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文史資料》潮劇《鳳山殲敵》臺前幕後的往事

2020-12-12 案例知識分享

原創 塗建元 福建南大門官網 8月9日

信息來源 | 福建南大門官網 塗建元

本站編輯 | 輝哥

去年底我回詔安老家,在老屋裡找資料,無意中竟翻出一張詔安海燕潮劇團的《鳳山殲敵》劇本封皮,其封面是一幅宣傳畫。

封二印有以下內容:

編劇:趙銘、蕭路、餘舟、松青、柳丹、筒樹

執筆:餘舟

特邀導演:季立德 詔安縣人民武裝部

導演:本團導演組

作曲:本團作曲組

布景設計:徐序行 沈榮添

劇情簡介:一九六三年夏天,臺灣蔣幫國防部情報處處長黃騰達,奉他主子——美國顧問團和蔣介石之命,派遣「反共挺進軍X支隊」支隊長餘孽結、副支隊長舒奇離率領武裝特務若干人,在我沿海某縣的一個漁村偷渡登陸。但是,我前線司令部早已掌握了這股武裝特務的活動規律,布下了天羅地網,終於把它全部、徹底、乾淨地消滅掉。

這股武裝特務偽裝我人民解放軍,在夜間登陸之後,由支隊長派遣兩名匪徒先行探路,一匪徒誤入我基幹民兵連長李慶春之家。時,只有李母一人在家,見叫門進來的是解放軍,便殷勤接待,險些被騙。適逢媳婦何賽男從公社開完會回來,見而生疑,嚴加盤問。匪徒真相暴露,情急心虛,向賽男行兇,危急之際,李慶春帶領民兵趕至,匪徒被捕。而餘孽結、舒奇離在我天羅地網之中,先是遇到貧農社員何細慎,後又碰到牧重小虎,被一再盤詰,內心非常慌亂,妄想越過河港山,遁往烏山。然而,在公壯黨委陳書記、解放軍邊防部隊王副連長和公社武裝部沈部長的指揮下,我廣大民兵協同解放軍邊防部隊追擊圍殲,除匪正支隊長等被擊斃外,投降的投降,活俘的活俘,無一漏網。

這一場殲敵戰鬥,充分體現了全民皆兵、軍民聯防的光輝勝利,證明了帝國主義及一切反動派不甘心於滅亡,他們「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

封三印有該劇的演職員表,主要演員有陳慶標、田木妹、許紹花 、沈雪貞、陳月清 、林阿炎、陳小燕等。

我當即將此事發給詔安縣委黨史研究室的陳碧火主任與縣政協文史委的鄭毅主任。兩位主任都認為:《鳳山殲敵》是我縣50多年前創作上演的一臺反特鬥爭大型現代劇,是一件重要的文化史實,很有必要根據這個線索深究下去,將這件塵封往事挖掘出來。

中共詔安黨史關於《鳳山殲敵記》的記載如下:

1963年6月21日深夜11時許,美蔣派遣一股號稱「反共挺進軍第六十一支隊」的武裝特務,在鳳山公社邱厝城、寮雅村之間的海灘登陸上岸,很快就陷入了人民海防的天羅地網之中。22日下午1時多,這股武裝特務被我軍民包圍在鳳山山脈最高峰的風吹嶺頂,歷時3個小時即被全殲。這是東南沿海對敵鬥爭的重大勝利,也充分體現了詔安軍民團結協作、英勇無畏的革命氣概。

那麼,這張劇本封皮是那來的呢?1966年底,我還在讀小學,去縣潮劇團找李耀經和許振榮,在劇團的駐地——人民劇場的牆角地板上,看見放著一大疊的《鳳山殲敵》劇本封皮。覺著好玩,就向他們要了兩張。

