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春 通訊員 屈連文
2020年的超長寒假註定會被寫進歷史,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南陽市第十七小學女教師趙喜風,這位看起來漂亮、柔弱的師者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戰「疫」:她要給班裡學生每人寫一封信,如今已經寫下6萬多字,50封書信。
一天一封,風雨無阻
趙喜鳳是南陽市十七小四八班班主任,語文老師。
「給學生寫信的想法始於上學期期末。」昨天,趙喜鳳微信裡告訴朋友,作為一名班主任帶一個班,不管帶多長時間,都要給學生留下點終生難忘的記憶。她想給每一位學生寫一封信,最後編一個集子,作為班級永久的紀念。在上學期期末教師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她透露了這個想法,得到了葉琴校長的肯定和支持,這使她更堅定了寫下去的決心,寒假一開始,她便開始了這次「長途旅行」。
「寫一封信就像生一個孩子,從擬定題目到形成書信,就是一個艱難的孕育過程,寫好了,就像把孩子生下來一樣輕鬆。」趙喜鳳微笑著說,給每一個學生寫信,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優點缺點,每一封信她都要寫出特色,都「與眾不同」。一走上徵途便發現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開始還好一些,先選一些特點鮮明的學生來寫,還比較順手,越往後寫越難寫:普普通通寫封信容易,要寫出97篇各不相同的信來可就難了。
趙喜鳳坦言,她有時也有中途放棄的想法,但看到家長們、孩子們收到她的信後那種激動、感激的回覆,她就又有了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她說:「寫一封信對於我來說耗費了一天的時間,先手寫後敲到電腦上,再編輯到「簡書」上。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也許一輩子因此而改變,這就值了!孩子們都在期盼著這封信,我不能停下!」
戰「疫」寫進書信,家國情懷滿胸膛
記者看到,趙喜鳳老師寫給每一個學生的信都是「量身定做」的,她把疫情、災難當成教科書,在她的字裡行間洋溢著濃濃的師生情懷、家國情懷。
「親愛的宛楠:在班裡將近100個孩子中,你是老師最最不舍的牽掛……多少次老師悄悄的把你拉在身邊:告訴你,我們無法改變家庭,無法改變出身,只能改變自己。」在趙喜鳳老師已經寫好並發出的50封書信裡,第一封是寫給班裡一位名叫「宛楠」的小男孩,題目是《用知識改變命運,讓拼搏創造未來》,單親又貧困的他在進入這個班級前,膽小、孤僻,成績差,在趙老師的多次家訪和呵護下,目前這個小男孩進步很大。
在她寫給班長夏伯苓的信中,把學生比作「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古有木蘭今有你!您努力的樣子很美!你的踏實勤奮、責任心、進取心、榮譽感,已經深深烙印在老師的腦海裡。從你炯炯有神的眼睛中,老師看到了你的堅毅;從你全神貫注的目光中,老師讀出了你的專注、認真。你時時刻刻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其他同學的榜樣……
「在這特殊時期,今天全體學生進入學習模式,在家進行線上學習。疫情下,老師們一邊做直播,一邊錄視頻,還要報疫情,上交材料,每天要督促班裡的孩子們,還要監督自己的孩子,又要照顧家裡的老人……忙碌和勞累的我幾乎招架不住了,幾乎靜不下心來給你們寫信。但是想想這個特殊的時期,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守護防控的公安幹警們以及社區服務的同志們,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我作為一名普遍的老師,守護好自己的職業,教書育人,堅持給大家做榜樣,這是我唯一能做到的(摘自2月10日致起耀的信)。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著中華大地,中華民族經歷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們詮釋著"用生命守護生命」的初心;衝鋒在前的人民警察、牢記使命的共產黨員、爭分奪秒的科研團隊、隱姓埋名的愛心人士等,他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全民戰"疫"就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告訴我們要敬畏生命,堅定信念,崇尚科學。親愛的孩子,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儘量不出門,在家多通風,多喝水,勤鍛鍊」(摘自2月17日致松豪的一封信)
「這場疫情是一場災難也是一本豐厚的教材,是危機也是契機。親愛的孩子,疫情下讓我們對人生有了很多思考,社會就是課堂,榜樣就是力量」。(摘自2月22日致孜航的信)
