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稱希臘」蘊含什麼文明密碼

2021-02-18 哲學基礎

 同樣是理性,德國人是嚴格的內心自律,甚至帶有一些辯證色彩,而英國人更多是經驗理性,給人的感覺是有板有眼、循規蹈矩。南部歐洲的差異更大,義大利人熱情浪漫,有時甚至浪漫得有點過了。西班牙人也很浪漫,但他們骨子裡有種沒落貴族的感覺。雖然紛繁複雜,但西方文明的演進依然有跡可循。其中有三個支柱,分別是古希臘、古羅馬、基督教,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這次演講的主題是「文學哲學視野下西方文明精神的形成」,主要介紹一下整個西方文明及其精神特徵是怎麼形成的。西方文明大概有哪些源頭?這些源頭又是如何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經過不斷融合,最終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西方文明?看清由來,我們才能確定那些影響世界的西方思想和理論,對於構建今天的文明具有什麼意義。需要界定一點,這裡所說的西方主要是指歐洲,而且基本上是指西歐。

  「西方」是一個複雜的概念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舞臺上發生了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其中,有兩件事尤為值得引起關注:一個是英國脫歐,另一個是川普當選為美國總統。這是西方文化走向保守主義的體現,也是一個風向標。

  回顧一下歐洲歷史會發現,近百年來,主導歐洲的基本上是「合」的力量,尤其表現在歐盟身上所體現的歐洲一體化過程上。如果保守主義佔優勢,可能就會出現一種「分」的趨勢。

  我們一般喜歡拿中國和西方作比較,但這種比較實際上是不對稱的。自秦漢以後,中國的整個思想脈絡、典章制度、政治體制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基本形成了以儒家為主的思想體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中華文明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卻是從未中斷的一個文明。我們可以沿著文明的脈絡上溯至夏商周,甚至可以一直回到炎黃兩帝時期。

  在中國歷史上,「合」是一個主題,「分」的時間相對較少,最長的分裂時期是南北朝,不過300來年。但西方就不一樣,即使限定在西歐這個概念,今天也包含幾十個國家。東歐與西歐、西歐與北歐,差異更是不小。

  西方這個概念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政治學中有個名詞叫「民族國家」,這是近代才有的一個概念。中國因為自古以來只有一個國家,所以我們很早就有了「國」的概念,尤其是知識分子、學生都有愛國愛家的一種情懷,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在西方,中世紀以後,差不多有1000多年的時間,一個歐洲就分出300多個國家,最多的時候分出1000多個國家,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國家,只知道在哪裡耕地就可以了。

  說起來都是西歐人,但一個英國人和一個法國人、一個法國人和一個德國人之間的差別非常大。同樣是理性,德國人是嚴格的內心自律,甚至帶有一些辯證色彩,而英國人更多是經驗理性,給人的感覺是有板有眼、循規蹈矩。南部歐洲的差異更大,像義大利人熱情浪漫,有時甚至浪漫得有點過了。在當時的西北歐人看來,義大利人道德、信仰比較弱。再來看西班牙人,他們也很浪漫,但與義大利人又有所不同,他們骨子裡有種沒落貴族的感覺。西班牙曾經在15、16、17世紀的時候,領導世界風潮,最早建立大帝國的就是西班牙。雖然屬於西班牙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但它的文化中始終有一種蒼涼的勇敢,所以西班牙又盛行鬥牛士風格。

  可見,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精神和特徵。雖然紛繁複雜,但西方文明的演進依然有跡可循。總的來看,西方文明有三個支柱,分別是古希臘、古羅馬、基督教,其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西方人為何「言必稱希臘」

  希臘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站在勤勞的北部歐洲人民的角度來看,希臘人較懶也較窮,但不像義大利人那樣「墮落」。可在我看來,希臘人活得非常瀟灑。他們更願意作為一個自由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愛琴海邊。梁漱溟先生1922年在其所著的《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中,對中西印三方文化有過深刻思考和真切體認。他認為,西方文明在風馳電掣地往前追逐,所得來不及享受;印度人老是沉浸在過去; 中國人則是有一點享受一點,悠然自得。

