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興農興牧 品牌強農強牧 內蒙古紮實推動農牧業優質高效轉型

2020-12-26 瀟湘晨報

內蒙古堅持質量興農興牧、綠色興農興牧、品牌強農強牧,推動農牧業向優質高效轉型。今年,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3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9億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糧食產量達到730億斤以上,實現「十七連豐」。全年豬牛羊禽肉類產量預計達到260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有望實現「十六連穩」。

內蒙古地處農業種植黃金地帶,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同時也是水資源比較匱乏的地區。「節水優先、量水而行」,我區大力推進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建設,降低水資源消耗,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有計劃實施鹽鹼地改良。2016年以來,在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等地區進行鹽鹼地改良試驗,取得明顯成效。在試驗成功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河套灌區、土默川平原、西遼河平原三大灌區1200多萬畝鹽鹼地改良。

近年來,內蒙古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畜禽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同時以國家糧改飼試點為契機,推進畜牧業「穩羊增牛」、種植業「穩糧優經擴飼草」。2020年,我區被評為全國糧改飼績效優秀。「十四五」期間,力爭青貯玉米保持在2000萬畝,苜蓿保有面積達到1500萬畝,優質草產品年生產能力達到300萬噸。大力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根據草原類型和生態狀況,合理劃定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調整優化畜種畜群結構,提高良種率和單位產出。堅持科技興牧,推行標準化飼養,加快肉牛肉羊產業發展,支持肉乳兼用品種發展。

奶業振興步履鏗鏘。內蒙古地處世界黃金奶源帶,奶牛存欄、牛奶產量以及加工能力均居全國首位。在奶源基地規劃和布局方面,我區建設黃河流域、嫩江流域、西遼河流域、呼倫貝爾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支持伊利、蒙牛建設大基地、大牧場,實施種養加一體化。同時,鼓勵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建設奶源基地和牧場,支持農牧民以土地、奶牛、資金入股建設,探索政府建設基地、企業租賃新模式。從2019年開始,內蒙古奶牛存欄、牛奶產量實現恢復性增長,牛奶產量是全國唯一超過500萬噸的省區。

沒有牧區現代化就沒有全區的現代化。內蒙古把推進牧區現代化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牧區生產發展、牧民生活富裕、草原生態良好相統一,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牧區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使廣大牧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公平發展機會。

內蒙古大力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培育出興安大米、赤峰小米、烏蘭察布馬鈴薯、錫林郭勒奶酪、錫林郭勒羊肉、科爾沁牛肉、呼倫貝爾三河牛等一批全國知名品牌,特別是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運營僅半年,就榮登2018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第二名,產品溢價20%以上。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區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動,「綠色內蒙古」已經成為區域性形象品牌。

全力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十縣百鄉千村」示範行動計劃,在突泉縣等22個旗縣開展農村牧區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目前,全區96.3%的行政嘎查村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率100%,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6.5%,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8.2%,提前一年完成三年行動目標。

加強黃河防洪(凌)及洪(凌)水利用。「十三五」期間,累計分洪(凌)11.13億立方米,極大減輕了下遊河道防洪(凌)壓力。除黃河凌汛期外,利用秋灌後流凌前時段以及灌溉期空閒時段,累計向烏梁素海補水23.5億立方米;通過永興水庫調水工程向岱海補水851.8萬立方米;累計向泊江海子實施生態補水2261萬立方米。(記者 韓雪茹)

