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黔靈山公園野生獼猴傷人事件時有發生,多名網友在網上分享過在該公園被獼猴搶零食、甚至被抓傷咬傷的經歷。還有遊客調侃,來到黔靈山公園經常被獼猴包圍,不知道是人看猴還是猴看人。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黔靈山公園有獼猴1200隻左右,數量嚴重超標,2019年全年,該公園發生獼猴傷人事件5811起。10月14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黔靈山公園管理處獲悉,天氣好的時候,公園每天發生十幾起獼猴傷人事件,針對野生獼猴傷人的情況,公園安排了工作人員勸導遊客遠離獼猴,同時驅散獼猴防止其傷人;針對公園裡獼猴數量超標的情況,公園也會科學進行人工分流。
黔靈山公園獼猴全年傷人5811次 多位遊客在投餵獼猴時被抓傷
10月13日,一場關於如何管理野生獼猴的小型研討會在黔靈山公園舉行。據當地媒體報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黔靈山公園共計發生獼猴傷人事件5811起。今年1月至今,公園因疫情閉園過一段時間,共接到遊客被獼猴咬傷的投訴2147起,剛剛結束的9月份,就有194名遊客被獼猴咬傷。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搜索發現,遊客被獼猴抓傷是在投餵獼猴時,但也有遊客沒投餵也沒食物卻被抓傷咬傷。2011年,黔靈山公園的一起獼猴傷人事故曾引發社會關注,一名不足周歲的男嬰睪丸被獼猴吃掉。據了解,當時,男嬰的母親在公園麒麟洞附近給孩子換尿布,被一隻猴子突然襲擊,小孩的睪丸被獼猴抓掉在地上,被一老人撿起,但獼猴又搶奪過去吃掉了。最後,雖然孩子的生命沒有危險,但其右側睪丸被獼猴吞食,導致輸精管斷裂,生殖器缺失一半,治癒後生殖能力也會受影響。
今年6月,一名兩三歲的女童在黔靈山公園觀賞獼猴時,獨自拿著食物上前餵獼猴時,手突然被獼猴拉住咬了一口,隨後,女童號啕大哭被家人帶走。事發時,女童的家人並未向公園管理處報告此事。
今年8月24日,網友「瀟湘子」在黔靈山公園也因獼猴搶食被抓傷,跟上述女童不一樣的是,她並非主動投餵獼猴。10月14日,網友「瀟湘子」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她當時並沒有帶吃食和飲料進公園,在麒麟洞旁的山坡上遇到獼猴群時,獼猴一開始也未對其產生興趣。當時,一名愛猴人士背著雙肩包和布袋在旁邊餵獼猴,並向周邊遊客宣稱「猴子溫柔,不會攻擊人」,同時向周邊遊客手中塞食物,鼓勵其他遊客一起投喂。「這位愛猴人士轉頭看到我蹲在地上拍照,也給我手裡塞了食物,塞第一顆時,有一隻靠我比較近的獼猴拿走了,隨後又有幾隻圍過來,第二顆被拿走後,沒拿到的獼猴就立刻攻擊我,從我額頭撓到嘴唇。」
起身後,「瀟湘子」發現自己的臉上出現了多條被抓傷的血痕,最長一條十幾釐米。「隨後我就下山到公園管理處,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先用肥皂水洗臉,隨後工作人員給我用碘伏和酒精消毒。回酒店後我不放心,去醫院做了檢查,打了狂犬疫苗和破傷風針。」
「瀟湘子」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她當時是去貴陽出差,回到廣州後,一個月內,她又陸續打了4針狂犬疫苗,還拿了一些外用藥,總共花了約600元。「醫藥費都是自己先墊付,打算這幾天整理好材料郵寄到公園管理處報銷。至今一個多月過去,我臉上還留有傷疤,不知道會不會消失,醫生說至少要三個月才能淡化。畢竟女孩子,在臉上留這麼一道疤真的很難過。」
回想起自己被獼猴抓傷的經過,「瀟湘子」覺得愛猴人士給她塞食物可能是誘因。「當時我根本沒想要餵猴子。那個愛猴人士看我被抓傷了,不僅沒有感到抱歉,還指責我嚇到了猴子。」
如何應對獼猴傷人?園方勸導遊客、驅趕獼猴雙管齊下
黔靈山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天氣好的時候,獼猴的活動更加活躍,公園正常每天發生十幾起獼猴傷人事件。當接到獼猴傷人的報告時,園方工作人員會開展應急處理。「公園備有藥可以對受傷遊客的傷口進行清創,然後再視傷口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遊客前往醫院打狂犬疫苗。」
工作人員介紹,獼猴傷人事件發生後,園方會查看監控,看是獼猴主動傷人還是遊客挑逗獼猴或主觀傷害獼猴被報復,如果是前者,遊客需要打狂犬疫苗的,事後公園會報銷打疫苗的費用,如果是後者公園一般不予報銷。
