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見過19世紀紐約五點區的模樣:難民,黑幫,每晚一起謀殺案

2021-01-19 國家人文歷史


文 | [美]史蒂文·詹森  譯 | 陳召強

摘自《遠見:如何做出對未來有利的決策》,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10月,已獲出版社授權


本       文       約  3707 字


閱       讀       需       要

                                                                            

10 min 

如果你想殺死一個國王,你不能在暗中偷襲。要讓所有人都目睹他的死亡。

——阿姆斯特丹·維倫



這是獲得十個奧斯卡提名電影《紐約黑幫》中的一句臺詞。

 

電影《紐約黑幫》劇照


影片中,阿姆斯特丹的父親,片頭「犧牲」了的愛爾蘭移民的黑幫組織「死兔幫」領袖,是紐約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而阿姆斯特丹為父報仇與本土黑幫幫主「屠夫比爾」之間的血腥械鬥,也是紐約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流血衝突。

 

電影中的「死兔幫」


電影裡的「死兔黨」是由各國新移民組成的黑幫,主體是愛爾蘭人。美國歷史上確實有這樣一個黑幫存在,它成立於1830年,是紐約下城五點區(FivePoints)最具實力的黑幫組織。

 

紐約愛爾蘭黑幫,在歷史上統稱為五分幫派,他們幾乎遍布紐約城和周邊地區,一度被視為地球上最致命的團夥之一。紐約黑幫按區域主要分為南北兩大區:南面的又分為五點區(Five Points)和桑樹灣區(MulberryBay),這兩個區靠在一起,因此也統稱為五點區。


歷史上的「五點區」黑幫


五點區的黑幫有蒙哥馬利衛兵、地鼠幫、短尾幫以及《紐約黑幫》電影裡的死兔幫。


蒙哥馬利衛兵由一群愛爾蘭裔美國人組成。最初的蒙哥馬利衛兵是一家愛爾蘭裔美國民兵公司,於1837年在波士頓成立,早期他們屬於民兵組織。

 

短尾幫是五點區最令人畏懼的團夥之一,他們以嗜酒如命、攔路搶劫著稱,當時的警方稱他們是酒鬼和小偷。

 

當地黑幫


地鼠幫是愛爾蘭裔美國人組成的團夥,在其鼎盛時期控制著曼哈頓的大部分地區。「地鼠幫」總部位於黑幫活動區域北部地帶,他們逐漸控制了曼哈頓的大部分地區,他們的地盤覆蓋了第四至四十二街,以及第七至第十一大道。20世紀初的紐約,他們的勢力如日中天。

 

五點區(Five Points)如今是紐約市曼哈頓下城地區的一個19世紀街區。這個破敗的曼哈頓區曾幾何時被視為美國的初代大熔爐,這裡是最貧窮和最不幸的移民聚集地。愛爾蘭、義大利和東歐的移民以及後來的華人大多居住在這裡。


當然,這裡也少不了賭博窩點和妓院,是一個公認地「多事之地」,許多人在夜間遭到搶劫,而且經常發生種族騷亂。五點區憑藉世界上貧民窟中最高的謀殺率在國際上臭名昭著,不過這裡交戰幫派與暴力衝突的故事也順帶成為了歷史上的傳奇。在人口密度、疾病、兒童死亡率、賣淫和犯罪問題上,只有倫敦東區的某些地區能與之「相提並論」……

 

總之,五點區就是一個充斥暴力的地方,也是紐約黑幫門派最初成型的地方。

 

五點區街景


五點區所處的位置最初是一個集水池。18 世紀早期的繪畫作品顯示,集水池是一個平靜且風景如畫的地方,那是一片綠洲地,也是早期的曼哈頓人逃離南部地區喧鬧的貿易中心、打發下午時光的好去處。池塘東北邊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山丘,它有時被稱為貝亞德山,有時又被稱為邦克山。爬上100英尺高的峰頂,池塘及其周邊溼地的壯麗景色就能盡收眼底:遠方是熙熙攘攘的城鎮,塔尖和煙囪一覽無餘。

 

