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2020-12-15 自在小木頭

早晨喊豆豆起床,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不愉快」,過程大概如此——

「起床啦!」

他會很煩躁地一翻身:「我再睡一會兒!」

第二次再喊他:「5分鐘了,起來啦,不然要遲到了!」

他很不耐煩,雖然勉強起來了,但是臉上寫滿了「我不高興」,有時候眼睛裡有淚花,「委屈版」的起床氣。

我也心浮氣躁,會嘮叨他:「讓你晚上早點睡,你不肯;早上又不起來……」

兩個人在他的房間裡一起營造了一個很討厭的氣場,互相厭惡,起床氣爆棚。

有天睡覺前,我跟他商量:「我第一次叫你的時候,你好好跟我商量再睡幾分鐘,我們好好說話試試?」

他同意了。

下一次還是按點兒叫他,他雖然沒睜開眼睛,但會很平和甚至帶著點笑意地跟我商量:「3分鐘,我再睡3分鐘!」

3分鐘後,我在外面提醒一下「到時間了」,他一般就能主動起來了。

從此以後,早上就省事兒多了,再也不用手忙腳亂,更不用怒火衝天了,家裡和諧了很多。

多睡那幾分鐘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換了說話的方式。

最開始他是撒嬌,更像任性,帶著一股情緒衝著我就來了,把我當成是打擾他睡覺的敵人。

商量了對話方式之後,他是提了一個「小需求」,表達清晰,把我當成是幫他提醒時間的人——我們從敵對關係變成了夥伴關係,當然就非同往日了。

我跟他聊,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要好好說話。

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儘量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感受,無論是需要幫助和支持,還是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東西,好好說,才有可能有好結果。

有段時間,我發現他時常會通過「我就知道你不會同意」的方式來提要求。

比如挺晚了他想再畫一會兒畫,他會噘著嘴一臉不高興地用賭氣式的口吻說:「我就知道你不會讓我再畫了,你肯定會說太晚了,得睡覺了!」

父母皆凡人,聽到這種否定的語氣,都會覺得刺耳甚至不高興吧?

我告訴他:「你試試看有沒有可能用肯定的語氣來說這件事?你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個需求,而不是發脾氣對嗎?所以先把情緒放到一邊,試試看。」

他問我:「媽媽,我寫完作業了能畫會兒畫嗎?」

「現在實在太晚了,得睡覺了。」

他一聽,又有點急了:「你看吧,我就說我怎麼問你都不會同意!」

我給他解釋:「雖然因為時間關係我沒辦法同意你的需求,但是你向我傳達了你的想法,現在,我非常清楚你的想法和要求了,我就可以跟你一起想辦法了。今天雖然不行了,但是明天我們可以把安排更緊湊一點,騰出時間來畫畫,我會給你提醒,這樣是不是更好?如果按照之前你的方式,我只會記住你發脾氣,根本記不住你真實的目的。」

他想了想,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去睡覺了。

在一個家庭裡,並不是意味著「你得聽我的話」,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都能夠好好跟對方說話,傾聽對方的真實想法,並且給予反饋。

唯有如此,才是好好對待對方。

我認識的幾個讀者偶爾會說,家裡的氛圍太差了,爸爸媽媽指責孩子,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煩,大家一說話就吵架,互相挑刺,相互找茬兒。

這樣的家人不一定是感情聯結有問題,很有可能就是:不會對家人好好說話。

反問,詰問,冷嘲熱諷,打壓……當父母用強權的方式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用任性的方式來反抗,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兒,最後激化成了對立關係,惡化了親子關係。

歸根結底,就是不好好說話,看似不是大事兒,實則影響巨大。

有時候可能不是內心的情緒問題,其他因素的影響。

他數學作業因為格式問題錯了好多,我看了看,忍不住說了一句:最近怎麼得了好幾個B,有點過了啊。

他有點煩躁,噘著嘴,心不在焉地一邊寫,一邊語氣不善地說:我知道了,我這不是在改嗎?!

我剛要批評他心態浮躁,他突然頓了頓,像是跟我解釋又像是自言自語:「我可能有點熱,有點煩躁。」

我當時內心大喜,至少他開始去察覺自己的情緒是因何而起——是作業錯太多讓他煩惱呢,還是媽媽的批評,還是外部條件?

