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力谷,構築「中國製造」新版圖

2020-12-22 掌上張家界

中國動力谷核心區自主創新園南片區疫情的「封凍」,擋不住前進的腳步。「冰雪消融」後的生機,綠意愈濃。「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判斷,為中國經濟化危為機把準了方向之脈,開出了辯證之方。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株洲·中國動力谷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和戰鬥姿態,激蕩著澎湃之情、拓荒之力。「打造動力谷,我們可謂放手一搏,舉全市之力,匯聚全球資源。」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說。「3+5+2」產業體系破浪前行中,株洲正不斷勾勒著產業發展的新圖景。

全球首列智軌列車在株洲上路內與外: 雙循環中再出發成功斬獲青島138臺新能源客車訂單,通過線上方式成功「雲驗車」驗收紐西蘭133臺新能源客車——9月,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雙喜臨門」。一內一外,利好消息印證著中國動力谷大中小型企業兩條腿走路的努力和成績。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全新指引下,嗅覺敏銳的株洲企業,正積極參與國內循環的生態構建。向內拓展,企業在與龐大內需市場的互動中,火花漸增——在國外市場不斷攻城略地的中車株機,今年來正在加速國內市場的新開局,探索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在更多場景下的應用可能。8月底,全球首列應用於機場捷運系統、可自動駕駛的儲能式有軌電車正式下線,將於明年運行於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主要生產LED燈、以往90%產品出口國外的眾普森科技(株洲)有限公司,今年調整戰略布局,轉身做起了內銷生意,新產品智慧燈杆,又成為各地城市基礎設施布局中的新寵,僅今年上半年產值已達5000萬元,預計年內可實現破億元。對外合作,企業在開放中進取,擴大「朋友圈」——按照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範研製,中車株機9月下線的多流制電力,將承擔歐洲幹線鐵路貨運的重任。去年底落戶雲龍示範區的湖南博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今年進出口業績成功實現「破零」。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陶瓷、服飾產業分別增長8.5%、14.3%、21.2%、24.6%、3.5%、8.2%。「內外兼修」中,株洲的雙循環血脈持續打造。

株洲市新媒體中心直播團隊在醴陵市某品牌陶瓷的展廳裡直播帶貨。舊與新: 脫胎換骨重展旗在中國動力谷「3+5+2」的產業體系中,作為傳統產業的服飾與陶瓷,也在緊跟時代的「時尚」中,越做越強。在全國率先有組織地發起抖音直播帶貨,推出超級蘆淞服飾節等活動,服飾產業抖音流量位居全國前三,一批抖音達人紛紛湧現……今年以來,接入直播帶貨新渠道的株洲,再次展現其領跑全國的實力。渠道的更新,折射的是定位的轉型。作為中南地區最大的服裝市場群,如今正在加速與科技結合,進行渠道和流程再造:設計師共享服務平臺即將於年底投入使用,品牌運營供應鏈共享基地將以訂單共享等方式重構生產流程……陶瓷產業正在加速科技賦能。這幾年,在「機器換人」加快的步伐中,株洲陶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達到70%,在全國陶瓷主產區位居前列。在產業集群內,已成功開發出液態沉積堆積型陶瓷3D列印設備、彩色及彩色漸變陶瓷3D列印用瓷泥原料,更全面向陶瓷新材料、高端藝術品、文創文旅、品牌化等方向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新興產業也不遑多讓。因國產自主安全電腦需求大增,今年湖南長城產量同比大幅增長,帶動株洲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省信息產業格局中衝上第一梯隊。上半年,全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6%,以風電為代表的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68%,均明顯高於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擁抱變化、主動創新,中國動力谷於狂風驟雨中站穩腳跟。

株洲經開區、雲龍示範區的大數據產業項目林立雲與湖: 智慧賦能勤耕「雲」一個巴掌大的黑色藍光匣子,可以裝進超千部高清電影;一個56000平方米的焊裝車間,193臺智能焊接機器人掌控全局;一套基於5G的軌道工程調度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統,身在株洲,也能運籌帷幄千裡之外的地鐵施工管理……積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株洲正在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在辛勤耕「雲」、努力種「數」中,迎來智慧春天。全省首個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北汽株洲分公司,是國內最完整的數位化工廠之一,實現了CPS(信息物理系統)與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中南地區最大數據存儲中心——中國移動湖南(株洲)大數據中心項目,首期已經正式投入運營,愛奇藝、阿里雲等國內知名視頻網站、企業、高校都已列入客戶名單,未來2年還將陸續進駐株洲政務雲、騰訊視頻雲等。作為中國移動在全國52個5G試點城市之一,株洲已建成5G基站1822個,開通1600餘個,城區重點區域及四縣主城區已實現全覆蓋,年前將基本實現全市所有工業企業的覆蓋。目前,株洲已有2.3萬多家企業實現上雲,20482臺套設備實現互聯,培育5G應用場景100個、工業APP 334個,建成基礎性和示範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13個、省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平臺5個,開放共享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生態加快構建。產業集聚效應「蓄水成湖」。中科院產業網際網路協同創新研究院、京東雲·厚元(株洲)聯合創新中心、騰訊海納智慧社區湖南運營中心、深圳靈雲智服全國運營中心、智時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航天智控(北京)監測技術有限公司、蘑菇物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等紛至沓來,株洲已擁有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產業鏈相關企業近100家、科研人員1000多人,基本形成以裝備產業應用為引導、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攻關為基礎、以基礎軟硬體為支撐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風笛嘹亮新空間,動力之都再出發。中國動力谷,正以強勁脈動,在高質量發展中迎來新風景。(株洲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曉燕)

