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界定好了這一切?愛因斯坦的懷疑或許又對了

2020-12-22 騰訊網

眾所周知,科學在給人類指明發展方向的同時,也讓人類對自身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確的認識,尤其是在見識到宇宙的浩瀚之後,那種對未知的謙遜更是達到了頂峰。

事實上,不論是跟無垠的宇宙相比,還是跟遼闊地球比,人類都是極為渺小的。因為即便是從最古老的文明算起, 人類文明不過短短七千多年的歷史。

而有限的文明歷史就代表著有限的認知,為了解釋自然中種種奇異的現象,人類只好在有限的認知基礎上絞盡腦汁的推演、猜測。

就像蘇格拉底說過的「知道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隨著人類視野和探索範圍的不斷拓寬,無法解釋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此時有許多人開始漸漸意識到,以人類有限的認知根本無法參透近乎無限的宇宙,如果人類不跳出僵化的舊知識框架,那麼或許將永遠無法接觸到本源的奧秘。

雖然說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獲取知識的途徑和速度在增長,可能古代學者一輩子研究出的成果,現在短短幾天就能完全領悟和運用,比如牛頓建立的力學體系,我們只需要熟背公式,立即就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但是,這種學習行為在節省我們大量時間的同時也仿佛一道無解的枷鎖,將我們的認知牢牢地鎖死在限定的框架中。

既然前人的思想在某種意義上是對我們的限制,我們完全可以從這種框架中跳脫出來,用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去分析一個人類已知問題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宇宙是怎樣運行的。

按照人類正常的邏輯,想要知道「後果」,我們首先要來分析「前因」。由於研究宇宙的主體是人類,所以人類的起源問題非常關鍵。

其實從人類有明確的自我認知開始,就從未停止過對起源的追尋。即便在進化論已經成為主流的今天,也仍然沒有一個組織敢肯定自己解開了人類的起源之謎。

因為經過漫長時光的洗禮,誰也不知道幾百萬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發生過什麼,最終導致地球出現了人類這種非常特殊的生物。

這個過程可能如「進化論」所說的那樣,是無數個巧合和無數次的自然選擇構成,當然也有可能像「設計論」所說的那樣,人類的演化過程一直被無法理解的力量操控著。

當然了,文明的進步離不開「離經叛道」敢於挑戰「權威」的勇士,雖然現在進化論是絕對的主流,但誰也不知道未來某一天它會不會被現在看起來非常荒誕的「設計論」推下神壇。

探索完人類的起源,再來看看宇宙中無處不在的鐵律,比如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通過無數次的實驗證明,光速是個絕對速度,它的速度永遠為30萬公裡每秒,不會因為參考系的改變而改變。

光速恆定不變具有絕對性,但愛因斯坦認為空間和時間卻不具備這個屬性,因為它們可以相對改變,具有相對性。宇宙萬物依託於時間和空間存在,既然時間和空間能夠改變,也就意味著萬事萬物也可以改變。

此時問題來了,為什麼時間和空間乃至萬事萬物都具有相對性,可光速卻是絕對的呢?這種絕對速度究竟是誰設定的呢?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宇宙中具有絕對性的不僅僅是光速,還有一個物理量同樣具有絕對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絕對零度」(負273.15攝氏度)。

事實上,宇宙中恆定不變的鐵律還有很多,比如引力常數、能量守恆、黃金分割等等。而這些具有極端屬性的鐵律,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關鍵問題:它們特殊的屬性究竟是宇宙隨機演化的結果,還是某種未知力量刻意的安排呢?

就目前來看,這個問題註定沒有人能夠給出精確的答案,但一些先賢的言論和思想,卻能夠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啟示。

柏拉圖曾認為知識是早已存在於大腦中的,而學習並不是一個由外向內的「灌輸」過程,而是一個內部自發的回憶過程。

如果將他的言論帶入上文的問題中,似乎說明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也契合了愛因斯坦曾說過的一句話——上帝不會擲骰子。

若宇宙中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界定好的,所謂的「演化」不過是既定的機械式程序,那麼愛因斯坦的懷疑或許就是正確的。

更值得玩味的是,愛因斯坦晚年曾說過一句含糊不清、語義不明的話:時間是不存在的,世界也是不存在的。

這句話代表著什麼,而他又想表達什麼,可能只有愛因斯坦自己知道,但我們可以結合他晚年的行為對這句話進行探究。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的後半生一直在研究大一統理論,試圖找到將宇宙中的四種基本力統一的模型。那麼他說的那句話,是不是代表著他已經找到了真正的大一統模型,或者發現了什麼驚人的事實了呢?

