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八首·其五(館娃宮外鄴城西)——唐·溫庭筠

2021-02-19 相約八點半

楊柳枝八首·其五(館娃宮外鄴城西)——唐·溫庭筠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徵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思切,不關芳草綠萋萋。

詩詞文本從《溫飛卿詩集箋注》

譯文

館娃宮外,鄴城西面,都是楊柳依依。遠方柳影輝映徵帆,近處柳絲輕拂長堤。

楊柳依依,牽繫遠遊的人思歸之心甚切。這思歸之心,並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注釋

⑴楊柳枝: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楊柳」「柳枝」。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

⑵館娃宮:春秋時吳國宮名。據《越絕書》載,吳王於研石山置館娃宮。傳說西施至吳,吳王夫差築此宮以住西施。左思《吳都賦》:「幸乎館娃之宮。」此宮舊址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靈巖山上。《吳郡志》:研石山一曰靈巖山,上有吳館娃宮、琴臺等。鄴城:三國曹操作魏王時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曹操曾築銅雀臺在此。

⑶遠映徵帆:指館娃宮外之柳,宮南即太湖,故云。近拂堤:指銅雀臺之柳。堤,指魏王堤。

⑷「系得」句:寫柳絲牽繫著公子們迫切的歸心。意思是見柳而引起鄉愁。系:連結,拴著。王孫:貴族的後裔,泛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劉安《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又:杜甫《哀王孫》:「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古時也表示對青年人的敬稱,《史記·淮陰侯列傳》:「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此處代指遊子。意:《溫飛卿詩集箋注》作「思」。

⑸「不關」句:意思是見芳草也會引起思歸之情,今見柳枝,同樣也產生思歸之情,不必與芳草有關。不關:不相關。一作「不同」。芳草:一作「春草」。

 

創作背景

  溫庭筠的《楊柳枝》描寫的是京城長安的楊柳。「楊柳」,多指柳樹。每當春天之時,微風吹拂,那萬千長條的楊柳枝猶如十三女兒的舞腰一般嫵媚動人。於是,《楊柳枝》成為唐代詩人樂於吟詠的題目之一。溫庭筠也不例外,寫下了八首《楊柳枝》,這首即是其中之一。

賞析

    

  這首詞寫思婦望著柳條而產生的紛繁思緒。「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徵帆近拂堤。」首句寫柳樹所在之地,「館娃」和「鄴城」,都是古時與美女有關的地方,西施曾居於館娃宮中;鄴城有銅雀臺,杜牧《赤壁》詩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這裡用這兩個地名,不僅使人想見其樹,更想見住在那裡的美人。樹與人暗自映襯,柳的嬌美自在不言中,並含有思婦以美人自況之意。越覺己美,春思愈切,於是舉目眺望,所見只是遠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寫江岸之柳沐浴春風,飄拂多姿,思婦由徵帆而想起遠去的徵人。「館娃」和「鄴城」,一南一北,構成跨度很大的空間,配合著流水徵帆、大堤楊柳,構成一幅廣闊渺遠的離別圖。而「館娃宮外」與「鄴城西」、「遠映徵帆」與「近拂堤」,句中自對,則 又構成一種迴旋蕩漾的語調,渲染了一種別情依依的氣氛。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芳草綠萋萋」二句,是思婦由柳條而產生的奇異想像:芳草可以使遊子懷鄉,柳條雖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樣碧綠,而且還有嫋嫋長絲,它足以牽住遠遊的人兒,使他思歸更切。這種意境是很新穎的。但上文既然說楊柳拂堤,枝條無疑是既柔且長,用它來系住遊子的心意,又是一種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正是為了加強對方對於己方的繫念。有這種習俗,又加上柳枝形態在人心理上所喚起的感受,就讓人覺得 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歸心了。由此在趁勢推進一層:「王孫遊兮歸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藉此說芳草沒有能耐,反襯出柳枝神通之廣大。

