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舊照,貧窮家庭的孩子都在當童工

2021-01-08 越南古與今

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舊照,貧窮家庭的孩子都在當童工

1929年10月29日華爾街淪陷後,美國陷入了持續十多年的大蕭條。從農村到城市,許多家庭在這一時期陷入極度的貧困。許多美國兒童此時都是無法讀書,紛紛成為童工。圖為1932年至1933年,美國農村發生饑荒後的美國家庭,這些孩子都被餓的骨瘦如柴。

1935年在北卡羅來納州農村地區的公共水泵旁玩耍的兩個孩子。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兒童是最可憐的,他們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

1938年在費城的兒童在農地幫助父母工作。

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田野工作者的形象在美國並不少見。當時許多貧窮美國人只能從事農業等體力勞動,而且是全家老少一起參加勞動。

黑人小孩在田間工作辛苦時,就停下來在門廊下玩耍。

1935年,密西西比州勞德代爾縣一位棉農家的兒子在棉花田採摘棉花。

1939年,科羅拉多州一名男孩和父親收穫農田裡的洋蔥。

1935年,喬治亞州Irwinville的一個安置點,兒童坐在一堆剛收穫的棉花上。

1937年喬治亞州阿爾瑪鎮黑人童工。

在1937年阿拉巴馬州一農場的一個初級學校老師在上課,當時班級裡並沒有多少學生,因為他們都在田野勞作無法學習。

馬裡蘭1937年時,一名黑人孩子抱著收穫的農作物。

1938年,新澤西州伯靈頓縣的童工。

相關焦點

  • 大蕭條時期美國人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當時《時代周刊》有一句話:「美國工人的工資已經壓低到中國苦力的水平了」。也不算黑我們中國了,大蕭條之前的美國,每5個人就擁有1輛汽車,中產們的家裡不是買了新樓、就是捏著股票。 但到了大蕭條時期,工人的工資越來越少。
  •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失業貧窮的美國人吃什麼?餐桌上千奇百怪
    但這對於當時的有些美國家庭來說,卻已經是非常不錯的食物,因為到了蒲公英不再生長的季節,他們連綠色的蔬菜都吃不起。 而豆湯作為豆類食物,是最易保存,且只能抗餓的一種食物,很多家庭將各類幹豆與水、野菜、麵粉加在一起,放在爐子上反覆燉煮,直到可以食用。據說,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很多美國家庭的爐子上會一直放著這樣一口不斷煮著豆湯的鍋子。
  • 曾經的大蕭條時期,成功把桌遊大富翁,風靡整個美國!
    當經濟大蕭條時期日子變得艱難時,人們玩棋盤遊戲——尤其是關於賺錢的遊戲。當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襲來時,人們至少玩了30年的壟斷遊戲。但事實證明,對房地產行業而言,經濟低迷不太可能是一個黃金時代——而且充滿了諷刺意味。這項運動的發起者伊莉莎白·j·馬吉(Elizabeth J.
  • 沒有科技增肌的1930年代,也挺好!
    接下來放幾張成長於1930~1970間的代表人物,也就是科技增肌產品出來之後的時期,放在一起和自然健身做個對比。不過,這幾位當中好像只有州長大人和同樣傳奇的Sergio Oliva公開承認使用過藥物。但這個似乎也只是當時健身圈公開的秘密罷了,沒人可以抗拒類固醇的效果。
  • 大蕭條時期,正宗美式工裝品牌罕見的古著背帶褲
    全球經濟遭疫情重創,金融格局重新洗牌,復甦之路漫漫,會否引發第二次大蕭條?今天DenimNotes丹寧筆記要給大家介紹一件來自20世紀30年代的古董牛仔珍藏,它是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產物。
  • 卓別林電影和大蕭條年代
    李光鬥/文美國歷史上有兩個胡佛:一個是以胡佛水壩聞名的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一個是讓總統都害怕的,創立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埃德加·胡佛。100多年前,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被派到中國河北唐山開灤煤礦「打工」,而後弄了份有爭議的合同把煤礦據為己有,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為日後政治生涯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石,並終於在1928年當選為美國第31任總統。結果甫一上任就遭遇了美國歷史上最慘痛的經濟大蕭條時代。經濟大蕭條,卻讓好萊塢電影迎來黃金時代。
  • 張斌:「大蕭條」啟示錄
    ◆大蕭條之前的上世紀20年代是美國經濟最好的時代。美國經濟增速連續多年超過5%,這是美國經濟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大量的汽油拖拉機進入農場。電報、電話、收音機、留聲機、電冰箱、汽車進入普通美國家庭,美國汽車產量在20年代翻了一倍。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10:童工
    在19世紀中期以前,工人階級的孩子從7歲開始工作就已經很普遍了。在當時社會觀念中,童工不但不是一個需要被譴責的現象,恰恰相反,大家都在鼓勵這麼做。人們普遍認為,童工是一種教育方式,可以預防懶惰。在那時,童年沒有被看作是一段天真無邪的封閉期,而是一段年輕人為家庭做貢獻、為以後的人生學習新技能以及同成年人相互支持的時期。
  • 走出大蕭條的好萊塢有答案
    為了招攬更多的觀眾,大部分電影院都將票價降低了50%,有的降價得更多。1930年代,看一場電影只需10或15美分。許多影院在不同的觀影時段,實行不同的票價,比如在晚上7點之前,看電影只需支付10美分,其餘時間則需要15美分。影院還打出了組合拳,用套餐的方式售賣電影票。
  • 原創:美國大蕭條有多可怕,川普為什麼會垂死掙扎?