比如發現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和疊加態不僅僅適用於微觀世界,同樣適用於宏觀世界。如果現實真的是這樣,也就意味著我們當前所處的世界或許並非真實的,正如牛津大學教授尼克·博斯特倫 (Nick Bostrom)說的那樣,人類當前所在的世界是虛擬的概率為100%。

可這又引申出了另一個值得深思問題:若當前宇宙不是真實的,那真實的宇宙是什麼樣,又是誰將人類放到了這個不真實的宇宙之中呢?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神秘力量,早就暗中安排一切?愛因斯坦的懷疑或是對的!
    宇宙中的神秘力量,早就暗中安排一切?愛因斯坦的懷疑或是對的!科技發展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在帶給我們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同時也教會我們,認知是沒有止境的,真理也是無窮的,人類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宇宙中有一些規律是不可動搖的,比如說光的傳播速度是永恆不變,可愛因斯坦卻提出空間和時間可以改變。那麼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可以改變的,所有的物質都是相對的,包括宇宙自己。除了光速之外,宇宙中還有一個絕對零度的概念,它只能無限接近,卻不能到達。為什麼光速會具有絕對性?這兩條規定到底是誰設定的呢?
  • 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設計好的!設計了什麼?安排一下!
    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設計好的!設計了什麼?安排一下!—是否存在一個「終極意志」,這個終極意志決定了所有事物的每一刻狀態。首先對於這個問題,在中文網際網路上有廣泛不同的版本流傳,基本上是一個廣泛傳播的謠言,愛因斯坦對所謂的「終極設計」或者說上帝的態度是鮮明的。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其中有什麼奧秘?
    愛因斯坦是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它結束了經典力學一統江湖的局面,開創了相對論,而相對論更是一門偉大的科學,它是最子力學的先驅,也是未來人類能否走遍宇宙,探索宇宙無盡奧秘的關鍵。如果要問人們愛因斯坦和牛頓誰對人類的貢獻最大,誰的成就最高,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是愛因斯坦。
  • 愛因斯坦生前發現了什麼?為什麼他會留下一句: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為什麼他會留下一句: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不論是他發明的廣義的相對論,還是狹義的相對論,對後世人的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愛因斯坦沒有出現的話。人類可能至今都沒有發現廣義的相對論,更不要說狹義的相對論了。
  • 為什麼連愛因斯坦都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一直以來都流傳著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如果仔細查閱資料,我們就會發現,愛因斯坦其實並沒有說過,這句話實際上是別人強加在愛因斯坦的身上。不過,客觀地說,愛因斯坦所秉持的世界觀是和這句話不謀而合的,愛因斯坦曾經寫給波爾一封信,在這封信中,愛因斯坦那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而我信仰的是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 愛因斯坦:宇宙是設定好的!人類呢?
    科學家愛因斯坦生前曾說過:宇宙是設定好的!放眼整個宇宙每個星球,每個星系,每個星雲等似乎都在自己預定的軌道中正常運行,日復一日地重複這樣的日子,在我們眼中或許是一樣的,但是在它們自身角度卻有著很大的意義。例如銀河系,最初的它是這樣嗎?很顯然不是,科學家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在過去的100多億年前銀河系曾發生過兩起巨大碰撞事件。
  • 宇宙被神秘力量操控,這是怎麼回事?或許愛因斯坦早有解釋!
    宇宙被神秘力量操控,這是怎麼回事?或許愛因斯坦早有解釋!目前,人類探索宇宙的方式基本上有3種,第一種是衛星探測器,第二種是太空人進入太空進行探索,第三種則是射電望遠鏡。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對宇宙的空間和深度,進行了全方位的探測和研究。
  • 愛因斯坦,我替你感到臉紅!這是愛因斯坦的朋友說的一句話
    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和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的質疑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會議臨近尾聲時,埃倫費斯特說了一句話:「愛因斯坦,我替你感到臉紅!你現在和當初那些想推翻相對論的人一樣!」埃倫費斯特是奧地利物理學家,主要成就是絕熱不變量理論,他和愛因斯坦有著不錯的交情。愛因斯坦去萊頓大學執教,就是他推薦的。問題來了,埃倫費斯特為什麼要這麼說愛因斯坦?
  • 莊子和愛因斯坦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中國教育對於這方面的還不夠重視。以大葫之種中的慧子為例,他雖然知道葫蘆能用作桶或勺子來裝液體,但這都只是沿著前人的道路而已,這種做法是大多數人都會並有所耳聞的,但對於這種大葫蘆這兩種使用方法都是行不通的,然後他就束手無策了,而莊子敢於突破前人的道路,敢於靈活變通,把大葫蘆當作船用,而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而這本質上正是好奇心和想像力的作用。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中國呢?
