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區體育局局長姜洪娟猶記得年初開策劃會時的情景,「大家一起想主題、定名稱,打算推一個有奉賢特色的體育品牌」。伴隨著疫情帶來的變數,「悅動賢城」奉賢區全民健身運動薈自3月開始,經歷推介、招投標、啟動,到近期圓滿收官,歷時8個月。鼓勵社會化、市場化辦賽,不是政府簡單花錢了之,奉賢區體育局在這過程中有了進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讓體育資源形成集聚效應
運動薈以「你辦賽我扶持」形式鼓勵社會力量辦賽。3月下旬,一場項目推介會吸引區內外50多家各鎮(街道)體育協會、單項協會、體育俱樂部、體育公司等積極參會。對不少基層體育工作者來說,組織比賽搞活動是一把好手,正兒八經寫標書還是頭一遭。
奉賢區社會體育服務管理中心主任孫紅說:「萬事開頭難。我們特別邀請上海體育學院的專家給大家培訓。招投標過程也激活了原本一些休眠的社會體育組織,讓他們更好地與市民體育需求對接。」最終,組委會共收到32家協會、俱樂部、體育公司有效標書73份,經市專業賽事評估公司綜合評估後,17家辦賽單位及項目入圍。
運動薈共設競賽、活動、展示三大板塊,包含太極拳、打蓮湘、扁鼓、瑜伽、農民體育系列賽等27個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參與人群涵蓋青少年、青年、中老年全年齡段,35項賽事活動累計吸引5萬餘人次參與。運動薈讓體育資源形成集聚效應,成為奉賢當地居民認可且叫得響的區域體育品牌。
創新中保留傳統非遺亮點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運動薈創新辦賽模式,引入「線上廣播操」「線上太極拳」等AI挑戰賽,取代傳統大型聚集性體育活動,吸引全區3萬多人次線上互動。
今年的「線上廣播操」還成為奉賢人了解新奉賢的窗口。藉助每步科技的骨骼識別評分系統,再加上金匯鎮的基層組織動員,雙方形成合力,吸引1040名參賽者上傳比賽視頻,參與「先鋒UP主」「圈粉大魔王」等獎項評選。在人氣大比拼中,參賽者在奉賢各個角落,如博物館、園區、地標、景點,以廣播操為載體,展現奉賢秀美風光與各行各業的發展。奉賢當地3家企業還捐贈10萬餘元的產品作為紀念品,通過廣播操比賽帶貨,讓奉賢人了解東方美谷產業鏈產品。
創新引領下,奉賢體育經過多年培育的「一鎮二品」,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沒有失位。從2012年開始,區體育局因地制宜創建「一鎮二品」特色健身項目20個,如柘林鎮的「滾燈」是國家非遺項目,聲名遠揚。區體育局每年共計投入48萬元給下屬街鎮,用於補貼道具服裝、培訓比賽等費用。
助力體育消費大有可為
「政府、社會、市場」三輪驅動成為近年來上海體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市級體育部門通過上海市民運動會、上海城市業餘聯賽進行頂層設計,越來越多的區體育部門整合區域賽事資源,釋放市場活力,打造區域全民健身品牌。
運動薈以績效獎勵的形式助力辦賽單位,助力區內體育產業自我造血功能恢復,加快體育周邊產業循環,促進消費。今年賽後評估顯示,運動薈共扶持賽事活動辦賽單位近150萬元,實際賽事活動舉辦總額達252.6萬元。通過社會組織辦賽,體育部門變身「店小二」,為辦賽主體提供服務,推動全民健身向高質量發展。第一年運動薈就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賽事活動對區內人文地標、明星本土產品的宣傳推廣,一定程度推動了體育與文化、旅遊、休閒等領域融合,逐步顯現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充滿活力、高效有序的「大體育」格局。
奉賢區體育部門在總結今年的運動薈後提出,明年項目有望增加到30+X,兼顧年輕人和親子家庭需要,引入更多時尚、新穎的體育項目,為當地居民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公共體育服務。(秦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