然而,到18 世紀下半葉,商業發展已經開始破壞集水池一帶的田園風光。製革廠在池塘周邊開設店鋪,用丹寧酸(包括從鐵杉樹中萃取的有毒化學物質)浸泡動物皮革,然後將廢棄物直接倒入這座不斷發展壯大的城市的主水源地。池塘周邊的溼地成了公用的動物屍體傾倒場,人們偶爾也會在那裡見到被害者的屍體。1789年,一個公民關懷團體以及多名房地產投機商建議驅離製革廠,並將集水池及附近的丘陵地帶改建為公園。

 

五點區地圖


但這一計劃最終未能落實。市政當局決定填埋該池塘及周邊沼澤地,然後在這片土地上建造一個「奢華」社區,供那些希望遠離城市喧囂的富有家庭居住。19世紀20年代初期,早先池塘的所在地發展成了一個體面的社區。

 

但不久之後,市政當局試圖從地圖上抹掉集水池這一自然景觀的努力,卻遭到了某種反彈式的報應。在這些新建的時髦住宅的下面,早期生命體遺留下來的有機物質:所有已經腐爛的動物屍體和來自溼地的其他生物質。使得房子開始下沉,壤中的腐臭味也開始散發出來。一場小雨就會導致地下室被淹,室內充滿汙濁的沼澤水。斑疹傷寒已經成為社區的常見病。沒過幾年,那些富裕的居民就紛紛逃離,這導致住房價格大幅下跌。很快,這個社區就成了該市最貧困人口的聚居地,成了來自南方的、擺脫奴隸身份的非洲裔美國人的聚居地,成了來自愛爾蘭和義大利的新移民的聚居地。隨著基礎設施的衰敗,該社區逐漸淪為一個遠近聞名的犯罪多發區。到19世紀40年代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走訪該地時,它已經成了美國最有名的貧民窟:五點區(Five Points)。

 

在某種意義上,集水池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決策的故事,一個簡單的二選一的問題:我們應該建公園保護集水池,還是應該讓它消失?


兩個多世紀過去,當年那個決策帶來的後果,至今仍影響著在這個社區生活和工作的紐約人。


時至今日,那個犯罪活動猖獗的五點區已經變成了政府辦公樓和普通商業辦公樓聚集區,治安狀況大大改善。

 

