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走向世界,服務社會——《鯤鵬集》籤售會」 在上海展覽中心世紀出版館活動B區舉辦。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近現代史研究專家熊月之,《鯤鵬集》一書的編者、戈朋雲曾孫戈鍾偉出席活動,並為讀者籤售。
戈鍾偉首先介紹了《鯤鵬集》成書的經過。他開始編這本書只為完成父親的夙願。他父親曾寫過五六萬字關於戈鯤化、戈朋雲的文稿,文革中抄家遺失。文革後,他父親又向在臺灣的二哥和戈鯤化曾任教的哈佛大學求助過,曾得到一些資料,終因眼疾作罷。戈鍾偉從2000開始根據父親的講述繪製一張家譜,又依據家中上輩人的回憶整理戈鯤化、戈朋雲兩人的資料。200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宏生贈送戈鍾偉一本其編著的《戈鯤化集》。在張宏生的啟發下,他陸續搜集到更多關於戈朋雲的資料。從戈鍾偉開始繪製家譜至《鯤鵬集》出版,前後歷時近二十,終於完成了這部呈現戈鯤化、戈朋雲父子主要生平經歷及作品的著作,既可告慰戈氏先人在天之靈,又嘉慧學林。
熊月之對《鯤鵬集》一書的出版給予很大幫助,還為此書作序。在籤售會上,他首先感謝上海辭書出版社把社會效益和學術效益放在第一位,用最高的規格出版《鯤鵬集》。接著從戈氏父子的生平及貢獻談本書的價值及出版的意義。
熊月之指出,戈鯤化和戈朋雲都是近代史上了不起的人物,值得我們花大力氣去研究。戈鯤化是中美文化交流的先驅,向美國介紹中國文化的第一位學者,對中西文化採取不卑不亢的態度。一百多年前,他只身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教書,保持中國的生活習慣,用中國的文化禮儀對待美國人,得到了美國人的尊重。熊月之強調:「在西方不看好中國文化的時候,他隻身在美國,採取不卑不亢、進退有度的態度,這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不可能的。在戈鯤化的身上有一種深沉的文化自信,他認為我們中國文化是有很高的價值的。」
戈朋雲在美國接受文化教育,卻沒有被美國文化所奴役。他回國後,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各種大大小小的愛國活動中都有他的身影,他用在美國學到的知識為國家、為民族服務。他在近代史上還有一個了不起的貢獻:他回國後提倡家庭教育,他認為應該用自由、平等和尊重子女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在今天都沒過時。
總之,戈鯤化和戈朋雲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戈朋雲的研究空間更大,但目前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籤售環節非常火爆,讀者排著長長的隊伍請戈鍾偉和熊月之籤字。熱情的讀者還和兩位嘉賓合影留念。
供圖:章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