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選擇會說普通話、有多年中國經驗的華裔Katherine Tai(戴琦)擔任下一屆美國貿易代表,是在就他在後川普時代的貿易優先事項發出明確無誤的信息。
拜登的過渡團隊在周四宣布任命Katherine Tai(戴琦)為美國貿易代表的人選時,強調了Katherine Tai過去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擔任中國貿易執行事務首席法律顧問的工作,以及她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就美國與中國的爭端提起訴訟的經驗。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的貿易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近年來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Katherine Tai目前是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民主黨籍首席貿易顧問。她曾擔任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負責人。
如果拜登考慮重新加入這項貿易協定,她的以往經驗會讓迅速走上正軌。該協定現在被稱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議》(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CPTPP)。
Katherine Tai出生在康乃狄克州,父母是臺灣人,她曾在耶魯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接受教育。她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1996年至1998年,她作為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研究員來到廣州生活和工作,在中山大學教授英語。
曾與Katherine Tai共事的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說:「在中美雙邊貿易緊張局勢繼續加劇之際,她帶來了必要的專業知識。」卡特勒現在是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副所長,她形容她的前同事Katherine Tai是一個「問題解決者和直率的人」。
在國會期間,Katherine Tai在推動美國眾議院民主黨修改以勞工和環境問題為中心的美墨加協定(USMCA)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儘管屬於民主黨,但Katherine Tai公開承認,川普政府在對華貿易方面做了一些正確的事情。
「在中美貿易方面,我認為我從過去三年半中得到的最大收穫是,川普政府在貿易政策上並沒有百分之百的錯誤,並在我們確實需要解決和思考的實質問題上推進。」Katherine Tai在美國國際法學會8月份舉行的一個小組會議上說。
她曾在美國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方面這個議題上說「美國川普政府在日內瓦和美國國內提出的關切和問題的實質」擁有跨黨派的共識。
然而,在美國進步中心今年8月舉行的另一場活動上,Katherine Tai表示,儘管川普政府採取了各種對抗和挑釁性策略,但它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出於防禦性——這是對中國長期以來強制技術轉讓和國家補貼等做法的回應。
她說:「我認為,我們必須進攻是使我們自己、我們的工人、我們的工業和我們的盟友更快、更靈活,跳得更高,競爭更激烈,最終能夠捍衛我們擁有的這種開放的民主生活方式。」她補充說,拜登的講話是對「中國挑戰和威脅的性質」的清晰評估。
這樣一種帶有攻擊性的策略可能會讓美國重返自由貿易的談判桌,甚至可能重返川普在擔任總統初期就放棄的TPP。
拜登把提高美國競爭力作為他競選承諾的基石之一,強調了他計劃為人工智慧、先進材料和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研究提供資金。
如果獲得參議院批准,Katherine Tai將成為首位擔任最高貿易職位的亞裔美國人。她面臨的首批挑戰之一,將是如何處理川普關稅以及隨後與中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遺留問題。
拜登表示,他不會立即採取行動取消川普的關稅或廢除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
2020美國大選前,Katherine Tai表示,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是一個事實,無論誰贏,「未來幾年都將不得不應對這段時間形成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