一個錯誤的決策在200年之後仍然影響著這座城市。如何做審慎的長期決策就成了問題的關鍵。它應該包括三個步驟:繪圖、預測、權衡。


在面臨艱難抉擇時,你試圖描繪周邊真實的和虛擬的地形地貌:盤點所有能發揮作用的力量;勾勒出所有可見的區域,而對於盲點,至少要做到心中有數;繪製導航區域內所採取的潛在路徑。你不能把關注點僅僅放到那些你認為有把握的變量上,你也需要了解盲點,了解那些「已知的未知」。
1722年,英國富豪謝爾本伯爵提供給化學家普裡斯特利一份家庭教師和顧問的工作,年薪250英鎊。但是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求普裡斯特利全家搬到謝爾本伯爵在倫敦的家,還能順便給伯爵當個顧問。普裡斯特利當時正缺錢,但要搬去倫敦卻讓他頭疼,他還是喜歡待在家裡,同時他也擔心和謝爾本的關係,會不會像主人和僕人?就算一開始融洽,之後謝爾本厭煩他了怎麼辦?最後,他還擔心如果承諾此事,會不會使他不能專注其他工作。按照朋友們的提議,普裡斯特利應該是拒絕這份工作的,但是他通過調研分析,結合自身需求,提出了新的合作方案。第一,我能不能指定一位教師在你家教書,我遠程操控這位老師,你真正需要的時候,我再去倫敦;第二,如果將來兩人的關係鬧僵了,這個工作我不能做了,你也要保證每年給我150英鎊,終生不變。謝爾本同意了這個方案。最終,普裡斯特利為其做了7年的家教和顧問。7年中他過得自由自在,取得了很多學術成果。7年後,謝爾本依然每年給普裡斯特利150英鎊。普裡斯特利可謂非常有遠見,他預估到了所有可能出現的變量,並評估每條路徑的後果。最後跳出現有選項,找到了對自己有利的合作方式。做出有遠見的決策並非易事。富有遠見的決策涉及互動變量;它需要我們就不同的經驗和範圍做全面考慮;它迫使我們依照程度不一的確定性預測未來。它往往帶有相互衝突的目標,或具有最初難以發現的潛在的有用選項。它很容易受到個人的「系統1」思維(損失規避、確認偏誤、可用性啟發……)的影響,也很容易受到群體思維的缺陷的影響。在做艱難選擇時,我們實際上是在對未來事件的走向做預測。當我們決定在一座發展中的城市的郊區建造一個公園時,我們預測該公園會吸引常客;我們預測該城市會繼續擴張,並會在未來幾年裡把這個郊區公園變成市內公園;我們預測,將城市空地用於商業發展,從長遠看是完全負面的,因為城市中的綠地將會越來越稀缺。普裡斯特利就是否接受謝爾本伯爵的工作曾向好朋友富蘭克林尋求過建議,作為自我提升領域的大師,富蘭克林在回信中並沒有提供明確的建議,而是講述了一種做決定的方法。我的方法是拿出一張紙,在中間畫一條線,把它分成兩欄,一欄用來寫贊成的理由,一欄用來寫反對的理由。然後,在接下來三四天的考慮時間裡,依照不同時間、基於不同動機而產生的不同想法,記下贊成或反對的理由。當把所有理由都羅列出來的時候,我就開始全面權衡比較了。當我發現贊成一欄的某個理由和反對一欄的某個理由所佔比重大致相當、可相互抵消後,我就把它們一起畫掉;如果某個贊成理由所佔比重相當於兩個反對理由,那我就把它們三個一起畫掉;如果某兩個贊成理由所佔比重相當於某三個反對理由,則這五個會被一起畫掉。這樣一來,最終我會找到一個平衡點。在之後的一兩天裡,如果贊成和反對這兩欄中都沒有新的思考發現,那麼我就會據此做出決定。儘管計算決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公正地講,我們大多數人在做複雜決策時並沒有進行任何實際的數學計算。最重要的工作在於我們如何創設一個決策,即我們採用什麼樣的策略來克服源於有限理性的所有挑戰:探索多重視角,制訂情景計劃,確定新的選項。如果我們在繪圖和預測階段做了充分的工作,那麼真正的選項往往也就顯而易見了。而這也是大腦默認網絡厲害的地方之一。在某種意義上,決策的前期準備工作應包括時下最先進的策略:事前剖析、情景規劃、專家角色,以及利益相關方的集思會等。但一旦這些演練拓寬了你的視角,並幫助你跳出最初的直覺反應之後,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靜待沉澱,讓大腦默認網絡發揮魔力。延長散步時間,在淋浴間多逗留一會兒,放飛你的思緒。

