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最近上了一檔綜藝節目《你好,生活》廣受好評,連帶著央視主持人也打破以往在觀眾心裡的嚴肅而不苟言笑形象,換下了西裝外套,離開了演播廳,這群自帶新聞聯播BGM的人變得更加柔和、活潑了。
當他們聚在一起時,一場好好的團建變成了「凡學大會」。
最新一期節目中,尼格買提約請康輝、撒貝寧、張蕾、李梓萌重回校園,再體驗一次「當學生的感覺」,小尼率先打開話匣子:「我們就當自己都是18歲,同屆的考生,我這次考試沒考好,不知道能不能上廣院,你們呢?」
緊接著無數個「第一「冒了出來:
張蕾說:「我是藝術類學生第一」;
小尼跟著說,「我也是第一名。」
康輝笑著接:「誰不是第一?」
最後,鏡頭轉向「北大還行」的撒貝寧:「和一群還要考試的人坐在一起,真是... 什麼叫考生?」
一開口就是老凡爾賽了,觀眾羨慕之餘,也不禁為這些央視學霸們肅然起敬!
看似凡爾賽,其實真學霸
先說「芳心縱火犯」撒貝寧。他的凡爾賽之路起於「北大還行」。
高三時,撒貝寧參加了北大舉辦的冬令營,以一曲《小白楊》被保送到了北大法律系。
進了北大,撒貝寧一手文藝一手學習哪個都沒落下。大二成立戲劇社,大三又作為合唱團團長在國際比賽中拔得頭籌。
然後,他大四又被保送了研究生。
1999年,還在讀研的小撒就被選拔主持了央視《今日說法》。
央視主持人從來都是個中龍鳳,而央視卻選擇了一個初出茅廬的在校生來挑大梁,我們也不得不感慨小撒的過人之處。
人送外號「康懟懟和小松鼠」的康輝,也有光輝的履歷:1989年,北京廣播學院在河北省招收廣播專業學生,康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加入中央電視臺後,他首先以大一新生的身份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然後在2013年再度回北京傳媒大學攻讀播音博士。
師從播音學院院長魯景超教授,成為歐陽夏丹的同門學弟。
凡爾賽的前提是有實力、有底氣!
不論資歷,把事情到極致
優秀不是浮於表面,是從內裡透出的敬畏心。
康輝年輕時的顏值不比現在的明星差,至今一直被同事稱為康帥,是央視的顏值擔當。
但明明可以靠顏值的他,偏偏要靠才華。
談起康輝的能力,李修平曾直言到:「沒法複製,不能超越。」
11月3日,康輝坐鎮獻聲22分38秒超長口播,並因此被頂上熱搜,
6000字,當天18點52分左右才拿到定稿,就算耳返一度脫落,也面不改色地用非常規範的表達方式,每一個內容、每一個字清晰地傳達給觀眾,連續20多分鐘一氣呵成,成為業界的典範。
當被面對記者的群訪時,他平靜地說:「這就是一個工作。」
就像在他自己的書《平均分》裡寫著的一樣:
「我們都是人,難免出錯,但我們又不可以以此作為藉口而降低工作的標準。
生活沒有最高分,事業沒有最低分,人生需要平均分。」
無獨有偶,去年董卿點評《主持人大賽》時的場面,一句句引經據典的論述,妙語連珠的談吐,屢屢讓人拍案叫絕。
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卿有每天睡前閱讀一小時的習慣。臥室裡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這是她多年來的習慣。
董卿說臺前的出口成章也並沒有技巧,都是平時的積累,從舞臺前的準備。
她說有時候會坐在辦公桌前「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或者「從晚上8點到第二天凌晨4點」看各種資料。
不是求完美,能把自己熱愛的事情做到極致,積之愈深,言之愈佳,胸有成竹,欲發則出。
對工作懷有敬畏心,對人保持謙遜
在《令人心動的offer2》中,有人用「精英」這個詞形容撒貝寧,他不太開心地拒絕了:「現在精英這個詞可真是損人啊!」
他說了一個故事,表達了他的反思。
「我有個同事,有次去採訪深山裡一位貧窮的單身母親,她在無意中對我同事說道:「哎呀你知道不,有時候我都不敢看你們做的節目,每次看到電視上的人都長那麼漂亮,衣服也好看,你們的生活就像童話一樣,我就非常自卑。不敢看。」
這件事對撒貝寧感悟很深,「我們究竟在做什麼,居然讓觀眾產生這樣的感覺?」他開始警醒,「如果一個人從內心就認同自己是精英,而將身份抽離於普通人,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這群央視名人才華橫溢,專業、踏實、熱情。他們並不因為是學霸就自恃優越。他們不自私,也不精英主義;
作為知識分子,他們是優秀的,謙遜的,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對任何人都要保持尊重和關心。
從這些主持人身上,我看到最多的共同點,就是少年氣。人到了中年,他們沒有變得油膩,從他們那裡傳出的詩詞、新聞、話語不是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而是帶著一點親切的、一點溫和的、動人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