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雪茄客難,做中國雪茄客難上加難。是,是看上去每個光鮮又有範兒,左手高希霸右手都彭,左腳邁巴赫右腳瑪莎拉蒂。
但其實,不經歷風雨怎見得彩虹?這是句大俗話,也是句大實話。你可知,每位中國雪茄客都是從無數個萬劫不復之坑——爬出來的王者?如果我是個詩人,我願吟一首長詩以讚美以歌頌,但我不是,撐死也就算半個話嘮。那麼老規矩,咱走著?
做中國雪茄客,難
首先一點,中國雪茄客買雪茄難。近些年古巴雪茄價格是一年比一年貴的離譜,但沒有招——拿多了難受,不拿回頭又拿不到。
不單貴,關鍵是還沒有貨啊,想買的買不著,氣人。古巴自不必說,身邊不少老茄客,早就不找高希霸 BHK 了。抽了好幾年雪茄沒見過高希霸長矛、世紀六號,不是新鮮事。
不止古巴雪茄這樣,好的非古雪茄,一個熊樣。非古真正好的雪茄,主要富恩特、大衛杜夫、帕德龍、老徵途、塔圖、我的父親這幾個牌子,無一例外都不便宜,還哪哪哪都木有貨,你有招嗎?比方徵途每款都限量,買還是不買?如果第五年發現味道不行,那第六年還買不買(反正也不一定買得到啊哈哈)?
購買渠道也是讓很多中國雪茄客比較頭疼的問題,正兒八經的真貨渠道不是那麼容易找,從海外人肉背回來吧,不那麼方便。
中國雪茄客買好雪茄難。有時總覺得中國雪茄客多牛叉 ,手裡攥著不少好雪茄,但其實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只不過是一種幻覺。真要論起來,大牛叉雪茄落不到咱手裡。你看每年古巴雪茄節出的極品拍賣保溼盒、牛逼限量款,不都在老外手裡攥著(19年雪茄節出的保溼盒,倒是有一款被中國買家拍下了)?絕大多數入了中東某神豪,歐洲皇室哪門子親戚,或哪個跟雪茄經銷商關係不錯的貴族口袋。
別說這些大牛叉貨,古巴雪茄常規產品線的新品,也基本都在歐洲那邊先發,不在中國發。啥時候到咱這邊?不知道。比如今年出的潘趣短潘趣、多爾賽參議員 2019 年限、蒙特至尊 2019 年限,都是這種情況。
△ 當地時間 11 月 6 號,古巴雪茄瑞士分銷商 INTERTABAK AG 放出消息,瑞士 LCDH 店已經上架了好友特級珍藏雪茄
中國雪茄客買正品雪茄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抽雪茄,想著也託人找點雪茄送朋友吧,但可能給找的就是假的。再比方,有親戚朋友去巴西,給捎回來兩盒雪茄,也有不是正品的可能,畢竟南美也是假雪茄的重災區。錢得照付,這盒雪茄也就只能當個玩意兒擱在那。(還有種可能是買雪茄的人不懂,不知雪茄養的好與壞,旅途中不知如何保護雪茄,等送你手裡雪茄已經死掉了。)
其次一點,中國雪茄客抽雪茄難。主要是沒有抽雪茄的氛圍啊。大龍寬說他之前出門習慣帶上幾根好雪茄,但總能碰到「給我也來一根」之人,給了人又抽不習慣,沒抽幾口就給摁了...所以他現在出門很少帶雪茄。
抽雪茄的地方難找,抽雪茄舒服的地方更難找。沒辦法,不少中國雪茄客只能跑到陽臺、廚房(可能還對著抽油煙機)抽,或者遛狗的空檔來根半皇冠這種小茄勉強解個饞。
然後一點,中國雪茄客真正進入雪茄世界難。雪茄說到底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不像西班牙、法國那些國家有多年的雪茄歷史文化沉澱,難免有些茄客為了隨大流,為了裝逼,為了炫富,為了抽雪茄而抽雪茄。如果早期跟對了人還好說,能短時間內享受到雪茄的美好,否則可能一直在坑裡打轉。
雪茄既是外來文化,難免會因文化差異帶來諸多問題。比如讓新手們比較頭疼有個問題是辨識雪茄的名字,同一個外文名有各種不同的音譯、意譯叫法,加上各種簡稱、外號,很容易把人搞得暈頭轉向。
又比如辨識雪茄的型號,沒有系統專業的中文教材,網上零零散散的資料不詳實,不那麼可靠,像羅布圖又分標準羅布圖、小羅布圖、大羅布圖、雙羅布圖,魚雷又有彪麗高、雙尖魚雷、金字塔、大金字塔,它們到底如何嚴格區分?特別不好整明白。再比如辨識雪茄的味道,古巴雪茄三段式品鑑是以西方語言為基礎,像豆蔻這種,我們中國雪茄客基本沒怎麼接觸過,自然在抽的過程中,不好辨識其味道如何。總之,各種難。每位中國雪茄客都是珍稀保護動物,請多多關愛。
不分南北 無論東西養雪茄,難
雪茄三分抽,七分養,溫溼度要保持在雙七十...這些話從入坑第一天就開始聽,但就算聽得耳朵長繭,依舊養不好雪茄的人大把抓。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雪茄客面對的滋養雪茄難題,為 XXXXXL 號。我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乾濕差異極大。這就意味著,我們對保存及滋養雪茄的關鍵指標,溼度的理解相當不同。
北方主要問題是偏幹。根據《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即 GB/T18883-2002,冬季採暖標準為16~24℃,而符合這個溫度的舒適相對溼度是在 30-60%,但顯然,這個溼度你舒服了,雪茄不舒服。雪茄溼度流失,伴隨的是香氣流失,且很難再回來。
南方,最大的問題是偏溼。有過南方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這邊有一種小家電賣的特別好,那就是抽溼機。要知道,廣州市的年平均相對溼度達 78%,注意是年平均值。一到梅雨季,珠三角的茄客都自帶技能之:分分鐘表演一個把雪茄擰出水來....
