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簡史

2021-01-21 私募工場
託馬斯·索維爾來源:財經小報告


推薦閱讀:

私募工場精選優質文章集

註冊一家私募前請想想,這條路你打算怎麼走,打算走多遠?(下)

基金合規的「十項準則」——《關於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解讀及建議


01


美國黑人是在違反其自身意志的情況下被強行帶到美國的唯一種族,1863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之前,已經有50萬「自由黑人」生活在美國北方。


生活在美國的黑人大體上可分為三類,獲得自由的時間是他們之間的關鍵差別。一是最早被擄掠至西半球的非洲黑人,他們有很多是契約奴,或者黑白混血兒,後來成為自由黑人。二是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中期大量販賣而來的黑人奴隸;三是來自西印度群島的黑人。


北非阿拉伯人是第一批奴役非洲黑人的人。奴隸制千百年來一直存在於非洲和歐洲,把黑人當作商品,是8世紀阿拉伯人徵服北非後開始的。他們和當地部落合作,抓獲或者購進奴隸,將其帶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人是最殘忍的奴隸主,撒哈拉沙漠上白骨累累。20世紀中期後,阿拉伯世界才徹底消除了奴隸制。


阿拉伯奴隸販子將非洲人帶到西班牙時,歐洲奴隸制已經消亡。西班牙人在西半球開闢殖民地,從撒哈拉以南非洲運送奴隸到了西半球。【私募工場:Funds-Works】幾個世紀一來,共有1000萬非洲奴隸被運送到西半球,其中1720-1820年佔一半以上。死在海上的比例達9-16%。1000萬奴隸中,40萬被運送到了今美國境內的各個殖民地。到1825年,美國擁有的奴隸居西半球之首,佔1/3左右。


但巴西買入的奴隸是美國的6倍。原因在於美國是奴隸能夠繁衍後代並按照自然規律保持人口增長的唯一國家。西半球的其他地方,奴隸生存狀況惡劣,死亡率高,出生率低,以至於要不斷買入來替代。


02


在美國的黑奴生活狀況尚可,他們雖吃低質量的食品但溫飽無憂;住房與歐洲農民和工人相當甚至更好;平均壽命36歲,相當於荷蘭和法國,高於義大利和奧地利,更高於愛爾蘭農民(19歲)。奴隸是奴隸主的財產和投資,他們一般會僱傭愛爾蘭移民來從事對自己的黑奴來說太過危險的工作。


防止逃跑的辦法並不是修築牢籠,而是使其處於無知、依附和恐懼狀態。南部美國多數州規定教奴隸識字是犯罪行為。由於這種人身依附關係,奴隸只將工作幹到免受懲罰的程度,養成磨蹭和消極怠工的習慣。欺詐和偷竊是南方奴隸的通病。


但奴隸內部也有自己的文化。種族內部團結,不得向白人出賣黑人,否則將面臨生命危險;家庭忠貞,不亂倫,隱瞞姓氏;他們譜寫了黑人聖歌,是爵士樂和感傷樂的源頭,後來為美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南方白人中75%並不擁有黑奴,蓄奴者大多數是農場主,而不是棉花種植園主。


直到1793年惠特尼發明軋棉機,才使得60%的黑奴從事了棉花種植工作,阿拉巴馬、密西西比、德克薩斯、路易斯安納等土壤和氣候適宜地區奴隸數目急劇增多。50萬黑奴在奴隸主的帶領下,於1830-1860年間從維吉尼亞等地遷移至美國西南部。這種大遷徙往往會拆散奴隸家庭,因為家庭成員特別是丈夫和父親往往屬於不同的農場主或者棉花園主。


03


氣候、土壤決定了什麼地方種植哪種作物,也就決定了奴隸的地理分布。北方氣候不適合種植大田作物。南方的有些地區也沒有多少種植棉花的奴隸。最南部的幾個州在種族問題上最為極端,與此緊密相關。


反對奴隸制的報紙都集中在肯塔基和維吉尼亞西部。這也是西維吉尼亞脫離維吉尼亞自立新州、且不加入南部邦聯的原因所在。幫助奴隸逃到自由州的地下鐵路,也以這一代為活動中心。專門宣揚廢除奴隸制的第一家期刊在田納西東部出版。1820年代,北卡羅來納就有一個解放黑奴協會,且在1835年以前,這裡的自由黑人就可以參加選舉,反而在1835年被剝奪了公民權。


