此你們兄弟和好。如何。二人聽後感激萬分,跪地大哭。後來他要告老歸鄉的時候,這裡的萬名人民百姓聯名送錦傘與他。
好官高知縣 照魁越父母
朝野無數官 幾官能似君
不知昨日是幾何,就難知今日是幾何,更不知明日是幾何。求人不如求己,求遠不如求近。一個地方要想興得好,首先是要復興得好。只有復得好,才能興得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復興中國大夢,實現中國大夢,美夢成真的靈魂真諦之所在。家之美、國之美、天下之美。建設家鄉之美、發現家鄉之、挖掘家鄉之美、讓我們母親偉大起來,這是我們的責任和良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願鹽鎮的父老鄉親有時間都能去多讀讀這部書、深讀這部書。
願天下朋友也都能去多讀讀這部書。
望「鹽磨頭」、「鹽鎮」眾文者、筆者、智者、慧者和天下良師益友者,
都為家鄉之美、祖國之美、天下之美,各盡所能。
這也許就會是人生最高的大境,最美的情懷。
編者:塔尼村位於鹽鎮街的東鄰,是從宜洛來鹽鎮必經之處,從街裡的田裡就能看到塔泥村子的房子和嫋嫋的炊煙,每當暮色四合,在東凹幹完活後,看不遠處的塔泥村子上空有炊煙升起了,知道該吃黑滴飯了,於是背著鋤頭跟著大人身後往家回,當然,我們家的方向是和塔泥背道而馳,卻是在一條直線上,但是對於塔泥卻不陌生,年幼時候經常住在大姑家,大姑家的左鄰右舍小孩子都成了夥伴,但是很多都不記得名字了,唯一記得的就是雙傑,雙雙,江飛,對於這個村子,是一直有很深的感情。只是我也時常好奇,怎麼會叫這個名字,有何典故。
好吧,鹽鎮的方言中叫法是塔女,東塔女,西塔女,你去哪,去塔女裡。後來看學名,知道是塔泥,到底是塔泥還是塔尼,今日作者這篇文字讓我等開始汗顏,細細推敲之下,處於十三朝古都,曾經的皇城根兒附近,我鹽鎮的每一處地名似乎都有遠古的含義,那從歷史深處湧出來的文化底蘊為一個小村鎮也增色不少,我等是否該自豪和驕傲?
低頭思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