  這首詞不僅扣住《楊柳枝》這個詞調詠楊柳,而且加以生發,決不沾滯在題上。詞中的楊柳,實際上是系住遊子歸意的女子的化身。詞中處處有伊人的倩影,但筆筆都只寫楊柳;寫楊柳亦只從空際盤旋,傳其神韻,這是詞寫得很成功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劉禹錫的《楊柳枝》是詩還是詞?與樂府詩《折楊柳》有何不同?
    這首詩的作者是中唐詩人劉禹錫,他曾經寫過十餘首《楊柳枝》,這是其中的一首。唐朝的《楊柳枝》源自漢樂府的《折楊柳》。在唐朝成了以七言絕句形式寫成的歌詞:唐絕句定為歌曲。《欽定詞譜》可見,唐人的《楊柳枝》借用了樂府《折楊柳》的曲名,但是重新創作了新曲,成了唐教坊中流傳曲子。這種曲子的歌詞,都是七言絕句。五代時的詞集《花間集》中,有多少《楊柳枝》詞,例如溫庭筠有八首、孫光憲有四首、閶門風暖落花幹,飛遍江城雪不寒。
  • 楊柳枝
    「楊柳枝」是樂府近代曲名,本為漢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至唐易名「楊柳枝」,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時入教坊曲,至白居易,劉禹錫整理,改編「漢樂府」的「楊柳枝」,依舊曲作詞,翻為新聲。當時詩人相繼唱和,均用此曲或詠柳抒懷,或寫與楊柳有關的情事。像「楊柳技」這樣形式的歌詞,和「竹枝詞」,「涼州詞」等一樣,只有在倚聲歌唱時才有區別,作為書面文字,它與七言絕句略無不同。
  • 溫庭筠花間詞全集71首: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附詩11首)
    唯《花間集》中尚存有其詞六十六首。孫光憲《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豔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在中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像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極為罕見,實在令人驚嘆之至!瑤瑟怨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 大詩人溫庭筠寫下「豔詩」,被知名歌女嫌棄,如今成網紅名句!
    宴席唐末文人範攄,曾在《雲溪友議》中,就記載了一個溫庭筠作詩,被歌女嫌棄的故事。出生在沒落貴族家庭的溫庭筠,少有才學,但性格放浪。唐宣宗時期,溫庭筠進京應試,因才名初顯,引得京師名流紛紛與之結交。與溫庭筠相交甚厚的人中,就有一個名叫「裴諴」的紈絝子弟。
  • 商山早行,唐,溫庭筠
    《商山早行》[唐] 溫庭筠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商山:山名,位於今陝西省商洛市東南。徵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鈴鐺。作者簡介:溫庭筠(約812——約866),唐代詩人、詞人。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詞風格綺麗,為「花間派」鼻祖,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金奩集》等。
  • 大文豪溫庭筠,開創考場作弊的始祖,唐朝科舉的「天才槍手」?
    但是在我國古代,由於科舉考試制度不完善,出現了不少科舉舞弊案, 最為人知的恐怕是朱元璋時期的"南北榜案",以及明朝中葉的"唐伯虎科舉舞弊案" 而在科舉創立不久的唐朝晚期,"花間派"詞宗溫庭筠,便和這部電影的主角一樣,依靠自己對音律的精通,在一場考試中同時為八個人作弊,還不曾被發現,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 太原堂溫氏古代人物溫庭筠及子孫
    溫庭筠被卷進這起政治鬥爭中,沒受災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士。在他步入科場前,便註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後,溫庭筠在鄠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待在家裡,不得而知。唐武宗會昌元年(841),溫庭筠四十一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溫庭筠八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溫庭筠又去應試。
  • 《商山早行》溫庭筠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 溫庭筠:恃才傲物的落魄才子
    唐宣宗大中年間進京應試,京師人士爭相與之結交。江湖流傳關於他的很多段子,說溫大才子有一種本領,應試時,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籠到袖子裡,伏在几上,信口吟誦,便能作完八韻的詩賦,因此人送外號「溫八吟」。又說他一叉手即成一韻,八叉手即能完篇,故又名「溫八叉」。他還是個「天才槍手」,經常出現在考場上代人答題。最牛的一場考試,他暗中幫了八個人答卷。
  • 《更漏子·玉爐香》溫庭筠
