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美國大蕭條時期的郵局壁畫

2020-12-14 界面新聞
《購買土地和現代化耕作方式》作者:William C Palmer,位於麻薩諸塞州阿靈頓。攝影: Justin Hamel

在艱難時期鼓舞士氣的本能反應與美國今天面臨的疫情大流行和經濟衰退的現狀,產生了共鳴。

約90年前的大蕭條時期,失業率徘徊在20%到30%之間,美國政府想方設法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仿照1933年的公共藝術計劃,聯邦政府在一年後設立了財政部的繪畫和雕塑部門(後來更名為美術部)。該項目計劃僱傭藝術家完成。每幢聯邦建築的建設預算中,有1%被指定用於公共藝術的創作。其結果是在美國各地的郵局裡繪製了1200多幅壁畫。

《大發現》作者:Fletcher Martin,位於愛達荷州凱洛格的郵局。攝影: Justin Hamel
左:《威拉德的圓房子》位於俄亥俄州的威拉德。右:《十字路口》作者:G Glenn Newell,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克勞福德。攝影: Justin Hamel
《小鎮風光》作者:Thomas I Laughlin,位於佛羅裡達州德富尼亞克泉。攝影: Justin Hamel

郵局壁畫的使命是多方面的——提高社區的士氣,僱傭成千上萬的藝術家,創造出人人都能接觸到的世界級藝術。壁畫圍繞著當地的民間傳說、風景、工業,當然,還有郵政業。它們講述了發生在美國各地的故事。

《美國新聞》作者:Elizabeth Lochrie,位於蒙大拿州迪隆。攝影: Justin Hamel

我拍攝的第一幅壁畫是偶然發生的——我無意中發現了一幅描繪1932年紐約普萊西德湖冬季奧運會的壁畫。從那時起,這個項目慢慢地發展起來,我走遍了全國,尋找獨特的郵局壁畫藝術。

從俄亥俄州威拉德郵局正在建造的壯觀的蒸汽機壁畫,到懸掛在阿拉巴馬州戴爾縣治安官辦公室裡寧靜的水邊風景畫,再到內布拉斯加州克勞福德穿過溪流的有頂篷的馬車,我發現的每一幅新壁畫都為我們展現了周遭世界的本地史。

《戴爾縣的早期工業》作者:Kelly J Fitzpatrick,位於阿拉巴馬州戴爾縣。攝影: Justin Hamel

在每一個小鎮,歷史都是由那些來到美國尋求更好生活的人們創造的。被僱傭的藝術家中也有很多是移民。墨西哥裔美國藝術家José Aceves畫了一幅典型的西部場景——《大城市的新聞》在德克薩斯州博格。

德克薩斯州米尼奧拉市的波蘭裔美國人Bernard Zakheim描繪了新舊交通方式,展示了科技如何以如此快的速度改變著鄉村城鎮。在維吉尼亞郵局的大廳裡,你會看到一幅名為《阿巴拉契亞》的工廠山谷景觀,作者是出生於瑞士的移民Lucienne Bloch。

《長絨棉》作者:George Snow Hill,位於佛羅裡達州麥迪遜。攝影: Justin Hamel
左:《大城市的新聞》作者:José Aceves,位於德克薩斯州博格。右:《阿巴拉契亞》作者:Lucile Blanch,位於維吉尼亞州阿巴拉契亞。攝影: Justin Hamel
《伊萬傑琳》作者:Minetta Good,位於路易斯安那州聖馬丁維爾。攝影: Justin Hamel

隨著現今美國國內的討論轉向制度上的種族主義和紀念美國種族主義歷史的藝術和雕像的去留問題,許多郵局壁畫由於描繪殖民和奴隸制的內容而受到審查。比如Hollis Holbrook畫的《約翰·埃利奧特與納蒂克印第安人對話》描繪了被清教徒奴役的美國原住民,而約翰·埃利奧特則向他們宣講基督教。

《約翰·埃利奧特與納蒂克印第安人對話》作者:Hollis Holbrook,位於麻薩諸塞州納蒂克。攝影: Justin Hamel

納蒂克城是麻薩諸塞灣殖民地建立的第一個「祈禱之城」,那裡的美國原住民被迫學習基督教。

然而,圍繞郵局壁畫的爭議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20世紀50年代,一些藝術家被要求在眾議院的非美活動委員會作證,以頌揚他們的勞工和政治基調。

 

《佩勒姆景觀》位於喬治亞州佩勒姆。攝影: Justin Hamel

Victor Arnautoff的歷史巨作《華盛頓的生活》壁畫位於舊金山的喬治·華盛頓高中,由於它描繪了喬治·華盛頓作為奴隸主和死去的美國原住民的形象,這幅壁畫正處於一場激烈的關於保護、隱藏或清除的爭議中。多年來,數以百計的壁畫已經丟失或被故意毀壞。

