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提到希臘文明,往往會想到文化鼎盛的雅典,武德充沛的斯巴達,以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歐幾裡得、阿基米德、畢達哥拉斯等光耀古今的先賢。然而這些輝煌最早也只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而那時的中華文明已經存在了千年,此時正步入春秋時期,相比之下,希臘文明仿佛剛一出現就震鑠古今。事實上,希臘文明有著與中華文明不相上下的歷史,那麼,更早的希臘文明是怎樣的呢?希臘文明起源何時?希臘人又是從何而來呢?
古希臘人同樣對這些問題充滿疑問,然而,他們的祖先留給他們的只有口口流傳的史詩與神話。雖然這些故事並不是嚴肅的歷史記載,然而現代的考古發掘成果卻證明了這些故事並非是完全杜撰。以這些故事為線索,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早期希臘文明的輪廓。
01克裡特島之王——米諾斯
克裡特島位於愛琴海南部,是一個東西走向的狹長島嶼,面積大約與武漢市相當。島上以崎嶇山地為主,盛產橄欖、葡萄等農作物,貌似只是地中海中的一座平淡無奇的島嶼。但這座平平無奇的島嶼卻誕生了歐洲最早的文明。
在希臘神話中,曾經有克裡特島之王米諾斯的傳說。傳說宙斯垂涎腓尼基公主歐羅巴(Europa)的美貌,化身公牛將歐羅巴拐到了克裡特島,並與她生下了三個孩子——米諾斯(Minos)、拉達曼迪斯(Rhadamanthus)和薩爾珀冬(Sarpedon)。後來,米諾斯驅逐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獨佔了克裡特島,成為克裡特島之王。
這段神話也被後來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到了《歷史》一書中。不同的是,希羅多德剔除了神的參與,他認為是克裡特人劫掠走了歐羅巴公主。當時的克裡特人並不屬於希臘人,他們不說希臘語。米諾斯在成為克裡特島之王后,在戰爭中屢屢獲勝,讓克裡特人成為了「遠比世界上其他民族都要著名的民族」。這種霸權在神話中亦有體現,比如米諾斯就曾擊敗過雅典人,迫使雅典人每年選送7對童男童女去供奉牛頭怪物米諾陶洛斯來換取和平。雅典王子忒修斯殺死牛頭怪物米諾陶諾斯的故事也是因此而起。
(關於米諾陶諾斯的故事,可以翻閱《千古傳頌的隕落——「逐日者」伊卡洛斯的神話》以及《技術的邊界——「大工匠」代達羅斯神話的啟示》)
後來,米諾斯為了追捕從迷宮中逃脫的代達洛斯,發動了對西西里島的遠徵,卻不幸殞命。克裡特人為了給他們的國王報仇,傾巢而出入侵西西里島。但入侵並不順利,返程時又遭遇到颱風,船隻損壞嚴重。這些人只能被迫定居在了義大利半島南部。
這次遠徵耗盡了克裡特的人力與財力,克裡特島也變得人煙稀少,周圍的各民族紛紛移居此地,希臘人則是這些移民中人數最多的。此後,克裡特人這一稱呼便不再屬於米諾斯的子民,而屬於這些外來者了。
02米諾斯的王宮
以上這些記載並不算是嚴謹的歷史記錄,即便是希羅多德的《歷史》,也被修昔底德認為有太多「備受質疑的傳說」。但20世紀的一些考古活動卻在其中發現了不少真實歷史的影子。
1900年,英國亞瑟·伊文斯(Arthur Evans)在克裡特島的克諾索斯發現了巨大的王宮遺蹟。遺蹟規模之大,出土文物之精美,足以證明曾有一個強大文明在此地繁榮興旺。王宮遺蹟大約修建於公元前2100年至前1800年,這不由得讓考古學家們聯想到了神話中的克裡特島之王米諾斯,於是這個神秘的史前文明被命名為「米諾斯文明」。這一發現將歐洲文明史向前推了一千多年。
隨著更多的考古成果被呈現,越來越多證據使人們開始相信米諾斯文明正是荷馬、希羅多德筆下的米諾斯的王國。
