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人物傳記精選五十本

2021-01-17 騰訊網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前言裡寫道:「切勿過於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汲取他們的勇氣作我們的養料吧!」而讀名人傳記便有這樣的用處,它不僅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志氣,還能增長智慧。其實真正永久流傳於世的,除了偉大的人性,就是思想的光輝。

以下是我整理出來的個人認為較好的五十種人物傳記,入選這個書單的標準首先是我購買過的書,目的是「讀完這些書」,因為暫時不打算買新書了,其次才看它是不是好書。倘若你讀過更好的傳記,也可以幫我補充,我將在博客裡不定期更新和修訂。

一、人類學家

1、《實驗室裡的詩人:列維-施特勞斯》

這本《實驗室裡的詩人》是結構主義人類學大師列維·史特勞斯的思想傳記,也是作者派屈克·威肯評價他的一個嘗試。本書以長鏡頭的形式追隨列維·史特勞斯從巴黎到聖保羅,再深入巴西內陸印第安人部落裡,並講述了他如何逃離維基政府統治下的法國而流寓紐約,並如何尋覓出獨樹一幟的理論架構的。

本書作者威肯具有人類學背景,還是研究巴西歷史的專家,曾兩度親訪列維·施特勞斯並長期與之通信,可稱得上完整的傳記了。

補充:對話體《今昔縱橫談》和列維·史特勞斯的人類學遊記《憂鬱的熱帶》。

2、《田野圖像:我的人類學研究生涯》

這本書對於許多人來說相對陌生,卻是一代人類學家李亦園先生的成長曆程,他不僅把人類學的觀點和看待問題的視角深入生活當中,並身體力行,尤其是田野調查。不過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沒有像書面上描寫的那麼詩情畫意,而是無盡的孤獨和寂寞。

以前讀喬建的《飄泊中的永恆: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時,就讀到了那篇《冷門裡的大學生活》,感同身受,尤其在偏遠的村莊裡做田野調查時更能理解李亦園先生的寂寞。

3、《馬林諾夫斯基:一位人類學家的奧德賽》

如果說達爾文是生物學開山鼻祖的話,那麼馬林諾夫斯基就是人類學的祖師爺,他發明了「田野調查」作為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也是一個人類學家必經的「成年禮」。

直至今日,田野調查依然是人類學研究者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欲了解這位人類學大師,這本書是首選,它主要描述馬林諾夫斯基的前半生,讓讀者深入了解他為什麼走上人類學這條路、又是如何成長為一代大家的。

補充:重點閱讀馬氏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以及觀看他後代拍攝的紀錄片《南海舡人的回憶》(南海舡人,舊譯,即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它客觀地記錄了後來的人類學學家、土著後代以及家人對馬林諾夫斯基的評價。這部紀錄片在 Tubi TV 上有完整版,搜索 Savage Memory 即可。

4、《追尋事實:兩個國家、四個十年、一位人類學家》

本書是人類學家格爾茨晚年的自我評傳,他追溯了一生中對自己而言重要影響的事情,也表達了自己做人類學的一些體會,對這個學科存在的困境,在美國逐漸發展起來的過程,以及作為人類學家在進行研究過程中的立場如何確定的。

讀到這本書的最後一段話,感觸頗深:「在如此多元化的時代,在如此多樣化的人群中進行如此不確定的追尋,我們不會有很多確定無疑或封閉的感受,甚至可能連自己到底在追尋什麼都不太清楚。但這確實一種很不錯的度過人生的方式,它時而引人生趣,時而令人沮喪,卻不能不說是富有裨益好充滿樂趣的。」而這,也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二、詩人/詞人

5、《海子傳:幻象與真理》

大部分人認識海子,是從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開始的,關於他更多的信息不是靠網上零散的資料,就是閱讀西川主編的《海子詩全篇》。而一本較有價值的海子傳記:《海子傳:幻象與真理》同樣值得一讀,書名取自海子詩句:「先是幻象萬千,後是真理唯一。」

本書是作者邊建松尋訪海子生前同仁親友,收集了大量資料,較為完整地還原了海子的生活、寫作和思考,全書詩性和理性並存,行文簡樸,詩文相映,可算一部獨具價值的海子傳記。

6、《杜甫評傳》

這套三卷本是陳貽焮教授的力作,作者以杜甫詩歌創作和活動為基本線索,在廣闊的唐代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下,對杜甫在不同時期的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特色以及他的政治抱負和理想作了闡述。

另外,這套書評傳結合而側重於評,試圖把杜甫置於時代和社會的廣闊背景中予以審視,從而對詩人的地位和影響作了深刻的評述。

補充:洪業的《杜甫 : 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7、《T. S. 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

本書是 194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艾略特的傳記,作者林德爾·戈登考察了詩人的一生,並將艾略特的生平與作品互參,以理解這位精神求索者所經受的試煉:他的缺陷與懷疑能讓一切過著不完美人生的我們找到共鳴。

艾略特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比起成為詩人更想成為聖徒的人,卻因為無法成聖,而成了偉大的詩人。他的詩從生活的酒滓裡濾出一部結局早已註定的大戲,呈現的便是一部連貫的靈魂自傳,誠懇,直接,比任何旁觀者的考語都來得更洞明,更直指人心-。

