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德國吞併了奧地利。接著,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以保護捷境內德意志少數民族利益為藉口,對捷提出了領土要求。
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與德國相鄰,經濟發達,戰略位置重要,居民主要是德意志人。希特勒先是指使蘇臺德的法西斯分子進行分離活動,然後,指責捷克斯洛伐克迫害蘇臺德的德意志人,並以武力相威脅,要求割佔蘇臺德地區。
面對德國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恐怕引火燒身,希望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因此,不但不支持盟國捷克斯洛伐克,反而逼捷克斯洛伐克讓步,企圖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與希特勒達成妥協。
同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和墨索裡尼在德國的慕尼黑籤訂協定,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強行把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歷史上把這種做法稱為「慕尼黑陰謀」。至此,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慕尼黑協定的籤訂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勵,希特勒於第二年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他地區,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增,加速了擴大戰爭的進程。德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使德國得到了捷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40個師的兵力和許多重要的資源。例如,其中有一座兵工廠,規模居歐洲第二位,當年的年產量差不多等於英國所有兵工廠產量的總和。蘇聯構築集體安全的努力歸於失敗,對英法更加不信任。
1939年8月,蘇聯為了自己的國家安全,同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及其附屬的秘密議定書規定,雙方互相不侵略對方,並劃定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這樣,德國就為發動戰爭時免於兩線作戰解除了後顧之憂。同時,蘇聯也避免了首先遭到德軍的攻擊,從而贏得了備戰時間。
互不侵犯條約籤訂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清晨,派兵「閃擊」波蘭。英法走投無路,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