書名:《遠見:如何做出對未來有利的決策》

作者:[美]史蒂文·詹森

譯者: 陳召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10月



相關焦點

  • 震撼|19世紀紐約原始模樣:黑幫、賣淫、貧困、每晚一起謀殺案
    其實,當你看完這組19世紀紐約原始黑幫老照片後,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窺見一二。原來那個號稱「大熔爐」的紐約,從初期開始就如同謎一樣的存在,孕育了無數「大佬」……從「短尾幫」到「地鼠幫」,這些是19世紀晚期統治紐約的真實黑幫稀有照片。
  • 《曉慶聊影事兒》99期:《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是美國電影《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紐約黑幫》是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一部黑幫電影,是根據1863年7月美國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講述的是19世紀剛創建不久的美國紐約。因為土地紛爭等原因,在紐約成立了大大小小的黑幫,而「愛爾蘭死兔幫」和「美國本地幫」是最大的兩個黑幫。
  • 紐約黑幫老照片,他們是城市的不安定因素,現代黑社會都是小兒科
    提起美國黑幫,很多人立刻想起《教父》中的場景,但現實中美國的幫派鬥爭更加嚴酷,今天分享一組美國紐約的黑幫老照片,讓大家了解當時幫派爭鬥的真實情況,紐約幫派擁有悠久而動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該市的五點貧民窟,那裡是臭名昭著的犯罪,貧窮和暴力場所。
  • 紐約最大毒梟黑幫現蹤跡,仍有小部分在逃,NYPD要求大家提高警覺
    而今天早上紐約市警察局宣布,700名紐約警察和聯邦特工剛剛破除了紐約當地的兩大黑幫團夥,這些涉案嫌疑人在近10年內常在Bronx北部作案,兩個幫派共87名成員犯罪嫌疑人被捕,這是紐約市歷史上成功抓捕的最大規模黑幫團夥。
  • 黑幫風雲真實版!紐約最大黑幫家族之一突遭掃蕩 領導層被捕
    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的真實黑幫故事改編電影《Goodfellas》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紐約黑幫盧切斯家族的故事。如今半個世紀又過去了,就在今天早些時候,盧切斯家族又上頭條了。今天被捕的19人中包括了該家族素有街頭大佬之稱的Matthew Madonna,以及家族內的一些骨幹分子,他們的真實名字也許只有法院才能查清楚了,但是這些黑道名字,則在道上是響噹噹的綽號:「奇蹟男孩」,「大約翰」,「喬伊眼鏡」和「保利烤牛肉」均在名單之列。
  • 《紐約黑幫》:黑幫版「王子復仇記」
    以至於到今天,除了少數注重研究的歷史學家對此有深入了解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無比慘烈,同時又意義深刻的歷史事件。馬丁•斯科塞斯選擇這個事件作為影片的切入點,無疑具有極其特別的意味。「這是個關於被主流拒絕的地下幫派以及底層窮人各自的小社會的故事,這些團體根本無法進入社會的權力結構。」
  • 【影評】是純真年代,還是紐約黑幫?—還原兩部電影中的紐約社會
    投稿作者:錢詩哲《純真年代》與《紐約黑幫》是馬丁·斯科塞斯兩部相差近10年的電影。電影中,「純真」是對虛偽的道德不假思索的順從,也是艾迪絲華頓對自己也身為一員的,規範、傳統、永遠代表上流社會最美一面的貴族社會厭惡又無奈的諷刺。在影片和資料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那時紐約的貴族也隱隱然有等級之分。資格最老的是帶著爵位與財富,來自英國、荷蘭等國家的早期殖民者和他們的後裔。
  • 細數美國優秀黑幫電影
    細數美國優秀黑幫電影黑幫題材電影畫面雖暴力、血腥,但很受觀眾的歡迎,尤其是男性朋友們,情有獨鍾,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些美國黑幫電影,都是一些經典電影!雖有殘忍、暴力,也不乏溫情一面。《美國黑幫》「好人在做壞事。」
  • 敢不敢跟紐約的黑幫來一起聊聊復古油頭
    去布魯克林找紐約黑幫今天走在布魯克林街頭,到處充斥著文青氣息,各種復古服飾店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買手、藏家和時尚達人,懂行的,會走到威廉斯堡,那裡被標識為 Hipster 文化的發源地,藝術家的街頭創作隨處可見,開放的人文環境甚至吸引了一些美國土豪來此地買房。
  • 紐約黑手黨殺手的興衰
    喬治·懷特·魯德尼克的屍體 魯德尼克遭到殘忍的殺害絕非偶然,他只不過是暗殺公司的最新受害者,暗殺公司是一個殘忍的殺手僱傭團夥,在20世紀30年代的紐約市內外製造了數百起殺戮事件
  • 告密者引發神轉折,黑手黨是如何險勝卡莫拉成為美國黑幫象徵的