8、《蘇東坡傳》

二十世紀中國四大傳記之一。在時下鼓吹 Slash 小青年眼中,詩、文、詞、書、畫俱佳的蘇東坡一定是他們頂禮膜拜的對象,就連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也不得不佩服,寫下了這本《蘇東坡傳》。雖然其中有一些過分吹噓和神話的地方,但是可作為了解蘇東坡一生的最佳讀物。

倘若還不過癮,再看看朱剛的《蘇軾十講》。這本書用十個主題蘇東坡的生命歷程串聯起來,把中國傳統士大夫的典型形象完整地顯現出來,相當於提供了十種視角去觀看蘇東坡,可當新傳來讀。

9、《辛棄疾傳 辛稼軒年譜》

鄧廣銘的這部書只能算中規中矩,尤其是傳記部分不敢有個性化的觀點,可能與當時局勢有關,否則作為中國宋史研究第一人的鄧老先生應當寫得更好。好在年譜部分比乾巴巴的傳記好讀得多。

不過對於像辛棄疾這樣在宋代史上在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而言,能夠像本書一樣多方考證且全面系統寫作的書不多。鄧先生以細大不捐為原則,集枝節為輪廓,積破碎為整體,分年隸事,亦兼用紀事本末之體,使讀者得見事件原委,可見其功夫之深。

三、經濟管理大師

10、《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

嚴格來說,這本《旁觀者》並非彼得·德魯克本人的自傳,而是他對在自己一生中出現過的,且對自己影響深遠的一些人物的回憶錄,更像一部社會學作品。

本書講述了德魯克在一生中遇到有趣且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尤其是人。雖然作者筆下的每個人物性格不同,經歷各異,卻有著超越的思想觀念,對德魯克影響至深。

11、《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

本書是稻盛和夫 80 多年人生哲學和 60 多年經營智慧的結晶,也是他真實面對自我,全景展現的傳記,真實細緻地展現了他的傳奇經歷。

其實說到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總結起來無非是利他之心與認真生活,就像他本人所說的:「在我的人生中,我絕不左顧右盼,而是遵循利他之心,一心一意沿著自己相信的道路,筆直前行,義無反顧。」這一點可以說被他用到極致,用它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企業經營,並取得來成功。

12、《凱恩斯傳》

非常贊同本書作者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在談到凱恩斯時的一句話:以往的經濟學家認為只要經濟發展能夠讓人們的生活得到改善就是它最大的好處,而凱恩斯卻認為經濟的發展只有讓人們在道德上得到改善時才是正當的事業。

這本傳記記錄了經濟學家凱恩斯的一生。它不僅以較大篇幅介紹了凱恩斯在經濟學上的貢獻,也重點描述了凱恩斯的個人生活,包括他的家庭生活,朋友同他的關係、他們的共同興趣、他的抱負和興趣以及他的人生哲學。

13、《米塞斯大傳》

對經濟學不太關注的人可能對路德維希·馮·米塞斯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不過提到他的弟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大家一定很熟悉。其實米塞斯大有來頭,他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亞當·斯密之後對市場經濟理論貢獻最大的人。

本書的副標題是:The Last Knight of Liberalism(自由主義的最後騎士),一直不太理解,恰好激發了我去閱讀米塞斯的代表作《人的行為》和《社會主義》的想法。

14、《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

葛林斯潘(或譯格林斯潘)一直是頗受爭議的人物,可是他在美聯儲主席位子上坐了 18 年多,除了有兩次溫和的經濟衰退之外,在面臨紐約股市大崩盤、亞洲金融危機和「9·11事件」的衝擊,他都安渡難關,化險為夷,足見他的過人之處。

這本繁體版的《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也是他的回憶錄。在前半部分,葛林斯潘回憶了自己傳奇的一生;而後半部分,是他以很高的眼界剖析當今世界經濟環境,預測未來走向。當然,作為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前任掌門兼形象代表,葛林斯潘完全有能力和資歷以一覽眾山的高遠氣概去分析歷史品評現狀。

四、哲學家

15、《叔本華及哲學的狂野年代》

早在幾年前看叔本華《人生的智慧》時,就看到譯者韋啟昌說了這樣一句話:「有兩樣東西可說是我這一生中的摯愛,能有緣對其深入了解並從中獲益,我真算是幸運的了。這兩樣東西就是叔本華的著作和古老的中醫。」還有一位網友說道:「活著還有叔本華和尼採的書可看,真好!」於是我決定認真去讀叔本華。

比較了各版本的叔本華傳記之後,買了這本絕版書《叔本華及哲學的狂野年代》。這不僅一部哲學家傳記,還是一本思想傳記和哲學史著作。

補充:韋啟昌翻譯四本,即《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思想隨筆》、《叔本華思想隨筆》和《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目前新出版的《附錄和補遺》(第1卷)的最後一章就是「人生的智慧」,而他的各種隨筆和通俗易懂的文章基本上都取自這套《附錄和補遺》(中文版第 2 卷出版中)。

16、《康德傳》

早在 2008 年,我讀過了阿爾森·古留加的《康德傳》,印象最深的是開頭的這句話:「哲學家一生的標誌就是他的那些著作,而哲學家生活中那些最激動人心的事件就是他的思想。就康德而言,除了他學說的歷史以外,他自己就再也沒有別的傳記。」。