【來源:正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紮實推動農牧業優質高效轉型
    我區堅持質量興農興牧、綠色興農興牧、品牌強農強牧,推動農牧業向優質高效轉型。今年,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3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9億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糧食產量達到730億斤以上,實現「十七連豐」。全年豬牛羊禽肉類產量預計達到260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有望實現「十六連穩」。
  • 生態興農興牧 綠色富農富牧 ——訪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
    □記者 馬曉剛 李昊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商國是。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委副書記、盟長奇巴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內蒙古的改革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是興安盟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
  • 涪陵:推動「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涪陵:推動「綠色興農、品牌強農」2018年12月上旬,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二屆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在廈門思明區隆重舉辦。按照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的安排部署,涪陵區積極選派4家農業企業(合作社)8個產品參加重慶市展團展示。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從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適應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適應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階段性特徵來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把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作為核心任務,推動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吉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集中力量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增加專用、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
  • 深耕「新文創」搭建多元矩陣丨打造「興農和牧+」創新生態
    歷時一個月,重點打造了縣域公用品牌文化對外展示的重點IP—— 「興農和牧」 區域公用品牌文創區角。積極發揮 「興農和牧」 品牌引領作用,通過差異化打造、系統化落地,為產品和企業賦能,為區域產業經濟起到發動引擎和護城河的作用,著力孵化一批 「有故事、有產品、有IP」 的優秀企業,讓品牌有說頭,企業有賺頭。2020年是 「興農和牧」 區域公用品牌培育之年,也是縣域特色IP文化產業全面起步發展的關鍵一年。
  • 新蔡縣積極實施「質量興農 綠色興農 品牌強農」戰略
    近年來,新蔡縣積極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把發展農業品牌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把打造農產品品牌、實施農業結構調優工程列入實施鄉村振興的「十大工程」,立足提質量,打造品牌農業,提升產品競爭力,著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累計為全縣56家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認證「三品一標」產品121個,促進農民增收,助推產業扶貧。
  • 全力推進質量興農
    原標題:全力推進質量興農   剛剛結束的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明確提出要「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建成經濟強省、生態強省等
  • 推動農村電商轉型 夯實質量興農基礎
    它可以吸引更多小農戶和新型農業主體應用數字網絡技術,可以讓更多農產品、農資和其他農業生產要素實現更好、更及時、更精準的產銷對接,通過創新市場流通方式和數據應用方式,參與和助力質量興農。  二是可為質量興農提供市場渠道支持和流量支持。我國農業目前存在「品種多而不優、品牌雜而不亮、體量大而不強」的問題。
  • 內蒙古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啟「電商興農扶貧」
    內蒙古商務廳供圖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8日電 (記者 李愛平)8日,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會同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召開了「電商興農扶貧暨尋味內蒙古雙十二農產品網購節啟動會」。即日起,內蒙古共有24個旗縣集體在阿里巴巴興農扶貧頻道開設官方品牌站,102款產品入駐興農扶貧頻道,興安盟的大米、赤峰市敖漢旗的小米、錫林浩特的羔羊肉、呼和浩特的牛肉乾與奶酪、烏蘭察布市察右後旗的土豆等近百款草味農貨將走上全國各大城市餐桌。圖為活動現場。
  • 臨高:品牌興農戰略推動鄉村振興
    今年該公司還被授權使用「臨高田品」公共品牌,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臨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品牌引領、產業升級,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資源稟賦優勢,促進農業生產向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轉變,不斷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以愛農助農惠農興農的磅礴之力 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指出,過去一年,海東市主打特色產業牌,質量興農取得新成果;力推綠色發展牌,生態立市跨上新臺階;搶抓改革創新牌,農村發展增添新動能;強出綜合整治牌,依法治理彰顯新作為,一產增加值增長5.2%,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6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增速高2.1個百分點,是近年來增幅最高的一年。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省長易煉紅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部署要求,把「三農」工作放到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來認識和把握,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推動我省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質量興農關鍵是提升品質和安全
    一個國家農業強不強,歸根到底要靠質量來衡量,做優品質是農業發展壯大的底氣。質量興農戰略的發布,對我國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邁入了新階段  日前,《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式印發。《規劃》提出,到2022年,質量興農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一個國家農業強不強,歸根到底要靠質量來衡量。」
  • 韓長賦解讀《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
    韓長賦: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深刻變革。只有深入研究把握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和總體要求,科學制定前瞻性、針對性、指導性強的目標,才能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指引質量興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規劃》堅持目標導向,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基本路徑,分階段性提出了質量興農的總體目標。
  • 廣西質量興農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廣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質量興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全區農業加快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農業質量年」行動成效顯著。2018年以來,廣西獲得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綠色循環優質高效項目3個,成為綠色循環優質高效項目10個試點省區之一,得到農業農村部肯定。
  •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走好質量興農之路
    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我國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的必由之路,是201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村重點工作。  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必須走質量興農之路。
  • 質量興農 品牌強農——南縣以特色品牌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紀實
    湖洲良田重煥生機,全賴於南縣實施「質量興農 品牌強農」戰略。2020年6月7日,遊客參觀中國名龜文化博覽中心。該中心是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集中展出世界各地淡水龜78個品種。「提升農業質量,要在生態綠色上做文章;樹立品牌影響,要在可推廣模式上有開拓。」
  • 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 助力質量興農
    《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引入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理念,提出「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是從現代種養、加工流通、物流配送、電子商務、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等全產業鏈融合角度,集群成鏈,全鏈統籌,構建全程質量監管體系,助力質量興農。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應重點抓好以下措施:第一,培育經營主體帶動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助力質量興農。
  • 當前春耕備耕熱潮掀起 進展順利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呈現良好態勢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和各省反映,今年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三農」工作決策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強指導,強化措施,持續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努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春耕生產進展順利。  今年春耕生產有五個特點:  一、夏糧生產基礎較好。今年冬小麥麵積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