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年,鄭成功之父率軍大敗荷蘭海軍,揚我國威

2020-12-17 史語者day

歷史上中國與西方發生過無數次海上戰爭,但取得完全勝利的次數卻不多。其中,第一次大敗荷蘭海軍是發生在明朝崇禎六年(1633年)的料羅灣海戰。

01概況

料羅灣海戰發生於明朝崇禎六年(公曆1633年),明朝先後投入了戰艦150艘,參戰士兵達幾萬人;荷蘭方面派遣九艘帶加農炮的蓋倫帆船聯合劉香海盜共同抵抗清軍攻擊。清、荷兩軍在福建金門東海料羅灣展開激戰,明朝方面以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率領的部隊為前鋒,憑藉遠超荷軍的戰船與士兵,大敗荷軍,並將其逐出中國。

鄭芝龍

02背景

國內,鄭芝龍在天啟四年(1624年)便在臺灣設立旗號,招兵買馬,組建了一支實力強悍的部隊,而且鄭芝龍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以武力的方式逼迫明朝政府招撫,取得合法的地位,控制海疆,衝破海禁令,相繼平定了李逵其、鍾斌等海上武裝力量,聲望日漸高漲。

國外,荷蘭開始在東南亞進行香料貿易,在澎湖建立大本營,這一舉動令當時的明朝政府高度不滿,以優勢兵力包圍荷蘭人的大本營,並與荷蘭人交涉令其推出澎湖,但在交涉過程中,明政府給荷蘭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那就是若荷蘭人退出澎湖,福建政府願意保障福建至大員間的商業往來。到那時由於海禁令的影響,中國與荷蘭的公開貿易關係是被禁止的,福建政府無權這樣做。其後荷蘭人無法進入中國港口,只能依靠走私的方式進行貿易,面對這種狀況荷蘭人自然滿腹怨言,在崇禎六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決定對中國進行劫掠行動,目的是逼迫中國政府答應其貿易需求,並在劫掠途中儘量降低平民傷亡。

03雙方裝備對比

荷蘭方面,主力軍艦共十一艘,還有海盜劉香的五十艘海盜船,其主力戰艦都是蓋倫船,有兩層或多層甲板,裝備有加農炮,射程可達八裡左右。

明朝方面,戰船以戎克船(當時英語中稱中國帆船為junk,音譯為戎克船),體積較小,不能搭載更多的火炮和士兵,總體戰鬥力較弱,但明朝戰船數量眾多,更有近百艘小型火船。

04經過

崇禎六年七月七日,荷蘭軍方對明朝的南澳發起突襲,在其後的三個多月裡,荷蘭聯軍與明朝海軍爆發多次小型衝突,直至十月二十二日,爆發了寥落灣大戰,明朝以鄭芝龍部隊為先鋒,採用火海戰術,以大船炮火為掩護,小型火船上前打勾點火,荷蘭方面從未見過此戰術,傷亡慘重,多艘戰艦被燒毀,其餘戰艦在明軍強大的實力,面前紛紛潰敗逃竄。明軍乘勝追擊,一直將荷蘭人趕出中國。