從此便對康德的思想和人格存有一種敬畏的心,尤其在嘗試著走近康德的思想世界卻又不敢靠得太近時,總會不斷加深自己的敬畏之心。後來買了曼弗雷德·庫恩的《康德傳》,這本號稱最翔實的康德傳記卻讀不出當年的感覺,不過仍不失為一本出色的康德成長史。

17、《福柯的生死愛欲》

即使讀過了《瘋癲與文明》、《規訓與懲罰》和《性史》四卷,也依然不能說讀懂了福柯,而這套《福柯的生死愛欲》也只能說它是接近了解福柯的文本之一。這本書雖然講述福柯的生活軌跡,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記,說它是福柯在努力實踐尼採口中的「成為自己」之路的奮鬥史更確切一些。

補充:福柯文選三本,即《自我技術》、《聲名狼藉者的生活》和《什麼是批判》。

18、《維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

這本大部頭的《維根斯坦傳》是我讀過所有人物傳記中最過癮的,作者瑞·蒙克把維根斯坦的一生與其哲學結合在一起敘述,並用大量生動的第一手資料寫出了哲學家傳奇的一生,堪稱偉大的思想傳記,值得重讀。

記得 2012 年底梁文道曾經用了三期的《開卷八分鐘》對這本書進行了介紹,目前在 B 站搜索維根斯坦傳可看完整版。

19、《佛陀》

在大部分人眼中半神半人的佛陀傳記是最不好寫的,加上歷史久遠且被人過度神話,不過對於佛教徒而言倒不在於佛陀的生平,他們更在意的是佛法本身。而作為普通讀者,我們就需要一本略帶感性又有專業歷史考證的傳記來了解佛陀,阿姆斯特朗女士的《佛陀》即是這樣的一本書。

本書作者寫作時兼及佛教起源的歷史文化背景,並介紹了基本的佛學觀念及修行次第。關於佛陀生平中的神話部分,她則從神話學及心理學的角度,試圖給現代讀者提供一些更為合理的解釋。

補充:一行禪師的《佛陀傳》,以及那部幾近完美拍攝的印度紀錄片:《佛陀》。

五、智者

20、《我的世界觀》

這本自傳是愛因斯坦留給世界的禮物,收錄了他關於人生、科學、政治、宗教、教育、猶太人、經濟、和平等問題的文章,從中可以看出愛因斯坦的人生態度以及對人類命運的深摯關切,也是讓我們有了一次與偉大靈魂深度對話的機會。

補充:沃爾特·艾薩克森編著的《愛因斯坦傳》。這是一部有關愛因斯坦的內容詳盡、可讀性極強的傳記,書中講述了愛因斯坦是如何思考的?這個天才又是如何造就的?

21、《迷人的科學風採:費恩曼傳》

關於費曼的書和文章汗牛充棟,大部分都是斷章取義,像這本傳記一樣從生活科研等多方面去寫費曼的傳記卻不多。本書吸引人的不只是精彩的物理學世界,還有科學探索的樂趣,在無形中拉近了普通人與科學家的距離。

補充:楊建鄴的《費曼傳:你不必在乎別人怎麼想》。

22、《窮查理寶典》

我同時買了三本《窮查理寶典》,精讀兩遍,日常隨時翻閱。我沒有把查理·芒格視為偶像或者偷師的對象,而是把他當成一位智者,在自己面臨問題不知該如何抉擇時就向這位智者請教,即使他不能教我具體如何去做,也在重讀幾段話之後豁然開朗,可算有再造之恩。

補充:《探索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

23、《王陽明大傳》

王陽明的傳記我讀過不少,內容幾乎千篇一律,就連國際陽明學大師岡田武彥的這套《王陽明大傳》也是如此,它甚至不如杜維明的《青年王陽明》寫得精彩。我感興趣的是,作為一個外國人是如何看待和研究王陽明的,尤其日本學者的考據是如何繁瑣又能服人的。

補充:秦家懿的《王陽明》、熊逸的《王陽明:一切心法》、陳榮捷的《王陽明詳註集評》和在韓國首播的歷史劇《王陽明》。

24、《孔子大歷史》

對於「述而不作」的孔聖人,我們可以讀到關於他的一切,只有《論語》和《禮記》兩部書,其它的都是後人根據零散的材料編寫而成的傳記,就如這本《孔子大歷史》。本書有一定的學術性又不失趣味性,作者善於平衡兩者的關係,讀來沒有絲毫的枯燥乏味,它主要把孔子的一生放在整個春秋時代的大歷史當中,向我們講述了那個時代的貴族體制如何演變的。

另外,李零的《去聖乃得真孔子》和《喪家狗》作為補充。不過要讀懂《論語》,還是先讀一讀《左傳》。

25、《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作為儒家兩個半聖人中的「半個聖人」的曾國藩,其傳記不可不讀,像唐浩明的《曾國藩》,張宏傑的《曾國藩傳》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而我準備讀的是手頭上的這套《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外加胡哲敷的《曾國藩治學方法》。

