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區,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位於淮安市主城區,清江浦區古黃河、裏運河、大運河、淮河入海水道四水穿城,是蘇北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01裏運河文化長廊
裏運河文化長廊,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包含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兩處遺產點(清口樞紐、清江大閘)和一處遺產河道(淮揚運河淮安段)。景區分為「起」、「承」、「轉」、「和」四大板塊,集高端論壇、文化旅遊、生態養生、商務休閒以及特色主題樂園多功能於一體。
裏運河全長32公裡,沿岸風景優美、人文景點眾多,國家級、省級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百餘處,承載著淮安千年的運河文化,見證了昔日淮安漕運文化的興盛,是淮安人的母親河、文化河。
公元前486年,中國大運河最早開鑿河段——邗溝溝通江淮,位於邗溝北端的淮安與運河相伴而生,至今兩千五百餘年。明清時期,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相繼駐紮淮安,淮安是全國漕運指揮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糧儲運中心、鹽榷稅務中心、漕船製造中心 ,擁有「九省通衢」、「天下糧倉」等美名。
2014年,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淮安作為大運河申遺的重要節點之一,共有遺產區2處(清口樞紐、漕運總督遺址),河道1段(淮揚運河淮安段)、遺產點5處(清口樞紐、雙金閘、清江大閘、洪澤湖大堤、總督漕運公署遺址)被列入。
以提升淮安市作為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品質為導向,以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抓手,通過理水、營城、聚人、興文四大策略,將裏運河文化長廊打造成集高端論壇、文化旅遊、生態養生、商務休閒以及特色主題樂園多功能一體的「運河文化國際交流經典空間」。
02缽池山
缽池山是道教名山,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它首先就是以名列道家七十二福地而出名的。但是,真正使缽池山在歷史上聞名的,卻是佛教。
據史料記載,早在北宋乾德元年(963年),高僧玉海就在缽池山興建了洪福寺(景會寺前身)。元明之時,香火盛極一時。特別是在明代,景會寺(一作景慧寺),擁有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伽藍堂、祖師堂、法堂、丈室、齋堂、毗盧閣等,規模宏大,「殿閣宏敞、造像莊嚴、金碧輝耀而寺始極其盛噫」(見明金銑所作《束力封景會禪寺興造記》),成為淮東名剎,文人墨客題詠極多。而且,缽池山高僧雲集,僅《缽池山志》就收錄18位。
缽池山(淮安市水渡口)公園因山而得名,因水而生靈。缽池山 「盤紓凹曲,形若缽盂」,所以,人們稱其為缽池山。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記》最早記載缽池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傳說周公子喬曾在此煉丹。
李白《淮陰書懷》詩曰:「飛鳧從西來,適與佳興並。眷言王喬舄,婉孌故人情」,說的就是公子喬在缽池山煉丹飛升的故事。(現缽池山非歷史上的缽池山,原缽池山已於多年以前被毀,現缽池山為後人重建)
結語:
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創作路上我會繼續加油的!
世界水晶之都、中國溫泉之鄉,東海縣旅遊資源豐富
「銀杏之鄉、建築之鄉」,泰興市知名旅遊景點介紹
鎮江城市中的「天然氧吧」,潤州區兩個大型城市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