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黑人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很多白人在表面上都會說黑人都和他們是平等的,甚至只要在公開場合,說一丁點黑人的壞話,這個人就會被輿論和道德綁架,但是,一旦遇上個啥事,白人內心對黑人的歧視,就會不自覺的流露出來,最近的美國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用腳跪壓致使黑人死亡的事情就是一個縮影。
為什麼黑人問題在美國如此嚴重呢?黑人在美國到底有沒有獲得真正的平等呢?
黑人問題還是一個歷史問題,美國黑人也稱為「非裔美國人」,他們的祖先大多數都是17、18世紀時被綁架和販賣到美國的非洲黑奴。從事的都是辛苦繁重的體力活,還經常會受到虐待甚至會被無緣無故處死。尤其是美國南方,因為大力發展種植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曾經有一個州,65%的人口都是黑奴。
1861年,美國爆發內戰,俗稱南北戰爭。戰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北方要求廢除奴隸制度,美國南方不肯,於是南方就宣布獨立,戰爭就爆發了。
1865年,在當時美國總統林肯的帶領下,北方獲得美國內戰的勝利。奴隸制度被全面廢除,黑人獲得了全面自由,但可惜的是這只是理論上的自由,因為之前黑人大多數都是奴隸,他們很窮而且缺乏教育,為了生存,他們又得被白人僱傭,又得被剝削、被控制,繞了一圈,其實和南北戰爭之前變化不大,而且由於白人從心底裡還是看不起黑人,雖然不能把黑人當做奴隸,但是通過很多「種族隔離」的法案,黑人的社會地位並沒有比當奴隸高多少,這些法案被稱為:吉姆克勞法。
吉米克勞法是一種統稱,具體的措施有:坐任何交通工具的時候,黑人不能和白人一起坐,需要有明顯的位置區分,白人學校和黑人學校必須分開經營,黑人和白人不能再同一所學校讀書,甚至有一些州,連黑人和白人結婚都是不被允許的,然而,制定這些法案的白人是這樣解釋的,他們說,如果讓白人和黑人長期生活、學習在一起,他們可能會遭到部分白人的歧視,這樣對黑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種族隔離都是為了黑人好。而黑人呢,雖然知道白人這是在詭辯,但是沒有資源和權利,也只能默默忍受,偶爾有一些反抗,但都很快被鎮壓。
比如1892年,有一個叫普萊西的人,他歧視只有八分之一的黑人血統,看上去其實跟白人很像了,但是在法律上,他依然屬於「有色人種」,有一次,他在坐火車的時候,故意買了白人車廂的票,但是在車上有個叫弗格森的偵探,認為普萊西不是純白人,他沒有資格坐在這個車廂,就把他逮捕了,後來,經過法院的裁決,普萊西違反了種族隔離的法案,被罰了款,普萊西不服繼續上訴,卻依然敗訴,這就是美國歷史上很著名的以兩人的名字著名的「普萊西弗格森法案」,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讓白人有了更多歧視黑人的底氣,也讓黑人感到更加絕望,只能乖乖遵守各種種族隔離的法案,不然被告上法庭,還是吃不了兜著走。
在接下來的半個多世紀,黑人和白人不能再一起坐車,一起吃飯,一起住酒店、一起打籃球,這讓白人對黑人的歧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些歧視才在某幾件大事的催化下成為席捲整個美國的大事件。
首先要提出的是「布朗訴託皮卡教育局案」,
布朗是個黑人,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在他家附近有一個白人學校,但他的孩子卻不能就讀,只能每天長途跋涉,去距離家8公裡的黑人學校讀書,這讓布朗非常不滿,於是他把當地的教育局也就是堪薩斯州的託皮卡教育局告上了法院,但是當地的法院認為,教育局沒有錯,憤怒的布朗繼續上訴到最高法院,一時間成為當時的頭條新聞,然後令人沒想到的是,當時的美國首席大法官厄爾沃倫和他的前任不一樣,他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託皮卡教育局的做法違憲,從今往後不允許讓白人和黑人分開上學,這個判決結果一出,讓美國的黑人歡欣鼓舞,他們似乎看到了平等的曙光。
第二件事情是「蒙哥馬利公交運動」。
1955年,在阿爾巴馬州蒙哥馬利市,一個叫羅莎的黑人女性因為不願意給白人讓座而被逮捕入獄,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羅莎所在城市的黑人發起了「罷坐公共運輸」的活動,他們連續抵制了381天,導致公交和計程車公司收入大減,司機們都無事可做,法院這才判決,公共運輸進行種族隔離是違法的。
第三件大事件,很多人都聽過,就是馬丁路德金,金本來是一名牧師,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神學博士學位,在黑人裡具有很高的聲望,在前面提到的「罷坐公共運輸」的活動中,金就是其中的領導之一,而且因為領導了這次活動,金還收到了死亡威脅,自己家都被人給炸了,好在人沒事,雖然和死神擦肩而過,金沒有退縮,反而知難而上,領導黑人平等運動。
1963年,金和其他黑人運動團體發起了著名的「向華盛頓進軍」運動,要求推翻種族隔離,禁止就業上的種族歧視,還有制定黑人工人最低工資標準等,也就是在這次運動中,馬丁路德金髮表了著名的演講「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金極具感染力的演講,讓全美國黑人感到鼓舞和激勵。
《我有一個夢想》也被公認為美國甚至世界演講歷史上最優秀的演講之一。
在一系列的黑人運動下,白人主導的美國政府終於屈服,在1964年籤署了《民權法案》,宣布了所有的因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性別或者來源國而有的歧視行為都是非法的。如此看來,黑人的權利鬥爭似乎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因為一兩百年,白人對黑人的歧視已經深深植入到很多白人心裡,比如在當時的底特律,雖然民權法案已經規定了各人種平等,但是只要有新的黑人鄰居,搬到了白人社區,白人就會聚眾打砸搶燒黑人的家,逼迫黑人返回黑人社區,而且在1968年,民權法案僅僅籤署了4年後,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雖然法院認為這只是一件普通的槍擊案,但是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種族主義者的報復,背後甚至有政府的影子。
所以,民權法案可以說,這僅僅是黑人表面上的勝利,這是黑人爭取合法權利的重要一步,但是社會的偏見太難消除了,既是這幾十年出現了那麼多的黑人明星、演員、名流,甚至在2009年歐巴馬當選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非裔血統的總統,依然無法顛覆許多人其實黑人的觀點。
2014年,一個沒有持槍,沒有任何犯罪記錄的黑人青年麥可布朗,僅僅和經過的一名警察發生了一點爭執,就被白人警察當場槍殺,然而警察依然被判無罪,免於起訴。這事也在當年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黑人民眾抗議白人警察過度執法、暴力執法,認為這就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
2020年5月25日,白人警察單膝跪在黑人弗洛伊德的脖子處,致使弗洛伊德窒息死亡,這起事件比起美國的黑奴時代,現代美國黑人的權利好像多了很多,但是從被尊重的角度上來說,又好像從來都沒有變過。。。現代很多白人因為黑人的貧窮、低素質、犯罪率高等原因產生歧視,這導致黑人的上升空間不如白人,進一步導致了一些黑人的貧窮,低素質和犯罪率高,這似乎是個死循環,更別說很多人就是純粹的沒有理由的歧視黑人,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可以說是美國社會上的一個死結,或許還需要很多個馬丁路德金,還需要很多「向華盛頓進軍」運動,才能在根本上有所改變吧。否則的話,美國黑人政治評論員巴卡裡塞勒斯前幾天在採訪中飆淚說的那段話將一直是很多美國黑人的心裡話:在這個國家做黑人真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