若要進一步了解曾國藩,就不能限於中國作家如此精於細節的描寫,外國作家宏大的敘事風格也值得一讀,比如裴世峰 (Stephen R. Platt )的《天國之秋》(繁體版《太平天國之秋》)。

六、藝術家

26、《舞臺生活四十年:梅蘭芳回憶錄》

在我眼中,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當屬梅蘭芳,關於他的傳記也只買了這本《舞臺生活四十年:梅蘭芳回憶錄》。本書中主要提到了梅蘭芳對唱腔和表演的創造、伴奏樂器的增加和舞臺裝置的改革,以及觀摩前輩或同輩演員表演的心得等。

另外,這本回憶錄還收入了梅蘭芳 1956 年訪日演出的隨筆《東遊記》,附錄中還有梅蘭芳生平簡易年表和傳記資料知見錄,插圖還有 60 餘副高清精修照片。

27、《論巴赫》

我對西方古典音樂家知之甚少,除了知道幾位經常被人提及的大師之外就沒有主動去了解過。而對於像我這樣五音不全的人來說,了解音樂大師是必要的,今後還要懂得去欣賞古典音樂之美,新買的這本《論巴赫》則是進入了解陌生領域的一次嘗試。

本書作者是阿爾伯特·施韋澤,1952 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的這本巴赫傳記是西方音樂研究的必讀經典巨著,說它是一座裡程碑亦不為過。施韋澤在書中不僅論證了巴赫作品的來源、管風琴作品、受難曲和康塔塔,還分析了巴赫樂思中的圖像化傾向,引導人們重新調整對音樂美學的總體觀念。

28、《親愛的提奧 : 凡高自傳》

這本書信體自傳是由梵谷寫給弟弟提奧的幾百封信組成的,當 37 歲的文森特·凡高逝去一百多年後,他的文字依舊鮮活如初,就像他時常被人提起而永遠不會死去一樣。在本書字裡行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絕世天才,比想像中的要真實得多。

補充:《渴望生活:梵谷傳》,這是歐文·斯通 26 歲時的作品。當讀到梵谷悲慘的遭遇時,我們開始學會了如何看待眼前的生活,也覺得遭受再多的苦痛也變得可以承受了。

29、《見證:蕭士塔高維奇回憶錄》

儘管蕭士塔高維奇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但是這位音樂家的個人經歷卻並不為世人所熟知。本書是肖氏晚年將自己一生的經歷做了細緻的梳理與回憶。

本書作者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帶領我們回到那個特殊的年代去再次認識這位知名音樂家——他為了像人一樣活著,付出的努力與飽受的批評遠超常人。肖氏的回憶節制、準確、細緻、平和。

可是全書卻以灰色調為主:權力的陰影下造成的不可逆轉的人格扭曲、面對人性的抉擇時失去的珍貴友誼、忠於人格卻最終被迫害的悲慘人禍——這些沉重的往事已佔據了大部分篇幅。

七、俄羅斯作家

30、《一生的故事》

帕烏斯託夫斯基談創作體會和經歷的札記《金薔薇》我讀過三遍以上,而這套六卷本作者花了十七年寫成的自傳體小說《一生的故事》才開始試讀,卻被譯者非琴的(也可以說是作者的)文筆打動。嚴復提出的譯事三難「信、達、雅」,非琴完全做到了,他的譯風簡潔明快,忠於原著卻不故作高雅,讓讀者有讀到俄文原滋原味的美感。

這套書分為《遙遠的歲月》、《動蕩不安的青年時期》、《一個未知時代的開始》、《懷著巨大希望的時期》、《投向南方》和《漫遊的書》等六部,講述了 19 世紀末 20 世紀最初俄羅斯的社會現實和精神世界,也是作者對「生存的重大意義和生活的深深魅力」的真實感悟。

31、《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

如果說託爾斯泰還是代表西方貴族色調的話,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真正代表著俄羅斯文化的深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陀氏才是俄國文學史上最複雜、最矛盾的一個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俄國文學哲學與思辨的最高水準。

這本書雖然是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和作品五卷本的縮編本,但是卻完整地呈現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長,從他的苦役羈旅到文學生涯,一直到隆重的葬禮,同時也把 19 世紀俄羅斯智識生活的畫卷一一展開,為我們解讀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俄羅斯社會的深度」。

補充:茨威格《三大師傳》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部分;安德烈·紀德的《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這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經典著作,看看人家是怎麼追星和追捧自己偶像的。

32、《往事與隨想》

這部書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是俄羅斯文學的經典著作,它不僅講述了歷史,剖析了人性,還是一部自由思想的巨著,是作家赫爾岑用血和淚寫成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被菲利普·湯因比譽為十九世紀一部紀念碑式巨著,是重要的文獻,更是出色的文學作品。

對比之後,我選擇了比較容易買到的項星耀譯本,可能譯者在名頭上遠不及巴金響亮,卻在首次出版以來廣受好評,並得到巴金等權威的稱讚。

33、《契訶夫的一生》

這本小冊子道出俄國文學大師安東·契訶夫煙花一場的人生。當合上書本時,才真正明白作者寫的「混合著玩笑、傷感和平靜的失望」是什麼意思。那是契訶夫在寫作中伴隨著病痛和孤獨,卻始終對周圍人保持著最大的誠意和善意,也希望自己能夠捕捉到讓這個世界亮起來的清美光輝。

