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患者「變瘦了」的危害與影響特別大,這裡有5種解決辦法

2020-12-23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

患有腎病時間久了,會發現體重減輕了,人也會越來越瘦,這就是今天筆者和各位探討的話題——慢性腎臟病患者肌少症。在無腎臟疾病的人群中也會有「肌少症」,但通常與衰老有關,即一種進行性廣泛骨骼肌紊亂症,它會增加身體功能下降、跌倒和死亡風險。

對於咱們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腎功能減退會影響患者生理骨骼肌的消耗,導致代謝紊亂及蛋白分解增加,從而造成肌肉量減少及功能減弱,尤其見於慢性腎臟病3-5期患者。上海某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慢性腎臟病非透析患者肌少症的發生率約為5%,而透析患者肌少症的發生率約為13.0-23.0%,明顯高於非透析患者。然而,其知曉率卻非常低,僅為12%。慢性腎臟病患者肌少症的發生率並不算低,可知曉率並不高,因而導致重視的腎友一定不會多。可並不因為腎友不了解它,其危害與影響就會減少。

那麼,慢性腎臟病患者出現肌少症會有哪些危害與影響?簡單來說,肌少症與慢性腎臟病患者生存質量與預後密切相關。具體來說,合併有肌少症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危害與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這兩個方面。

一、生活質量下降:由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四肢肌肉量減少及骨骼肌強度減弱,從而影響其動手與下肢活動能力,四肢乏力與容易疲勞,最終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二、預後差及增加死亡風險:肌少症患者,往往存在繼發性蛋白-能量營養不良症,表現為低血漿白蛋白,導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終將影響預後及增加死亡風險。

如何判斷慢性腎臟病患者是否存在肌少症,即診斷標準是什麼?目前尚無統一標準,原先提出的診斷標準更多關注的是骨骼肌量,而在更新的「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組2」(EWGSOP2)的診斷標準中,應該重點關注骨骼肌強度,它比骨骼肌量能更好預測不良預後。因此,要想診斷肌少症,應以骨骼肌強度作為必備條件,同時通過檢測骨骼肌量來輔助診斷。即通過測量握力(男性<27kg,女性<16kg)及四肢骨骼肌量指數(男性<7.0kg/m2,女性<5.5kg/m2)來確診。骨骼肌強度可通過握力測試或椅立測試來檢測;四肢骨骼肌量指數可通過磁共振成像MRI或計算機斷層掃描CT來檢測。

慢性腎臟病患者出現肌少症,該如何防治?想要弄清楚如何防治肌少症,腎友們應該先了解引起慢性腎臟病肌少症的原因是什麼?嚴格控制飲食致蛋白攝入減少與平時缺乏運動是其外因;而促炎細胞因子增加、性激素與生長激素減少、胰島素抵抗、活性維生素降低、代謝性酸中毒、骨骼肌衛星細胞減少、血管緊張素Ⅱ以及肌肉抑制素過度表達等是其內在原因。因此,可採取如下防治方法,以達到提高生活質量與減少併發症與至死亡風險的目的。

1.增加營養

蛋白-能量消耗是慢性腎臟病肌少症的重要原因,這與腎病患者蛋白-能量攝入不足、瘦素水平升高及肌肉蛋白分解代謝增加都有關係。如若能保證患者攝入足夠蛋白質(尤其是必需胺基酸)和能量,就可激活雷帕黴素靶蛋白複合物1信號傳遞,刺激骨骼肌蛋白的合成,從而改善骨骼肌量與強度與身體功能,進而防治肌少症。

2.適當運動

有氧運動與抗阻運動等都對慢性腎臟病肌少症患者有益,其中抗阻運動比有氧運動更有助於對肌少症的防治。相關指南推薦:血液透析患者每周至少三次中等強度的運動,且每次至少30分鐘;非透析慢性腎臟病患者則可以適當增加運動強度與運動量。其中散步(比如快走與慢跑等)是很好的運動方式,這也是防治慢性腎臟病肌少症最方便經濟快捷的手段。

3.補充活性維生素D

活性維生素D缺乏是慢性腎臟病常見併發症之一,也可能最終導致肌肉萎縮。補充活性維生素D製劑就可以明顯改善慢性腎臟病中晚期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對骨骼肌強度與功能均有積極治療作用。但不能過多補充,需防止泌尿繫結石的可能。

4.糾正酸中毒

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大多存在代謝性酸中毒,尿毒症患者則100%合併有這一併發症。體內酸性環境可促進肌肉蛋白分解並增加肌少症的風險。因此,儘早補充鹼性物質以糾正酸中毒,可以減少肌少症的發生率。

5.激素治療

與肌少症有關的激素是指這三類激素,即生長激素、肌肉生長抑素抑制劑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抑制劑。目前推薦的可短期使用的是生長激素,它可使維持性透析患者蛋白合成增加22%,有助於肌少症患者改善肌肉量與強度。其它類激素,目前還在研究當中,尚未推薦使用。

