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品質質量是家電廠商的生命線,不要以為做高端要把控品質,做低端就可以不顧品質。
晉寧|撰文
在市場競爭中,緣於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很多品牌為了攻城略地,拿出的唯一殺手鐧就是低價格,以價格優勢取得競爭上的有利態勢。
①
為什麼低價格在市場競爭中能夠攻城略地呢?很多廠商不都在轉型高端嗎?這豈不是一個矛盾和悖論嗎?
其實不然,這恰恰說明國內的市場大,邊際寬,需求複雜。既有可以買10萬元一臺空調的人,也有嫌1500元一臺還貴的群體。
因為,有一點決不能忽視——我國仍然有「6億人每個月人均收入1千元」。
那麼,這些佔據人口近乎一半的月收入1千的群體,想享用家電這樣的現代生活必需品,怎麼能不在乎價格呢?就是轉型高端也不能不顧這些用戶群體吧!
因此,利用現代科技技術降低成本,為月收入1千的群體的用戶生產供應買得起,用得好的家電品才是家電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國民家電更應該為廣大民眾所考慮。
②
不過,一說到低價產品,一些廠商就陷入一種誤區,認為低價就代表著低質量。理由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做低價就一定意味著就是低重量。
其實不然,面對國內還有這麼多剛剛走出溫飽的消費群體,廠家應該給他們提供符合他們購買能力的產品,這才能叫市場經濟。這也就是為什麼,低價產品會形成爆款的原因。
現在廠商不是一再聲稱,家電經營已經從產品為中心轉向用戶為中心嗎?那就應該不要忘記這近6億還僅有1千元月收入群體,給他們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否則,以用戶為中心就是口是心非。
面對國內分層的不同用戶群體,作為家電製造商來說,不同定位的品牌對應什麼樣的消費群體,高端、終端產品是未來方向,是不可或缺的。況且,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高端產品的市場需求在逐步增大。
③
低端產品,廠家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要是保證基本品質的低價。
也就是說,可以對產品的功能做減法,捨去那些所謂附加功能,把資源用在產品的本能上,一定要在基本功能上保證產品的品質質量。
做到品優低價的方式很多,空間也很大,除了剛才說的集中基本功能去除那些不必要的附加功能外,還可以通過企業內部效率的提升,通過生產流通中應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通過使用新材料等等,都可以降低生產流通成本。
做低端產品,並不意味著是鼓勵企業去打價格戰,只是為了滿足還在普及路上的那部分用戶群體。真正把產品性能、品質做好了,還能有價格優勢,這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好產品。
從這個意義上講,高端是行業發展的方向,是未來,決不能放棄和踐踏;低端是在滿足現在一部分群體的擁有,是剛需。
不過,低端也應該是有品質的,絕不可以低端為幌子,來糊弄那些剛剛走出貧困的消費者。這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