補充:《契訶夫書信集》。在書信集中更是讓人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契訶夫。

八、其他作家

34、《活著為了講述》

這本自傳,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親自講述自己的故事。開篇他提到二十二歲的最後一個月,陪母親回鄉賣房子,標誌著馬爾克斯文學生命的開始。也就是從那時起,馬爾克斯兒時所有記憶深刻的人與事,貪婪的閱讀經歷,身邊各種奇特的現實以及向權威與成規挑戰的勇氣都將他帶進了「寫作」這個甜蜜而痛苦的陷阱。

補充:《加西亞·馬爾克斯訪談錄》,精選十一篇重要訪談,展現馬爾克斯二十多年創作脈絡,繪製馬爾克斯私人文學圖譜。

35、《普裡莫·萊維傳》

他是奧斯維辛的174517號囚犯,是集中營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也是卡爾維諾譽為「我們時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賦的作家之一」,他就是普裡莫·萊維。劫後餘生,萊維一次次清醒地做證、反思,寫下了關於人類道德的最好作品。

撇開這些光環,萊維還是一個長期抑鬱症患者,更面臨著不被家人傾聽和理解的苦惱,陷入了作為兒子和丈夫的兩難困境,而這本傳記真實還原了身處那特定時代裡,在平凡和偉大之間充滿張力的真實的普裡莫·萊維。

36、《說吧,記憶》

不讀一讀納博科夫的傳記,就難讀懂他的小說,這本個人回憶文集恰恰是解讀納博科夫小說的絕佳密碼。而他人寫的傳記同樣值得閱讀,比如《納博科夫傳:俄羅斯時期》和《納博科夫傳:美國時期》,譯者均為劉佳林。

在納博科夫每部作品開篇前我們都看到這樣一行字:「To Véra」(獻給薇拉),這也是每一位讀者閱讀他的作品時認識的第一個名字。在納博科夫看來,這個名字遠比自己的作品更重要。因此想了解納博科夫,也應了解誰是薇拉——《薇拉:符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夫人》。

37、《小於一》

布羅茨基這本散文集《小於一》是三年前一位書友送的。作者通過本書展現了他對文學、 政治和歷史等各領域的全面興趣。嚴格來說這是一本知識分子的自傳,收錄了布羅茨基評論詩歌與詩學的最卓越的散文作品,當然書中也談到了政治。

也可以說它是一部私人回憶錄,用作書名的散文《小於一》和壓卷之作《一個半房間》,是作者為自己的故鄉和雙親譜寫的頌歌,或者說哀歌,而書中的每一篇散文都是對歷史和當今時代的深刻沉思。

38、《魯迅評傳》

除了閱讀魯迅作品之外,我對魯迅其人了解不多,之前只讀過李新宇的《愧對魯迅》和王曉明的《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其實讀過這兩本書,再去讀《魯迅全集》也好理解了。

不過這兩本傳記畢竟是後人寫成的,多有崇拜的成分,而由同時代人或者好友寫的傳記要客觀、全面一些,畢竟耶穌曾說過先知在本地是不被人尊敬的。朋友也是如此。曹聚仁在寫這本《魯迅評傳》時就保持著不仰視也不俯瞰的視角,對魯迅的生平、脾性、家庭,師友等多有揭示。曹聚仁在上世紀 50 年代的香港寫作,較為寬鬆自然的社會環境讓他「可以自由地撰寫魯迅」,自然寫得出極富特色的作品。

補充:張夢陽的「魯迅傳苦魂三部曲」∶《會稽恥》、《野草夢》和《懷霜夜》。

39、《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創作的自傳體作品《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是作者在臨終前被迫流亡的日子裡完成的,他離世以後的 1942 年才出版。

在本書中,茨威格把自己命運與時代融為一體,在對他不利但又極具他們那個時代特徵的環境下來寫下了這些回憶。而這些記憶,也僅僅是他自己頭腦裡的記憶片段,沒有文獻的支撐,可在茨威格看來,一個人的記憶力並非有選擇地記住或不記住某一些事件,而是一次自我整理記憶的過程,這本書就是他沒有忘記的那一部分。

40、《人生舞臺:阿西莫夫自傳》

第一次讀完這本《人生舞臺》是在三年前,當時還寫了一篇叫《跟阿西莫夫學寫作》的文章,純粹是出於學習寫作的目的去讀書,談不上對這位科幻大師有所了解。

其實這個可愛的老頭真正吸引我的地方,並非他過人的才能或者是中文出版著作最多的外國作家,而是他自始至終洋溢著一種對於知識的歡快渴求,以及通過思考後記錄下來的點滴。難能可貴的是,阿西莫夫並沒有在自傳中細數自己的成功,反而不掩飾自戀又懦弱的一面,讀來愛不釋手。

41、《沈從文傳》

比較之後,我選擇來湖南文藝 1992 年版的《沈從文傳》,作者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全譯本。金介甫寫作的重心不在於沈從文的文學成就,而是分析哪些作品更能反映作家的內心。