據工作人員稱,黔靈山公園的獼猴是野生的,並非由公園圈養,在公園內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甚至不光在公園內,在貴陽其他地方也可能會遇到。「我們無法告訴遊客,公園哪個區域沒有獼猴。為了減少獼猴傷人事件,我們在遊覽路線沿途都設有提示牌,同時循環播放擴音器,勸導遊客不要投餵、逗打、靠近獼猴,並用獼猴傷人的相關照片做宣傳,提醒遊客獼猴可能會傷人。」
除了勸導遊客,公園就拿傷人的獼猴沒辦法了嗎?據了解,獼猴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公園對其管理的同時也要考慮對其進行保護。黔靈山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稱,公園的保安們在巡查公園時除了勸阻遊客與獼猴近距離接觸,在人多的路段發現獼猴,為了防止其靠遊客太近,也會用空彈弓進行驅趕,只是拉彈弓讓皮筋發出響聲虛張聲勢,不會真的發射彈丸傷到獼猴。
公園獼猴嚴重超標頻頻傷人如何治理? 專家:人為投餵是主因 禁止投餵是當務之急
據當地媒體報導,在13日的研討會上,有野生動物專家認為,黔靈山公園內的野生獼猴數量最好控制在400-500隻,但根據實地調查,初步確定公園內實際存在的野生獼猴數量在1200隻左右,遠遠超出公園可容納野生獼猴的最佳值。下一步,建議進行人工控制和科學分流。否則,獼猴數量還將進一步上升,傷害遊客的事件也將伴隨上漲。
參加研討會的貴州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黔靈山公園目前獼猴數量超標及傷人事件頻發的現狀,與人們長期投餵獼猴有關。「獼猴與人親密接觸後,被投餵習慣了,當一些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傷人。因為長期被投喂,獼猴也形成了條件反射,看到拿食物、背包的遊客就會以為是給它們的食物,可能會上去搶,哪怕遊客包裡沒有食物。」
對於遊客的投餵行為,冉景丞認為很多遊客缺乏野生動物相關的知識,並不了解獼猴的飲食習性,按人的習慣給獼猴投餵餅乾、烤腸甚至口香糖等,這種行為對於獼猴而言不是關愛而是傷害。「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還有傳播疾病的風險,保持安全距離才是最好的尊重和關愛,這也是為了人和動物的健康。獼猴是靈長類動物,很多疾病和人一樣,人和獼猴之間可能互相傳染。有遊客把自己吃了一半的食物投餵給獼猴,這其實並不衛生。」
冉景丞稱,根據實地調查數據顯示,黔靈山公園獼猴的最大承載量不應超過400,但現在有1200隻已經嚴重超標。「黔靈山公園的獼猴其實算是半野生獼猴了,如果按照野生獼猴在自然環境下的生存情況看,黔靈山公園不應該有那麼多猴子,但因為人們的投喂,讓它們沒有了覓食的壓力,還讓它們進行了大量繁殖。如果在自然環境中,它們的種群內部也會有競爭,會有優勝劣汰,強壯的個體才有繁殖機會。但現在種群大了,又沒有食物的壓力,缺失了優勝劣汰的機制,較弱的個體也能繁殖。總體而言,它們的體質下降了。」
面對目前黔靈山公園獼猴「成災」的現狀,冉景丞認為,為了調整獼猴種群的數量,可採取人工分流措施,將部分獼猴轉移到其他公園或者有資質的養殖場,甚至是到有研究需求的科研機構。「種群數量的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主要還得依靠公園的管理,當務之急是禁止人們投餵獼猴,讓獼猴慢慢轉回到野生狀態,從自然環境中覓食。這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宣傳,提高人們對野生動物的認識。在轉變期間,如有需要應由園方有計劃地科學投食,園方也比較了解應該投餵什麼食物,投餵多少。」
但冉景丞同時表示,雖然野生動物保護和公園的管理條例中都規定了遊客禁止投餵野生動物,但對於違反者的處罰,尚未有法規實施細則規定應具體的處罰條款。「在實際管理中,園方沒有執法權,對於違反者也只能勸說,不能處罰。」對此,冉景丞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違法投餵野生獼猴等行為的立法,讓管理者依法行政,讓違法者有所顧忌。「公園可以聯合有執法權的部門進行管理,執法部門也可以把執法權委託給公園管理方。」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戴幼卿)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