(註:這些地方在地理上被稱之為皮特蒙特,這裡主要是蘇格蘭、愛爾蘭和德國人的後裔,他們不想與黑人競爭;同時吸引了更多教友派信徒,其宗教教義禁止人們擁有奴隸。這也是他們反對奴隸制的重要原因)。


1619年首批被擄掠到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的非洲人,後來變成了契約奴,和常見的白人契約奴是一樣的。在完成幾年勞役後,就可能成為自由人,擁有土地。但到了1640年代,被販賣到這裡的奴隸不再擁有贖身契約。北美第一個明文確認奴隸制度永久性並殃及奴隸子孫後代的法律,是維吉尼亞在1661年通過的。其他各州援引維吉尼亞先例,逐漸使黑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04


幾千年來,世界各地一直存在奴隸制,且在政治和道義上被接受。唯獨在美國,蓄奴從一開始就存在複雜而激烈的爭論。這些爭論倒不一定是出於人道的考慮,很大成分是基於黑奴的存在對經濟、社會、軍事等造成諸多麻煩,因此他們設計的出路之一就是把黑人送返非洲。


有些殖民地曾通過法律阻止奴隸制,但被英國政府廢棄,使得蓄奴制度化。美國建國後,爭論的焦點轉移到新生的國家能否吸納這批缺乏自由和自立經驗的異族人。


這使得一部分人在思想上為這種制度辯解:這些人與我們差別如此之大,以至於美國的立國原則和理想不適合他們,因此簡單地解放奴隸、廢除奴隸制並非問題的結束。包括託克維爾和林肯在內的力主廢除奴隸制的人,也對解放奴隸的後果憂心忡忡。黑人在當時已經佔到美國人口的20%。


這種境況使他們在道義上感到難堪,英美兩國因此鬧得不可開交,導致兩國在1808年同意禁止奴隸國際貿易。


隨著軋棉機的發明,美國南方成為全世界的「棉花王國」(註:曾佔到全世界產量的3/4),棉花種植需要大量的黑奴。但是美國的建國理想使得奴隸制存廢問題的爭論變得更加尖銳,多數建國先賢都公開主張廢除奴隸制。北方各州於是宣布禁止在其境內蓄奴,從而避免了奴隸制的道德困境,奴隸制問題就成了南方的地區性問題了。


北方的廢奴、加勒比地區的黑人起義殺白人事件、1831年塔特·特納領導的維吉尼亞黑人起義等事態,使得南方四面楚歌,同時強化了南部的地區主義,排斥那些反對奴隸制的人。於是南方就只剩下了大量主張蓄奴的人。


05


50萬(1860年代)自由黑人更早地適應了美國文化,他們的後代直到20世紀,都是黑人領導層中的佼佼者。他們還建立了第一所黑人公立高中,即設在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的鄧巴高中。該校培養出了大量優秀的黑人精英,創造了許多領域的第一。


這些自由黑人有37%是黑白混血,他們雖然在公開場合以黑人民眾的名義講話,但內心卻有膚色淺、地位高的自我意識,長期以來對黑人民眾敬而遠之、態度冷漠。這是黑人內部難以逾越的鴻溝。


南北戰爭時,18.6萬自由黑人加入聯邦軍隊,佔總兵力的10%,21名黑人獲得了國會勳章。


戰爭結束時,南部黑人周圍的情感氛圍與政治和經濟氛圍一樣,是很不妙的。白人與黑人之間愛憎交織,對黑人與自己平等感到難以接受;南部邦聯士兵回到兵燹後的家鄉,將滿腔怒火發洩到了孤立無援的黑人身上。


另外,黑人普遍是文盲,獲得自由後,由於長期的奴役,使得其缺乏生活經驗,做事粗心大意、揮霍浪費和目光短淺。這種情況當然按因人而異,部分黑人逐漸形成了自我負責的習慣,慢慢成為獨立的勞動者或者佃農,到1880年,集體幹活制度也因此壽終正寢,浮動租額制也被固定租額製取代。1910年,1/4的黑人農場主是土地所有者而非租賃者。這是由於黑人責任心和技能在提高,以及由此出現的對黑人勞動力需求的增長。