  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言必稱希臘」。西方人在追溯文明傳統的時候,往往也會追溯到古希臘。從最初的孕育,到整個歐洲全部被納入到文明體系,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講希臘文明,就要從其南邊的一個小島——克裡特島講起。我們都知道,愛琴海是西方文明最早的發源地。其實,愛琴海文明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克裡特島文明,第二個階段則轉往希臘本土一個名叫邁錫尼的城邦,我們將其稱之為邁錫尼文明。

  愛琴海文明之後,希臘文明發展到鼎盛時期,即為希臘城邦文明。這一時期,每個城邦可視為一個國家,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時代。這些城邦遍布整個愛琴海,甚至延伸到整個地中海。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希臘文化,大多是在此時產生的。

  希臘文明有個特點,它不像羅馬那樣喜歡建立大帝國,而滿足於小城邦,覺得每個人有「一畝三分地」,其樂無窮。公元前5世紀,波斯兩代國王先後入侵希臘,結果希臘各城邦團結起來打敗了波斯。戰爭中,雅典充當著領導者的角色,所以戰爭結束後,雅典就變得躊躇滿志,想當老大,想把希臘的城邦尤其是愛琴海這邊的城邦統一起來。但是,雅典後來不敵斯巴達,建立帝國的夢想也就灰飛煙滅了。

  有人也許會問,後來不是有亞歷山大嗎?他不是建立了一個地大物博的帝國,甚至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嗎?可嚴格來說,亞歷山大是馬其頓人,那是北方的一個國家,不屬於希臘城邦。儘管亞歷山大本人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也熱愛希臘文化,他的老師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而且亞歷山大在東徵時,也把希臘文化有意識地推廣到東方,但我們說亞歷山大只是開創了「希臘化」。

  黑格爾認為,希臘的歷史是屬於一個傳說中的理想青年,這個人叫阿克琉斯。他是《荷馬史詩》裡面的主角之一。希臘的歷史、希臘的文明,終止於一個現實文明之中的青年,這個人就是亞歷山大。也就是說,到亞歷山大這裡,古希臘文明基本上就終止了。後來的希臘文明雖然在文學、藝術等諸多文化形態方面達到很高的水平,但實際上已經「物是人非」了。

「一切文化形態源於希臘」

  希臘城邦對西方文明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可以這麼說,西方一切文化形態都是源於希臘。

  雪萊說: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文學、藝術、法律、宗教都是起源於希臘。這話一點都不誇張。沒有希臘就不會有後來西方的文學、藝術、體育運動、哲學、科學,這些都是希臘人首創的。

  希臘最主要的建築形式有三個:神廟、運動場和劇場。這裡主要談一下戲劇。戲劇產生於對奧林匹斯神的崇拜,只不過是一個不太登大雅之堂的神——酒神,他也是宙斯的兒子。當戲劇成為一種固定的表演形式之後,各個城邦就開始修劇場。到城邦鼎盛的時候,戲劇也達到鼎盛期。這個時候的戲劇相當於一個人的成年時期,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在古希臘,看戲是不要錢的,開放的露天劇場一下子可以坐幾千乃至上萬人。一個文明的城邦,它的人民一定要有教養。光靠像荷馬這樣的人講故事,影響是有限的,而演戲既可以唱也可以看還可以聽,在看戲的過程中老百姓受到了教育。至於運動會,當時一般的老百姓是沒法去的,而只是上流社會精英的活動。劇場則鼓勵所有的居民都看,所以說有了戲劇的時候,古希臘的文明達至鼎盛。

  古希臘的戲劇分為兩支:一支是悲劇,一支是喜劇,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態度。希臘悲劇本身最大的特點是演故事、講故事,延續了古代史詩系統敘事方法。但與史詩不同的是,悲劇在故事背後始終烘託一個很深的思想,叫命運主題。所以,我們也把希臘悲劇叫做命運悲劇。與莎士比亞的作品不同,希臘悲劇裡很少有好人和壞人之分,往往是主人公與背後一個看不見的手之間的衝突,即自由意志和命運之間的衝突。不過,隨著古希臘城邦的盛極而衰,人們逐漸喪失了對城邦的責任感,更加關注個人的紙醉金迷,喜劇開始風行。

