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特別提到,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發揮深圳信息產業發展優勢,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深圳一直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推進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為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賦能。目前,深圳的政務服務能力、智慧城市發展水平及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均位居全國前列。
如何搶抓重大歷史機遇,發揮科技業務融合創新能力,藉助大數據賦能城市治理,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和「數字中國」城市典範,推進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續寫春天的故事」系列訪談》 ,本期對話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佳晨。
深圳衛視主持人 何嘉琪:深圳一直把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作為「一號改革工程」,近年來,深圳連續2年獲得全國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第一名、全國數字政府發展指數第一名,連續3年獲得全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第一名,最近還榮獲巴塞隆納全球智慧城市「使能技術」大獎。同時我們知道在前不久,外國人就業居留事務服務中心剛剛成立,該中心成立的背後,我們做了哪些創新舉措?
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佳晨: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圳堅持智慧城市建設要對標國際一流、國內領先,堅持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推進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為提升深圳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賦能。我舉個例子,這是新掛牌的外國人就業居留事務服務中心,是深圳市為方便國外人才一站式辦理工作居留事項、吸引國外高端人才而推出的一項改革舉措,也是「深愛人才、圳等您來」的又一實際體現。我們將「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外國人工作居留」兩項業務整合,同時將外專窗口和公安窗口合併,實行了外國人工作和居留事務一窗通辦,這屬於全國首創。在這背後,深圳做了大量工作,我們爭取上級支持,實現了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和出入境大集中系統兩個審批系統的互聯互通,並基於數據共享實現業務融合。
何嘉琪:我們看到,現在市民來這裡辦事不再需要提供申辦材料複印件了。記得去年4月1日,王偉中書記在人民日報發表了《優化營商環境,從一張複印件開始》文章。您給我們講講「一張複印件」背後的故事?劉佳晨:偉中書記從一張複印件的「小切口」出發,對政務服務改革和智慧政務建設提出要求,給我們指明方向。免費複印的背後不僅僅是免收費用,關鍵是要通過信息和數據共享,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應用,實現申請材料免提免交。我們在今年10月正式推出政務服務「免證辦」,實現辦事免收實體證照及其複印件,第一批已實現393項電子證照替代實體證照,覆蓋企業和群眾常用證照的90%以上,企業和群眾不管在線上還是線下辦理業務,基本上可以不用提交相關證照及複印件。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推進了全市政務自助服務終端整合,將多個部門建設的自助服務終端進行整合,實現了182個事項的「一機通辦」、718個事項的「跨城通辦」。 十六次市委全會提出,要以刀刃向內的決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優化政府管理和服務。其實,無論是「一窗通辦」、「一張複印件」還是「一機通辦」,反映的就是我們深入推進政府數位化改革,推動政務服務由「基於材料審批」向「基於數據審批」轉變、由「分散」向「集中」轉變、由「人找服務」向「服務找人」轉變。
我們通過智慧城市建設讓服務提速。比如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秒批」改革,現在已成為了深圳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的金名片,目前在人才引進等278個事項上成功實現。今年以來,還推出了「秒報秒批一體化」新模式,創造全流程不見面、零跑動、全自動的政務服務,實現即報即批、即批即得。此外,我們打造的「 i 深圳」統一政務服務APP,通過融合全市7786項服務,為市民提供「千人千面」精準化服務,推動政務服務由「網上辦」向「掌上辦」延伸,努力實現線下能辦的線上也能辦,線上能辦的掌上也能辦。我們以政府的「辛苦指數」和數據的「效率指數」,提升企業市民的「幸福指數」;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服務的「加法」,激發市場活力的「乘法」。以「小切口」推動服務「大提升」,讓市民和企業辦事更方便、更快捷;助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成為我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何嘉琪: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要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特別是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發揮深圳信息產業發展優勢,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在這一塊的話,政數局將會如何去貫徹落實?