雖然法律上獲得了自由和平等,但是內心的不平等難以消除。臭名昭著的3K黨在這一時期粉墨登場;1896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隔離但平等」的判決更是為種族隔離提供了法律依據。私刑拷打本是南方長期存在的惡習,但在1886年以後,被拷打致死的黑人才在數量上超過了白人。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私設公堂的做法成了白人殺害黑人的手段。


南北戰爭後,黑人的求學熱情高漲,北方白人傳教士為了使黑人獲得教育,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為南方建起了1000多所學校,派去了2000多名教員(75%是未婚或者獨身女性)。戰後50年內,北方各界為黑人教育捐助了5700萬美元,黑人之間也捐獻了2400萬美元。


慈善家朱麗斯·羅澤沃德創辦基金會專門資助南方黑人教育,建立了50000多所黑人學校。1932年他離世時,超過1/4的黑人兒童在他資助的學校裡讀書。而與此同期,南部各州的政府所建立的公立學校對黑人教育的投資還不及白人教育的零頭。


黑人之間的歧視和分歧甚至比他們與白人之間的還要大。紐奧良在歷史上屬於拉美式奴隸社會,那裡的「克裡奧爾血統」的自由黑人,對剛剛獲得自由的黑人充滿敵視。戰前就有1/3這樣的自由黑人家庭擁有奴隸,這些人仰慕和認同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不願與剛獲自由的黑人混同,認為那將他們降格到了野蠻退化的奴隸行列。這是黑人領袖們之間無休止爭鬥的根源的一個縮影,典型地表現在杜波依斯(爭取黑人全面人權,下層黑人認為其代表上層黑人)和布克·T·華盛頓(著力提升黑人的技能和品行)之間。克裡奧爾黑人直到20世紀,都與其他黑人涇渭分明。


06


南北戰爭結束至1920年代,超過75萬黑人離開南方去往北方,是美國歷史上大規模的遷徙之一。眾多的黑人貧民窟就是從這次人口大遷移中開始形成,紐約哈萊姆區就是其中之一。北方城市黑人工資待遇比愛爾蘭裔、義大利裔高,從事的也是雖不顯赫但頗受重視的職業,如理髮師、侍者、工匠等。當時並未出現黑白分明的居住情況,黑人平等使用公共設施、擔任公職、參與市場競爭和政治投票。19世紀最後25年,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種族友善和結合的時期。


這種情況在20世紀初發生了逆轉。大批沒有教養、缺乏教育、出身於南方農業地區的黑人潮水般湧入北方城市,很快成為黑人社區人口的大多數,引起當地白人和黑人同樣的憤懣。黑人中產階級指責他們粗魯、庸俗、邋遢、說他們是犯罪分子,會威脅到整個黑人群體在廣大白人心目中的地位。從此,黑人若想和白人住在同一街區,就會引起暴力衝突,3K黨也首次在北方城市出現。1911年,「居住區隔離法案」在巴爾的摩率先通過,其他城市立即紛紛效仿。


大蕭條時期,遷徙浪潮曾一度停頓,但從1940年代開始,出現了一次新的更大規模遷徙浪潮。1940-1970年代,共有400萬黑人遷出南方,進入北方城市,隨之帶來了暴力、酗酒、犯罪等社會動蕩。白人和較早抵達的黑人中產階級無不退避三舍。


07


在美國的黑人中,有另一個重要的分支——西印度群島黑人。1920年代,紐約哈萊姆區1/4的居民是西印度群島人。他們與其他黑人格格不入,他們之間通婚率特別低。


奴隸制所有被世人痛斥的特徵,如把人當牛馬使用、黑人婦女遭玩弄、黑人內部分裂,等等,在西印度群島以最惡劣的方式體現。西印度群島的黑人死亡率之高令人咂舌,必須通過不斷從非洲補充才能維持數量。他們在甘蔗園中工作,但這些甘蔗園主並不像美國農場主一樣住在那裡,而是在英國。掌控種植園的權力落在了受託的當地律師和監工手裡,這些人可以享有一定比例的產出,因此不惜代價竭澤而漁殘酷對待奴隸。


為了便於控制,英國人在西印度群島仿照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做法,將黑人按不同膚色分若干等級分而治之,致使其內部分裂比起美國嚴重得多。但是這種做法在另一方面促成了他們的自立。由於他們很多人被給予土地和時間自行解決吃飯問題,於是雖然為奴,但卻有照料自己和從事商業的經驗,這正是美國南部黑人被剝奪了的東西。加之他們在1838年獲得解放,比美國黑奴早了一代人的時間。這是他們在美國獲得較大成功的原因所在。