  談到希臘,不得不說說哲學。哲學的英文philosophy,就是從希臘語轉化而來的,意思是「愛智慧」。希臘哲學不是突然產生的,在古代神話、《神譜》、悲劇中已經初露端倪。希臘哲學也有兩支:一支是自然哲學,另一支是形上學,二者的共同點都是為了探尋萬物的本原。

  黑格爾有一句話說:雅典娜的貓頭鷹只有在黃昏時候才起飛。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她的標誌是貓頭鷹,故貓頭鷹在西方是智慧的代表。貓頭鷹經常站在雅典娜的肩膀上,或者站在雅典娜的手上,只有在黃昏的時候才起飛。這句話有很深的哲理,「愛智慧」這種學問只有在黃昏時候才起飛。而希臘正好就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從最簡單的「兒童時期」的歌謠、講故事,到「青少年時期」的抒情詩、體育運動會,再到後來「成年時期」的戲劇(悲劇),既有表演,又反思背後的命運,再逐步走向哲學。這個脈絡既是一個人的發展歷程,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而這些都被希臘人演繹了。

 古羅馬人關注人間的富強

  再來看看古羅馬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羅馬最初大概只有350平方英裡,經過不斷擴張,到公元2世紀已經拓展至幾百萬平方英裡,橫跨西亞、北非、東歐。

  關於羅馬人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羅馬城的建立者羅慕洛斯兄弟是吃狼奶長大的。這個傳說流傳甚廣,1960年羅馬開奧運會就以「一頭母狼哺育兩個孩子」的雕像為會徽。因此,羅馬一開始就充滿一種狼的特點——刀光劍影,爭權奪利。

  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的雕塑都穿著輕盈的衣服,而古羅馬雕塑中的皇帝特別多,且全部都是一身戎裝,身披鎧甲。看看全盛時期羅馬的版圖可以發現,經過持續的擴張,古羅馬人越過阿爾卑斯山,徵服英吉利海峽……古羅馬的鷹旗飄到哪裡,哪裡就變成羅馬人的土地。

  與希臘人不同,古羅馬人對那些比較高雅卻沒有什麼實際應用的文化不感興趣,而對實用的東西更感興趣。古羅馬人建立帝國,搞行政管理,制定法律,羅馬法直到今天仍是歐洲大部分法律的來源。古羅馬的行政管理、道路、水渠,都是給老百姓解決生活問題的。古羅馬人偶爾也模仿古希臘人去劇場,但他們愛看鬥獸,一個月可以舉辦170多場鬥獸。

  古羅馬人喜歡搞建築,水泥混凝土是古羅馬人發明的。古羅馬人用水泥把柱子連在一起,而且還用上了火山灰。古羅馬土地非常肥沃,農業發達,義大利麵更是聞名世界。發展農業需要引水灌溉,需要修渠,所以古羅馬人修的水渠,某種程度上可以跟金字塔相媲美。它能夠把1000多公裡外的山泉,源源不斷地引向羅馬的城市。

  這裡特別提一下古羅馬人修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流傳至今,雖然意思已經發生改變,但其當年的輝煌可見一斑。有人曾經計算過,將古羅馬整個道路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古羅馬人修的路非常堅固耐用,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可以使用,2000多年經久不壞。

  古羅馬人關注人間的富強,對天上的事情不感興趣,所以羅馬是一個「俯望大地」的民族。古羅馬人還喜歡建城,城市功能差不多,有鬥獸場、市政廳、劇場、跑馬場、浴場。有人說,古羅馬人是公開的墮落。這話有一定道理,因為那時候基督教的道德還沒站到高地,羅馬人打起仗來勇猛無敵,一旦享受起來也是沒有底線的。

  古羅馬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共性,就是一體化。拉丁語構成西方統一的文明語言,中世紀1000多年,西歐只有一種語言是文明的,即是拉丁語,後來不少民族語言都是由拉丁語演變過來的。古羅馬實行統一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有統一的軍隊、貨幣,連城市建築也是統一的風格,每個城市都「拷貝不走樣」。從這個意義上說,羅馬開創了西方最早的一體化。

