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通過『三變改革』把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使我們家庭有了固定收入,終於擺脫了貧困。」在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該村穩定脫貧戶張貴英見到前來入戶走訪的村委會主任鄒啟軍樂滋滋地說。
建卡扶貧戶正在中藥材地裡務工 圖/馮國慶
貧困戶有了固定收入
當日,雨後天晴,56歲的張貴英和工友正在該村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除草。2014年初,張貴英的丈夫吳元禮因重度殘疾臥病在床,丈夫高額的醫療費導致她一家因病致貧。當年6月,她家被評為村裡的建卡貧困戶。村黨支部、村委會見狀,為其辦理了低保政策,她一邊在家種地一邊照顧丈夫。
2018年村裡推進「三變改革」工作,引進了一家公司在該村成立股份合作社,建立100畝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她將自家的6畝土地交由村資管會,租賃給該公司經營,每年可獲得固定分紅600元/年股+務工收入+村資管會收益二次分紅。張貴英就成了基地的工人,打工一天有100元收入。
「以前一畝地種植玉米等農作物,除去化肥等純收入200餘元,如今6畝土地流轉後每年每畝淨收入600元,加之在基地打工月收入近2000元,一年算下來收入還是可觀。」張貴英高興地說,多虧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家裡才有了固定收入,擺脫了貧困。不僅在家門口打工賺錢來得快,還可以照顧患病的丈夫,一舉兩得。
盤活資源建立機制管控力
大順鄉新興村委會主任鄒啟軍介紹,該村結合農村「三變改革」,成立新型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委會,引入城市資本盤活利用農村閒置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村集體資產管委會收益按村集體佔60%、村民小組集體佔21%、農戶佔9%、村集體資產管委會管理服務佔10%的比例進行分配,其中村集體收益的20%作為專項扶貧基金。
2018年推進農村「三變改革」以來,該村成功引進城市資本建設農業「三產」融合發展項目9個,盤活閒置宅基地4230平方米、土地1856畝,村集體和農戶共獲收益244.3萬元,農戶另獲得勞務報酬40餘萬元。受益農戶158戶,其中帶動4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
鄒啟軍說,該村將繼續推進「三變改革」,不斷挖掘村裡潛在資源,讓農戶真正得到增收,發展農業與旅遊結合邁上一個新臺階。
【來源:重慶人民廣播電臺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