比起美國南部黑人,他們懂得節儉、勤勞、更具創業精神,生育率和犯罪率既低於美國黑人,也低於美國白人,子女學習也比較刻苦。1901年,曼哈頓20%的黑人企業由他們擁有,儘管它們只佔那裡黑人人口的10%。因此,他們被美國黑人稱為「黑人中的猶太人」。


到了1969年,紐約西印度群島黑人收入比全美黑人收入高出52%,第二代西印度群島人的收入甚至高於白人群體,失業率也低於全美平均數。1970年,紐約警局職位最高的是清一色的西印度群島人,該市聯邦法官也是如此,曼哈頓歷屆行政長官也都是西印度群島人。


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西印度群島人在美國黑人中佔比太低,所以他們是以整個黑人種族的「代表」去擔任公職的,強調其西印度群島的背景,將在白人和黑人中同時削弱他們的地位。許多從事民權運動的西印度群島黑人,必須把黑人的貧困和失業全部歸罪於白人的種族主義——儘管他們自己的經歷已經有力地證明,那種認為膚色在美國經濟生活中構成嚴重障礙的命題是站不住腳的。


08


二戰爆發後,由於民間和軍方都缺乏人力,種族間的很多障礙被打破。首批黑人海軍陸戰隊士兵在1942年被訓練成功,黑人將領班傑明·O·戴維斯率領的兩個黑人空軍戰鬥隊曾在歐洲參戰。民營部門也向各種膚色開放。法院開始宣判歧視性法律違憲。職業體育項目漸漸由黑人主宰。


雖然鴻溝仍在,但是那種認為黑人與白人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統計數據卻有以偏概全之嫌。到1970年代,生活在南方以外的黑人,基本接近白人的收入水平,若以夫妻雙方都參加工作為例,黑人夫妻的收入甚至高於白人夫妻5%。黑人人口的地理分布,扭曲了全國性統計數據的對比。紐約州黑人的收入是密西西比州的兩倍。南北之間的經濟差異,才是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隨著黑人貧困率的下降,依靠福利為生的、失業黑人卻在1960-1970年代不斷上升。造成這種惡果的因素當中,有政府推行的許多法令。尤其是最低工資法,使黑人找工作更加困難;而福利法案,使得就業變得不那麼重要。


爭議最大的是《肯定性行動反歧視法》,或稱《種族入學與就業配額法》。這種配額制度的效果很少或者根本沒有超出1960年代實施機會均等政策時所獲成功的範圍。公眾對此法案認識不一,在一般白人中引起強烈憤懣情緒,導致種族主義抬頭;黑人與猶太人組織之間悠久的聯盟關係,也因配額問題而破裂。