  古羅馬和古希臘差別非常大:古希臘人喜歡文藝,古羅馬人喜歡武力;古希臘出詩人,古羅馬出戰士;古希臘出思想家,古羅馬出政治家;古希臘人喜歡建神廟,古羅馬人喜歡建凱旋門;古希臘人喜歡運動會,古羅馬人喜歡建鬥獸場;古希臘人沒事看看戲,古羅馬人沒事就洗澡……這是兩個民族不同的品位。可以說,相比希臘的和諧,羅馬人將物慾推向了極致。所以,西方人把羅馬人稱為「唯物主義者」,在我們這其實是功利主義者的意思。

  羅馬文化追逐現世的快樂,追逐現世的財富和物質。這在西方產生了什麼影響?資本主義就是從羅馬這個精神上發展出來的,追逐人間的財富和幸福,從而不斷地在全世界開拓殖民地。

  基督教顛覆古希臘古羅馬

  如果說希臘是原始的和諧,那麼羅馬就是「劍走偏鋒」,而基督教則帶來了180度的大轉彎。19世紀德國大詩人海涅曾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吃了一頓羅馬式盛宴之後,需要一個飢餓療法。這個「飢餓療法」就是基督教。

  基督教最初是從猶太教裡生出來的一個小支派,後來在西方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最後結出來碩果,顛覆了古希臘古羅馬。前面提到亞歷山大的「希臘化」時代,曾把美輪美奐的希臘藝術、深邃的希臘哲學推廣到東方。但有一件事情人們始料未及,那就是當古希臘人試圖把高雅的哲學推廣到東方之時,東方下層社會的宗教卻反過來滲透到了西方。儘管後來的羅馬帝國是被日爾曼人摧毀的,但此前其內部已經被掏空了。這個「掏空」,一方面是由於羅馬人自己的墮落、自毀長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基督教把它的精神領域滲透了。

  基督教最早在羅馬帝國被視為邪教,慢慢發展起來後,羅馬帝國就不得不承認它是一個合法宗教。最後,羅馬帝國無可救藥了,甚至把基督教當作官方宗教,以此為「救命稻草」。但是,羅馬帝國還是滅亡了,羅馬教會應運而生,同時羅馬帝國分裂成了很多國家。這個國家多到什麼程度呢?19世紀初,歌德還在感嘆,德意志你在哪裡,我們不知道德意志在哪裡,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德意志。

  整個歐洲在中世紀是極其落後、愚昧和封閉的。當時,基督教掌握了所有的信息,壟斷了話語權。大家到歐洲遊玩的時候會發現,即便是窮鄉僻壤,一般都會有個小教堂,教堂是人們獲得文化信息的場所。早期的基督教主要在苦難的人中間傳播,這些苦難的人此生此世得不到幸福,所以把希望寄託於來世和「天國」。後來,基督教進行了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開始注重人間。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基督教逐漸跟社會相適應,也逐漸由此成為西方文明的支柱。

  總的說來,原始和諧的希臘文明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礎。從中走出來兩條路,就如同一個藤上長出來的兩個瓜,互相糾纏,最後影響整個西方社會,形成了一個高水平的統一。這恰恰是一個黑格爾的模式,即從一個原始的統一,走出來一個「正題」,然後是一個「反題」,最後形成更高的「合題」。這就是西方文明精神發展史的一個演進軌跡。

 (整理人:王珍)