「非常想念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使這個寒假好長好長,又終生難忘。相信你的心情和老師一樣,也期待早日開學和大家見面,但關鍵時刻,我們更應該聽從上級安排,每個同學保護好自己就是對這場戰爭的支持,就是為贏得抗疫最後的勝利做出的貢獻」。( 摘自2月23日致瀅梓的信)
家長、學生回信贊「班媽」
家長和孩子們也在回信、互動中表達了對趙喜風老師的感激和愛,他們親切的稱她是「班媽」:「親愛的趙老師,看了你寫的信,我很激動。我要把它抄在日記裡永遠珍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話就是給我最大的鼓勵!」、「有你這樣的老師是孩子的福分,甚至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孩子跟著你,是父母的驕傲!」
2月5日 ,一位家長用一首古體詩「新春得老師書信感懷一一一致趙喜風老師」表達對趙喜風老師的感激之情:「新歲得師語,欣然喜得狂。逐句細細品,舉家傳閱忙。感念滿滿意,師恩綿綿長,往日曆歷事,信中又得償。為師頗不易,班媽獲讚揚,三尺教案短,繁牗日月長。殫精時時慮,用功日日忙,唯願滿園翠,桃李遍芬芳。莘莘學子路,悠悠師心長,平常碎微事,也將運籌忙。吾兒頑劣逗,頻將巧思罔,耐心啟心智,明禮重法堂。殷殷培植心,處處護犢愛,總有栽花意,也喜插柳旁。賞識激且勵,逐個誇成行,致功藏深意,吾親愧不當。諸童遇名師,此生不得憾,成就達才路,永記引路人。誠想慰師語,耐何詞窘意,草草表達處,拳拳謝師情。庚子年立春」……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趙喜鳳老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做有溫度、有記憶的教育;一個不完美的人帶領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逐漸完美;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之路。
趙喜鳳說,她帶班從不以學生成績為主要追求目標,堅持從不同角度入手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她在班裡設置「悄悄話信箱」,讓孩子們說出他們不願與別人說的話,了解學生心靈深處的喜怒哀樂;她創建「班級日誌」,每天由學生輪流記錄學校、班級發生的事情,記錄學生成長的點點滴滴,成了班級一部「歷史」;她利用節假日進行家訪,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及學生在家表現,送去溫暖和鼓勵,讓學生和家長感動不已;她把班級裡每一位學生選擇一篇成功作文,配上照片和學生自創座右銘,製作成冊,留給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生永久的紀念;她邀請學生們分批到家裡吃飯,親手教學生做飯,讓來到老師家裡的學生們自豪又驕傲,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她在班級裡給學生集體過生日,讓學生接受全班同學的祝福,體會大集體的溫暖,家長們再也不在家裡單獨給孩子過生日了……
中年「班媽」累並快樂著
趙喜鳳今年43歲,出生於臥龍區潦河鎮一個鄉村教師之家。父親曾是一位民辦教師,臥龍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氏毛筆製作工藝」傳承人。受父親影響,當一名好教師是她的夢想和追求。1996年師範畢業後她回到家鄉潦河鎮潦東小學任教,2007年被選拔到十七小。一晃24年過去了,歲月改變了她的容顏,但不變的是她傾情教育、無私奉獻的初心。她先後榮獲「南陽市學科帶頭人」,「南陽市文明教師」,「南陽市文明班集體班主任」,「南陽市社團優秀輔導教師」等榮譽稱號,目前她還是「秦守潔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骨幹成員。
趙喜鳳老師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丈夫在市裡另一所學校從事管理工作,兒子正在上高三。她還有一個90多歲、剛從醫院出來行動不便的公公需要照顧。在丈夫和左鄰右舍眼裡,她是一個好妻子、好兒媳、好母親。
「她把心都扒給了學生,只要她感到幸福快樂就好。」丈夫心疼的說,「她是家裡的頂梁柱,年紀輕輕也是一身的毛病,寫信大都是她在忙完家務、上好網課、夜深人靜的時候先手寫再弄到電腦上,勸了也不聽,只好多分擔些家務,支持她的工作了。」在妻子的帶動下,他也在編寫校本教材《中的君子文化格言解讀》。
十七小副校長魏傳會這樣評價趙喜鳳老師:「趙老師啊,心地善良、性格開朗、幹事利索,又知感恩,還特別勤奮虛心。屬於心理年齡至多28歲的自帶光源型的才女。『愛生如子』這一詞可以說是她對待孩子的真實寫照。尤其擅長給孩子寫信、創設班級日記、分批家訪等多種方式點燃孩子幼小心靈,很值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