為了減少對身體的傷害與提高生活質量,並改善慢性腎臟病的預後及減少死亡風險,腎友們一定要儘早識別、重視,並積極防治肌少症。千萬不要認為:瘦了才是健康的。

相關焦點

  • 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5大原因,找到後或可解決難題!
    雖經積極治療,可有的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卻非常難降。這就需要醫生尋找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而後才有希望解決難題。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如下這五大原因。比如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就可以誤診為微小病變;狼瘡性腎炎就可以誤診為膜性腎病或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可以誤診為IgA腎病;繫膜增生性腎炎就可以誤診為腎小球輕微病變;等等。因診斷有誤,必然影響治療方案的制定與藥物的選擇,最終影響降蛋白效果,導致腎病患者的尿蛋白難降,這也是原因之一。
  • 這3種常見腎病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即部分患者可「不治而愈」!
    根據臨床觀察與研究發現,大約有12%的IgA腎病患者可以自然緩解,另外有少部分IgA腎病患者最終進展為尿毒症而需腎臟替代治療(透析或腎移植),其它絕大多數IgA腎病可以與患者保持長期「和諧共處」。我們發現,剛開始發現自己患有微小病變腎病時,都比較緊張,並十分重視,但隨著進入常態化治療且了解到其病情有易反覆等特點之後,患者及其家屬往往會出現兩種態度:一種人是非常著急;另一種人是滿不在乎。非常著急,則容易病急亂投醫;滿不在乎,則更容易致病情反覆。這兩種心態都不利於疾病康復,並影響長期預後。
  • 腎病患者的血壓,應該控制到多少?高壓應低於120
    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應該很熟悉這種篩糧食的篩子:若是沒見過上面這種篩子,可能也見過工地上這種篩沙子的篩子:篩子用久了,就會破損、網眼被撐大。用力越大,篩的東西越重,破損就會越快。但要是什麼東西都不篩,領不到工資,就沒辦法活下去。
  • 運動對腎臟有5大好處,尤其是腎病患者,合理鍛鍊很關鍵
    目前運動康復治療的方法在臨床中比較常見,針對各種慢性病或者是心腦血管疾病都有比較好的作用,除此之外運動也可以對腎功能進行改善。腎功能異常或已經患上了腎病,都可以採取合理的鍛鍊方式,來提高腎功能,有利於腎病病情的康復和腎臟的保養。
  • 近5%有慢性腎病,住院花費276億!中國2040萬腎病住院患者報告
    三級醫院住院患者中慢性腎病患者比例接近5%在全部2040萬住院患者中,慢性腎病患者佔4.86%。13.9%合併糖尿病,11.4%合併高血壓。圖1不同基礎疾病患者中慢性腎病的流行狀況2.4.慢性腎病跨省份就診比例接近6%慢性腎病住院患者跨地域(跨省份)就診比例為5.98%。2016年,患者流出比例最高的3個省級行政區是甘肅(17.91%),安徽(16.50%)和河北(15.47%)。
  • 通知高血壓病人:有這3個感受,高血壓腎病或已到來
    中國是一個高血壓大國,特別是近幾年,高血壓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這與人們精神壓力過大、飲食習慣不良、遺傳等因素是分不開的。許多人對高血壓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血壓升高的層面上,沒有意識到高血壓的危害,導致血壓的控制十分不理想。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短期內出現血肌酐升高:第一種情況是剛發現自己患有腎病就存在血肌酐超標;第二種情況則是原來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突然發現血肌酐超過正常。血肌酐高了,怎麼辦?絕大多數腎病患者理解為「使用降肌酐藥物」就可以解決問題。
  • 肌酐達到350以上腎病患者該怎樣治療?北京腎病醫院排名
    腎病患者都知道,再難以治療的蛋白也是有可能轉陰的,只是會吃很多藥;肌酐低的時候指標上漲是很慢的,只要合理的控制;已經到尿毒症的患者也只能透析了,也不用糾結了。 尷尬的是,一個患者肌酐350,這個時候應該怎樣治療?單純控制?很難控制住;等著透析?也不太甘心。
  • 腎病患者吃什麼?為腎病患者推薦6款食療方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這5種類型比較常見,危害可不簡單
    男性生殖畸形的危害是相當大,最嚴重的危害是性功能障礙與不育症,不同部位的生殖畸形造成的危害也會不同。下面我們來了解下幾種常見的生殖畸形。生殖器畸形都有哪些類型?1、陰莖畸形陰莖畸形也就是陰莖的形態異常,這一般存在著多種類型,可以分為陰莖的完全缺失或者是大小異常,就連生活中常見的包皮過長同樣也是陰莖畸形的其中一類。
