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提拔了韋玄貞而被武則天廢黜,唐中宗李顯被廢到底冤不冤

2020-12-18 浮生說史

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大唐開國以來的第四位皇帝。我們都知道李顯是當了兩次皇帝的人,他第一次當皇帝僅僅在位一個月就被武則天廢黜了。

說來李顯被廢的理由也是很奇葩。李顯成為皇帝後,他很想提拔韋氏族人,他第一個想提拔的人就是自己的嶽父韋玄貞。他想把韋玄貞從參軍的位置提拔到丞相的位置。

結果這件事被武則天知道以後,武則天就把李顯給廢黜了。所以因為提拔了下自己的嶽父就被廢黜的李顯,看起來好像還真的有點冤。畢竟作為一國之君,想重用誰,提拔誰,這點權力應該還是有的。

但是李顯被廢黜的真正原因並不是他「提拔嶽父」這件事,而是他說的大逆不道的一句話。就是這句話得罪了武則天。那麼李顯到底說了什麼話呢?

重用韋氏以及韋氏族人

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論才能,論地位,李顯是大大不如他的兩位哥哥李賢和李弘的。巧合的是,李賢英年早逝,繼任太子的李弘由於某種原因又被武則天廢除。

所以按照輩分輪,才輪到了李顯當太子。唐高宗李治離世之後,李顯就順利應當地繼承了皇位。武則天坐鎮後宮,負責監管李顯。

李顯即位後,迫不及待地想提拔自己的嶽父韋玄貞,但他並不是因為韋玄貞的才能才任用他,僅僅是因為韋玄貞是妻子的父親而提拔他。

李顯很看重自己的妻子韋氏,韋氏先後為李顯生下了五個孩子。李顯提拔韋玄貞僅僅是因為愛屋及烏的緣故。

當然,李顯身為皇帝,他想提拔誰,只要不太過分,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進行職位提升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是他想給韋玄貞的職位是很不合理的。

韋玄貞一開始是普州(地名)參軍(官職名)。參軍,顧名思義就是軍隊中的參謀。在唐朝時期,參軍是一個很低微的官職,大約在八九品左右。

李顯一開始將韋玄貞從參軍提拔到了豫州刺史的職位。但他覺得這個職位還不夠好,所以他又想任命韋玄貞任命為侍中,也就是宰相。

成為宰相的人是要輔助國君治理國家的,得憑真本事才能勝任這個職位,光靠親戚關係是不夠的。所以李顯想提拔嶽父成為宰相的行為立馬就遭到了宰相裴炎的反對。

裴炎對李顯說:不可!李顯被拒絕了感到很生氣,他說:「只要我願意,將天下給韋玄貞也未嘗不可」。

裴炎隨後將這句大逆不道的話報告給了武則天,武則天聽了以後覺得十分生氣,唐朝的江山怎麼能隨隨便便給人呢。隨後,武則天就把唐中宗李顯給廢黜了,這時候李顯才做了一個多月的皇帝。

危險的母子關係

李顯雖然是武則天的兒子,但他和武則天的母子親情是很脆弱的。何況武則天本來就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為了能夠把控朝政,為了成為女皇,她可以狠心砍除一切阻礙,包括自己的兒子。

李顯寵愛韋氏,重用韋氏族人,提拔韋玄貞,種種跡象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親近韋氏,他和自己的母親武則天並不是站在一邊的。這也是武則天最不能夠容忍的一點。

武則天自唐高宗去世後,沒有把朝政完全的放到李顯的手裡面,她在政治上是有野心的。即使李顯懦弱無能,不會管理國家,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這正是武則天最想看到的局面。

她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兒子,一個心向著自己的兒子,甚至是一個傀儡兒子。但她絕對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親近韋氏。而且一旦韋氏族人真的成長起來,他們會對武氏政權造成一定的威脅。

所以武則天最終廢掉了唐中宗李顯,改為扶持李旦,臨朝稱制。在武則天後來成為女皇以後,她意識到自己該立儲了。是立自己的兒子呢?還是立自己的侄子呢?