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米諾斯文明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它發端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公元前2100年出現宮殿,這也意味著一個集權王國的出現。到了公元前1700年,因為不明原因,可能是地質災害,也可能是外敵入侵,米諾斯文明進入低谷,宮殿遭到嚴重損毀。但之後很快,米諾斯人又重建了他們的家園,更加宏偉的宮殿被修建起來。到了公元前1450年左右,因為聖託裡尼火山的爆發,這一文明再次走入低谷,隨後便被邁錫尼人徵服。但克裡特島上的文明火種仍延續到公元前1200年才逐漸消失。
與之後的希臘城邦不同,米諾斯文明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奴隸制王國,國王擁有非同尋常的權力。米諾斯文明也並不是孤立於海上,出土文物顯示他們曾與邁錫尼文明、賽普勒斯島、敘利亞、小亞細亞、古埃及、伊比利亞半島及美索不達米亞廣泛通商:埃及第十八王朝宰相列赫米的墓中就有壁畫表現克裡特島的使節呈上貢品;克諾索斯的王宮壁畫也具有鮮明的埃及風格。
米諾斯人並不是希臘人,最重要的證據就是他們所使用的文字線性文字A至今也未被破譯;而在被邁錫尼人徵服後出現的線性文字B被證明是早期的希臘語。這些都與希羅多德的記載不謀而合。
由於文字沒有被破譯,我們至今也不知道這個王國是不是真的就是米諾斯王的國度,這個文明依然有很多謎團等待我們去破解。
03希倫的子孫
創造了米諾斯文明的古人並不是希臘人,那麼希臘人是從何而來呢?
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希臘半島的原住民是皮拉斯基人。皮拉斯基人從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居住地,而希臘人則極富流動性。根據神話傳說,希臘人是普羅米修斯的孫子希倫(Hellen)的後代,他們不斷遷徙,從北方南遷到希臘半島並最終定居下來。
第一批南下的希臘人自稱亞該亞人。在荷馬史詩中,發動特洛伊戰爭的希臘人便是亞該亞人,他們佔據了伯羅奔尼撒半島。斯巴達、科林斯、阿爾戈斯、底比斯等希臘城邦的奠基人便是他們。希臘神話中許多英雄的故事的雛形也許都出自亞該亞人。
亞該亞人在南下希臘半島後,當地的皮拉斯基人融合進了希臘人的族群中。他們放棄了自己原本的語言,開始說希臘語,並稱呼自己為愛奧尼亞人,根據古希臘人的觀點,凡是說希臘語的民族都屬於希臘人,因此愛奧尼亞人也屬於希臘人的一支。雅典人便是這一支希臘人的代表,也正因如此,雅典人經常誇耀自己是希臘人中最古老的民族,是希臘人中唯一沒有改變過自己居住地的民族。
在亞該亞人南下後不久,另一支希臘人——伊奧利安人也隨後南下了,而伊奧利安人的影響力遜於其他希臘民族。
這些南下的希臘人建立了無數的王國,在這些王國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亞該亞人建立的邁錫尼王國。《荷馬史詩》中所描繪的特洛伊之戰中,希臘人的領袖便是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
04邁錫尼文明
以上這些記載依然屬於神話傳說故事。但正如米諾斯王的故事一樣,這些故事背後同樣有著大量的考古發現作為佐證。
邁錫尼遺址在十九世紀末被德國考古學家海因裡希·施裡曼(Heinrich Schliemann)發現。隨之出土的一個黃金面具被施裡曼命名為「阿伽門農黃金面具」,當然這個面具是否屬於這個傳說中的國王仍待考證。
根據考古發現,我們可以得知邁錫尼文明發端於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400年左右,邁錫尼人(指屬於邁錫尼文明的人,並不特指邁錫尼王國的人)佔據了克裡特島,米諾斯文明被徵服。邁錫尼文明取代米諾斯文明成為愛琴海地區的最強大勢力。
邁錫尼人擊敗了米諾斯人,卻繼承了米諾斯文明。他們所使用的線性文字B便是借用了米諾斯人的書寫符號來書寫他們自己的語言。這些文字已經被學者們成功破譯,證明了邁錫尼人確實是說著古希臘語的希臘人。