相關焦點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
    2019年6月,株洲獲批中國移動全國5G首批試點城市;2020年5月15日,株洲正式發布首批12個5G典型應用場景,標誌著株洲5G跨入商用時代。在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中車株機的「轉向架智能製造」獲中國質量技術領域最高獎,其全流程數位化填補全球空白。
  • 中國動力谷新能源汽車與智能製造論壇在株舉行
    12月10日,2020年中國動力谷新能源汽車與智能製造論壇暨株洲市汽車工業協會第七屆會員大會召開。副市長王衛安宣布開幕。市政協副主席、湖南工業大學副校長金繼承、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天元區委書記周建光參加活動。活動現場。
  • 株洲·中國動力谷:強鏈領跑,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幾年過去,如今有權威媒體將中國動力谷與武漢光谷等並列為「中部五穀」。中國動力谷的產業特色與發展速度,已受到外界的高度認可。思路決定出路。(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兩家重要的航空動力研發製造單位。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株洲市發展數字經濟實現動能轉換觀察
    株洲,一場國家級賽事、一場高端峰會,激發中國動力谷數字經濟的澎湃動能。 12月14日,2020年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暨數字經濟產業峰會在株洲舉行。 全國工業APP和全國信息消費大賽由國家工信部於2018年發起,前兩屆分別在上海、天津舉辦。 本屆大賽由國家工信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工信廳、株洲市人民政府承辦。
  • 「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走進高新區(天元區)
    「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走進高新區(天元區) 來源:天元區政府門戶網  發布時間:2020-12-01 08:37:04  作者:   【字體大小:大中小】 11月30日,2020年溫暖企業行動「國企帶民企、大手牽小手」系列之「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走進高新區(天元區)活動在株洲高新大廈舉行。在為期2天的活動中,新區深入推進溫暖企業「四聯」行動,為本地企業鼓勁助陣。天元區區長姚永告出席活動開幕儀式。  「轉發海報就可以領一盆多肉或一枝鮮花噢!」
  • 「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進機關受熱捧 幹部職工爭相購買
    株洲新聞網12月8日訊(記者 文櫻 通訊員 李荷露)12月8日,「國企帶民企·大手牽小手」系列之「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活動,走進市財政局、市機關事務局、市國資委、市公積金、團市委,推介本土品牌產品。活動現場。
  • 湘江西岸,中國動力谷,株洲市天元區
    這裡是我國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和技術研發中心,有以「中國軌道交通城、中南地區通用航空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城」為支撐的中國動力谷引領產業集群。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記載,以境內天台山和園藝場兩地名各取首字諧音而得名;相傳從前兩岸各有一座山,時不時就比賽長高,恰遇張果老仙遊至此,見狀坐在河西天台山頂上,手中的拐杖順勢落在了河東天台山上;從此不再比賽長高了;天台山由此得來。 下轄3個街道、3個鎮:嵩山路街道、泰山路街道、慄雨街道,群豐鎮、雷打石鎮、三門鎮,境內有株洲高新區。
  • 辛勤耕「雲」努力種「數」 中國動力谷彰顯數字經濟魅力
    在不斷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當下,株洲中國動力谷,正在辛勤耕「雲」、努力種「數」中,向世界展現其數字經濟的獨特魅力。 製造智能化,目前株洲已擁有9個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車間,15個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建成了全球首個軌道交通轉向架智能製造車間,南方公司智能製造車間、時代新材大型風力發電葉片數位化工廠通過國家工信部驗收,北汽二工廠的2條衝壓5400T生產線可實現高度的自動化生產。
  • 「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走進機關活動舉行 給予企業可以觸碰到...
    紅網時刻株洲9月25日訊(記者 蘇莉雅 通訊員 李何露)為幫助本地企業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價值,9月25日上午,株洲開展「國企帶民企、大手牽小手」系列之「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走進機關推介活動。活動現場,入選「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的15家本地企業積極與83家企事業單位「吆喝」,推介自己的產品。株洲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覃萬成出席活動。
  • 【株洲市】中國動力谷彰顯數字經濟魅力
    在不斷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當下,株洲中國動力谷,正在辛勤耕「雲」、努力種「數」中,向世界展現其數字經濟的獨特魅力。  數字產品加速湧現  「系統準備完成,啟動自動駕駛」……伴著清晰語音的發出,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10米自動駕駛客車C10AI穩步上路。
  • 「中部崛起勢正勁:湖南篇」舉株洲全市之力打造的中國動力谷現在...
    大河網訊(記者 臧小景)「打造動力谷,我們可謂放手一搏,舉全市之力,匯聚全球資源。」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說。9月21日,大河網記者跟隨「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湖南站採訪團走進株洲中國動力谷,深入了解該企業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