相關焦點

  • 「言必稱希臘」:欲知歐洲文明先了解希臘文明
    人們常說,如果要了解歐洲文明先要去了解希臘文明,"言必稱希臘"。在古希臘文明中希臘人的精神貫穿其中。
  • 優劣與真實;中國與希臘神話的不同,蘊含著怎樣的文明差異?
    神話是任何一個人類族群發展自身文明的發端。人們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自然究竟會給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帶來怎樣的改變的時候,神話就已經產生,並且成為整個文明日後各種文學發展的最初源頭。不論是希臘還是中國,很多文學的題材都源自於傳統神話。每一個國家和民族也都有著自己神話體系的記載。
  • 《希臘人和希臘文明》:青年和戰爭告訴你,為什麼要學習希臘文明
    一直到了1998年,正值布克哈特的這部演說集首次發表100周年之際,這部準備了三十幾年的新的英文選譯本最終得以出版,書名為《希臘人和希臘文明》。這部著作還被稱為「仍然是現代關於希臘文化的第一次也是最好的闡述。」
  • 文明6女希臘怎麼玩?文明6希臘戈爾戈玩法攻略
    文明6女希臘怎麼玩?戈爾戈是文明6手遊中希臘文明的基礎領 袖之一,代表的是好戰的斯巴達人,因為性別的原因也被稱為女希臘。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她與伯裡克利有什麼區別吧。
  •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克裡特文明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克裡特文明西方文化和我們中國文化一樣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也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程。當西方人在談到他們自己的文化中啊,往往會有這麼一句話叫言必稱希臘,正如我們中國文化也要追根溯源,會追溯到黃河流域中下遊的夏商周三代文化一樣。
  • 希臘是西方國家嗎?古希臘文明與西方國家是什麼關係?
    希臘被排除在西方文明之外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著名學者亨廷敦在其著作中關於希臘的一段話:「希臘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但它是古典文明的家園,這裡是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泉。解釋一下看起來有些拗口的第一句,這是說希臘不是西方的一部分,而是作為古典文明的家園,對西方文明的產生貢獻了極大的影響。西方含有從希臘傳過來的影響,但希臘自身並非什麼都是西方的。在這一點上,西方人有個專門的詞彙來形容這一類型的影響。不只是希臘,而且包括近東的許多國家。其中包括古希臘民主制度、基督教和腓尼基字母,這些東西統稱為「東方的遺產」。
  • 希臘米諾斯文明與亞特蘭蒂斯有什麼聯繫?亞特蘭蒂斯的發現
    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在1萬年前的大西洲上有著璀璨的文明,後來大西洲沉沒,亞特蘭蒂斯也葬身於大海之中,此傳說被柏拉圖所記載並且堅信,並且指出亞特蘭蒂斯就在直布羅陀海峽以外的大西洋陷落的,而且說明希臘人是大西洲後裔。其實在柏拉圖之前,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就已經流行於東南歐與北非西亞之間,此故事的發源地在古埃及,由索倫把此故事帶到希臘 並且廣為流傳。
  • 文明的餘燼:亞歷山大東徵與希臘文明的遺產
    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亞歷山大東徵使希臘文明與埃及、波斯和印度文明有機會接觸、交流和融合,從而促使各民族有機會接觸更為優秀的世界文化,加快了人類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進程。也就是說,亞歷山大東徵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 名人堂|希臘文明的英雄——荷馬
    (點擊下方音頻,帶給您視與聽雙重體驗)速百讀籤約作者:維多利亞的蓬蓬裙插圖:網絡、Pexels提起吟遊詩人,你會想起什麼?是歌唱詩和遠方的民謠歌手,還是活得自在瀟灑的街頭藝人?那麼,如果我們站得再遠一點,世界文學的山脊上必然會有希臘文學的蒼翠峰巒。正如作為中華文明源頭的黃河文明,希臘文明點亮了整個歐洲文明的夜空。而荷馬所引領的荷馬時代便是希臘文明的重中之重。 荷馬,是一位盛世詩人。
  • 希臘文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克裡特-邁錫尼文明初窺
    如今我們提到希臘文明,往往會想到文化鼎盛的雅典,武德充沛的斯巴達,以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歐幾裡得、阿基米德、畢達哥拉斯等光耀古今的先賢。然而這些輝煌最早也只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而那時的中華文明已經存在了千年,此時正步入春秋時期,相比之下,希臘文明仿佛剛一出現就震鑠古今。事實上,希臘文明有著與中華文明不相上下的歷史,那麼,更早的希臘文明是怎樣的呢?
