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臧小景)「打造動力谷,我們可謂放手一搏,舉全市之力,匯聚全球資源。」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說。9月21日,大河網記者跟隨「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湖南站採訪團走進株洲中國動力谷,深入了解該企業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
內與外:雙循環中再出發
成功斬獲青島138臺新能源客車訂單,通過線上方式成功「雲驗車」驗收紐西蘭133臺新能源客車。9月16日,中國動力谷內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雙喜臨門」。
一內一外,好消息印證著中國動力谷大中小型企業兩條腿走路的努力和成績。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全新指引下,嗅覺敏銳的株洲企業,正積極參與國內循環的生態構建。
向內拓展,企業在與國內龐大內需市場的互動中,火花漸增,於不確定中有確定——
在國外市場不斷攻城略地的中車株機,今年來正在加速國內市場的擴張,探索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在更多場景下的應用可能。8月底,頗具開篇意義的全球首列應用於機場捷運系統、可自動駕駛的儲能式有軌電車正式下線,將於明年運行於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連接起該機場T1航站樓和新建的S1衛星廳。
繼高鐵、地鐵列車之後,中車株洲所的核心系統和部件,又不斷「跳動」在其他裝備「胸腔」。國產首艘裝載「中國芯」的近海豪華遊輪「大灣區一號」,完成首套自主研製系統裝車的搗固車,其上,無不有著中車株洲所跨界進發的豪邁身影。
對外合作,企業在開放中進取,擴大「朋友圈」——
9月,外形酷似「野牛」的多流制電力機車在中車株機下線。這是該公司按照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範研製的高端綠色牽引裝備,可滿足多種供電制式,將承擔歐洲幹線鐵路貨運的重任。
8月27日,湖南博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無塵無菌車間,兩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一片片口罩快速產出。作為一家生產心臟支架配件、去年底落戶雲龍示範區的高科技醫療企業,博潤醫療交出了一份優秀的進出口「成績單」:今年1月至7月進出口額達522萬美元,進出口業績成功實現了「破零」。
數據顯示,1月至7月,全市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分別達到了30.9%、29.6%,73家企業實現進出口業績破零,64家企業進出口額實現倍增。「內外兼修」中,株洲的雙循環血脈持續打造。
舊與新:脫胎換骨重展旗
在中國動力谷「3+5+2」的產業體系中,作為傳統產業的服飾與陶瓷,也在緊跟時代的「時尚」中,越做越強。
今年以來,接入直播帶貨新渠道的株洲,再次展現其領跑全國的實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株洲在全國率先有組織地發起抖音直播帶貨,推出超級蘆淞服飾節等活動,服飾產業抖音流量位居全國前三,一批抖音達人相繼湧現。從今年3月入駐抖音開播,株洲抖音達人「衣哥」,至今粉絲已超過1394萬,還曾在抖音奇妙好物節中獲得全國超級總榜第一名。
渠道的更新,折射的是定位的轉型。
8月底,在2020年湖南—長三角經貿合作洽談周活動中,株洲走進杭州,以一場服飾產業推介會,展示這座城市重塑產業特質、升級品牌之路的堅強決心和時代宏願。
作為中南地區最大的服裝市場群,曾經,這裡以市場流通為主,如今,蘆淞服飾正在加速科技相結合,進行渠道和流程再造:即將於年底投入使用的設計師共享服務平臺,將面向全國設計師,培育引進原創設計師品牌;整合正在打造的品牌運營供應鏈共享基地,將以訂單共享等方式,重構生產流程……蘆淞服飾群,正力爭成為具有輻射能力的服飾產業源頭。
9月中旬,陶瓷產業鏈區塊鏈平臺建設技術交流會在醴陵舉行,一眾專家與企業,共商陶瓷鏈建設,籌劃基於區塊鏈技術和大數據基礎,構建陶瓷產業服務生態,以實現產業環節的溯源管理,以及陶瓷產業上鏈、交易上鏈、品牌上鏈,賦能傳統產業。
這幾年,在「機器換人」不斷加快的步伐中,株洲陶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達到70%,在全國陶瓷主產區位居前列。在產業集群內,已成功開發出液態沉積堆積型陶瓷3D列印設備、彩色及彩色漸變陶瓷3D列印用瓷泥原料,更全面向陶瓷新材料、高端藝術品、文創文旅、品牌化等方向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
傳統產業重煥新生,新興產業也不遑多讓。
因國產自主安全電腦需求大增,今年湖南長城產量同比大幅增長。以湖南長城進駐為契機,株洲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企業已超過300家,在全省信息產業格局中已位居第一梯隊。
特種電磁線、絕緣芳倫、X射線靶材、高品位石英礦精加工矽材料……這些在軌道交通、高端設備等重要應用領域急需的新材料,在株洲都有「根基」。株洲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僅去年底相關產業規模已近160億元,在全國名列前茅。
新興產業表現活躍,新興經濟領域體現出強大生機。上半年,全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6%,以風電為代表的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68%,均明顯高於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2.8%。
「靶向治療」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加速新經濟與傳統產業「大融合」,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中國動力谷積極擁抱變化、主動推動創新,於狂風驟雨中站穩腳跟。
雲與湖:智慧賦能勤耕「雲」
一個巴掌大的黑色藍光匣子,可以裝進超千部高清電影;一個56000平方米的焊裝車間,193臺智能焊接機器人掌控全局;一套基於5G的軌道工程調度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統,身在株洲,也能運籌帷幄千裡之外的地鐵施工管理……
積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株洲正在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由原來的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管理升級,從原來企業內閉環的信息孤島,向全行業、全產業互聯的融通發展。
在這裡,有全省首個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北汽株洲分公司,已投入機器人630臺,是北汽集團產能最大、產品最豐富、工藝最先進、智造水平最高的自主品牌基地,也是國內最完整的數位化工廠之一,實現了CPS(信息物理系統)與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
在這裡,中南地區最大數據存儲中心——中國移動湖南(株洲)大數據中心項目,首期已經正式投入運營,愛奇藝、阿里雲、華為、中南大學等國內知名視頻網站、企業、高校都已列入客戶名單,未來2年還將陸續進駐株洲政務雲、株洲雪亮警務雲、中移和包支付雲、芒果TV雲、騰訊視頻雲、湘雅醫療雲、咪咕閱讀雲、華南物流雲等。
在這裡,誕生了中車株洲所旗下時代電氣自主研發、基於5G通信技術的大容量數據轉儲系統,並在成都機務段成功應用,實現了車載數據的高速下載,直接推動軌道交通在全球率先邁入5G時代。
5G基建在這裡高速推進。作為中國移動在全國52個5G試點城市之一,株洲目前已建成5G基站1822個,開通1600餘個,城區重點區域及四縣主城區已實現全覆蓋,年前將基本實現全市所有工業企業的覆蓋,已吸引海爾軟體、豬八戒網、中國移動數據中心、華錄數據湖等一批重點企業在株落戶。
「上雲上平臺以後,企業就像插上了翅膀,得到了高速發展。」湖南銀和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肖俊彥說。
目前,株洲已有2.3萬多家企業實現上雲,20482臺(套)設備實現互聯,培育5G應用場景100個、工業App 334個,發布首批5G典型應用場景12個,建成基礎性和示範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13個、省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平臺5個,開放共享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生態加快構建。
中國動力谷,正以強勁脈動,在高質量發展中迎來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