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走好質量興農之路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我國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的必由之路,是201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村重點工作。

  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必須走質量興農之路。我國多數農產品產量穩居世界首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但是,由於農產品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偏高,要牢牢把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必須堅持立足國內保障自給方針。降低農產品價格和生產成本雖然是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途徑之一,但這不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走質量興農道路,主要依靠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業競爭力,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這才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從而最終實現農業強國的長遠之計。

  綠色興農,不僅構成質量興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關係到農村人居環境。農業投入和資源要素等是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化肥農藥投入不當,土壤水體有害物質超標,不僅造成農產品品質下降,而且還會提升食品安全風險。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汙只有資源化利用,才能解決農業面源汙染。走農業綠色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生態宜居鄉村。

  走質量興農之路,當務之急是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現農業農村發展動能轉換。長期以來,農產品生產者增收主要靠提高單產增加產量。每當某個農產品價格能夠讓生產者有利可圖的時候,生產者往往一哄而上,不計資源環境代價和投入成本片面追求增產,帶來該農產品相對過剩,造成滯銷和價格低迷,走入增產不增收困局。實踐反覆證明,增產導向的農業發展很難持續。新時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更高質量更加安全和綠色生態農產品的供給;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無不要求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堅持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

  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要求必須加快構建優質優價機制。只有徹底改造好壞不分和真假難辨的農產品市場機制,才能強化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的激勵機制。要推進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強化質量塑造品牌,克服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弊端,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要加快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促進農牧業循環發展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優質綠色農產品的價格在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充分反映出來。

  走質量興農之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加大機制創新,實現農業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要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促進土地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培養質量興農骨幹隊伍。要通過社會化服務和訂單農業等途徑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形成質量興農經營體系。要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在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發揮優質優價機制,為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創造更大空間和有利條件。

  走質量興農之路也是走創新興農之路。無論是農業生產者行為,還是農業科技服務,目前都受增產導向影響;無論是現有的市場機制,還是農業支持政策,也是不同程度地由增產導向形成。只有加大科技創新,為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流通提供科技支撐;只有強化制度性供給,探索健全質量興農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走質量興農的道路才能邁開實質性步伐。(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委員讀書
    線上線下讀書活動同步展開,在互動中深入學習《習近平關於「三農」工作論述摘編》第五章「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 省委一號文件勾畫興農進階路,湖南「興農」這五年:從供給側結構性...
    目的很明確,就是從農業大省的實際出發,推動湖南向農業強省邁進。2016 年是 " 十三五 " 的開局之年,這一年的湖南省委一號文件充分考慮湖南實際,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年後的 2020 年,一號文件則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 " 十三五 " 規劃圓滿收官。
  • 韓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塑造中國農業未來的關鍵之舉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主線。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 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了全面部署。必須準確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要義、主攻方向和根本途徑, 加強科技創新引領, 加快結構調整步伐, 加大農村改革力度, 加快實現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 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實踐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是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十四五」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仍在供給側,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科學把握經濟發展規律,作出的具有開創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全面落實。深入理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經濟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其理論內涵、核心要義、政策舉措、重點任務既是一脈相承的,也是一個漸進深化、不斷拓展的思想體系。
  • 王敬堯等:國家治理、農地制度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些現象映襯出中國農業發展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結構性矛盾已經替代總量不足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和供不應求同存。供需兩側結構性矛盾的關鍵癥結仍在供給側,農業供給側難以及時因應需求側的變化進行轉型升級,引致了國內和國際的兩層結構性矛盾。這兩層矛盾又統一表現為供需端產品種類之間的錯配和產品質量之間的錯位。供需端產品種類之間的錯配。
  • 易煉紅在全省農業發展大會上強調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2020年全省農業發展大會今天在樟樹市召開。省長易煉紅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把「三農」工作放到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來認識和把握,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推動我省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省長易煉紅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部署要求,把「三農」工作放到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來認識和把握,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推動我省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省長易煉紅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部署要求,把「三農」工作放到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來認識和把握,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推動我省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五中全會在回答怎樣構建這一新發展格局時,特別指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這一原則與黨的十九大強調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方略是一致的。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於既要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入手,又要以此為主線展開。
  •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實踐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是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十四五」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仍在供給側,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 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造現代農業...
    原標題: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濱州中裕食品有限
  • ...徵程的一次研學與提升——青海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研討...
    在這樣一個特殊而有意義的關鍵時期,由青海省委組織部主辦、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承辦的全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研討班在省委黨校正式開班。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門設置了「青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確保參訓學員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能夠有的放矢,將「道」與「術」相結合,將「學」與「用」相貫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
    原標題: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十四五」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次強調,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從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適應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適應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階段性特徵來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把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作為核心任務,推動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吉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集中力量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增加專用、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
  • 質量興農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
    【專家點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強調,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堅持質量興農,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四川是農業大省,近年來把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作為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經驗做法,成都的探索實踐具有典型性。
  • 【地評線】大江時評:抓住產業「牛鼻子」走質量興農之路
    「要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調研時發表重要講話,以系統戰略思維,再次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點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為推動鄉村振興開闢新天地、實現新作為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引領,注入了強大的行動力量。
  • 貴申改:2019貴州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貴州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2019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決落實
  • 全力推進質量興農
    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指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研發推廣現代農業高新科技為手段,以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為契機,以培育造就高素質農業經營者為核心,以綠色生態農業生產方式為規範,推動農業產業整體素質、總體質量和綜合效益逐漸提升到高水平的發展趨勢、發展過程、發展目標和發展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