    」一一《光榮與夢想》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至今仍是美國人揮之不去、談之色變的噩夢。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紐約證券交易,所有的人都陷入了瘋狂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婦女們把舊被單剪開再把兩邊縫接起來,這樣就把中間磨損的地方分移到兩邊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給女兒穿。不挨餓成了人們的奢望。有些家庭只能輪流吃飯。一半人周一、三、五吃,一半人周二、四、六吃,只有周日全家人能共享食物。城裡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蔬菜從碼頭裝上卡車,她們就跟在後邊跑,有什麼掉下來就撿。
  • 美國大蕭條時期,職業體育聯盟是如何自救和「救人」的?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在5月發布的2020年中期《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預計將萎縮3.2%,是大蕭條時期以來的最差表現。而在當年的大蕭條時期,MLB積極自救,讓聯盟沒有一支球隊因為經濟困難而解散。他們當時靠著節流、開源和創新賽制這三大法寶自救,現在的職業體育聯賽和球隊又能怎麼借鑑呢?
  • 大蕭條中的豐乳肥臀
    告別了快樂活潑的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美國陡然跌入了兩個時代間荒涼黑暗的狹縫。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行情暴跌,引發了一場波及全球、長達十年的經濟大蕭條。歷史學家小阿瑟M.施萊辛格(Jr.Arthur M.Schlesinger)評價:美國經濟和人民遭受的普遍經濟災難是空前絕後的。
  •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美國如何擺脫法西斯化?危機混亂與迷茫
    在談及資本主義時代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毫無疑問是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這一場蕭條使日本,德國,義大利正式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並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我們要知道的是,法西斯不僅僅在這三個國家興起,也廣泛蔓延到其他地區。
  • 馬光遠:我們真的可能面臨1930年的大蕭條嗎?
    一開始,經濟學家們是把這次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進行比較的,認為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比2003年非典時要大,但仍然認為不會影響中國經濟今年的發展態勢;隨著態勢的發展,有人開始把這次疫情危機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進行比較;然後,又有人提出全球衰退不可避免,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開始進入到了經濟學家們比較的視野。
  • 2019年陣亡企業336家,1930年經濟大蕭條重演,選擇破產OR重生
    11月號稱1億人都在用的電商平臺的淘集集,被曝出出現巨虧,還被供應商代理商擠兌,陷入重組危機。10月網紅羅永浩,也在10月初將錘子科技旗下的手機業務和堅果品牌轉讓給了字節跳動。不僅如此,熊貓CEO王思聰和羅永浩都因所創公司債務問題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並被限制消費,各自旗下的普思資本和錘子科技的股權也遭凍結。
  • 傾倒幾十萬加侖的牛奶,是否意味著美國會再次進入大蕭條時期?
    就在大家將注意力放在美國與日俱增的感染人數上時,美國又爆出來一則新聞:因美國牛奶過剩,威斯康星州的奶農們被迫傾倒數十萬加侖的牛奶。威斯康星州相關部門正敦促美國農業部購買剩餘商品,重新分配至慈善項目。美國牛奶過剩的原因很簡單,一般情況下威斯康辛州的奶農是直接向餐館、學校和酒店等行業出售牛奶的,但因為疫情關係,很多場所都已經關閉,導致牛奶的供貨渠道中斷,只能被迫倒掉。
  • 財經觀察:九十年前大蕭條 深刻教訓當記取
    這次暴跌,拉開了一系列美股暴跌序幕:四天後的「黑色星期一」,道瓊指數暴跌13%,其後的「黑色星期二」再度暴跌12%……旋即,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股市暴跌,逐步演化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全球經濟危機。危機從1929年綿延至1930年代末,美國約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失業,數千家銀行倒閉;蕭條不僅肆虐美國,更席捲全球。這次經濟危機因此被冠以「大蕭條」之名。
  • 往事|大蕭條時期波洛克等如何參與羅斯福新政藝術計劃
    英國蛇形畫廊透露了數百萬英鎊的公共藝術計劃,並稱其規模與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政府推出的藝術計劃類似,這項計劃將在疫情爆發期間和之後為藝術家提供支持。那麼,羅斯福政府是如何推行藝術計劃的?年輕的德·庫寧、羅斯科、波洛克何以加入項目之中?當時創作的作品現在存於何處?
  • 在《四海兄弟:最終版》裡看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
    在美國短短的300年歷史中,有三個歷史時期最為文學及電影藝術家們所津津樂道,即南北戰爭、越南戰爭及《四海兄弟:最終版》所處的時代背景——美國黑幫猖獗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四海兄弟》系列十分生動真實地還原了當時美國社會風貌。
  • 尋找美國大蕭條時期的郵局壁畫
    攝影: Justin Hamel在艱難時期鼓舞士氣的本能反應與美國今天面臨的疫情大流行和經濟衰退的現狀,產生了共鳴。約90年前的大蕭條時期,失業率徘徊在20%到30%之間,美國政府想方設法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仿照1933年的公共藝術計劃,聯邦政府在一年後設立了財政部的繪畫和雕塑部門(後來更名為美術部)。該項目計劃僱傭藝術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