    王重民從伯希和劫走的17卷,斯坦因劫走的11卷,還有羅振玉所藏3卷及日人橋川氏藏影片1卷中,集錄曲子詞213首。經過校補,去掉重複的51首,編成《敦煌曲子詞集》。收錄敦煌卷子中清理的唐五代詞曲一百六十一首。上卷為長短句,中卷為唐人寫本 《雲謠集雜曲子》,下卷為樂府。為研究敦煌詞的重要參考資料。)文人創作的最多作品的,我們看到也是溫庭筠。
  • 專業作弊溫庭筠:代考,比當官容易多了
    他的作品,被稱作「花間詞」,溫庭筠也被視為花間詞派的鼻祖。「花間」這個名字是後人取的。五代後蜀的趙崇祚,編了一本詞集,取名《花間集》。從此,便有了花間詞派。這本收錄500首作品的詞集中,18位文人的作品,溫庭筠一個人就佔了66首,超過十分之一。可見趙崇祚對他的喜愛。溫八叉民間口碑槓槓的,但是官方不吃這套。想中舉嗎?
  • 從軍行七首·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唐·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唐·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 葉嘉瑩 | 溫庭筠的詞
    溫庭筠很有才華,讀書又很多,他進到考場,一叉手就做出一段賦,律賦不是八個韻字嗎,他八叉手就八韻成,故此溫飛卿有一個別號,叫「溫八叉」。在考場裡面,他自己寫完了就幫這個作一篇,幫那個作一篇,被認為士行陳雜。所以他雖然很有才華,但是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這個時候,朝廷發生了一個大的變故,史稱「甘露之變」。
  • 10首溫庭筠的詩詞,簡短而精美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裡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純用名詞組成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望江南·梳洗罷唐代: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 「花間詞」鼻祖溫庭筠,想要了解他,這幾首詞不得不知道
    溫庭筠為「花間詞」鼻祖,他的詞作經常被評為內涵不夠深刻,但是我們不能忽視藝術上的「美」。如果想要了解花間詞派,必然要了解他,如果想要了解他,這幾首詩詞就不得不知道。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 溫庭筠詩詞集
    據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遊江淮,後定居於雩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鄰近杜陵,嘗自稱為「杜陵遊客」。其才思敏捷,尤工律賦,兩《唐書》有傳。學子國試,一首詩八句,其每賦一句,只需稍一沉吟便可揮筆,故場中號「溫八吟」;又因其當場賦詩,有叉懷左右手之習,只需一叉手,即一句出,八叉手而八韻成,故又人稱「溫八叉」。傳其貌醜,綽號「溫鍾魁」。性倨傲,放蕩不羈,又好譏刺權貴,然為時所忌,曾累舉不第。
  • 《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溫庭筠
    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唐代:溫庭筠  譯文 注釋⑴楊柳枝:詞牌名,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⑵宜春苑:古代苑囿名。這首《楊柳枝》在藝術上很有可取之處。言簡意深,詠物與寫人和諧地結合,不露一絲痕跡,形成景與人統一的意境。「正是玉人腸絕處」,在寫柳之可愛以後,結合寫了古代的女性,既豐富了詠物的內容,又創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客觀地詠物寫人,春風、春水、赤欄橋,卻皆染上離人的意緒,讀來令人感慨,讀者從中自可領略所詠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託的情感。這首詞的詠物和表達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聯想等手法來實現的。
  • 女子留著淡妝深夜難眠,溫庭筠這首詞寫出了最美的愁情,令人驚豔
    夜色朦朧本期筆者為大家帶來的是「花間詞派」創始人溫庭筠的所作的一首女子情思之詞。在這首詞中溫庭筠為我們娓娓道來了女子的無限愁情令人著實驚豔。接下來大家和我一起帶著對詩詞的敬畏之心進入溫庭筠的世界感受一下這首「花間詞人」內心深處的柔情。菩薩蠻·夜來皓月才當午【唐】溫庭筠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花露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 溫庭筠花間詞10首,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溫庭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1、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唐代: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