線性文字B的成功破譯,使學者們對邁錫尼文明的社會結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與統一的米諾斯文明不同,邁錫尼文明內存在數個並立的國家,這些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國王。邁錫尼人的國王享有神明般的崇高地位,在這一點上和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倒有不少共同之處。希臘神話中常常將這一時期的國王描繪為宙斯與凡人生下的半神,也許正是這種將統治者視為神明的觀念在後世的餘音吧。
在國王之下,還有各種官吏協助國王管理國家,而在地方上則有一些小貴族代表國王管理屬地。有趣的是,邁錫尼人對國王的稱呼是「wanax」,而不是後來的「basileus」。「basileus」反而是指那些治理地方的小貴族。因此有學者推測,多利安人的入侵推翻了那些國王(wanax)的統治後,地方貴族逐漸崛起,成為事實上的統治者(basileus)。
05文明消失之謎
邁錫尼文明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突然衰敗,希臘也進入了文明衰退的黑暗時代。城市被荒廢,宮殿被毀壞,文字記載遺失,考古學家發現在這一時期希臘半島的許多定居點人數甚至可能不足百人。為了解釋這一問題,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一些學者們從神話中找到了「赫拉克勒斯後裔的回歸」的故事,來解釋這一現象。
傳說在特洛伊之戰之後,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被宙斯授予了阿爾戈斯、斯巴達等國家的王位。但在赫拉克勒斯死後,邁錫尼國王篡奪了這些王位,還打算將赫拉克勒斯的後代趕盡殺絕。赫拉克勒斯的子孫們逃到北方,得到了多利安人的支持,被多利安人擁戴為王。這些多利安人也是希臘人的一支。此後數十年,赫拉克勒斯的子孫們率領多利安人多次入侵希臘,最終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王位。這就是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克勒斯後裔的回歸」。
多利安人的入侵結束了邁錫尼的霸權,多利安人取代亞該亞人成為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主人,赫拉克勒斯的後代成為了斯巴達、科林斯等國家的國王。雅典則是少數從多利安人的入侵中倖存的國家。
(關於雅典是如何倖存的,請翻閱《雅典是如何從君主制走向民主的?雅典民主政治的萌芽與初創》)
學者們推測正是多利安人的入侵導致了邁錫尼文明的突然消失,但並沒有充足的考古證據證明這一假說。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海上民族」的入侵。「海上民族」的記載主要見於埃及的史料,當時地中海上出現一群不知從何而來的海盜,他們四處劫掠,甚至連強大的西臺帝國也在他們的入侵下崩潰了。但「海上民族」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抵擋住「海上民族」入侵的埃及人也不知道這群人從何而來,這一猜想只是在用一個未解之謎去解釋另一個未解之謎。
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是邁錫尼文明是毀於內部社會矛盾所引起的底層民眾起義。
這些理論都各有道理,但都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強大一時的邁錫尼文明走向了衰落,希臘半島步入了黑暗時代。但文明的火種並沒有熄滅,遊吟詩人們將那時的英雄壯舉編成史詩口口相傳,成為文明重新萌芽後,人們對上一個文明世代的最後回憶。
註:
圖2取自Titian的畫作《The Rape of Europa》;
圖4取自維基百科「米諾斯文明」詞條;
圖7取自維基百科「線性文字A」詞條;
圖8取自維基百科「古希臘」詞條,由暮鴞歷史屋翻譯;
圖10取自維基百科「Mycenaean Greece」詞條;
圖11取自維基百科「線性文字B」詞條;
編輯:希羅
校對: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