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大唐開國以來的第四位皇帝。我們都知道李顯是當了兩次皇帝的人,他第一次當皇帝僅僅在位一個月就被武則天廢黜了。
說來李顯被廢的理由也是很奇葩。李顯成為皇帝後,他很想提拔韋氏族人,他第一個想提拔的人就是自己的嶽父韋玄貞。他想把韋玄貞從參軍的位置提拔到丞相的位置。
結果這件事被武則天知道以後,武則天就把李顯給廢黜了。所以因為提拔了下自己的嶽父就被廢黜的李顯,看起來好像還真的有點冤。畢竟作為一國之君,想重用誰,提拔誰,這點權力應該還是有的。
但是李顯被廢黜的真正原因並不是他「提拔嶽父」這件事,而是他說的大逆不道的一句話。就是這句話得罪了武則天。那麼李顯到底說了什麼話呢?
重用韋氏以及韋氏族人
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論才能,論地位,李顯是大大不如他的兩位哥哥李賢和李弘的。巧合的是,李賢英年早逝,繼任太子的李弘由於某種原因又被武則天廢除。
所以按照輩分輪,才輪到了李顯當太子。唐高宗李治離世之後,李顯就順利應當地繼承了皇位。武則天坐鎮後宮,負責監管李顯。
李顯即位後,迫不及待地想提拔自己的嶽父韋玄貞,但他並不是因為韋玄貞的才能才任用他,僅僅是因為韋玄貞是妻子的父親而提拔他。
李顯很看重自己的妻子韋氏,韋氏先後為李顯生下了五個孩子。李顯提拔韋玄貞僅僅是因為愛屋及烏的緣故。
當然,李顯身為皇帝,他想提拔誰,只要不太過分,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進行職位提升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是他想給韋玄貞的職位是很不合理的。
韋玄貞一開始是普州(地名)參軍(官職名)。參軍,顧名思義就是軍隊中的參謀。在唐朝時期,參軍是一個很低微的官職,大約在八九品左右。
李顯一開始將韋玄貞從參軍提拔到了豫州刺史的職位。但他覺得這個職位還不夠好,所以他又想任命韋玄貞任命為侍中,也就是宰相。
成為宰相的人是要輔助國君治理國家的,得憑真本事才能勝任這個職位,光靠親戚關係是不夠的。所以李顯想提拔嶽父成為宰相的行為立馬就遭到了宰相裴炎的反對。
裴炎對李顯說:不可!李顯被拒絕了感到很生氣,他說:「只要我願意,將天下給韋玄貞也未嘗不可」。
裴炎隨後將這句大逆不道的話報告給了武則天,武則天聽了以後覺得十分生氣,唐朝的江山怎麼能隨隨便便給人呢。隨後,武則天就把唐中宗李顯給廢黜了,這時候李顯才做了一個多月的皇帝。
危險的母子關係
李顯雖然是武則天的兒子,但他和武則天的母子親情是很脆弱的。何況武則天本來就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為了能夠把控朝政,為了成為女皇,她可以狠心砍除一切阻礙,包括自己的兒子。
李顯寵愛韋氏,重用韋氏族人,提拔韋玄貞,種種跡象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親近韋氏,他和自己的母親武則天並不是站在一邊的。這也是武則天最不能夠容忍的一點。
武則天自唐高宗去世後,沒有把朝政完全的放到李顯的手裡面,她在政治上是有野心的。即使李顯懦弱無能,不會管理國家,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這正是武則天最想看到的局面。
她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兒子,一個心向著自己的兒子,甚至是一個傀儡兒子。但她絕對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親近韋氏。而且一旦韋氏族人真的成長起來,他們會對武氏政權造成一定的威脅。
所以武則天最終廢掉了唐中宗李顯,改為扶持李旦,臨朝稱制。在武則天後來成為女皇以後,她意識到自己該立儲了。是立自己的兒子呢?還是立自己的侄子呢?
狄仁傑跟武則天說,如果你立自己的兒子,你的兒子以後會到太廟裡面供奉你;可若是你立了自己的侄子,沒有聽說過侄子會祭祀自己的姑姑的。
武則天聽懂了狄仁傑的勸解,從血緣關係的角度,立了和自己更親近的李顯為太子。李顯和韋氏這才得以從艱苦的流放之地解脫,回到長安。
特別諷刺的一點是,李顯和韋氏一起共患難了多年,李顯內心裡感恩妻子韋氏。所以在第二次成為皇帝後,李顯放任韋氏涉足朝政。
孰料韋氏一直想成為第二個女皇,她勾結武三思,禍亂朝政。為了除掉阻礙,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親自給李顯餵下了毒藥。李顯就這樣死在了自己敬重的妻子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