劉佳晨:深圳作為實有人口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我市下階段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個好的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離不開科技的「硬核支撐」,我們都知道深圳的科技創新是全國的一面旗幟,深圳緊緊依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行業監管、基層治理和生態環境改善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們以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共用為突破口,打造一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的「城市數字大腦」,大腦接入了全市各類數據,可以實時地感知這座城市的部件、服務設施,推動城市治理由「經驗治理」向「科學治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用科技賦能,2月7日起就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深i您—健康碼」,創新推出了手機「亮碼」「掃碼」無接觸通行模式,到目前「亮碼」行為已經超過4億次,實現了「一次申報」「一碼通行」,同時藉助大數據織密織牢防控網,為疫情防控提供精準助力。截至12月9日,「深i您」小程序累計註冊人數達2549.2萬,累計訪問量24.47億次。後來上線的「深i企-精準服務企業」平臺和「抗疫惠企政策精準辦」的服務,更是讓受到疫情衝擊的深圳企業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服務企業的溫度。
何嘉琪:是的,健康碼已經成為每個市民出行必備,並且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顯著作用。聽說你們又推出了新的科技應用,僅用5秒完成信息採樣,半天結果可查詢,如此快捷的核酸檢測,是如何做到的呢?劉佳晨:疫情就是命令,在整個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圳用自己的科技硬核實力,交出了科技抗疫的「優異」答卷。比如這次,我們協助羅湖區,依託「深 i 您」健康碼,構建全流程閉環應急篩查體系,市民只需手機出示「深 i 您」健康碼,即可進行信息採樣,無需填報個人信息。系統通過掃描被採樣人健康碼和採樣瓶預置二維碼,實現採樣信息關聯和採集,省去現場人工填報、條碼列印張貼等複雜流程,5秒就能完成信息採樣全流程,獲得醫護人員點讚。
何嘉琪:剛剛召開的市委六屆十六次全會對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進行了部署。近日,深圳又即將出臺關於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您能結合該文件,給我們介紹下未來深圳將如何抓住機遇,高標準、高起點統籌規劃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劉佳晨:近日在市委常委會議上,審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接下來,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十六次全會的會議精神,奮輯篤行,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加快《意見》內容落地。《意見》提出,要將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政府改革作為重要抓手,先行示範,努力打造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市民三位一體的數字深圳。建設全市泛在連接的統一門戶、標準統一的城市數字底座和集約高效的城市智能中樞,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鵬城智能體,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和「數字中國」的城市典範,實現城市的全域感知、全網協同、全業務融合和全場景智慧,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讓市民共享數字生活、共創智慧社會。
接下來,我們重點是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數字政府改革。以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共用為突破口,打造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腦」,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持續推出更多高頻事項實現「秒報秒批一體化」。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灣區通辦。在2021年底前新增200項與企業群眾密切的「一件事一次辦」、200個高頻「無感申辦」事項。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實現主動、精準、整體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務。 二是賦能數字經濟發展。率先完善數據產權制度,探索數據產權保護和利用新機制,推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建立數據隱私保護制度,統籌開展數據治理,促進數據質量提升,有序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以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為引領,推動政府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創新,探索以政府數據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助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增長極,實現產業形態不斷更新、產業能級持續提升、產業輻射力顯著增強,努力將深圳建設為國際一流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三是提升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用「大數據」這枚「繡花針」繡出「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的城市精細化治理新風貌,用「大數據」這塊「能量石」構築「有事服務、無事不擾」的城市智慧化治理新格局。 四是提升城市智慧化應用水平。鼓勵和吸引國際國內優秀企業帶著最新的技術,在城市各個場景下開展試點應用,通過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引領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深圳已率先在全球完成5G獨立組網全覆蓋,我們要將5G作為智慧城市建設應用的新動力、新引擎,積極在全市培育示範項目,著力打造5G應用示範城市。同時緊盯區塊鏈、量子科技等前沿新技術,推進技術變革與應用創新的雙向賦能,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應用。 五是構建數字市民服務體系。建設以數字市民為基礎的數字服務體系,推動全市統一身份認證和多碼融合、一碼通用,逐步打造「一碼走遍深圳、智享城市生活」的創新體驗。讓城市的智慧融進市民的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城市更宜居。-END-
有用就擴散
有用就點在看
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來源:i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