左:《裝載牛群》作者:Loading Cattle,位於德克薩斯州弗雷德裡克斯堡。右:《南方主題》作者:Laura G Douglas,位於喬治亞州卡米拉。攝影: Justin Hamel

美術部門在聯邦建築中創作了大約1400幅壁畫和雕塑,不完全是郵局。財政部救援藝術和聯邦藝術項目委託了數以千計的其他繪畫、海報、普通藝術課程等,也包括郵局壁畫。

綜合來說,它無疑是美國最大的公共藝術項目。

最近郵局的政治化使人們重新關注郵政服務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也許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縮減時間和資金也會讓這個無與倫比的公共藝術藏品面臨風險。

《馴馬人》作者:Fletcher Martin,最初是為德克薩斯州的萊美薩郵局繪製的,現在懸掛在社區中心。攝影: Justin Hamel

(編譯:匡達)

相關焦點

  • 往事|大蕭條時期波洛克等如何參與羅斯福新政藝術計劃
    英國蛇形畫廊透露了數百萬英鎊的公共藝術計劃,並稱其規模與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政府推出的藝術計劃類似,這項計劃將在疫情爆發期間和之後為藝術家提供支持。那麼,羅斯福政府是如何推行藝術計劃的?年輕的德·庫寧、羅斯科、波洛克何以加入項目之中?當時創作的作品現在存於何處?
  • 大蕭條時期美國人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也不算黑我們中國了,大蕭條之前的美國,每5個人就擁有1輛汽車,中產們的家裡不是買了新樓、就是捏著股票。 但到了大蕭條時期,工人的工資越來越少。 在俄勒岡州,伐木工的工資每小時一毛錢;在康乃狄克州,服裝廠的工人每周工資只有六毛錢;在芝加哥,一半以上的老師領的是政府白條,靠借高利貸維持生活。
  • 曾經的大蕭條時期,成功把桌遊大富翁,風靡整個美國!
    當經濟大蕭條時期日子變得艱難時,人們玩棋盤遊戲——尤其是關於賺錢的遊戲。當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襲來時,人們至少玩了30年的壟斷遊戲。但事實證明,對房地產行業而言,經濟低迷不太可能是一個黃金時代——而且充滿了諷刺意味。這項運動的發起者伊莉莎白·j·馬吉(Elizabeth J.
  • 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舊照,貧窮家庭的孩子都在當童工
    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舊照,貧窮家庭的孩子都在當童工1929年10月29日華爾街淪陷後,美國陷入了持續十多年的大蕭條。從農村到城市,許多家庭在這一時期陷入極度的貧困。許多美國兒童此時都是無法讀書,紛紛成為童工。
  • 美術研究|張敢:羅斯福新政時期的美國藝術
    1929年,美國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危機一直持續到1933年。這場令美國人刻骨銘心的危機給各行各業都帶來嚴重影響,為了區別於其他歷次危機,美國學者將這個時期稱為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大蕭條時期股市崩潰、公司倒閉,大量人口失業。
  •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失業貧窮的美國人吃什麼?餐桌上千奇百怪
    今天如果讓美國人吃蒲公英,他們恐怕會說這是野蠻人才會食用的東西,但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它就是美國很多人餐桌上的主食。據說,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很多美國家庭的爐子上會一直放著這樣一口不斷煮著豆湯的鍋子。
  • 傾倒幾十萬加侖的牛奶,是否意味著美國會再次進入大蕭條時期?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22萬,美國疫情的防控態勢也愈發嚴重。白宮前不久披露了預測模型:「若防控措施不當全美可能會有150萬到220萬人死亡!」而川普昨天還煞有介事地宣布,如果美國的死亡人數最終控制在20萬內,就說明美國的防控措施做得很好了。
  • 大蕭條時期,正宗美式工裝品牌罕見的古著背帶褲
    全球經濟遭疫情重創,金融格局重新洗牌,復甦之路漫漫,會否引發第二次大蕭條?今天DenimNotes丹寧筆記要給大家介紹一件來自20世紀30年代的古董牛仔珍藏,它是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產物。
  • 美國已陷入經濟衰退,下一步將是大蕭條再現?|美國|大蕭條|...
    「蕭條」的定義「大蕭條」是美國在工業時代經歷過的唯一的一次蕭條,這個時期跨越了十年,從1929年的股市崩盤延續到了1939年,彼時美國開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動員。蕭條並沒有確切的定義,就像衰退也沒有非常精確的定義一樣。就美國而言,經濟衰退是由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確定的,通常是在經濟衰退發生幾個月以後。
  • 美國大蕭條時期,職業體育聯盟是如何自救和「救人」的?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在5月發布的2020年中期《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預計將萎縮3.2%,是大蕭條時期以來的最差表現。而在當年的大蕭條時期,MLB積極自救,讓聯盟沒有一支球隊因為經濟困難而解散。他們當時靠著節流、開源和創新賽制這三大法寶自救,現在的職業體育聯賽和球隊又能怎麼借鑑呢?