  • 古希臘文明是偽造的?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這種觀點多麼不值一哂
    流風所致,西方文化在近代傳入中國後,中國的一些學者也言必稱希臘,言必稱「蘇(蘇格拉底)、柏(柏拉圖)、亞(亞里斯多德)」,曾受到過偉人的批評(見《改造我們的學習》)。由此可見古希臘文化在學人心目中的地位。
  • 歐洲最早古代文明:克裡特島的米諾斯文明,號稱希臘文明的搖籃
    歐洲最早古代文明:克裡特島的米諾斯文明,號稱希臘文明的搖籃克裡特島是希臘地區的第一大島嶼,它位於地中海東部的中間但行政上卻屬於克裡特大區。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克裡特島被譽為愛琴海最南面的皇冠,這些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而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 潘嶽:戰國與希臘,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較
    但在文明層面上,彼此的了解卻遠遠不夠。現代文明蘊含著古典文明的精神基因。歐美和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伊斯蘭世界和阿拉伯文明;伊朗與波斯文明;土耳其和奧斯曼文明;俄羅斯和東正教文明;以色列和猶太文明。種種關係連著種種基因演化成種種道路。現代歐美文明認為自己的政治秩序,是融合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工業文明的精髓為一體[1]。
  • 2021歷史學複習要點:希臘文明
    愛琴文明:克裡特文明(米諾斯文明)(公元前3000-1450),分為前、古、新、後四王宮時期,古王宮時期克裡特文明形成和初步發展,出現了卡馬雷斯彩陶,出現了歐洲地區最早的文字線形文字A ,新王宮時期進入繁榮期,公元前1450年,操希臘語的人佔領了克諾索斯王宮,標誌著克裡特文明的衰落。
  • 透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追尋古希臘的璀璨文化
    所以,我個人認為還是不應該把愛琴文明算在內,因為她實際是從兩河流域文明或埃及文明發展而來的,並不是原生文明。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古希臘文明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句話是「西方人言必稱希臘」,就是因為西方的政治、宗教、藝術、哲學等幾乎所有領域都和古希臘文明有著淵源。
  • 希臘克裡特島-愛琴海文明,西方文明開始的地方
    關於克裡特島,先聽一段希臘傳說。傳說中腓尼基國王有一個貌若天仙的女兒,名叫歐羅巴,咱們的風流天王宙斯也被他的美貌迷得不要不要的。雖然這只是神話故事,但所在地卻有著真實的克裡特文明。通過考古材料可知,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建築、宗教和藝術方面都有非凡的成就。克裡特島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是愛琴海300餘座島中最大的一個。
  • 希臘——建在天賜的大理石上的文明 ​
    希臘,或許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國名,它已然成為文化的象徵。雄偉壯觀巴特農神廟、氣勢磅礴的雅典城邦、栩栩如生的維納斯雕塑……都能讓人一下就聯想到希臘,想起它曾經輝煌燦爛的文明,以及在歷史長河中矗立至今的雄偉建築。正是那些天賜之物——大理石,讓這些代表古希臘建築藝術頂峰的作品得以不朽,流轉至今,讓我們至今能夠感受到古希臘的燦爛文明和美麗。
  • 歐洲文明起源地,希臘最大的島嶼克裡特島
    希臘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傳承的國度,如古希臘神話、古希臘文學、古希臘哲學和古希臘數學,特別是希臘克裡特島的米斯偌文明,被歐洲學者認為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去年,我們一家有幸到希臘旅遊,特意到希臘最大的島嶼克裡特島參觀旅遊,體驗了希臘淵源流長的厚重歷史文化和克裡特島的秀麗風光。
  • 《文明6》希臘170T無戰科技勝利圖文簡報
    《文明6》各種玩法很多,下面就為大家帶來《文明6》希臘170T無戰科技勝利圖文簡報,看看高手是如何玩的吧,其中包括特性分析以及打法思路,希望大家喜歡。
  • 克裡特島——希臘文明的搖籃
    更重要的是,在米諾斯(海上統治者)王朝時代,出現了歐洲最早文明中的「米諾斯文明」。這一文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持續時間長達兩千年。米諾斯文明,即歐洲最早期的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出現於克裡特島。這一文明的遺址在一個世紀之前被正在執行考古任務的埃文斯爵士發現,從而揭露了這一文明時期的許多古代奇蹟,遠遠超出現代人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