根據《鳳山殲敵》劇本封皮裡的演職員表,潮劇《鳳山殲敵》裡的男主角——民兵連長李慶春是陳慶標先生扮演的。我當即打電話給親戚塗耀文,讓他與縣潮劇團的退休老導演陳慶標先生聯繫,表明要拜訪並了解《鳳山殲敵》創作與演出的往事。因為塗耀文早年是仙塘文藝宣傳隊的骨幹,又是一個痴迷潮劇的業餘愛好者,與陳慶標先生一直交好。耀文一聽這事很熱心,過後就來電說,他已專程去了陳慶標先生家說明此意,慶標先生很樂意,約定了時間。

由於《鳳山殲敵》的編劇執筆標明是餘舟(筆名),我認為餘舟大概就是許育義先生吧。12月23日中午,我去拜訪了許育義先生的兒子許仰鳴 ,但許仰鳴說不知其父親的筆名是否叫餘舟,也不清楚其父親當年有否參於《鳳山殲敵》的編劇。許仰鳴也很熱心,隨之帶我們去拜訪其叔叔許育智先生,作進一步的探詢。

許育智先生歷任多屆的縣政協文史資料編輯,他說從未聽過其兄長許育義的筆名叫餘舟,也不知道餘舟是誰。但以前聽聞《鳳山殲敵》的劇本是己故的林呈濟先生寫的。至此,餘舟是誰?尚無答案。

這時,塗耀文來電,說陳慶標先生已約好下午3時在其家裡等我們,我與塗耀文等準時到了陳慶標先生在一中對面的住宅,慶標先生與夫人沈雪貞女士很熱情。由於有了思想準備,他們有問必答,夫妻互為補充,將《鳳山殲敵》的排演經歷一一勾勒出來

下面就是他倆提供的《鳳山殲敵》臺前幕後的往事。

左起:塗耀文、沈雪貞女士、陳慶標先生與作者

慶標先生出生於1935年12月, 1953年參加城關西門木偶潮劇團,後來又加入業餘「民主潮劇團」,演小生角色。其夫人雪貞女士,1939年11月出生,解放初期參加東溪碼頭搬運工會組織的業餘「實驗潮劇團」,俗稱「碼頭班」,演旦角。1956年,詔安縣組建「詔安實驗潮劇團」(後改名為詔安海燕潮劇團),他倆是首批被選拔進劇團的演員。

慶標先生不但是縣潮劇團的名角臺柱,經多年的舞臺摔打及刻苦求學,在1960年代就成為劇團的導演之一,後來又晉升為第一屆的國家三級演員。雪貞女士曾是縣劇團的知名旦角,在鳳山殲敵劇中,扮演女主角——婦女主任何賽男。

1963年6月,詔安軍民在鳳山殲滅美蔣武裝特務的戰鬥勝利後,縣委就提出要創作上演一臺反映鳳山反特鬥爭的大型現代戲,由縣委宣傳部具體抓,組織了6個資深文化人進行集體創作。在《鳳山殲敵》劇本定稿後,交給縣潮劇團作曲,劇團作曲組由何元瑞負責。

詔安潮劇團自1956年建立至2004年(慶標先生退休時止)的48年裡,自行創作並上演的大型潮劇只有5臺。其中古裝劇是《玉念珠》、《節義鎖》、《王親國戚》等3臺。現代劇是《烏山阿姆》和《鳳山殲敵》等2臺。第一臺現代劇《烏山阿姆》是1959年上演的,由於當時是首次嘗試演現代劇,演出水平有限,加上當時觀眾習慣看傳統古裝劇,因此該劇上座率低,演了不久就停演了。到了1964年初,根據中共中央華東局的指示,要大演現代戲。接著,上級又通知停演古裝劇。《鳳山殲敵》既反映我縣反特鬥爭的勝利,又符合當時的政治形勢,縣委、縣人委及縣黨政軍領導都很重視,要求劇團在1964年6月22日前完成排練並上演,以慶祝鳳山殲敵勝利一周年。隨後此劇還準備要去參加龍溪專區(現漳州市)的現代戲匯演。