05戰果

據《巴達維亞成日記》記載,料羅灣海戰俘虜荷蘭人近百人,殺死荷蘭人二十餘名,燒毀荷蘭主力戰船五艘,奪取荷蘭一艘主力戰艦及數隻小型戰艦,奪取兵器,航海圖鑑等物資頗多。隨後鄭芝龍剷除海上各個海盜利益集團,掌握了貿易網絡,開闢了對日貿易,是福建沿海地區成為穩定的貨源地和轉運中心,極大地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鄭成功收復臺灣,護我華夏國威,揚我炎黃之名
    護我華夏國威,揚我炎黃之名縱覽中華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你會發現,那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今天,我們將為各位展現一位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揚我國威的驚天之舉。話說公元1644年,清軍攻入北京城,明朝滅亡,清王朝正式入主中原。
  • 鄭成功攻臺1,當海賊王遇上歐洲海上霸權-荷蘭
    1627年,鄭芝龍率部擊敗大明艦隊,沒錯,一個海盜竟然擊敗了官方的海軍,就這麼神奇!隔年明朝奉行打不贏就收購它的宗旨,招安鄭芝龍,給他官作,至此鄭芝龍黑白兩道通吃,鄭氏自此壟斷中國沿海、臺灣、澳門和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之間的貿易,因為當時的東南亞海域貿易,就必須繳納保護費,買鄭氏集團的旗幟懸掛,要不然你只能回家洗洗睡了。
  • 鄭成功的英年早逝
    鄭成功海澄大捷。1653年五月,清軍進攻鄭成功(1624年~1662年)部隊的沿海基地海澄,清軍集中銃炮密集轟炸明軍前沿陣地,明軍的防禦工事大部分被毀,部隊損失不小。初七,清軍全線進攻,明軍在護城河沿岸埋下大批火藥,等到清軍大部過河進入雷區後,引爆火藥,過河清軍大部分被燒死。明軍發動全面反攻,清軍大敗,殘餘清軍逃回漳州。
  • 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又殺回臺灣,為何最終逃離?
    他只能等待清朝皇帝聖旨的下達,可是清廷主張對鄭氏集團以撫代剿,故而遲遲未答覆荷蘭人聯合作戰的提議。在等待數個月後,博爾特終於感到心灰意冷,便於1663年3月啟航返回巴達維亞。再來說說臺灣的情況。鄭成功去世後,鄭氏集團陷入分裂。清廷希望能趁此時機,說服佔據廈門及金門的鄭經接受招撫,不戰而奪取廈門、金門兩島。鄭經一方面假裝與清廷談判,另一方面則礪兵秣馬,積極準備渡海。
  • 刀槍不入的肉搏王牌:大敗清妖洋夷的鄭成功鐵人軍
    鄭成功的父親以及叔伯就是明代勢力薰焰的海商兼海盜集團首領。幾十載穿行日本、大明、南洋各地,手下匯聚當時東洋、西洋各種僱傭軍士兵和各種精良先進的冷熱兵器,早就是一支足可覆國的私人武裝。▲今人想像的鐵人軍▲經國雄略中的明軍兵器1660年順治命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率領京城滿洲主力,再匯聚各地的滿洲勁旅一併南下福建,鄭成功派遣「鐵人軍迎敵。打響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廈門之戰。鐵人軍配合鄭成功水師,大敗滿清大軍。
  • 鄭成功抗清最輝煌一戰,以少勝多,大敗20萬清軍,差點復明?
    這樣一個英雄輩出的舞臺出了一位民族英雄,鄭成功。我們都知道他從荷蘭人手裡收復了臺灣。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鄭成功還有一大勝仗,大敗20萬清軍,擊斃60員大將的第二次廈門保衛戰,此戰導致清軍20年不敢複議進攻廈門。
  • 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又殺回臺灣,為什麼最終逃離?
    他只能等待清朝皇帝聖旨的下達,可是清廷主張對鄭氏集團以撫代剿,故而遲遲未答覆荷蘭人聯合作戰的提議。在等待數個月後,博爾特終於感到心灰意冷,便於1663年3月啟航返回巴達維亞。 再來說說臺灣的情況。鄭成功去世後,鄭氏集團陷入分裂。清廷希望能趁此時機,說服佔據廈門及金門的鄭經接受招撫,不戰而奪取廈門、金門兩島。
  • 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兩萬五千人大軍打一千名荷蘭人為什麼需要八個月?
    鄭成功是明清之際的民族英雄,曾率軍趕走了荷蘭人,收復了臺灣。
  • 妙用氣候出奇兵:鄭成功妙用地理知識擊敗荷蘭殖民者
    鄭成功收復臺灣航線圖順便提一句, 1683年,歸順清朝的原鄭成功部將施琅率軍渡海攻打臺灣的鄭氏後裔。施琅和他的上級,福建總督姚啟聖的意見有分歧。姚啟聖主張冬季借季風出擊,而施琅選擇了六月發兵。作為久經沙場的海軍名將,施琅上奏道:「乘夏至南風,當即進發直搗賊巢。
  • 鄭成功為何能打敗侵臺荷軍
    兩度攻擊澳門未果後,公元1622年,他們在澎湖築一堡壘,謀求與中國通商,但澎湖乃明軍巡防之地,雙方刀兵相接。結果,荷蘭人按明朝要求退出澎湖,同時得到默許,移居「化外之地」臺灣作為代替。荷蘭人在一個名叫大員的小沙洲 (即今臺南安平)上修建了根據地,與臺灣本島隔著臺江內海,取名為「熱蘭遮城」。  1660年初,鄭成功兵敗南京的消息傳至臺灣,島上一片風聲鶴唳。
  • 鄭成功阻止荷蘭入侵守土有功,兒子鄭經卻艱難執政,大戰耿精忠
    鄭成功的故事,我們現代人是家喻戶曉,為人稱道的是,鄭成功收復了被荷蘭人佔據三十多年的臺灣島,現代的一些史學家評論,如果當初沒有鄭成功的收復臺灣,估計臺灣島過個一兩百年就成為荷蘭固有領土了。
