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

2020-12-27 澎湃新聞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

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家人。

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01

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強。

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伴多年以後,總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原本的關心,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埋怨與指責。

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於好意,但說話時也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責怪,久而久之的惡性循環,家庭生活便會出現危機和裂縫。

夫妻之間的任何小問題都可能會變成影響家庭幸福的大麻煩,即使是婚姻裡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獨立的兩個的個體,也會有各自的感受,再親密的人也會被言語刺得不舒服。

向親人發脾氣,是最愚蠢和懦弱的行為。

很多時候,換一種說話方式,兩個人的心情會截然不同。好好說話,多表達擔心,少一些指責。

不要輕易動氣,遇到矛盾不要相互叫嚷爭吵,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多為對方考慮,不要因為是最親密的人,就說話不注意分寸,甜言蜜語對夫妻很重要。

夫妻間好好說話,生活也會越過越美滿。

在一個家庭裡,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夫妻雙方,還有孩子。

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02

與孩子相處:誇獎比打擊重要。

語言是帶情緒的,能給人以溫暖,也能給人帶來傷害。

言語上的傷害比外在傷害嚴重,外在傷痕是看得見的,言語上的傷害卻是無形的。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在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並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不僅體現在當下,它更像一根針,透過綿長的歲月之中,時時刺在子女的心頭。

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經常誇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與鼓勵,孩子會表現地越來越出色。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

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同時,在教育心理學中,也有一個概念叫「翁格瑪麗效應」,在被表揚的情況下,受表揚者會不斷進步。

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幸福美滿。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學習。

03

與父母相處:感恩比抱怨重要。

父母雖然給不了我們所有,但所給的一定是他們最好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傾其所有給子女。

不要抱怨「爸爸應該是那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那樣的媽媽」。

如果你的父母沒能在物質上滿足你的要求,請別忘了,給你生命與愛,並把你哺育長大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太多的生命與精力。

時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所以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有觀點、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棄他們落後,埋怨他們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溝通,再多一些謙讓與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囉嗦,甚至因為囉嗦責怪父母,其實這種囉嗦又何嘗不是愛。

叮囑你吃飯,嘮叨你穿衣,只有真正愛的人才會囉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囉嗦一個於讓他們無關的人。

《詩經》裡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家庭需要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創造。

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

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與父母說話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因為在意,你的話語有力量;因為關心,你的語氣有意義。

好好說話,冷靜但不冷漠,堅定但不堅硬。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要好好說。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予以刪除。