  • 適合腎友的5種有氧運動方式,醫生特別推薦,但需記住12個字!
    咱們絕大多數腎病,只要不是危重患者(如無法下床活動的高度水腫與尿少的腎病患者及合併有重度心衰與嚴重肺部感染的腎病患者等),都可以做有氧運動。腎科醫生強烈推薦下面這五種有氧運動方式。步行行的好處,這裡就不用多說了。較為嚴重的腎病患者可以選擇扶床步行,病情已經好轉或緩解或完全康復的腎病患者可選擇散步或快走。根據自己的體力與感受,可以多走與少走或散步與快走。
  • 一位17歲的腎病綜合症患者的真實表白
    這次記者要採訪的是一位曾經17歲就患有腎病綜合症的少年,如今已康復七年多了,和正常人一樣,現已結婚生子,都很健康。我們來了解一下他之前的患病的情況和看病經歷。記者:大家好,今天來採訪一位趙院長,曾經醫治好的腎病患者,了解一下他的康復情況。
  • 腎病患者也要「管住嘴邁開腿」,實際上包含5層意思!
    1.管住嘴少吃點在管住嘴與邁開腿中,腎病患者同樣也要少吃,即應控制一日三餐中鹽、主食及動物肉類等總攝入量,尤其不能超量食用。無論是否合併有水腫及高血壓,腎病患者都必須少吃鹽,每日鹽攝入總量不超過6.0克。
  • 少睡覺的人能變瘦?恰恰相反,研究表明:睡不夠有4大危害等著你
    「變瘦」,幾乎是每個人都無比希望的事,尤其是對於一個天生胖子而言,可能這一生都在為變瘦而努力。生活中,更有少睡覺人就能變瘦的說法。而每天睡5個小時的人比睡6個小時的人,體重又會明顯增加。從這個數據就能夠看出,睡眠越少的人對體重的影響越大。所以,還在想著少睡覺人就能變瘦,別再天真了,經常這樣做,每天處於睡不夠的狀態,這幾大危害都在等著你!
  • 腎病患者檢查出蛋白尿,如何診斷、評估與治療?
    腎病朋友不要小看這「尿蛋白」,平時不注意,或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卻不是什麼好東西,即蛋白尿既是腎臟損害的標誌物,也是腎臟病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重視蛋白尿。所以說,腎病患者經檢查一旦發現有蛋白尿,首先應該給出診斷與評估,其次再考慮治療問題。
  • 高血壓不可怕,可怕的是這3種併發症,一個比一個危害大
    據初步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數量已接近3億,換句話說,每5個人中,就有1位高血壓患者;而其中,高血壓能得到良好控制的也只不過為10%左右。高血壓想要控制好確實比較困難,除了要根據醫生的醫囑規律服藥外,患者在生活中也有不少的限制。
  • 手機特別燙是怎麼回事 有什麼危害及該如何解決【圖文】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覺自己的手機發熱特別地嚴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如果手機實在發熱嚴重的話會不會造成什麼危害?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小編便來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二、手機發熱有什麼危害呢?  首先,手機發熱最明顯的危害就是加速手機裡面配件的老化,這點相信我不用多解釋了吧。
  • 什麼是梗阻性腎病?該疾病後期會危害患者的腎臟功能,要及時治療
    導語:梗阻性腎病(obstructive nephropathy)是由於患者的泌尿結構,或者是腎功能被改變,從而引起的一種疾病。這類疾病會導致患者的尿液無法正常排出,這種現象會導致患者出現腎功能損害,通常也是急性腎炎或者慢性腎炎的罪魁禍首之一。
  • 有蛋白尿水腫,腎功能卻完全正常?治療這類腎病,有2點很關鍵
    腎病早期往往存在兩大典型症狀:蛋白尿和水腫。蛋白尿不用多說,與腎小球的損傷有直接關係,且比水腫的危害更大,會獨立影響腎功能的發展,要說尿毒症一定和它有關。多數類型腎病都存在這兩項症狀,及時糾正治療,是預防病情惡化的關鍵。但有患者存在這樣的情況:蛋白尿3+,雙下肢明顯指凹性水腫,檢查腎功能損傷卻不嚴重?
  • 腎病患者有可能停藥嗎?很遺憾,這8種情況中的一半,須終身服藥
    眾所周知腎病是慢性病,其病因複雜,需長期用藥才能控制病情發展。因為治療療程長而讓人們擔憂,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完全停藥,目前腎病種類有很多,不同腎病用藥治療時間也有很大差異。腎病什麼時候才能完全停藥?1、特發性膜性腎病特發性膜性腎病首選免疫抑制劑和激素,然後搭配中醫中藥治療。起初激素先用6~8個星期,等有效果後慢慢減少用藥量。達到臨床治癒往往需1~2個月,也有一部分幸運的患者2~3個月左右尿蛋白可完全轉陰。合適的治療方案激素通常用一年半左右,然後能完全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