果然他把那件厚厚的毛衣脫下來之後,就心平氣和地改正了剩餘的題目。

孩子能夠做到這點,大人更能夠做到,在跟孩子對話的過程中應該做得更好。

我會發現,越是有自信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他們在表達上越不急不躁,他們會好好說話,因為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內心強大足夠支撐他們,讓他們相信「我可以」;

越是沒有自信或者知識匱乏的人,越容易拿情緒當武器,用更大的聲音去壓到別人表達自己,或總像是刺蝟一樣去扎周圍的人,讓別人聽到、看到他,來強化他的存在感,這其實是自卑和沒有信心的表現。

好好說話,才能好好對待別人,也得到同樣的對待。

太多時候,愛就是聽過我們的言談舉止表現的,而說話,更是家人之間最重要的聯結方式之一。

如果愛你的家人,那就好好跟他們說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好的生活,互相尊重,相互體諒,每個人都生活在愛的溫暖裡。

相關焦點

  • 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幾家人團聚的場合,孩子們聚在一起玩著遊戲,大人們談天說地,氣氛和諧而美好。  就只有我的小外甥,總能因為「口無遮攔」引起別人的注意。  別的小朋友都安靜玩玩具、討論遊戲,只有他「語出驚人」,髒話不斷。  因為我是有些微胖的身材,而我的老公是那種「吃得多不長肉」的體型,吃飯的時候,我倆的身材問題就成了他的笑柄。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幾家人團聚的場合,孩子們聚在一起玩著遊戲,大人們談天說地,氣氛和諧而美好。 就只有我的小外甥,總能因為「口無遮攔」引起別人的注意。 別的小朋友都安靜玩玩具、討論遊戲,只有他「語出驚人」,髒話不斷。
  • 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家人。
  • 好好說話,別用反問語氣
    有些人說話,情商高,共情能力強,會考慮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如何讓對方聽明白說話的內容,並給出自己需要的回應。遇到一些比較棘手、有難度的話,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此話該不該說?該怎麼說?與這樣的人交談,無疑是舒適和輕鬆的,因為他們說的話,公正、平和,往往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
    其中有個回答獲得高贊:好好說話。確實如此。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01 好好說話的前提,是認真傾聽英國作家莫裡斯說過: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傾聽,是好好說話的開始。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文/好奇的萌娃控最近看到一個新聞,在馬路上一個10歲的孩子,大雨天被凍得瑟瑟發抖,可是卻不願意回家。原因居然是因為沒有完成作業,怕回家後被媽媽罵。在這個孩子的心裏面,下雨天淋點雨並不算什麼,相比於淋雨更可怕的就是媽媽的怒吼。
  •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後來,小梁和妻子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兩個人有什麼事情都一起商量,一起解決。而哥哥受不了嫂子總是這樣咄咄逼人,離婚了。家庭成員中,不管是誰,只要有人不好好說話,這個家庭就離破碎不遠了。夫妻之間原本就存在著生活方式、為人處世的不同,有矛盾是難免的。
  • 你知道好好說話嗎?
    回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困難?醉心於生活藝術林語堂所有「怯」!他坦率地說「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是「no好好說話」到「窒息」,句子扎心的真實記錄。誰沒有受到語言暴力的傷害?習慣性反問句:「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 唐龍: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出會好好說話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出會好好說話的孩子,無教養之家,培養出「童言無忌」的孩子有一天,在和朋友聊天,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她告訴了我一件事:我丈夫去年三月結婚,那天我正在酒店的化妝室準備,老公的一個5歲的小侄女跑過來,首先就是誇獎我:「嬸嬸好漂亮」,我正準備笑她,她又接著說:「嬸嬸什麼時候離婚
  • 「好好說話,不許兇我」
    那個渴望你在乎的人,只是想和你好好說說話。直到有次,兩人不知因為什麼事,又開始拌嘴。朋友還在嘟嘟囔囔,他老婆就走進廚房倒了兩杯水。她自己喝著一杯,把另一杯順手遞給了朋友,「別讓嗓子再啞了,我還得去給你買藥,很累的,把水喝了再說吧」,朋友接過杯子,沒有說話。