為了貼近生活,走出長期演古裝戲的套路,真實地重現鳳山殲敵的戰鬥場景,海燕潮劇團組織整個劇組的56個人下鄉去體驗生活一個月,住到鳳山公社寮雅大隊。他們從特務在海邊登陸點,直至鳳山風吹嶺沿線及交戰地點,翻山越嶺,察看地形,走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將山嶺、石頭、草木樹叢熟記能詳。同時,他們還開展軍訓,請部隊及民兵當教練,學習射擊、投彈及野戰動作。通過體驗生活,劇組成員有了親身感受,對該劇的排練充滿信心。

在排練階段,縣委與海燕潮劇團還邀請了縣人武部部長季立德為特邀導演,從軍事角度進行指導。劇團導演組發揮集體智慧,不斷地研討創新及修改。正角導演以陳慶標為主,兼演男主角李慶春。沈亞漢負責反角的導演,扮演特務副支隊長舒奇離。他們反覆琢磨,為了劇中的造型,還經常用瓦片在排練廳地板上標註符號,讓演員按符號位置進行表演。

經過緊張的排練,《鳳山殲敵》終於按縣委的要求,於1964年6月22日鳳山殲敵一周年時正式演出,好評如潮。當天縣委還舉行鳳山戰鬥光榮犧牲的鄭武容、林福民烈士的模範事跡報告會。接著,劇團又去雲霄、漳浦等地演出,一路演到漳州,準備參加專區匯演。縣人武部政委還一路隨團演出,在漳浦時,有一天在排練,突然後臺一聲槍響,大家嚇了一跳。原來是政委將自己的手槍拿給扮演解放軍王副連長的演員沈成勇,叫他往天上打了一槍,以體驗開槍的感覺與真實感。

在專區(漳州)匯演時,縣人民武裝部還調來步槍、機槍、衝鋒鎗、手槍等各類真實武器,讓演員帶上舞臺演出,令觀眾驚訝不已。《鳳山殲敵》劇組也精益求精,意氣風發,發揮出新水平。各縣劇團及觀摩演出的文藝界人士讚譽不斷,大家說,這次現代戲匯演的第一名非詔安潮劇團莫屬。

可是在評獎時,《鳳山殲敵》非但評不上第一名,還挨了批評。其原因是說詔安潮劇團的反角演得太出色。尤其是扮演匪特丙的許細松,他在解放前被抓過壯丁,有當過國民黨兵的經歷。在舞臺上,他不當演得像,演得很投入,其老醜的唱腔又一鳴驚人,唱聲一落,臺下觀眾競鼓掌起來。

《鳳山殲敵》後來又在龍溪專區各縣及本縣農村各地演出多場。到了文革初期,它被批為「毒草」,說是歌頌特務勇敢頑強,反角壓過正角,所以就停演了。文革後,該劇得到了平反,歷史已經給予它公正的評價。

我又問了慶標先生,《鳳山殲敵》編劇執筆人餘舟是誰?慶標先生認為,劇本應該是當年劇團的專職編劇許育義寫的,因為許育義自始至終都參加劇團的導演組,參與排練的指導及劇本的修改。至此,關於餘舟是誰?沒有人能明確認定,只能先告一段落了。回廈門後,我想起傅崇毅先生在其回憶錄《碌碌筆耕七十秋》中,有寫過其與林呈濟先生的交往,以及文革初期批判《鳳山殲敵》為「毒草」的記述。於是,我在該書中查找,果不其然,傅崇毅1953年在縣文化館工作時,他們採寫的稿件曾用筆名,林呈濟署餘舟,許慕輝署蕭路。原來餘舟就是林呈濟先生,他就是劇本的執筆人。而編劇之一的蕭路,也是詔安知名文化人許慕輝先生。

從一張劇本封皮,終於將50多年前的潮劇《鳳山殲敵》的往事挖掘出來,使其從歷史的塵封中展現在世人面前。

推發說明:

1、本文原載於:《詔安文史資料》第39期(2019年12月)。

2、原文中的《烏山阿姆》,依據《詔安縣潮劇團大事記》應更正為《烏山媽媽》

3、為擴大信息量,本次推發增加潮劇《鳳山殲敵》全部演職員表及部分照片。

青年時期的陳慶標先生

青年時期的沈雪貞女士

詔安縣海燕潮劇團《鳳山殲敵》演職員表如下:

演員表

劇中人 扮演者

(我方)

李慶春——陳慶標

李 母——田木妹、許紹花

何賽男——沈雪貞、陳月清

陳書記——李瑤池

沈部長——李國勝

王副連長——沈成勇

一班長——許成林

李股長——沈養兒

沈 斌——沈坤生

何細慎——李阿開

小 虎——沈玉生、許榮桂

男民兵——許乙凡、陳光輝、陳俊生、李耀經

女民兵——沈南珍、餘秀娥、林惠英、楊秀娟

邊防戰士——胡瑞蓮、林少卿

公安戰士——李克儀等

(敵方)

黃騰達——林阿炎

女秘書——陳小燕、沈惜卿

副 官——劉奇廣

餘孽結——林輝榮

舒奇離——沈亞漢

匪甲——黃珍水

匪乙——李 錦

匪丙——許細松

匪丁——李友興

匪戊——李如何

舞臺工作人員

藝術指導——許崇德、何元瑞

舞臺監督——林阿炎、李明秋

音樂指揮——林禹林、林萬福

燈光——許振榮、方啟發

服裝——李明秋、李生文、吳二再

司幕——陳錦發

布景——陳振春

化裝——林澤平

幻燈——鍾友孝

音樂伴奏人員

林禹林、盛添喜、林萬福、瀋水介、許大嬰、沈克容、沈漢物、林細孫、林貴友、林茂添、林龍蔭、李漢初、陳瓊居、林必春

[作者簡介]

塗建元,1954年出生於福建省詔安縣,下鄉種過地,當過海軍守海疆,恢復高考後畢業於福州大學投資經濟管理專業,曾供職於中國建設銀行詔安縣支行、平和縣支行、漳州市分行、福建省分行、總行派駐福建省審計機構等單位,經濟師、審計師、工程造價師等技術職稱,愛好文史閱讀與寫作。作品散見於《中國檔案》、《建設銀行報》、《福建僑報》、《福建老年報》、《漳州史志》、《詔安文史資料》、《丹詔鄉訊》等多家報刋及《福建南大門官網》、《詔安新聞網》、《詔安之窗》、《詔安集合網》等多家網站。