狄仁傑跟武則天說,如果你立自己的兒子,你的兒子以後會到太廟裡面供奉你;可若是你立了自己的侄子,沒有聽說過侄子會祭祀自己的姑姑的。

武則天聽懂了狄仁傑的勸解,從血緣關係的角度,立了和自己更親近的李顯為太子。李顯和韋氏這才得以從艱苦的流放之地解脫,回到長安。

特別諷刺的一點是,李顯和韋氏一起共患難了多年,李顯內心裡感恩妻子韋氏。所以在第二次成為皇帝後,李顯放任韋氏涉足朝政。

孰料韋氏一直想成為第二個女皇,她勾結武三思,禍亂朝政。為了除掉阻礙,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親自給李顯餵下了毒藥。李顯就這樣死在了自己敬重的妻子手裡。

相關焦點

  • 唐中宗因為憤怒,一句話丟帝位!
    公元684年,武則天當政,李兒子李顯為皇帝,他就是唐中宗。唐中宗即位後,打算任命韋玄貞為侍中,又打算把他乳母的兒子升為五品官。裴炎當時是宰相之一,他十分反對。 唐中宗暴怒,對他說:我就是把天下交給韋玄貞,又有什麼不可以!難道我還捨不得一個侍中的職位!
  • 唐中宗李顯有多荒唐?史學家:腦袋像被驢踢過一樣
    眾所周知,李顯不是塊兒做皇帝的料,他在位時被老婆韋皇后和權臣武三思玩弄於鼓掌之中,並且言行透著無能和荒唐,最終落得個「死得不明不白」的下場。今天,筆者就聊聊唐中宗李顯一生的行為表現。01、原配慘死不敢救助李顯還在做「周王」時,納姑姑常樂公主(李淵之女)的女兒趙氏為妃。
  • 唐中宗一生與母親恩怨難解,為何卻力排眾議,將武則天歸葬乾陵?
    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與高宗李治的嫡三子。由於武則天的專權強勢,李顯兩度被立為太子、兩度登上帝位,命運也是跌宕起伏,波折不斷。武則天與高宗李治嫡生四子,分別為長子代王李弘、次子潞王李賢、三子李顯和四子李旦。長子李弘天資聰穎,仁孝謙謹,在三歲即被冊立為太子。但李弘在二十三歲時猝死於洛陽合璧宮綺雲殿。
  • 唐中宗李顯:歷史上最牛的皇帝,卻落得悽慘下場
    對於太子造反一事,高宗始終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很看好李賢,所以便下令三司會審,但最終也沒能幫太子洗脫罪名。太子李賢最後被廢為庶人,流放到了巴州。    長子夭折,二子又被貶為庶人,三兒子李顯便被立為了太子。弘道元年(683),病懨懨的李治終於駕崩了,太子李顯繼承了皇位。
  • 聯合武則天一起廢掉唐中宗的宰相裴炎,為何死在了武則天手裡?
    裴炎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選擇追隨武則天,後又選擇背叛,最後又因何喪命,被滿門抄斬呢? 裴炎少年好學,明經及第,後來被唐高宗予以重用,授了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是官至宰相,受皇命輔佐太子李顯。
  • 唐中宗李顯:富平鳳凰山上埋葬著歷史上最牛的皇帝!
    話說唐中宗李顯是歷史上最牛的皇帝。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他自己是皇帝,父親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兒子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更要命的是他媽也是皇帝聖神皇帝武則天。    於是網友親切地稱他為:六位帝皇丸。
  • 一代女皇武則天,武周代李唐,為何死後又將掙來的江山還給李氏?
    可武則天不辱天命,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先做皇后,後與李治並稱「二聖」,又做了當朝皇太后,最後自己也來當個皇帝玩兒。武則天當上皇帝後,改國號為「周」代替「唐」,可為何在死前將江山還給李氏呢?武則天,為何在死前將江山還給李氏其一,武則天在早年,為了登上皇位,大肆打壓李氏,二子李賢謀逆被廢,貶為庶人;三子李顯因封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為侍中,被武則天廢黜為廬陵王,遷於房州;四子李旦為唐肅宗
  • 唐中宗李顯:史上最牛的皇帝
    因為他自己是皇帝,父親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兒子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更要命的是他媽也是皇帝聖神皇帝武則天。    於是歷史給了他一個很光耀的名字:六位帝皇丸。    那麼,為炮製出「六味地黃丸」的創新型皇帝是如何走上創研新藥、造福人民的科學之路的捏?