即使是沈從文不太出名的作品,金介甫也不厭其煩地挖掘出作家在創作時的心理狀態,不僅如此,作者還從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角度,通過沈從文的作品去了解湘西農村的生活狀況。本書新版叫《他從鳳凰來:沈從文傳》,只是刪去了沈從文著作年表。

補充:《從文自傳》。本書主要講述沈從文進入都市前(1902-1922年)的人生經歷,這是他後來作為鄉土文學大師的心理歷程,也是他後來的小說裡透露出自卑情結的根源。

另外,張新穎的兩本書《沈從文的前半生》和《沈從文的後半生》也可以讀一讀,只是他過於注重一手資料,研究性弱一些。

42、《維吉尼亞·伍爾夫傳》

本書作者昆汀·貝爾是伍爾夫的侄子,在試讀時我總告訴自己不能全信,誰不想把姨媽寫好呢?事實上因有了這一層親戚關係,作者反而能挖到更有趣的資料,也沒有帶偏見、採取逃避態度或感情用事,反而寫得非常真實,有極強的可讀性。

另外一本是林德爾·戈登的《維吉尼亞·伍爾夫》,跟昆汀·貝爾寫的傳記不同,他主要以作品為脈絡,而不是編年方式記錄,讓讀者對伍爾夫作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3、《張愛玲學》

關於張愛玲的傳記,沒有一本是合格的,故不推薦。我只讀自己買到的《張愛玲學》,作者高全之。張愛玲研究者止庵先生也坦言張愛玲傳記太難寫,即使是張的文學經紀人和遺囑執行人宋淇的兒子宋以朗,也寫不好張的傳記,畢竟張愛玲唯一的材料都是胡蘭成提供的,很難有人去佐證胡說得對不對。

補充:《願你所有孤獨,都光芒萬丈:張愛玲的2020》,一個 95 後,名叫石若軒的文藝女青寫的。這本書寫得比較煽情,且書名把一本書毀了,但值得一讀。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不一定歷經滄桑才讀得懂,就像這位作者說的:「讀得懂的是作品,讀不懂的是張愛玲;讀得懂的是作者,讀不懂的是困境。」懂與不懂一個人真難說,比如朝夕相處的人,你未必懂他,而相隔千年也可遇知音。

九、政治/歷史人物

44、《鄧小平時代》

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的這本《鄧小平時代》出版後,就被譽為鄧小平研究「紀念碑式」的著作,它既有學院研究的嚴謹專精,也有對中國現實政治與事理人情的透徹把握,可謂對鄧小平一生以及中國改革開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本書中有豐富的中外檔案資料以及作者的獨家訪談。他對鄧小平和諸多當時關鍵人物之間的關係、香港問題以及鄧小平南巡等重大議題均有詳述及剖析,是了解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改革的極佳文本。

45、《毛澤東傳》

閱讀毛澤東傳記,繞不開美國作家羅斯·特裡爾的《毛澤東傳》,他從這種不同的角度描述和闡釋毛澤東,並以自己個人的眼光、經歷、立場出發,重新去理解、認識和評價毛澤東。無論從西方還是中國讀者來說都寫得比較客觀,至少沒有偏激的地方,否則發行量也不會如此之大。

不過,想要深入了解一個偉人的功過,單看這本書還遠遠不夠,尤其像陳寅恪的弟子汪籛一樣寫出評價唐太宗一生功過的長篇學術文章,則需要查閱大量的公開和不公開的資料,比如高華教授的書。而吾等沒必要深究這些,再說讀完了也不太喜歡寫規規矩矩的讀書筆記,大概了解就好。

46、《富蘭克林自傳》

這本《富蘭克林自傳》我去年讀過,也寫了讀書筆記,可是還無法踐行富蘭克林的十三項美德,此次重讀這本書還是發現偉人對自己美德的要求非常高。

本書讓我們了解偉人是如何修煉而成的,一個自我修養完美者的品格應該是這樣的:勤勉、節儉、自製、自律、積極上進、追求完美、社會責任、終身學習。

47、《李鴻章傳》

二十世紀中國四大傳記之一。梁啓超沒有按照中國傳統傳記只敘不論的寫法,而是模仿西方傳記的時敘時議評價李鴻章一生的功過,對李的才識、地位等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評價,開一代傳記寫作之風,加上梁啓超優美的文筆,值得一讀。

借用百度百科的一句話:作者把李鴻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諸葛亮,秦檜,曾國藩、張之洞、俾斯麥、伊藤博文等做了對比,指出李鴻章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能夠忍辱負重,但是他沒有長遠的眼光,不知道為後世立百年大計,僅滿足於修修補補。總之他的失敗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敗,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結局。

48、《朱元璋傳》

二十世紀中國四大傳記之一。明史專家吳晗筆下的朱元璋更符合歷史事實,他筆下的朱元璋和我們印象裡暴君的形象不太一樣,而是一位歷經艱辛磨難、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不過卻不能否認朱元璋的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且複雜多面的帝王,這一點吳晗也寫得活靈活現。

吳晗在寫本書是在 1964 年,離文革爆發還有兩年,書中有從當時政治角度和階級角度分析等方面有失偏頗的地方,因此在讀書時得需要留心這一點,不要被作者的思想牽著鼻子走。總體而言寫得相當精彩。