長按二維碼

原標題:《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jí lí]。語言在表達愛的時候,有些無力,傷害別人的時候,十分鋒利。結果真的把爸爸最愛喝的酒落下了。此時的哥哥滿臉的焦急和無奈。小梁的妻子安穩哥哥說道:「沒關係的,趁現在還沒走遠,咱們回去拿一趟吧, 也怪我太著急走了,沒有檢查。小梁緊接著妻子的話說:「回去拿吧,沒事的。」但是一旁的嫂子開口了:「現在拿怎麼來得及,快走吧,下次都檢查好了,你自己想辦法怎麼解決吧。說完便催著大家趕緊上車。
  •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01 好好說話的前提,是認真傾聽英國作家莫裡斯說過: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傾聽,是好好說話的開始。有一天,一名年輕人向一位長者請教,訴說自己的煩惱。整個過程中,年輕人說了很多,這位長者一直在認真地傾聽,沒有打斷他。只是不停點頭,用眼神鼓勵他說下去。
  • 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也心浮氣躁,會嘮叨他:「讓你晚上早點睡,你不肯;早上又不起來……」兩個人在他的房間裡一起營造了一個很討厭的氣場,互相厭惡,起床氣爆棚。有天睡覺前,我跟他商量:「我第一次叫你的時候,你好好跟我商量再睡幾分鐘,我們好好說話試試?」他同意了。
  • 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都說童言無忌,可是語言對人的傷害與難堪,並不會因為說話人的年齡小而減少。  不會好好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輸了。  別人甚至不用細聽他們的內容,只要通過他們的語氣和姿態,就知道他們難以掩飾的惡意。  好好說話,待人以禮,體現了一個孩子的情商,也彰顯著他的修養。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好好說話,待人以禮,體現了一個孩子的情商,也彰顯著他的修養。 01 好好說話,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變形記》中也有過一個「嘴欠」的男孩,他就是杜華的兒子趙楚萇。
  • 一個家庭的幸福,80%取決於男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都說娶妻要娶賢,男人們都想娶一個好妻子,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可很多人都忘了,世間萬事,都是互為因果的。
  • 好好說話,學會說話
    今天新華社頭條是:溝通是一門藝術,從語言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也能知曉一個人的深度。善意的事,真誠地說,體現誠摯的關懷;傷人的事,請勿言說,懂得表達的分寸…好好說話,不是只說好話。學會用溝通解決生活的煩惱,與他人相處融洽。呼籲人們學會好好說話並給予了9個建議。
  • 看宋丹丹和巴圖就知道,一個家庭的悲劇,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而當她試圖跟媽媽溝通這件事時,才剛說起自己受傷的心情,媽媽便開始教訓她:「你怎麼這麼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在社會上還怎麼生存!」網友評論,這個邏輯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說,沒事,我多捅幾刀你習慣了就不疼了。好吧,我不疼了,因為我死了。
  • 好好說話是母親的畢生修行
    甜甜始終都沒有辦法讓她改媽媽變說話的方式,這是她最困惑的問題。甜甜試過溫柔以待,試過討好,試過撒嬌,試過兇狠,試過買東西給她媽媽。但是要母親做到對她好好說話,貌似只有母親想要這麼做的時候才行。說話是最不需要成本的,好好說話,考驗著作為母親的智慧和格局。聰明的媽媽,在生活中,從不口無遮攔讓人難堪,而是親切待人,如沐春風。一個會說話的好女人,是男人的貴人,是孩子的領路人,是一個家的靈魂。
  • 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只因:真,自然能生善。善人,懂得好好說話。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每一句壞話的那個人,是他自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 如果愛,請對TA好好說話
    如果愛,請對TA好好說話 2020-12-11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好好說話」是孩子的必修課丨家長驛站
    教育專家說:「父母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會好好說話的孩子。」孩子的「童言」裡,藏著家庭的教養父母怎麼說話,孩子就怎麼說話。孩子的言語裡,藏著一個家庭的教養。一個孩子的說話方式,是父母日常教育的折射。那些說話溫和謙遜、有理有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懂得包容、耐心教導的父母;而那些說話暴躁無禮、大吼大叫的孩子,背後可能站的是那些態度粗暴、言語諷刺的父母。
  • 讓女人死心,一句話就夠了:婚姻不是戰場,好好說話比什麼都重要
    還有一種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去體會別人,於是不懂得好好說話已經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之中,而這些一定會是扼殺親密關係的「元兇」,也會很大程度上造成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曾有一個女性讀者和我傾吐過她的心事:她的丈夫下班就回家,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只喜歡玩遊戲,不充錢的那種。
  • 好好說話是非常重要的修養
    好好說話是非常重要的修養心路獨舞這兩天,參議院正在對川普總統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
  • 你知道好好說話嗎?
    回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困難?醉心於生活藝術林語堂所有「怯」!他坦率地說「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是「no好好說話」到「窒息」,句子扎心的真實記錄。誰沒有受到語言暴力的傷害?習慣性反問句:「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 心理學:女人的嘴,決定一個家庭的興衰
    董卿說:"說話是人的第二張名片。"一個會說話的女人往往無論從氣質還是度量都要高出別人一截。女人的嘴,說出的話,其實也決定了她人生的走向和命運,事實表明,那些幸福的女人大多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會說話。哈佛大學前任校長伊立特曾經說過:「在造就一個有教養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種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優美文雅的談吐。而一個女人的談吐,不僅決定了她在他人心中的印象,甚至一個女人說話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興衰,女人在家庭中往往有些舉足輕重的意義。
  • 「好好說話,不許兇我」
    真心對你包容你一切的太少,所以能擁抱的時候就不要只是手牽手,能牽手的時候不要只是肩並肩,能好好相愛時,就不要用語言傷人。那個渴望你在乎的人,只是想和你好好說說話。直到有次,兩人不知因為什麼事,又開始拌嘴。朋友還在嘟嘟囔囔,他老婆就走進廚房倒了兩杯水。她自己喝著一杯,把另一杯順手遞給了朋友,「別讓嗓子再啞了,我還得去給你買藥,很累的,把水喝了再說吧」,朋友接過杯子,沒有說話。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文 | 丹鳳育兒(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什麼是原生家庭,什麼是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建立一個新家之前的這段家庭生活,通俗的說就是父母的家。一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專橫跋扈的母親,懦弱無能、自私、沒有責任心的父親,能力不足責任心有餘的大哥,油嘴滑舌受蘇母寵溺的二哥,對於這個家裡的女兒,蘇明玉(姚晨扮演),在這個家庭中毫無平等可言,這樣的家庭對她來說就是一個悲劇,這樣的成長環境導致了蘇明玉少年時的冷漠、叛逆、獨立、倔強的性格特點,她一度開始討厭自己,因為她發現她越來越像自己的母親。
  • 語言暴力是摧殘兒童的主要原因,許多父母在好好說話中迷失了
    事實上我們的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問題,他們不能「好好說話」,父母忽略的一些小細節也在不經意間影響著孩子:父母的語氣決定了家庭的溫度良好的家庭氛圍與與家庭成員溝通時的言語表情密切相關,尤其是父母說話時的語氣,因為他不僅影響家庭氣氛,還會影響孩子和他人的語氣和態度。
  • 會好好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植根於骨子裡的修養,會說話,好好說話,決定了你的人生境界有多高,反之,則是沒修養的體現。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的人,絕不會將惡語說出口,來傷害別人。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身邊過得幸福的人,都是性格比較好,也很會說話的人。會說話,不代表花言巧語,而是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那些不分場合,惡語隨口就出的人,往往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埋下隱患,在別人眼裡被打上「沒教養」的標籤,甚至在職場上,也會對自己造成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