△ 這是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發布的,全國平均相對溼度表,藍色越深表示相對溼度越大(10%-100% 區間波動)。可以明顯看到長江以南地區,基本常年都是溼度大的致鬱深藍色
除此之外,滋養雪茄七零八碎的各種難題,更是三天三夜都表不完。
比如,總能聽到這一系列靈魂拷問:新到的小獵人和妙麗養多久可以抽啊?這問題基本就相當於,問從 711 買來的紅酒要放多少年差不多一個意思,關鍵很可能問的還是喝羅曼尼康帝的那票人,你就說尷尬不尷尬?
鋁管雪茄,用不用把鋁管拆下來啊?養雪茄是原盒好還是拆出來好啊?老聽人說持灰好,但不是嘴巴燙個泡,就秋褲燒個洞咋回事?老聽人說雪茄長毛了好,為啥我的茄快兩年了都沒發現長毛的?一根毛都沒有?......
於是更多時候,雪茄變成了薛丁格的雪茄,因為永遠充滿著迷茫和難題。一盒裡,一天抽都會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可能一根好抽到炸裂,一根幹的根木頭棍似的苦又辣。每天就像坐過山車,老刺激啦!
塑膠袋 樂扣 罐子 酒櫃還是紅酒櫃???我太難了!
哎,這個問題,不知把多少中國雪茄客硬生生逼退了坑。
總看有人用樂扣把雪茄調教的賊漂亮,心想咱也試試吧,但換自己八成是廢了,太溼了怎麼把溼度穩定降下來?只是相對密閉非絕對,如何應對外界味道大軍的侵襲?都是難題。
還有個風險在於,保不齊哪天家裡二哈把你的高希霸 BHK 翻出來啃個稀爛。當它瞪著無辜的小眼神,擰著腦袋仿佛說:你來打我呀!的時候,除了含淚原諒,還能怎麼辦?除了默默換二哈再也咬不動的 3CM。
△ 3CM 曜YAO 使用實拍圖
還有人是塑膠袋大法黨,罐子大法黨,盒+紅酒櫃黨,室內晾曬黨,甭管哪黨,輪到自己都不那麼回事。拿罐子說,用什麼材質的?放在什麼地方?溫溼度如何調節?北方過幹天、南方過溼天,分別如何應對?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他人的上下而求索,很多時候並不能幫自己少走多少彎路。某天還驚聞,某人囤的雪茄,家裡冰箱都快放不下了。。
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後來有人想出了醫用保溫箱的招,拐角又見有人直接扛回了個米缸。。還有在某寶上湊齊各種零配件,自己在家沒日沒夜改裝紅酒櫃、雪茄櫃的,我服了,我真的服了,老天鵝你睜眼看看,看都把人逼成啥樣了?
說到雪茄櫃,我想多嘮叨兩句的是,很多還是停留在炒概念的水平上,實質只是做到了基本的存儲。買了雪茄櫃並不等於高枕無憂,而是有操不完的心,真要弄懂一個雪茄櫃基本半年以上時間跑不了。
一盒雪茄好幾千,好些的上萬,要因為柜子把雪茄砸手裡,想撞牆的心都有了。所以,真決定買雪茄櫃,建議多向身邊真正懂的人請教。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雪茄櫃基本分電子和壓縮機製冷兩種,主要區別是製冷能力是兩個量級,要想一步到位,就選壓縮機的。而真正拉開柜子與柜子之間差距的、真正的實力較量,體現在溼度的控制水平上。單一的製冷加溼系統,往往很難實現嚴格意義上的恆溼。如何實現?上多系統。
吐槽了這麼多,其實今天我最最最想說的是:雪茄是一場修行。
在剛開始的階段,往往會沒什麼底氣還氣勢洶洶;到第二層階段,一般多會變得緊張好勝,好激昂文字,愛指點江山;到了第三階段,雖然好勝的跡象看上去已經全泯,但是眼睛裡精氣猶存,氣勢未消,容易衝動;直到最後,呆頭呆腦,身懷絕技,秘不示人。這才是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踏入戰場,才能所向披靡(歡迎對號入座)。
這麼一看,雪茄之路像極了人生不是?不過就是提醒自己反覆做一個動作:清零。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扔。走出來的是路,扔掉的是負重。
縱有千般萬般難,此生做中國雪茄客,終究是榮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