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有名「亂彈」西北五省的地方戲曲代表。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戲曲舞臺中佔據著一席之地!
秦腔是根植黃土高原文化中,如果將不同的戲曲比作不同類型的女子,京劇是幹練知性的熟女,越劇是柔美細膩的淑女,但是秦腔一定是潑辣奔放的少女。
戲曲是一種以演員的表演為主,通過舞臺的燈光,樂隊的聲樂伴奏來為觀眾「講故事的藝術」。秦腔同樣如此,它美在於它的聲、韻、字、腔。
秦腔的「聲」之美,是秦腔的核心。
秦腔唱腔習慣被認為是「吼秦腔」,它的聲樂表達上不同於崑曲的細膩婉轉,秦腔的唱法比較豪邁。秦腔誕生於西北,因為這裡特有的較為乾燥自然環境,黃土高原上生活的兒女,自古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進行著農業生產,空曠的黃土地上人們揮灑著汗水辛勤勞作,因而形成了豪爽奔放的個性,所以在這種氛圍下誕生的秦腔,早就烙上了西北特有的豪放印跡!
秦腔的「韻律」美在抑揚頓挫,急促緩慢變換的鮮明對比。
秦腔戲劇中不同的韻律代表著故事發展不同的階段,也代表著人物複雜的心理變化,急促的韻律代表故事情節發展的高潮以及強烈的戲劇矛盾,這是戲曲舞臺特有的故事表達方式,通過演員的快節奏的演唱,樂隊快速的伴奏,將戲曲故事推向高潮。而舒緩的韻律則代表著故事劇情的平穩發展推進,往往這個階段戲曲人物的心理狀態也比較平穩。舒緩的旋律平鋪的敘述著故事情節。這種急促與舒緩的強烈對比讓觀眾更容易理解戲曲劇情。
秦腔的「字」之美,也是最考驗演員的演唱功力。
唱的好壞關鍵在於「字」即「吐字」,能否清晰地吐字至關重要,秦腔演唱講究字正腔圓,演員每唱一句戲詞都要求吐字清楚,讓觀眾聽清楚。秦腔是以陝西方言演唱的,所以秦腔演員往往能夠說一口流利的陝西話,演員的吐字發音都嚴格地遵循陝西方言的語言特點。不同的秦腔唱曲有著不同的風格。
有如折子戲《斬單童》中人物「單童」行刑時的唱曲就非常具有特色,他的人物性格乖張桀驁,故他的唱曲奔放急促,這對於演員的吐字要求非常高,不僅快節奏的唱,更要到清晰的表達唱詞實屬不易!再比如《竇娥冤》中竇娥被冤枉行刑的唱詞,演員的唱詞不僅非常多,而且情緒變化很複雜,著實考驗演員的唱功。這段戲有「念白」也有演唱,能不能清晰的準確的吐字,直接影響觀眾對於劇情的理解。因此可見秦腔的「字」很重要!
秦腔的「腔」之美,是秦腔的靈魂。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許多的戲曲大都被稱為「某劇」,比如京劇、越劇、蒲劇、豫劇等等。可是秦腔偏偏叫秦腔,由此可見它的「腔」正是區別於其他戲劇的關鍵。傳統意義上的秦腔是依賴於嗓子發音,原汁原味的秦腔不像歌曲一樣是用胸腔共鳴音,秦腔是有門檻的,必須有一副好嗓子才可,所謂的秦腔名家都是嗓音條件突出,專業術語叫「粘弦」,也就是一個人如果唱秦腔的時候聲線非常貼合戲曲旋律 ,就說他的嗓子非常「粘弦」這樣是很難得的。
秦腔多依賴於鼻腔發聲,這樣唱出來才好聽。拿《劈山救母》中劉彥昌的告訴兒子沉香的身世時,演唱的選段就很能凸顯鼻腔特點。再如《金沙灘》中楊繼業沙場點將的選段,作為父親的他在抗遼的戰場痛失愛子,楊繼業在兒子們先後殉國的時候,他一個個的清點自己越來越少的士兵時,心中無比痛苦。可是作為統帥的楊繼業,他不得不率領所剩不多的「楊家將」繼續奮勇殺敵。這段表現人物複雜內心活動的唱腔淋漓盡致地體現著秦腔的「腔」之美。
樂隊優美的伴奏以及舞美與燈光,配合演員特有的的舞臺表演,三者融合成為有機的藝術整體,既能夠表達人物情感,又能給人以感動的秦腔藝術,不愧是屹立於傳統戲曲之林的藝術瑰寶。
秦腔作為古戲曲老藝術流傳至今,一直被人們所喜愛著。可是當下由於信息技術的普及,年輕的人對於秦腔的了解越來越少,傳統藝術形式秦腔的普及與傳承迫在眉睫。也衷心的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秦腔,喜歡秦腔。讓古老而經典的秦腔藝術發揚光大,經久不衰!
#點亮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