  • 唐中宗之死:兩度為帝都是傀儡皇帝,最後被皇后和女兒合夥毒死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太子妃韋氏封為皇后。武則天作為皇太后臨朝稱制,把持了朝政大權。次年,唐中宗因欲提拔韋後的父親韋玄貞,從而激怒了武則天,李顯被貶為廬陵王,與韋後被發配邊遠的房州(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武則天另立第四個兒子李旦為唐睿宗。
  •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李顯對武則天表示了極大的尊重,給予武則天很高的評價。他專門下了道聖旨,強調武則天在國家面臨危難的時刻,替兒子代管了十幾年的江山社稷,武周王朝其實與李唐王朝一脈相承。李顯還狂誇武則天既是慈母又是明君,對於武則天的身後事也安排得相當妥善。武則天留下遺囑,死後要和唐高宗李治合葬,此舉招致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因為李治下葬時陵墓已經封閉,再重新開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 【原創】武則天的無字碑和唐中宗定陵無字碑
    【武則天的無字碑】相關閱讀:錦瑟華年 - 尋訪唐代帝王陵及遺蹟>>>在唐中宗李顯的定陵,也有一塊無字碑,原本立在神道西側,位置與述聖紀碑相當,遺憾的是定陵無字碑在生產隊時期被砸了【章懷太子墓】接下來輪到三子李顯做太子,這時候高宗去世,李顯繼位,但只是傀儡皇帝,大權由武則天掌握,然而在位僅55天就被廢為廬陵王,流放外地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李旦接任皇帝,也只是傀儡,幾年之後武則天又廢掉李旦
  • 武則天之後下一個皇帝是誰,武則天讓位李唐的原因是什麼
    在政治鬥爭中,無論是作為後宮中的人還是前朝臣子,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勢力,武家當時只是一個沒有很多大官的家族,在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逐漸提拔自己娘家人,武家這個家族漸漸發展壯大起來。在武家的後代中,較為出眾的有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其中,武承嗣的能力更優秀,在「造神運動」中發揮了特別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這次造神運動就是武承嗣發起和完成的,取得的效果武則天都看在眼裡,她十分滿意自己這個侄子。 但是,侄子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始終有一層顧慮在。讓她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武則天又是不願意的。
  • 李顯,武則天之後的下一任皇帝
    張柬之是讀歷史的,揣摩皇帝的心思,顯然不擅長,於是在洛陽,沒待上五年,就被武則天貶到了地方,出任刺史,後來宰相狄仁傑和姚崇,拍著胸脯,打包票,張柬之才回到中央,做上了宰相。宰相的位置,做的並不輕鬆,因為皇帝生病,張柬之決定,發動革命,組建反武則天聯盟,在得到皇族、宰相、軍隊,三方支持後,公元705年,殺入玄武門,逼著武則天讓位。
  • 李顯的最後一天:吃下熱騰騰的一碗麵條後,女兒拿著枕頭向他撲來
    大明宮內,大唐帝國的御宇者唐中宗李顯正在熱乎乎吃一碗湯麵,大唐的湯麵叫作湯餅。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坐在兩旁,笑盈盈看著他。樂工們正在心無旁騖的演奏著《桑韋歌》。《桑韋歌》是專門稱讚韋皇后母儀天下的一首歌。現在言猶在耳,我就跟她奪權,這不太好吧。韋後說,動不了你媽,可以動宰相裴炎啊。讓我爸當宰相,跟你媽一起幫助你。老媽老丈人齊心協力輔佐女婿幹事業,不比外人上心啊,肉爛爛在鍋裡不是。李顯一聽也對,就跟裴炎說,我準備讓我老丈人韋玄貞當宰相,你要不挪挪窩,靠邊稍息好不好。裴炎當然一萬個不答應,我是你爸留給你的託孤重臣,猶如當年劉備託孤諸葛亮,曹丕託孤司馬懿,太宗託孤長孫無忌,為啥要挪窩。
  • 82歲的武則天,做了15年君主,早就選定李顯,張柬之是否多此一舉
    事已至此,張柬之也毫不含糊,趁著武則天病重的機會,張柬之逼迫武則天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李顯。武則天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自然是沒這個力氣跟張柬之等人鬥法了,只好答應了這件事,此後搬到了上陽宮居住,唐中宗李顯再次登基。
  • 宰相只是寫了「青鵝」兩字,為什麼武則天要把宰相滿門抄斬了?
    被武則天滿門抄斬的宰相叫裴炎,歷史上關於裴炎之死,有好幾種說法。 我是風雲,我們來聊聊,到底是誰害死了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