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遼闊的疆土,生活著大量人口,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因而養育了驕傲又自豪的中華民族。但上世紀中華民族遭受的災難至今傷痕仍在,我們缺少高端科學人才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無比渴望能夠證明自己。
這樣的情形下,諾貝爾獎的獲得自然成了全民最關注的事情,由此就不得不提一位和中國既有聯繫又無聯繫的科學家了。
榮譽之下,標籤引發熱議
2008年是榮譽熱血的一年,也是災難頻發的一年。中國在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獲得了51枚金牌,作為首個登上奧運會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我們舉國歡慶。
也是這一年,錢永健摘取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這個名字似乎聽起來不耳熟,但他的身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就是錢學森先生的侄子。他獲獎的消息一傳回國內,國人聯想到他與錢學森的關係,想著這也是中國人的榮譽,都倍感振奮。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錢永健聽到中國傳來這樣的消息,立馬站出來澄清,表明自己留著中國的血脈,卻不是一個中國人,更沒有所謂的故土情結,他獲獎,是完完全全作為一個美國人領的獎,是美國的榮譽。
澄清的消息剛散開,國內一片譁然,很多人都不分青紅皂白跳出來指責錢永健,似乎他不承認是中國人剝掉了我們驕傲的外衣,只剩下赤裸裸的羞澀的皮囊來。國人在乎的本質,其實不是他身上究竟屬於哪國的標籤,而是大家都希望這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是中國人。
天資聰穎,成長在異國
為什麼錢永健不願承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呢?這個事情還要從錢永健的成長路程說起。
錢永健的父親是錢學榘,是錢學森的堂兄弟,兄弟兩從小一起讀書,形影不離,雖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兩人修完國內的課程後,又一同出國留學。但兩人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錢學森毅然決然回國,而錢學榘則選擇留在美國發展,成為波音公司的工程師。
這樣的背景下,錢永健出生了,錢學榘夫婦對這個孩子傾注了全部的精力。錢學森和錢學榘雖然處於兩地,但兩家關係一直都很密切,錢永健出生時,錢學森夫婦還特意趕到美國看他們新出生的小侄子。
錢永健從出生起就一直在美國生活,他對於中國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他具有的中國血脈和身處中國的親人上,照這麼說來,說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也是沒錯的。
錢永健繼承了父母良好的基因,從小便聰明伶俐,對科學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濃厚的興趣。錢學榘夫婦發現之後更是全力培養兒子,更是為兒子在家裡建造了一個實驗室,供錢永健實踐學習,有一次因為進行化學實驗家裡甚至發生了火災,但他們並沒有加以指責,而是把實驗室搬到了室外。
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因素造就了成就非凡的錢永健。天資聰穎的錢永健沒有出現"傷仲永",他的人生始終一路引吭高歌,儼然是世人眼中天才應有的模樣。
年僅十六歲的錢永健,發表的"金屬易受硫氰酸鹽腐蝕"化學課題獲得了美國素來有少年諾貝爾獎之稱的"西屋科學人才選拔賽"一等獎。隨後錢永健進入哈佛大學進行學習,二十歲的錢永健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物理及化學雙學科考核,取得了雙學位。
正是在這樣不斷鑽研下,錢永健確定了自己今後研究的方向,把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化學及神經學科,這位"少年天才"在這條道路上開始了他新的奇蹟。
不斷進取,終獲諾獎
成長的道路上,總有人相互扶持,一起努力。而錢永健的成長夥伴則離不開錢永佑,也就是當年家中引發火災的另一個男孩。
錢永佑和錢永健雖出生在一個家庭,但有著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錢永佑出生在貴州,在中國度過一段童年時光後才被帶去了美國,和錢永健成了成長道路上的好夥伴。
兩人都是學術研究領域的天才,先後在多所名校就讀,後擔任了史丹福大學的教授職位。兩人先後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樣優異的家庭,在美國曾引發一陣轟動。正因為他們的不斷努力進取,相互促進,才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錢永健。
錢永健在2008年獲得的諾貝爾化學獎並不是一個人的榮譽,應該是三個人共同的榮譽。獲獎的項目是由錢永健、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非、日本化學家下村休合作研究完的。
項目主要內容圍繞綠色螢光蛋白展開,這種蛋白是從維多利亞發光水母體內提取出來的,它可以和鈣離子交互作用,由於這種蛋白結構穩定,在生物細胞研究,藥物篩選,信號傳導,甚至是光伏發電領域都有非常重大的影響。諾貝爾獎的獲得,是對他們研究的肯定,也是對他們的激勵。
錢永健獲得的科學成就世界都有目共睹,國人既為他取得的成績驕傲,又有些失落。
錢永健和叔伯錢學森家的關係一直都很好,他也公開表示過對叔伯的尊敬和維護。但他也明確表示,他雖很尊敬和親近叔伯一家,但他確實是一個擁有美國國籍的美國人,這是兩碼事。
他自由出生在美國的國土,接受的是美國本土的教育和他的風俗習慣,他的故土情結不在中國,而在美國,他希望將自己科學的熱血和種子播撒在生養他的美國國土上。
同時,他並不希望大家對這件事一直糾結,影響他正常的生活,雖然他的事業貢獻於美國,但和處在中國的親人仍舊有著無法割捨的親情和聯繫,希望大家把他當作兩碼事看待。
2016年8月24日,錢永健因為心肌梗塞與世長辭,永遠離開了他所熱愛的事業,對他的爭議都戛然而止。
無論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他對世界科學研究所貢獻的力量都值得我們尊敬。他對自己國籍的選擇和人生方向的選擇,是他應該擁有的權利,我們任何人都不具備評論的資格。但每當想到錢學森先生千辛萬苦回國發展為祖國所做的貢獻,不知他在侄子這件事上會不會有所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