    在初期,許多義大利幫派為了爭奪權力鬥得你死我活,比如當時的紐約,西西里黑手黨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卡莫拉(Camorra),這是另一個義大利黑幫組織,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那不勒斯。如果不是黑手黨險勝克莫拉,贏得了20世紀初紐約街頭的血腥戰爭,《教父》的主角甚至可能都會改寫了。
  • 從窮兇極惡的街頭幫派,到叱吒美國的黑幫,螺旋發展的美國黑幫
    到了19世紀初期,街頭幫派在美國城鎮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美國東北部的大城市中的英國移民社區和愛爾蘭社區,當地的愛爾蘭移民們和英國移民大多要麼是前來謀生的無業者,要麼是被流放的罪犯,他們在定居點結成了最著名的幫派,比如斯密斯幫派,鮑裡斯幫派。
  • 美國黑手党家族成員受審 紐約黑幫又出新故事
    原標題:美國黑手党家族成員法庭受審 紐約黑幫又出新故事  最近,紐約黑幫再一次登上了媒體版面:紐約著名的五大黑手党家族之一的「波納諾」家族被告上法庭。現實提醒人們:黑幫並不是只存在於電影中的組織,有組織犯罪也從未消失,甚至發展出了新的特點。  「波納諾」是紐約著名的五大黑手党家族之一。當地時間9日,「波納諾」的9名成員被送上了法庭,曼哈頓檢察官在一份長達158頁的起訴書中指控他們涉嫌參與敲詐、放高利貸和控制工會等。  檢方指控本案中的兩名嫌疑人把本組織成員推上了紐約長島一個工會主席的位置。
  • 疫情來襲,紐約黑幫都被逼得沒轍了
    (觀察者網 訊)美國新冠疫情暴發,黑幫的行動都停滯了。據《紐約郵報》29日援引美國執法部門的消息源稱,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大型體育賽事均被取消,這也導致數千萬美元的非法賭博收入化為烏有,並對紐約黑手黨造成了「歷史性」的打擊。
  • 紐約租酒店隔離流浪漢,每晚耗費百萬
    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紐約市近700家高級酒店中,有139家正在被用來安置和隔離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每晚的住宿費用達到200萬美元。紐約政府表示,這項計劃是為了防止無家可歸的人在避難所中聚集,或在街上感染、傳播疫情,紐約政府也拒絕發布隔離酒店的完整清單和詳細支出明細。
  • 他們是最帥的黑幫 男人看了也直呼太帥了!
    Penny Mobs活躍於19世紀70年代早期的格拉斯哥,他們中的大多數成員都是愛爾蘭移民,由於50年代愛爾蘭饑荒,當地大多數的人民逃出國門,在紐約也有和他們相似的幫派,也是由愛爾蘭人組成。看似Brighton Billy boys就如同一個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的團體,但實則上他們也做了許多違法的事情,在他們幫派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參與政治交易最多的時候。值得一提的是,格拉斯哥流浪者隊足球俱樂部的粉絲們有一首歌,是這樣唱到:「我們站了起來,渾身滴落著芬尼亞人(指19世紀愛爾蘭爭取民族獨立的反英運動成員)的血,如果你恨那該死的芬尼亞人就請拍拍手,投降吧,要不你就死路一條。
  • 紐約黑幫頭目當街遭人射殺,警方擔心當地黑幫將爆發火併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在美國肆虐之後,作為疫情「震中」的紐約由於採取了隔離措施,暴力犯罪一度有所下降。但是當地時間5月2日下午,紐約一名黑幫頭目卻遭人當街暗殺,當地警方也擔心紐約黑幫之間很有可能將爆發火併。
  • 【記錄/傳記/犯罪】紐約黑幫紀實 (2015)&芝加哥黑幫紀實 (2016)
    紐約黑幫紀實 The Making of the Mob: New York (2015)編劇: Stephen David
  • NBA中的黑幫往事,原來眾多球星都有很深的背景故事!
    我們熟悉的《教父》系列中第二部,講述的就是初代教父維多·科裡昂的創業歷程,雖然老科裡昂的故事從1917年才開始,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瞥見19世紀美國移民潮招徠的白人黑幫究竟是一副什麼模樣。但在美利堅本土,事情就是另外一幅模樣,華人在1860年左右在紐約創建的幫派,主要營生鴉片、賭場和政治贊助活動,只是後來被湧入紐約的黑手黨壓了一頭。歐洲移民幫派之後,則是一路向北的拉美、波多黎各地區、加勒比地區移民,他們的幫派在北美大陸遍地開花,各領風騷。
  • 背負血海深仇,在紐約街頭上演「三國演義」——《紐約黑幫》
    沒有人可以凌駕到他們之上,超脫這些規律。《紐約黑幫》給人的印象是什麼?首先來說是史詩一樣的故事,如果說《教父》的出現,讓大家對於黑幫的存在而感覺合情合理,或者是對於這樣一群人有著肅然起敬的感覺的話,那麼本片一定程度上將這種感覺消磨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