  • 大蕭條時期的保羅·蓋蒂
    -1929 年,是西方國家步入大蕭條的第一年,股市崩盤了,但這只是大跌的開始。第二年,Getty 父親去世,這個成功的石油商人留給母子二人一堆房產和石油公司(順便說,Getty 僅分得了 50 萬美金,反正他已經不差錢了),但要繳納遺產稅。多數人給 Getty 的建議是:賣掉一切——不僅賣掉父親遺產,也賣掉自己所有的生意。
  • 美國遇事「甩鍋」大起底:經濟大蕭條遷怒猶太人,黑人成黃熱病...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候濤 武彥】多名美國政要近日頻繁用「中國病毒」的說法,試圖將新冠疫情蔓延「甩鍋」中國。儘管此舉引起廣泛批評,但在部分美國人看來,面對逆境時不去反思自己,而是企圖尋找替罪羊的「甩鍋」做法是過去數百年間屢試不爽的習慣性做法。
  • 美國大蕭條的見證者與記錄者——多蘿西婭·蘭格
    多蘿西婭·蘭格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童年因患小兒麻痺症而造成終生殘疾。20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人像攝影家諾德·金瑟。金瑟被蘭格的真誠所感動,答應教她學習攝影,並送給她一臺照相機,這是蘭格一生中獲得的第一臺相機。1919年,蘭格建立了自己的攝影室。1935年,她成為農業安全局的一名攝影師。 蘭格以其反映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紀實作品著稱。
  • 【王清視角】圖說美國的郵局(下)
    王女士告訴筆者,此郵局是1977年從對面街上搬遷過來的,舊郵局的門頭有些小。王女士快人快語,問了祖國家鄉的很多情況,還解答了筆者許多涉及美國郵政和集郵的相關知識,最後對筆者說,下次您再來的話,一定要來看我這個廣東老鄉啊,筆者滿口答應。圖44      圖44是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城堡郵局。
  • 張斌:「大蕭條」啟示錄
    羅斯福新政當中有幫助美國經濟走出大蕭條的內容,但更重要的內容在於「規模宏大的社會實驗」。羅斯福新政和後來對政策的糾正是一連串的試錯,它重塑了美國的政府職能,強化了民主社會主義,其影響至今仍隨處可見。大蕭條和羅斯福新政是一段非常寶貴的歷史財富,對於後世如何避免大蕭條、如何紓困、如何振興經濟、如何推進改革的借鑑價值有著持久的生命力。
  • 細說:頭號公敵約翰·迪林格及同夥的槍械 美國大蕭條時期黑幫傳說
    約翰·迪林格(John Dillinger)可以說是美國大蕭條時期最著名的銀行劫匪,被列為聯邦頭號敵人(Public Enemy Number
  • 如何在經濟大蕭條中生存的十大建議
    正如最近美國股市的下跌和新冠疫情的爆發所證明的那樣。大家都在猜測2020年是很艱難的一年。回顧歷史,讓我們可以更好的準備和「活下去」吧。在大蕭條甚至是經濟衰退期間,認清這些東西是很重要的,這樣你才能為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省錢:食物、水、住所、衣服和衛生設施。你永遠不應該拿這些東西去換你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一點在大蕭條時期會變得非常明顯。06 小心謹慎,做好一切準備人們在大蕭條時期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犯罪率顯著上升。
  • 原創:美國大蕭條有多可怕,川普為什麼會垂死掙扎?
    」一一《光榮與夢想》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至今仍是美國人揮之不去、談之色變的噩夢。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紐約證券交易,所有的人都陷入了瘋狂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大蕭條期間,約有200—400萬中學生中途輟學;成千上萬人自殺;社會治安日益惡化。據1932年9月的《財富》雜誌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接近美國人口總數的28%,且不包含1100萬戶農村人口。英國則有500—700萬人失業。
  • 《美國大蕭條》作者: 穆雷·N·羅斯巴德 評分:8.1
    》- 穆雷·N·羅斯巴德, 以史為鏡, 「美國大蕭條」下有繁榮與危機, 1929年開始的, 歷史上最為嚴重的, 時間最長的一次衰退。」以史為鏡, 「美國大蕭條」下有繁榮與危機, 出在距本書75年前(距近2020年已經91年)前的那個偉大而愚昧的時代。
  • 經濟大蕭條到底有多可怕?看看1929年的美國,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胡佛總統對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產生原因,經濟學界有各種各樣的商業循環理論,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到底什麼,各種說法都有,至今都沒有一個統一說法,可以確認的是,經濟大蕭條產生了極快的連鎖反應農場主傾倒牛奶胡佛作為當時的美國總統,對經濟大蕭條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就像某位美國總統說得那樣,出現這樣的事,時任總統應該被塞進大炮裡射向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