  • 「半月談」株洲:「動力谷」勇立潮頭
    株洲,這個肩負振興新中國工業重任的老工業基地,近年來不斷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壯士斷腕「破舊」「還綠」,審時度勢「立新」「求進」,對標美國矽谷,打造中國動力谷。株洲,這座正在崛起的世界產業創新城市,已經展開一場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產業集群蓄勢生長,產業創新勇立潮頭。
  • 【三湘高歌新時代】株洲:小鎮躍升「動力谷」
    這裡誕生了新中國工業史上293項「第一」,催生出聞名中外的「中國動力谷」,成就動力研製領域新的「世界坐標」。 新中國成立之初,株洲還只是湘江邊一個不大起眼的小鎮。立市以來,株洲與新中國共成長,在時代浪潮中砥礪奮進,鑄就名副其實的工業之城、動力之都。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株洲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之一,入選「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躋身「全國百強城市」。
  • 大公報:株洲三大產業共創「中國動力谷」
    擁抱網際網路多領域獲突破據三湘都市報報導:眾所周知,製造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發展,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的根本保障,也是株洲這樣的老工業基地,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株洲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大力實施「網際網路+工業製造」行動,重點推動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產業內製造企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並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撐下,無線重聯技術、永磁牽引與變流技術、數位化制動系統、綜合設計與驗證技術、動力學設計與驗證技術、自動駕駛、車載智能化狀態監測技術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 跨境電商訂單穩定增長,東莞外貿企業聯手平臺,構建海外新版圖-天王殿
    原標題:跨境電商訂單穩定增長,東莞外貿企業聯手平臺,構建海外新版圖全球疫情持續蔓延,東莞不少外貿企業銷路受到重創,如何破局?聯手電商平臺是當下眾多外貿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的選擇。除了官方的主動牽線搭橋,莞企也開始主動尋找更多機會,構建新版圖。如有著40餘年發展史的莞企東莞得利鐘錶有限公司(簡稱「得利公司」)就著手布局電商渠道,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8月23日,得利鐘錶攜手知名電商平臺洋蔥集團籤署合作協議。雙方籤訂合作協議。
  • 中國製造 強國之路:從製造強國戰略到中國製造2025
    內容簡介:   《中國製造 強國之路:從製造強國戰略到中國製造2025》是國家開放大學與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共同策劃推出的公益性視頻專題講座。該項目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詮釋國家戰略,緊扣《中國製造2025》總體規劃,聚焦製造業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優質製造、創新體系七大方向,以「1+5+X」的形式呈現。「1」為《中國製造 強國之路》總論,「5」為《中國製造2025》中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五大重點工程,「X」為若干個細化專題。
  • 中國動力谷對標「三個高地」奮勇向前
    中國動力谷對標「三個高地」奮勇向前 來源:株洲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06 10:19:10  作者:高曉燕  【字體大小:大中小】   近日,全球首列機場捷運儲能式有軌電車「綠海豚」運抵雲南,將在明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建成後投入使用。
  • 中國清潔能源裝備製造華東基地奠基儀式在徐州啟幕
    6月18日,華企雲谷·徐州臨港產業加速器暨中國清潔能源裝備與智能製造華東基地奠基授牌儀式在徐州賈汪臨港新城圓滿舉行。賈汪區將秉承親商安商理念,為華企雲谷項目和後續入駐企業提供「零障礙、全過程、專業化、低成本、高績效」的政務環境,為廣大企業家構築投資興業的熱土。  姚強在致辭中表示,華企雲谷集團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企業」為發展願景,旨在成為政府產業升級的顧問和助手,成為企業發展的顧問與夥伴。
  • ...推進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深度融合構築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人才高地
    聯盟成立後,我們將通過打造中國校友經濟服務基地、京津冀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國家級智力幫扶科創基地,建設人才安居工程,共建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為聯盟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推進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深度融合,構築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產業集群和人才高地。  會上,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向蘇萬華、顧佩華、丁文江三位院士頒發聯盟特聘專家證書,並和院士專家、企業家代表共同為聯盟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