    科研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即便這條路無邊無際,科學家們依舊在黑暗當中尋找希望的太陽,正因為有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人們現在的生活才如此豐富多彩,那麼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誰呢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那中國呢?
    科研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即便這條路無邊無際,科學家們依舊在黑暗當中尋找希望的太陽,正因為有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人們現在的生活才如此豐富多彩,那麼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誰呢?
  • 愛因斯坦的少作|昌海一述
    16歲的愛因斯坦果真「獨立發現了自感的定性性質」嗎?在我看來是值得懷疑的。從歷史上講,自感是1832年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 (Joseph Henry) 從實驗上發現的,比愛因斯坦的這篇少作早了半個多世紀。
  • 這五句話,向孩子介紹愛因斯坦的一生
    原來愛因斯坦一生擁有德國、瑞士、美國等多重國籍。他生於德國,是猶太人。為追求自由,放棄了崇尚軍國主義的德國公民權,成為瑞士公民。二戰時,為躲避納粹的迫害移居美國,任教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他心中,真理是無國界的。他也用上述這段有趣的話讓人們更易理解相對論。
  • 愛因斯坦猜想,時間有可能根本不存在,一切都是人類的記憶在作怪
    可是在科學家的眼裡,時間或許是宇宙最神秘的東西,科學家早已開始了對空間的探索研究,而且已經取得一些成就。可是對於時間, 我們卻完全無從下手,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可以通過一些實驗來驗證一些東西。可是時間,我們看不到,摸不著,根本無法通過實驗來證明什麼。
  • 愛因斯坦有宗教信仰嗎?
    當然,愛因斯坦在童年受過猶太教的洗禮,在慕尼黑學校裡接受過天主教宗教知識學習,這無非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氛圍。其結果就是一種真正狂熱的自由思想,並且交織著這樣一種印象:國家是故意用謊言來欺騙年青人的;這是一種令人目瞪口呆的印象。這種經驗引起我對所有權威的懷疑,對任何社會環境裡都會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種懷疑態度,這種態度再也沒有離開過我,即使在後來,由於更好地搞清楚了因果關係,它已失去了原有的尖銳性時也是如此。」
  • 愛因斯坦預言:這種物質的存在,或許是證明「統一場論」的關鍵
    愛因斯坦預言:這種物質的存在,或許是證明「統一場論」的關鍵根據M理論,我們的宇宙中最高存在11個維度,也就是10維的空間,加上一個無處不在的時間維,一共11維。而我們人類生活的空間,則是3維的空間。後來愛因斯坦提出,引力可能是以「引力波」的形式存在,引力波的傳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如今人類能夠證實引力波,卻無法發現形成引力波的「引力粒子」的蹤跡。這也是愛因斯坦提出的一個預言,目前人類尚且沒有解決。科學家認為,「引力粒子」的存在,或許能夠幫助人類了解宇宙維度的「本質」。引力粒子很有可能是能夠在宇宙中,實現不同維度「跨越」的粒子,也是能夠穿越「宇宙膜」的一種微觀粒子。
  • 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發帖,你挺誰?這不是一個難解的謎題
    筆者給大家舉兩個非常直觀的例子:發明大王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和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倆人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要想了解他們私底下具體的言行和神態,恐怕就很難了,畢竟教科書裡的都比較嚴肅。
  • 人類或許一直在虛擬世界生活,背後一切早被設計好,這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的出現,讓很多人有點懷疑人生了,是不是我們現實生活早就被人設定好了,我們身臨其中卻感受不到。當然這也有可能的,因為我們人類迄今為止都沒有發現其他文明存在的痕跡,或許它們比人類文明要高級很多,使人類遲遲沒能找尋它們的存在。人類也要重新思考現實和虛擬世界,如果人類真能突破這一問題,或許可以和其他文明抗衡,當然這一切的想法還有點不現實。不知道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你認為這個世界是虛擬的還是真實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
  • 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X+Y+Z
    為什麼當年在老師眼中並不看好的愛因斯坦,後來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就?在愛因斯坦獲諾貝爾獎的若干年後,有一個美國記者釆訪他,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愛因斯坦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個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 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 科學解釋鬼魂:愛因斯坦認為是腦電波,如果被證實,我們會害怕嗎
    鬼魂之說由來已久,在民間傳說中它就是惡魔一般的存在,誰碰上它誰倒黴。然而到了今天,我們已經開始對鬼魂的研究,用科學的目光來審視它。愛因斯坦也研究過鬼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對於鬼魂也很感興趣,總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愛因斯坦和牛頓在晚年時都研究過它,不過愛因斯坦研究的並不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