相關焦點

  • 潮劇《辭郎洲》的故事
    詔安抗元名將、都統張達的夫人,也是一位抗元巾幗英雄,更是一位愛國詩人。她出身名門望族,祖父陳景肅是漸山七賢之首。她生活在國難深重、民族垂危的年代,憂國憂民,忍辱負重,敢於抗爭,她寫的送夫勤王護蹕的敘事詩《平元曲》,格調高昂,悲壯激烈,後來被民間改編為潮劇《辭郎洲》流傳下來,劇情沿著勸郎、辭郎、殉郎這條主線展開的。
  • 「曬氧詔安」享壽之旅
    中秋與國慶撞了個滿懷 假期已漸近尾聲 讓我們一起抓住假期的小尾巴 開啟詔安之旅吧 詔安位於北緯23-24°之間 境內地貌類型多樣
  • 詔安首屆「詠梅杯」全國燈謎大會(第二號公告)
    非遺項目省級非遺: 黃金興(鹹金棗、宋陳鹹橄欖、梅靈丹)   詔安剪磁雕    「慶源號」彩綢莊彩扎市級非遺: 白眉涼茶   詔安燈謎   閩南箏(詔安演奏技藝)   詔安聖侯巡安民俗活動  縣級非遺:  詔安貓仔粥   詔安荷葉包   詔安潮劇   詔安金漆畫   客家舞獅   詔安公背婆   紫羽春花筆   官陂彩樓   吳米筒萬應膏   臺平白葉藤編、
  • 詔安首屆「詠梅杯」全國燈謎大會創作素材
    :白眉涼茶、詔安燈謎、閩南箏(詔安演奏技藝)、詔安聖侯巡安民俗活動縣級非遺:詔安貓仔粥、詔安荷葉包、詔安潮劇、詔安金漆畫、 客家舞獅 、詔安公背婆 、紫羽春花筆 、官陂彩樓、吳米筒萬應膏、臺平白葉藤編、竹編、   山河村火把節、北關解跑貢王、詔安畲歌 、詔安香花僧、 詔安點燈山徐氏柚茶 、  詔安功夫茶 、詔安慶源號彩綢莊剪紙、 詔安慶源號彩綢莊刺繡
  • 潮劇名角姚璇秋:總書記關心潮劇,我們很光榮和幸福
    毛澤東接見姚璇秋等潮劇演員(翻拍資料圖片)七十多載與潮劇共融發展今年已86歲高齡的姚璇秋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一直關注著與潮劇相關的信息。「總書記來到潮州考察,這麼關心地方的文化藝術,比如潮州木雕等,而且特別提到潮劇,我們潮劇界感到很光榮,很幸福。」她說:「潮劇是古老的劇種,有五百來年的歷史。潮劇在黨的支持下不斷發展。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就盡我的責任做好演員、做好傳承人這個角色,認真地演好戲,傳承好潮劇。」
  • 【詔安畲歌】重現鄉音 重溫鄉情---沈汝淮整理的民間音樂
    而後整理的民歌、民樂曲五十多首編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福建卷》和《中國民族器樂曲集成·福建卷》。曾任詔安縣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副主編,並負責編輯縣民間故事集成、縣歌謠集成。1983年參加福建省戲曲志代表團赴廣東海陸豐,對正字戲和潮劇進行考察,撰寫的《潮劇音樂》編入《中國戲曲志·福建卷》。
  • 建築特色|詔安金光明寺石柱
    在詔安金光明寺天王殿的臺階下,矗立著八根石柱,東西一字排列,立於天王殿臺階與凡界建築之間的衢道邊上。詔安金光明寺的石柱在天界與凡界的分水線上,她們接通的不僅僅是上下四維的一片天地,更是接通了於入世普遍利他的實踐中修出世佛果的超凡入聖的菩提大道。其所蘊含的佛法正法的正能量,如華表一般,天地可鑑,人天為證!
  • 走近潮劇名角姚璇秋
    12日,潮劇名角姚璇秋火了。一些不熟悉潮劇的朋友紛紛打聽:「姚璇秋是誰?」姚璇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潮劇打破童伶制後的第一代女旦之一,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傳承人,於1989年、2010年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和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 走進《閩南傳奇》秀的臺前幕後,這些演員竟然……
    會跑的實景演藝《閩南傳奇》秀自開演以來受到廣大遊客的歡迎,場場爆滿成為廈門旅遊必看的實景演藝高科技的技術、精彩的表演震撼的視聽盛宴讓每位觀眾都拍手稱讚網絡上更是好評如潮在這無數讚譽的背後是眾多幕後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 幕後臺前—評電影《奪冠》演繹中國女排精神
    一、《奪冠》翻看著三十多年的中國女排"相冊"的臺前幕後二、《奪冠》述說著中國女排的幕後臺前 由於時間跨度大,為串起中國女排三十多年承轉啟合的敘事線索,以中國三代女排功勳教練串起了《奪冠》的"幕後臺前