  • 兩代「海賊王」號VS不會飛翔的荷蘭人號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曾率戰艦150艘(含50艘炮艦)和數萬士兵,將荷蘭東印度公司海軍帶加農炮的蓋倫帆船9艘及與海盜劉香的戰艦50多艘組成的聯軍打得大敗,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清軍與鄭成功多次作戰,屢屢受挫,曾對鄭成功多次招降,甚至以鄭芝龍等人性命為威脅,但鄭成功始終不為所動。反倒是趁著與清政府談判時期,虛與委蛇,養精蓄銳。鄭成功在兵力最盛之時,曾一度於1659年率領十餘萬兵馬、三千餘只大小船艦由舟山出發,連克瓜洲、鎮江,進逼南京。可惜在南京城外因輕敵受清軍突襲大敗,損失慘重,只得退出長江,回到廈門。
  • 天降猛男鄭成功,收復臺灣,孤膽英雄,大敗20萬清軍
    許多人認為,明朝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時已經滅亡。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明朝的殘餘勢力建立了南明,並且意欲光復大明。明末清初是一個相當混亂的世代,大清,大順,大西,南明相互徵討相互割據。這個時代英雄輩出,其中就有我們最為熟知的鄭成功許多人人生鄭成功,是因為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了臺灣。
  • 鄭成功 (明清之際軍事將領、民族英雄)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3]  。有《延平王集》行世。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臺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 鄭成功殺害兩人,32年後仇家收服臺灣,命令其後人剃髮結辮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那麼,被鄭成功如此重視的人究竟是誰?他成功復仇了嗎?不過說到施琅,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率軍攻打臺灣的情形,早年他降清後反清、反清後又降清的情況估計少有人知。有人可能覺得他堪比三國時期的三姓家奴呂布,反覆無常,其實不然,這也是當時的國內局勢導致。
  • 鄭成功殺害兩人,32年後仇家收復臺灣,命令其後人剃髮結辮
    不過說到施琅,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率軍攻打臺灣的情形,早年他降清後反清、反清後又降清的情況估計少有人知。 有人可能覺得他堪比三國時期的三姓家奴呂布,反覆無常,其實不然,這也是當時的國內局勢導致。
  • 鄭成功:中日混血?海盜之子?都擋不住他一顆愛國之心
    1623年鄭芝龍與日本平戶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氏成婚,1624年7月鄭成功出生。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有膽有識,性情剛烈。清軍入侵,鄭家族人紛紛逃散,田川氏「手持劍不肯去」,最後「毅然拔劍割肚而亡」。所以,史稱鄭成功「果敢剛毅,傳之自母」。
  • 鄭成功收復臺灣
    從1661年四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大軍進攻臺灣開始,到1661年十二月二十日荷蘭統帥揆一正式遞交投降書,一千多荷蘭人硬是在臺灣堅守了八個多月。面對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荷蘭人是依靠什麼力量堅守了八個月呢?鄭家是明朝末年在東南亞地區佔據壟斷地位的海盜商人家族,靠壟斷東南亞地區的海上貿易起家。
  • 民族英雄——鄭成功
    其時,明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同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上吊身亡。       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清軍在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後,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權覆滅,鄭成功返回福建,同月,朱聿鍵在福州被鄭芝龍等擁立為帝,建號隆武。
  • 鄭成功海上擊潰荷蘭人
    1657年,荷蘭駐臺長官弗裡德裡克·揆一派代表來廈門談判,要求恢復通商貿易,願意「年輸餉五千兩,箭杯十萬支,硫磺千石」。鄭成功答應了這一要求。其時大陸和臺灣雖然恢復了通商貿易關係,但鄭成功並沒有忘懷收復臺灣。荷蘭殖民者也明白鄭成功總有一天要進軍臺灣,因此,不斷加強其在臺灣的軍事力量。160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樊德郎率領艦隊到達臺灣,留下戰船三艘和部分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