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臺幣的推出,給臺灣人均GDP的增長帶來了很大的推動力,該數值在臺灣首次高於3萬美元。對此民進黨當局不停鼓吹是自己的功勞,然而島內的民眾卻並沒有產生共鳴。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表示,在考慮到各種有潛在負面影響的因素過後,他們將升高經濟的增長率區間目標定為4%左右,這一數值是將近9年以來的最大值。
換句話說,這使得蔡英文可以在下臺之前提前實現最開始人均GDP的展望目標。對於這一現象,臺灣島內的相關媒體認為這要歸功於新臺幣的強勢升值。
據悉,近日新臺幣匯率達到了近20多年來的最高峰值,這表示臺灣貨幣的兌換率進入了新時代。對此「主計長」朱澤民表示,如果不是新臺幣的優異表現力,那麼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自己預定的GDP目標,還有兩三年的路要走。
雖說新臺幣促使人均GDP顯著增加,但是島內民眾卻並沒有歡呼雀躍,因為一些進口商品的物價仍然是「高不可攀」。
光汽車這一項就因疫情的影響使得臺灣能夠進口的汽車數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臺灣自己生產的車輛雖說由於新臺幣的升值使得一些核心零件成本減少,不過依舊因為疫情的影原因使得他們可以購入的零件數量也大打折扣,這使得汽車的價格並未減少多少。而其他生活用品也因為這些因素,價格並未大幅跌落。
對於普通公司企業來說,新臺幣升值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諸如紡織、機械等傳統產業會面臨極大的難題。對此全臺中小企業總會高層李育家表示,當前島內小型公司受到的的損失無法統計,一些商家甚至是在「流血輸出」。他表示部分公司成本本身就有所上升,新臺幣升值更是加速了這一趨勢。
工總秘書長也表示由於臺灣依靠更加傾向於出口的經濟增長方式,新臺幣升值使部分行業業內競爭壓力陡升,一些廠商對此十分慌張。也正因此,民眾對於「虛胖」的GDP並不高興。
近日有韓國媒體表示臺灣是在脫離中國大陸的情況下,自己創造了GDP升高的這一成就。因為有統計顯示民進黨當局使得臺灣對大陸的交易依存度達到新高。可以說臺灣的經濟是因為依靠大陸才成了新常態。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