  • 李榮浩,從沉默幕後,走向閃耀臺前的故事
    李榮浩,一個很有創作能力的音樂人李榮浩,一個從幕後走到臺前的音樂人李榮浩,一個誰也別想賺他一分錢的音樂人李榮浩,一個拍照總是感覺好像沒睜眼的音樂人>李榮浩,從沉默幕後,走向閃耀臺前的故事2015年,《我是歌手》的舞臺上來了一位陌生的男歌手,長得挺帥,就是眼睛有點小,也不太愛說話,不知道這又是哪裡請來的小歌手,然而一首《模特》唱完之後,大家都,好聽!
  • 壓軸的浙江省博物院談《國家寶藏》的臺前幕後
    《國家寶藏》綜藝節目LOGO1月20日下午,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報告廳座無虛席,冬日的細雨反襯出文化的生動,來自杭州的文博愛好者們濟濟一堂,一同分享由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蔡琴老師的講座「《國家寶藏》的臺前幕後」。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潮劇 廣州臺專訪姚璇秋
    潮繡、潮雕、潮塑、潮劇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彌足珍貴,實屬難得。2020年10月12日,到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首站蒞臨潮州古城,並點讚潮劇和86歲高齡姚璇秋大師。總書記強調,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
  • 輕小說「聲優廣播的臺前幕後」 第2卷宣傳PV公布
    輕小說「聲優廣播的臺前幕後」 第2卷宣傳PV公布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6-04 13:15:57
  • 潮劇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戲曲理論家劉念茲在《南戲新證》中認為它「是一部早已失傳的著名的宋元南戲劇本」,潮劇學者陳歷明認為它是「一部完整的南戲劇本」。但《潮劇史》中,吳國欽認為《劉希必金釵記》既是一個南戲本子也是一個潮劇的改編本與演出本,《劉希必金釵記》中出現大量潮州方言、俗語,是適應在潮州演出而進行的改動與增添,他認為潮劇的歷史可追溯至《劉希必金釵記》。
  • 詔安客家源流
    一、客家族群基本情況住詔安二都客家族群,大都是從元至明初年間,由客家祖地閩西汀州府各縣遷來。依據漳州市政協2007年7月編篡,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註:)本縣建設鄉建華、白洋鄉汀洋、深橋鎮小金山、金星鄉山兜、四都鎮林乾、梅州農場等祖籍客家部分仍講客話的,本文未作記述。
  • 潮劇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戲曲理論家劉念茲在《南戲新證》中認為它「是一部早已失傳的著名的宋元南戲劇本」,潮劇學者陳歷明認為它是「一部完整的南戲劇本」。但《潮劇史》中,吳國欽認為《劉希必金釵記》既是一個南戲本子也是一個潮劇的改編本與演出本,《劉希必金釵記》中出現大量潮州方言、俗語,是適應在潮州演出而進行的改動與增添,他認為潮劇的歷史可追溯至《劉希必金釵記》。
  • 鳳山史話
    鳳山的鵝石古寨 鳳山採風歸來,一種欲望有心裡升騰起來,那就是追蹤仁居古城往事。
  • 詔安千年古廟——岑頭威惠廟(漳州 娟子)
    本文轉自《好山好水》詔安千年古廟——岑頭威惠廟娟子詔安縣西潭鎮岑頭村,離縣城不到十公裡,村裡有萬曆年間進士蔡肇慶興建的寨樓長湖樓,因時間關係沒有進村勘察。可最終還是跟隨文史專家一行踏進了廟門。奇怪:廟的四周都有石柱承重,屋簷加寬。還是我少見多怪?!大門口停滿了來打牌的摩託車,投入至極,對我們的到來視而不見。威惠廟牌紀年萬曆癸巳年陽月穀旦,落款賜進士第文林郎知縣蔡肇慶立。有資料即以此為依據,斷代為明萬曆始建,覺得明代至今也很古遠了。
  • 配音演員陳美貞做客《克拉聲咖在線》,暢談臺前幕後精彩人生
    7月10日晚8:00,臺灣知名配音演員陳美貞做客《克拉聲咖在線》直播間,與網友分享臺前幕後的精彩人生!剛一開播,喜愛她的粉絲們蜂擁而至,直播間人數迅速飆升,彈幕、禮物接連不斷。提到陳美貞,可以說很多人都是聽著她的聲音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