49、《張居正大傳》

二十世紀中國四大傳記之一。其實正史和野史裡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幾乎是兩個不同的人,朱東潤的這本《張居正大傳》則客觀得多。作為明朝後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張居正對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值得稱道,但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也用過不光彩的手段,生活也算不上檢點,有功有過。

閱讀本書,我們也許對張居正這位專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深刻的理解與同情,對他所所處的時代有清醒的認識與反思。

50、《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

在讀《陳寅恪的最後 20 年》時,對陳先生晚年的遭遇深感痛心,可是在了解了當時文人的普遍遭遇之後,就不再為某一個個體傷懷,畢竟一人的遭遇即所有人的遭遇,放到現在的各種社會不公上也是如此——每一個苦難者都是同林鳥罷了。

陳老高徒蔣天樞的這本《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幾經轉手,到手上已是墨跡斑斑,我卻如獲至寶。蔣先生幾易其稿,行文嚴謹、只述不論,真是下足了功夫。欲直觀了解陳寅恪先生,可觀看 145 集紀錄片《大師》之陳寅恪部分。

最後,我還從書架裡找出了幾本不錯的傳記,這些都是平時湊單買的,等有多餘的時間再看,就不列入必讀書單裡了。羅恩·徹諾的《漢密爾頓傳》、加西亞·馬爾克斯《迷宮裡的將軍》、《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傳》和司各特·伯格的《天才的編輯:麥克斯·珀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