相關焦點

  • 黑人頭髮簡史!從包頭、直發劑到假髮,中國笑而不語!
    黑人頭髮簡史:緣起在黑人的家鄉非洲,因為氣候的原因,黑人基本上都是細密捲髮,頭髮很難長長,所以我們很少看到非洲黑人有長頭髮。所以一般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非洲黑人都是以短髮、光頭或者辮子的形象出現。今天時尚界說的「髒辮」,其實就是來自於黑人文化中黑人的辮子髮型。(如果按照美國如今的局面,嚴格意義上來說「髒辮」這一詞彙也涉及種族歧視了~~)因為白人審美的影響,再加上黑人可以依靠自己髮型獲得部分的個人利益,於是黑人想方設法在自己的頭髮上下功夫,意圖向白人靠攏。
  • 奴隸制度消亡的終極原因和美國黑人簡史
    文/米塞斯   譯/謝宗林   來源/《人的行為》文/託馬斯·索維爾    改寫/漫天霾   來源/《美國種族簡史》 分享兩篇文章,第一篇來自奧地利學派巨匠米塞斯《人的行為》,第二篇來自黑人經濟學家託馬斯·索維爾《美國種族簡史》。在人類歷史上,「奴隸」與「黑人」是難以分開討論的兩個詞。
  • 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百年簡史
    【編者按】在喬治·弗洛伊德(GeorgeFloyd)被明尼阿波利斯的警察殺死後,美國各地的示威者大聲疾呼,這些抗議活動的生動形象通過照片和網絡在世界各地流傳。一百多年來,黑人的平權運動都是這樣被記錄下來的。而這些照片則定義了未來幾年的反種族主義運動,並成為後人為公民自由而奮鬥的基礎。
  • 喬治·弗洛伊德:一名美國黑人的「呼吸簡史」
    6月9日,在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的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將在他生活多年的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市下葬。他死前「我無法呼吸」的懇求,在大選年和新冠疫情中,把美國帶入「痛苦時刻」,將長久地載入美國當代史。重大事件的觸發點,常來自普通人。
  • 黑奴貿易的另一面——美國黑奴貿易簡史
    今天的這篇文章將補上這一空缺,為大家詳細講述美國黑奴貿易簡史。殖民者美國的黑奴貿易可以追溯到英屬北美殖民地時期。1607年5月24日,英國殖民者在詹姆斯河河口處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殖民點「詹姆斯敦」,此後不斷有歐洲人來到北美洲定居和發展,逐漸建立起了英屬北美殖民地。隨著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越來越發達,勞動力缺口開始出現。
  • 黑人暴亂中白左的雙重標準——兼論美國黑人真的遭受制度性歧視嗎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次暴亂的原因,以美國民主黨為代表的傳統美國左翼勢力將其歸結為美國制度性的種族歧視壓迫以及川普政權長期的高壓統治,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表示,弗洛伊德之死不是偶發事件,說明美國社會存在「系統性非正義」,甚至有不少民主黨議員提出要美國為黑人奴隸後代進行經濟賠償。
  • 1876年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秘密交易,海斯當總統、黑人自由
    在這場選票爭奪戰中,得勝的民主黨,將自己宣揚為「救贖者」——我們將讓美國白人的南方,從一個腐敗無能的、黑人統治的政府中,拯救出來!1而那些共和黨依然掌控的州裡,三K黨的暴力活動頻頻爆發。民主黨提名,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部同盟的將軍、韋德·漢普頓為州長候選人。韋德·漢普頓的支持者們,受到密西西比州選舉的啟發,也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恐嚇、威脅活動——民主黨一定要獲得選舉!一名南方的種植園主,甚至告訴一名黑人官員:即便我們要從沒膝的血水中、走過去,我們民主黨也會在所不惜!
  • 心理與文化的共鳴,美國黑人文學為何成為澳洲土著作家的榜樣?
    二、美國黑人文學對澳洲土著文學的影響,基本上都體現在文學詩歌當中,美國文化思想的傳播,使澳洲土著人正確的認識到了美國黑人富於鬥爭的精神,給澳洲土著人起到了一個榜樣和示範作用澳洲土著人在呼籲反對白人展開反抗回應的時候,他們引用了美國黑人抗議儀式,在美國,無論白人對黑人做了什麼可惡的事情,黑人在表達自己的不滿的時候也只是通過把白人拽出汽車
  • 黑人在美國備受歧視,為何黑人不獨立?美國黑人:死也不獨立建國
    目前美國黑人之死而引發的抗疫示威行動在全世界蔓延,但是人們對此很不解,為何黑人在美國備受歧視,為何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獨立了事了呢?實際上,美國黑人在歷史上還真的獨立過,不過最終的結果卻絕非黑人所願。美國廢奴運動興起之後,美國出現大批自由黑人。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一些宗教慈善家、社會人士和國會議員等紛紛提出向外殖民、把自由黑人遣返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主張,以擴大美國影響力。
