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學識氣自華
做有知識有學問的人
權威 | 新鮮 | 奇趣 | 好玩
每天一期
讓你大開眼界,大漲學識
農奴家庭史與西藏平叛秘事與媽媽8歲開始當農奴所不同,尼瑪次仁13歲時到西藏自治區衛生院學習,後來成了一名藏醫。這個家庭天翻地覆的變化,起始於60年前開始的西藏民主改革。而與之緊密相關的,是1959年3月開始的西藏平叛。
1965年9月9日,拉薩各界各族三萬多人舉行集會遊行,熱烈慶祝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
毛澤東對叛亂作出精闢分析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公然撕毀《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發動了全面叛亂,公開宣布西藏獨立。對此,毛澤東向中央提出他的看法:「西藏工委目前策略,應是軍事上採守勢,政治上採攻勢,目的是分化上層,爭取可能多的人站在我們一邊。」
3月15日,毛澤東在武昌東湖石屋別墅與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張經武、18軍軍長張國華商討西藏平叛事宜。毛澤東說:「叛了也好,先叛先改,後叛後改,不叛緩改嘛。現在已經叛亂,就只好邊平邊改。總的方針是軍事打擊、政治爭取和發動群眾相結合。少數反動分子的武裝叛亂,其結果是勞動人民比較徹底的解放。」
這期間,在拉薩,西藏軍區政治委員譚冠三三次跟達賴喇嘛通信。達賴喇嘛在3月16日回復的第三封信中說:「我正用巧妙的辦法,在政府官員中從內部劃分進步和反對革命的兩種人的界限。幾天之後,一旦有了足以信賴的人,(我)將採取秘密的方式前往軍區。」但沒想到的是,3月17日晚,達賴喇嘛與噶倫索康·旺清格勒(貴族)等人逃往印度。
達賴喇嘛出逃後,毛澤東立刻批示:「一、宣布為叛國者,以後只有在他悔過認罪之後,才可以回來;二、宣布為被人挾持者,仍然希望他脫離叛眾,早日回來,羅布林卡(歷代達賴喇嘛理政的地方)位置及人大位置,仍給他留著。」
3月20日凌晨,叛亂武裝向駐拉薩的我黨、政、軍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發起全面進攻。
正在湖北視察的毛澤東指示軍委,要求西藏軍區把叛亂武裝死死吸在拉薩,等待增援部隊進藏時對其進行合圍,將噶廈(原西藏地方政府)叛亂集團乾淨、全部、徹底殲滅於拉薩。毛澤東的這一戰略部署是很有遠見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叛亂武裝以很大殺傷,對方一看形勢不好,很可能四處逃竄,而西藏地域遼闊,要剿滅分散逃竄的叛亂武裝是很困難的。
經過三天兩夜的戰鬥,拉薩的武裝叛亂被18軍平息。此後,斷斷續續用了3年時間,到1962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宣告,歷時3年的西藏平叛鬥爭勝利結束。
3月28日,周恩來發布國務院命令,責成西藏軍區徹底平息叛亂,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地方職權。在達賴喇嘛被劫持期間,由十世班禪代理主任委員職務。但達賴喇嘛最終還是背叛了祖國,中央在1964年12月作出了《關於撤銷達賴喇嘛·丹增嘉措職務的決定》。
「我真有了土地啦,毛主席萬歲!」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通過《關於進行民主改革的決議》,西藏全區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民主改革運動,一舉摧毀了封建農奴制度,實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夢寐以求的當家作主的權利。
毛澤東非常關心西藏民主改革政策如何確定,曾特地致信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副主任汪鋒,索要有關藏區人口、面積、寺廟、喇嘛人數等方面的材料。
毛澤東將「贖買」政策靈活地運用到了西藏土地改革中來,制定了「區別對待叛與未叛的農奴主和有關贖買的基本設想」,明令「減租減息,對未參加叛亂的農奴主參照內地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辦法,實行贖買」。毛澤東曾說:「出這麼一點兒錢,就買了這樣一個階級。這個政策,中央是仔細考慮過的。」
1959年7月底,乃東縣凱松谿卡最先完成了土地改革。當農會幹部在一塊土地上宣布土地的新主人時,現場響起了一陣歡騰的掌聲。68歲的次仁卓嘎分到屬於自己的地時,笑得合不攏嘴,激動地說:「我真有了土地啦,毛主席萬歲!」
1960年10月,土地證的頒發標誌著土地改革工作的結束,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同時,噶廈解散,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開始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此後,相繼撤銷了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和十世班禪堪布會議廳委員會,結束了幾種不同性質政權並存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人民民主政權。
民主改革後,西藏仍處於一個過渡階段。1961年,毛澤東和黨中央根據西藏的特殊情況及時作出重要指示:「今後西藏工作必須採取穩定發展的方針。從今年起,五年以內不搞合作社,連試點也不搞,更不搞人民公社,集中力量把民主革命搞徹底,讓勞動人民的個體所有制穩定下來,讓農牧民的經濟得到發展,讓翻了身的農奴群眾確實嘗到民主改革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西藏開始穩步向社會主義過渡。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拉薩召開,選舉產生了西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等領導機構,標誌著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正式確立。
2009年1月,西藏自治區人大投票決定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我們翻身農奴的兒子,可以抬頭見太陽了」60年一甲子。當年百萬農奴裡的老人們,真正用一生體會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滋味。
60歲的拉薩市曲水縣居民尼瑪次仁講述了家裡的故事:他的媽媽8歲開始當農奴,他的叔叔被農奴主打瘸了腿。「(農奴解放後)我們家陸續分到了13畝土地,還分到了耕牛、犛牛、山羊……是按人頭分的。媽媽還常背誦藏語毛主席語錄,大意是人民當家作主。她也很受人尊敬,民主改革之後還當了十一二年的生產隊長。」
13歲那年,尼瑪次仁被選派到西藏自治區衛生學校。得知這一消息後,媽媽說:「我們翻身農奴的兒子,現在可以抬起頭來見太陽了。」這是西藏解放後建立的第一個衛生學校,他分進了藏醫班,學習了3年半,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藏醫經典著作《四部醫典》(88元,購買 熱 線 027-87927015)。1975年,尼瑪次仁從衛校畢業被分配到曲水縣人民醫院藏醫科。
最初,尼瑪次仁的月工資是24元。當時除了兩毛錢的掛號費,病人來看病他是不收錢的。上世紀80年代起,他又先後被調到縣防疫站、縣委宣傳部工作。
2016年,尼瑪次仁從縣委宣傳部退休,開始拿退休金了。他說:「想想以前,累死累活都不一定吃得飽;現在,退休不勞動也能有收入。有了西藏民主改革,我才可能有現在的生活。」他的兒子考上了西藏一所師範學校,現在是林芝市察隅縣一所小學的校長。
如今,很多像尼瑪次仁這樣的農奴後代都走在西藏的春天裡,愉快地哼著《翻身農奴把歌唱》。
(《環球人物》2019年第7期)
I 版權聲明:
○ 本文來源和摘自:《新傳奇》 2019年第15期。圖片來源網上。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繫,立即刪除。
I 商務合作:微信號:lianshangpu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