  • 「好好說話」是孩子的必修課丨家長驛站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泡菜效應」,意思是將同一種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分開來煮。結果人們會發現,煮出來的菜味道是不一樣的。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同樣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身處不同的家庭氛圍,養出來的孩子也是不一樣的。
  • 好好說話,學會說話
    善意的事,真誠地說,體現誠摯的關懷;傷人的事,請勿言說,懂得表達的分寸…好好說話,不是只說好話。學會用溝通解決生活的煩惱,與他人相處融洽。呼籲人們學會好好說話並給予了9個建議。善意的是真誠地說;開心的事幽默地說;請教的事多聽少說;勸導的事委婉地說;著急的事慢慢地說;難過的事別反覆說;做不到的事不輕易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傷人的事請勿言說。我想在對其中的幾點有點小小的感悟。
  • 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只因:真,自然能生善。善人,懂得好好說話。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每一句壞話的那個人,是他自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 孩子不愛說話,多半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要注意了!
    ,甚至有時候家長跟他們說話,他們也只是用「嗯」「哦」之類的語氣詞來回應你。有很多家長很疑惑,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想要解決又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想要教訓幾句,結果你剛開口,他就不耐煩。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愛說話,並不是語言發育的問題,而是他不想說話,而不想說話的原因,家長就要注意起來了1.家庭問題孩子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是因為當時爸爸媽媽經常會在寶寶的耳朵邊說話,孩子聽得多了,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寶寶剛學會說話的時候,首先叫的肯定就是爸爸或者媽媽,因為他每天都會聽到。
  • 會好好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植根於骨子裡的修養,會說話,好好說話,決定了你的人生境界有多高,反之,則是沒修養的體現。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的人,絕不會將惡語說出口,來傷害別人。對於自己親近的家人,更要好好說話,家人是世界上最關心我們的人,然而,很多人卻對家人沒有耐心,忽略家人的感受,脫口而出一些傷人的話,甚至殃及別人。小區裡有一對夫妻,女人是遠近聞名的母老虎,男人待人則謙和有禮。有一次,男人和同事在外面喝酒喝得多了點,被同事送回家,叫開門,妻子雙手叉腰就開罵了。
  • 好好說話是母親的畢生修行
    但是要母親做到對她好好說話,貌似只有母親想要這麼做的時候才行。甜甜很不喜歡媽媽的說話方式,但是甜甜覺得她變得越來越像她的媽媽。媽媽偶爾的髒話,偶爾的怒吼,甜甜都在不知不覺中吸收學習並內化了。說話是最不需要成本的,好好說話,考驗著作為母親的智慧和格局。聰明的媽媽,在生活中,從不口無遮攔讓人難堪,而是親切待人,如沐春風。一個會說話的好女人,是男人的貴人,是孩子的領路人,是一個家的靈魂。
  • 成年人的必修課:好好說話,別傷人,比什麼都重要
    她去取快遞時,發現太大了,自己搬不動。於是給堂哥打電話,堂哥卻在電話裡對她怒吼:「你不長腦子的嗎?書桌這種東西幹嘛從網上買?」堂哥對堂嫂的口頭禪就是:待一邊兒去,你懂個啥?就是這樣一句句看似漫不經心的話語,讓我堂嫂的心一點一點地變涼。最終,堂嫂選擇了跟堂哥離婚。
  • 如果愛,請對TA好好說話
    如果愛,請對TA好好說話 2020-12-11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讓孩子「好好說話」,比成績更重要!
    小時候,孩子不管說錯什麼,頂多算是」童言無忌「,並不需要大驚小怪。突然間爆出的金句,也讓很多父母都為之虎軀一震。事實上,孩子說話沒分寸並沒有那麼簡單。或多或少,家長們都有經歷孩子童言無忌的時候:在別人的婚禮上,孩子的祝福極易驚豔全場;孩子上學,輕易地告訴所有人家裡的秘密;帶孩子去見親戚長輩,輪到你孩子祝福的時候,祝福語亂說一通......
  • 《愛情保衛戰》 緩解「婆媳矛盾」學會好好說話
    面對愛保的嘉賓,莎娜給出建議:從好好說話開始。  丈夫不會調和「婆媳矛盾」    莎娜:從好好說話開始    崇女士與張先生結婚五年,談戀愛時覺得丈夫對自己很好。「剛開始從外貌到學歷是看不上他的,經不住他『死纏亂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