  • 為何美國白人女性喜歡嫁給黑人?現在黑人在美國很受歡迎嗎?
    美國一直存在著種族歧視,在美國黑人的地位永遠是下等人,即使你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那些白人優越感面前,他還是不會多看你一眼,不過美國黑人和白人之間依然存在著通婚的情況,例如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他們家就有著黑人和白人通婚的情況,他的母親是白人,父親卻是黑人,所以歐巴馬的膚色就相對要淺許多
  • 美國針對黑人的大屠殺
    近幾天,美國黑人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窒息身亡的消息在網上出現的頻率非常高。關於細節內容估計大家或多或少都在網上看到了,這一事件引發了世界關於種族歧視問題的高度重視。美國群眾抗議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遊行一句「我不能呼吸了」,多少人的美國夢就此破碎。
  • 美國黑人地位是真的很低還是黑人要求太高
    這個約定也讓一部分黑人站起來了。美國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到了20世紀中葉,美國國力強大,已經進入工業時代,黑奴已經不重要,美國國民有了文化,有了思想,加上這個時候,有一些精英階層的黑人也想擁有平等的地位,就有更多的人為黑人打抱不平,認為應該讓黑人奴隸自由,美國人不應該這樣子對待黑人,需要承認黑人的地位和貢獻。
  • 美國黑人的抗爭與宿命
    由於黑人弗洛伊德被美國白人警察暴力致死,美國部分地區發生的騷亂,已經上升為整個社會聚焦與爭鳴的問題。如果說新冠肺炎疫情的強勢襲來,是美國史上罕見遭遇的「黑天鵝事件」,那麼弗洛伊德事件及其引發的社會分裂,則在美國有著漫長而複雜的歷史原因。
  • 在美國做個黑人真是太難了!簡述美國黑人爭取平等權利的歷史
    在美國,黑人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很多白人在表面上都會說黑人都和他們是平等的,甚至只要在公開場合,說一丁點黑人的壞話,這個人就會被輿論和道德綁架,但是,一旦遇上個啥事,白人內心對黑人的歧視,就會不自覺的流露出來,最近的美國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用腳跪壓致使黑人死亡的事情就是一個縮影。
  • 美國的黑人是從哪來的?
    整個美國的黑人是從哪來的?美國的土著不是印第安人嗎?那麼黑人是不是同樣是移民?既然都是移民的話,為什麼黑人會變成奴隸呢?今天我們就來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首先問大家兩個問題,你知道為什麼牙買加盛產田徑飛人嗎?像是閃電博爾特、鮑威爾、袖珍飛人弗雷澤,他們都來自於牙買加。
  • 黑人成了白人,美國為何要滅掉黑人?
    黑人奴隸歐洲列強在非洲角逐開始,到後來美洲大陸發現,黑人成了彼此貿易品。黑奴販賣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非洲的主要內容,當時販奴貿易也僅在奴隸海岸。歐洲列強自侵入黑非洲之日起,就開恰把非洲轉化為商業性的獵獲黑人的場所,他們用「黑色象牙」這種侮辱性的名詞來稱呼黑人奴隸,黑人成為他們貪得無厭、多方搜尋的「商品」。
  • 黑人國防部長出現了!黑人副總統!美國黑人總統之路還要走多遠
    現在美國境內的黑人主要是被歐洲殖民者劫運到美國的非洲黑人奴隸及其後裔,剩下的少部分是新移民及其後裔。美國黑人的歷史比美國的歷史久遠得多,他們在美國大陸存在的歷史超過400年。公元16世紀,歐洲人發起了黑奴貿易,這是歐洲人歷史上最罪惡的行為。在利益的驅使下,把非洲的黑人販賣到美洲充當奴隸。
  • 美國黑人要的不是公平,而是黑人優先!美國其他族群會答應嗎?
    美國的黑人要崛起,要平等,除了遊行抗議之外,更應該靠自身的努力,來改善自己的境遇,提高黑人的受教育程度,降低犯罪率,從根本上消除人們對黑人的恐懼情緒。但是很顯然,美國的黑人並不這麼想,在這次美國的抗議中,我們沒有看到美國黑人提出這方面的訴求,反而是憑著自己的玻璃心,到處碰瓷。就像祥林嫂一樣,到處為自己的境遇,鳴不平。
  • 美國黑人的現狀真可怕
    黑人是如何毀掉底特律的?「政治正確」和黑人問題。在美國左派主導的時興「政治正確」的媒體和輿論環境中,很難把底特律真正破產原因公布於眾並討論。因為它涉及在美國誰都不敢惹、不願碰的「黑人問題」,當然更有左派媒體不願提及的「民主黨左翼意識形態」問題。底特律跟美國其它大城市一個明顯不同是,它是美國北部大城市中黑人比例最高的,達82.7%。
  • 美國掃除黑人計劃啟動!大量裝甲車開上美國街頭,碾壓黑人勢力!
    從黑人弗洛伊德之死至今已經32天了,美國的黑人暴動還在持續!甚至黑人已經佔據了優勢,部分黑人佔據了西雅圖和田納西州,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自治區」!在他們的自治區裡只有黑人是主導,如果白人想要居住的話,不僅要向黑人繳納保護費,還要向黑人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