相關焦點

  • 傅慎行本行,彭冠英的書單你讀過幾本?(人物傳記篇)
    他的ins裡分享了很多自己看過的書,今天,蝦特意分類整理了一下,目前一共86本,古今中外,經典名著,小說傳記,心靈情感,科幻懸疑……涉獵甚廣。篇幅有限,本篇文字分享彭冠英看過的人物傳記類書籍,其他類別書單詳見鹽大蝦主頁。註:本文評分引用豆瓣2021年1月15日數據。1.
  • 「100本經典」書單(2020版)發布
    2018年4月,學校發布了「一百本經典」書單(2018版),倡導交大學子在大學裡「閱讀100本經典」,開展了一系列常態化的校園經典閱讀活動。兩年來,交大學子以書會友、以讀促悟,使讀書成為交大校園的新風尚。
  • 3月書單|優秀的人是怎樣煉成的,這8本傳記告訴你!
    每個時代都有值得我們銘記的人,對資深書迷來說,一本好的人物傳記可以算是一份寶藏了。今天小U就給大家推薦幾本非常好看的傳記,讓我們一起回顧那些傳奇人物的非凡人生!憑藉著引人入勝的內容,這本墨西哥畫家弗裡達·卡羅的傳記受到全國讀者和評論家們的歡迎。
  • 精選書單助力上好「四史」必修課
    位於長寧區的中國出版集團所屬中版書房店堂內,店員手繪的「『四史』學習精選書單」海報格外顯眼。上海中版圖書公司副總經理崔俊友介紹,「四史」精選書單在線下集中展銷的同時,也在線上渠道面向讀者,並為周邊企事業單位提供團購服務,幫助讀者上好「必修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四史」圖書既是當下全民閱讀的重要主題,更應成為各年齡段讀者長期自覺的閱讀取向。
  • 12本人物傳記推薦,來自各行各業的不同經歷,強大你的內心
    人物傳記是了解一個牛人非常好的途徑。從古到今,歷史上出現了無數令人敬佩的人物,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中成為了名流千古的耀眼明星,讓後世的人們只有仰望和崇拜的份。本期將為大家推薦12本精彩的人物傳記,相信看完,一定能夠像打了雞血一樣,給自己以激勵,努力向前,衝破人生的枷鎖和瓶頸,獲得更大的成功!01.《蘇東坡傳》:蘇東坡曾經對自己的功績評價說:「若問平生功績,黃州惠州儋州。」從這三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蘇東坡一生的艱辛遭遇,雖然東坡文章詩詞名震天下,可是仕途卻非常坎坷。
  • 《影響商業的50本書》:五十段歷史,五十個傳奇,五十種人生!
    《影響商業的50本書》讀這五十本書籍的講述,就好像在讀五十個人物傳記。書中的每一位作者,吳曉波都做出了全面而客觀的評價。而當你細細品味,你會發現,這五十本書又絕不僅僅是五十個傳記,更像是五十段歷史、五十個傳奇、五十種人生!
  • 36氪領讀 | 史丹福大學原校長推薦書單:那些啟迪智慧的人物傳記和...
    今天分享的是史丹福大學原校長約翰·漢尼斯的一份私人書單,約翰·漢尼斯同時也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會主席、圖靈獎得主、被稱為「矽谷教父」。他在新書《要領》中從科學研究、大學管理、公司管理方面總結出針對領導者的「十條要義」,同時也為企圖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開了一份書單。
  • 25本名人傳記
    「世界名人傳記叢書」,所選人物均為各時代、各國家、各民族的名流巨擘。他們的業績和思想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本書細緻入微地講述了達爾文的思想和性格發展過程:從達爾文的誕生寫起,對達爾文在劍橋的生活、在貝格爾艦上的航行、達爾文的宗教觀點、居住在倫敦時期、居住在達溫宅時期的事跡進行了記述,同時,還補記了他的幾本作品和他對自己智力的評估,書中在正文以外,還附錄了達爾文和韋奇伍德的家族人員,書中的人物、地名、動植物名稱、書刊,達爾文的主要論著,達溫宅的今昔等內容。5.
  • 澎湃精選|赤戟的十一月推書單(2019)
    澎湃精選,本來是赤戟在澎湃新聞的每月約稿,所以首發澎湃新聞。每期九本,選擇那些超過50萬字,連載或完本的優秀作品,用作推薦!選書範圍是海納百川,不管是遠古佳作,還是近期熱書,亦或是冷門經典,都有可能入選澎湃精選。
  • 精選書單|2020年必讀的十本書
    ——培根書單簡介2019年我國人均閱讀紙質書4.65本,其中成年國民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而2020年4月23日就是世界讀書日了,不知道大家今年的閱讀計劃是幾本呢?如果還沒有計劃好,那這份書單值得收藏。
  • 談民國人物傳記的寫法
    談民國人物傳記的寫法——以《北洋通史-黎元洪列傳》為例   今人為民國朝代人物立傳,用詞方面最好尊重民國習慣。如黎元洪於行文時,一般通稱「黃陂」,或稱其字號即「宋卿」。段祺瑞或稱「合肥」,亦有人稱「芝公」等等,段字芝泉。
  • 中國皇帝傳記入門進階高階攻略
    敘拉古之惑案:網上看到一份中國帝王傳記的書單,作者博覽群書,甚為佩服。
  • 2020新鮮出爐的科普書單也來啦!
    所以,小編為了給大家帶來一個別樣的假期熬夜爆肝,整理出了一份適合所有靈魂的書單! 還等什麼,趕快一起來圍觀小編的肝書單吧! 一部偉人傳記
  • 英語啟蒙進階閱讀:「我的圖書館系列」詳細書單
    精選的圖文內容,取自經典文學故事,包括世界各地的民間故事、經典的童話故事、寓言等。由英國語言專家把關選取的故事,詞彙豐富,內容富有哲理性,整套書難度呈螺旋式上升,幫助孩子從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全面提升英語綜合能力,是孩子從英語啟蒙進階到章節書的首選讀物。
  • 特級教師吳泓:初中年級開學書單
    那麼,小說、人物傳記、科普讀物是這一時期的最好讀本,當然,適當加入一些哲學類的讀本,加強對人生、生命、自然、宇宙的思考和探索就更好。請記住作家王蒙說的話:「讀書要趁早,要超前讀書,多讀經典。」 初中階段學生的經典閱讀書目是目前較為缺乏的。這裡主要談談適合初中生的閱讀書目及閱讀方法。
  • 乘風破浪的姐姐愛讀什麼書,我翻了下萬茜的書單種草了這幾本
    誇誇姐姐的讀書速度,兩個多月啃完了10.5本書,平均一個禮拜1.3本的節奏圖片來自萬茜微博整體來說這份書單以文學類為主,有經典的大師作品,也有新銳的年輕作者。有些我已經讀過,有些也剛剛種草,通過一份書單一邊窺探姐姐的靈感源泉,一邊擴充想讀List的感覺還是很愉快的。
  • 「特寫」App上線 搭建人物傳記立體傳播平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搭建人物傳記立體傳播平臺本報電 (柏玉美)近日,「特寫」App上線儀式在京舉行。「特寫」App是團結出版社在財政部資金支持下開發的一款以「人物傳記」為特色的移動產品,分為:我聽、我看、我寫、我說四大板塊,用戶可用文字、照片、音頻、視頻記錄自己或身邊的故事。團結出版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社長梁光玉表示,「特寫」App是團結出版社探索媒體融合發展的代表性產品。
  • 日本出版社為精靈寶可夢之父製作漫畫版人物傳記
    日本出版社小學館即上周推出一本漫畫形式的人物傳記,這本漫畫書的主角是擁有「精靈寶可夢之父」稱號的田尻智,喜歡精靈寶可夢並且對其感興趣的玩家不妨關注一下。田尻智是Game Freak的創始人,同時也是精靈寶可夢系列初代作品《精靈寶可夢:紅/綠》的締造者。
  • 你知道家譜中人物傳記怎麼寫嗎?
    人物傳記主要是記述本家族中英賢名臣、能工巧匠和有重要貢獻或有影響的人物事跡。在新續修家譜中人物傳記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內容。 那麼,家譜人物傳記到底該如何寫呢?
  • 一百個火鍋裡的麻辣故事等你來品,百集火鍋人物傳記微紀錄片《渝味...
    5月22日,重慶火鍋公益宣傳片發布會暨百集人物傳記微紀錄片《渝味人生》啟動儀式,在渝中區洪崖洞大酒店舉行。發布會上,重慶火鍋公益宣傳片與首集《渝味人生》微紀錄片對外發布,記錄重慶火鍋人創業歷程的百集人物傳記微紀錄片《渝味人生》也正式啟動開拍。。據悉,《渝味人生》將通過紀錄片形式,講述重慶百位最具傳奇色彩的「麻辣」老闆,倡導發揚重慶火鍋背後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