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錢不養老相好,沒錢別挨青笛嫂」,什麼是青笛嫂?

2020-12-16 鄉土鄉人

老人們總喜歡用一些俗語來教導後輩,畢竟這些俗語都是一輩一輩相傳下來的精華所在,雖然有些已經過時,但很多俗語還是有借鑑的意義的。比如有句俗語叫做:「有錢不養老相好,沒錢別挨青笛嫂」,到底什麼才是青笛嫂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老相好」呢?

從表面看,「老相好」就是指舊情人,以前也指很久不見的老友。不過這句話裡的老相好並不是指人,說的是一種鳥,名字叫「伯勞鳥」,有個成語叫做「勞燕分飛」,就是用來形容夫妻之間各奔東西的,其中「勞」指的就是伯勞鳥,「燕」指的就是燕子,以前人常用這兩隻鳥來形容夫妻分開。

在《東飛伯勞歌》裡開頭第一句就是「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意思是伯勞鳥往東飛,燕子向西飛,從此很難再相見了。萬一有一天能相見,也算是老相好了。因此人們就把「伯勞鳥」比作「老相好」。

有錢不養老相好

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的肉食鳥類,這種鳥生性兇猛,有「雀中猛禽」之稱。它們一般都是站在高高的樹枝上,有昆蟲、青蛙、或者蜥蜴、鼠類等動物經過時,就會迅速飛撲下去抓住食物,然後把這些小動物掛到帶刺的樹枝上,吃一半剩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它們儲存的食物。

這種藉助樹刺來捕食獵物的方式在鳥類裡面還是很少見的,而且伯勞鳥的嘴有點像鷹嘴,很鋒利,它們會把獵物撕碎掛到樹枝上,就像是屠夫在賣肉一樣,因此民間也把「伯勞鳥」稱為「屠夫鳥」。由於這種鳥很難飼養,因此就有了「有錢不養老相好」的說法。

以前也有一些愛鳥的富家子弟試圖飼養伯勞鳥,但是卻發現這種鳥只吃新鮮的昆蟲或者鼠類,人們很難抓到那麼多活物,因此飼養起來自然就很費勁,而且開支較大。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人們覺得這種鳥不吉利。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大臣聽信了小妾的讒言,就把前妻留下的孩子伯奇殺掉了,後來他也後悔了。在一次外出時就遇見了一種鳥,叫聲非常悽涼,於是他就認為這是兒子的化身,並把這隻鳥帶回家,回家後發現這隻鳥停在井上對著房子哀鳴,於是大臣就當著鳥的面射殺了小妾,以安慰兒子。所以伯勞鳥的名字也是由「伯奇勞乎」這句話而得來的。

因此古人認為這種鳥是帶著怨氣的,並且它的叫聲也很悽涼。而以前的有錢人家,在賺錢過程中難免會傷及無辜,他們自然就不敢養這種鳥,害怕是仇家來尋仇的。當然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而已。

沒錢別挨青笛嫂

其實「青笛嫂」也是一種鳥,叫做繡眼鳥,在民間也把「繡眼鳥」稱為「青笛嫂」。以前的窮人家也會試圖養一些鳥,而繡眼鳥的飼養可是非常不容易,要花很多心思的。並且這種鳥的馴鳥才是最關鍵的,因為這種鳥的雄鳥叫聲特別好聽,一開始比較輕,然後越來越響,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清口」。

一般情況下,繡眼鳥越早出現「清口」越好,如果遲遲不叫,就有可能是雌鳥,也就沒有必要飼養了,因此這種鳥大多都是一些紈絝子弟的玩物,普通人家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去馴養它,萬一養了一隻雌鳥那就前功盡棄了,所以才有了「沒錢別挨青笛嫂」的說法。

「有錢不養老相好,沒錢別挨青笛嫂」這句話雖然說的是以前人養鳥的事情,但也是提醒人們不要玩物喪志,在以前沒有手機、電視之類的電子產品,鳥也就相等於現在的手機,所以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決定用什麼樣的手機,要量力而行。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在了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之前,我們要先知道,俗語中的老相好和青笛嫂並不是指的是某種人物,而是指的人們常常餵養的兩種寵物,老相好指的是伯勞鳥,而青笛嫂則是繡眼鳥。
  • 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 」到底是啥意思?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奶奶今年89歲了,但是身體一直很硬朗,現在奶奶耳不聾,眼不花,這個年紀的人,還能耳不聾,眼不花也是很幸運的事情了。我非常喜歡奶奶,是奶奶把我親手哄大的。對奶奶說的那些俗語,我似懂非懂,在當時,有這樣一句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一般人看到這句俗語以後,都會覺得這句俗語,講的是為人處世之道,會認為這句話所指的是人情世故的關係,因為這句俗語裡有兩個關鍵詞,「老鄉好」和「青笛嫂」,這兩個詞乍看上去,覺得說的是人情關係的問題,其實,這句俗語講的完全不是這種意思。
  • 「有錢不做三買賣、沒錢不碰三生意」是什麼意思?聰明人乖乖遵守
    俗話說得好——沒錢不碰三生意,有錢不做三買賣,到底是哪些生意不能做呢?沒錢不做三生意——高投資的生意對於有錢人來講,手頭資本實力雄厚,很多人看不上小投資,專門喜歡高投資的項目,因為覺得高投資高回報,面對別人「高風險」的提示也不以為意了。甚至這些富豪們將手頭的資產都孤注一擲,希望實現資產翻番的目的。
  • 有錢,把事做好;沒錢,把人做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叔,ID:yeshuvi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這個世界上,有錢人很多,沒錢的也不少。有錢人羨慕沒錢人活得瀟灑自在,沒錢人羨慕有錢人過得富麗堂皇。多少人,為財來,為財去,為財奔波一輩子,到最後卻捨本逐末,忘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其實,人活在世,錢多錢少,真的沒那麼重要,富有富的難,窮有窮的樂。有錢的時候,就把事做好,別目中無人;沒錢的時候,把人做好,別投機取巧。
  • 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富不養「老相好」這句俗語裡的「老相好」可不是指的舊情人,而是指的一種猛禽類的鳥。這種鳥的名字叫「伯勞」,是雀形目、伯勞科的鳥類,一共可以分為約64種。在民間,「伯勞」一類的鳥被稱為「老相好」。
  • 老話「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啥意思?老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導讀:老話「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啥意思?老祖宗說得有道理嗎老祖宗說的一些話還是非常有啟發作用的,而農村老者就是老話的傳承人,他們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相傳,以老帶新,跟著前人的步伐快速前進。今天我們要來探討一句非常有實用性的老話,原句是「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這裡說到了「有錢」與「沒錢」,說到了「不去兩地」和「不求兩人」,這是一幅老者在向年輕一代說教的場景。
  • 人,要是沒錢了!(很現實)
    有人說,錢很俗,但是,沒錢更俗!一個人,要是沒錢了,沒有人願意借錢給你,即便是平時相處還不錯的人,也會藉故推脫,躲在一邊看你的笑話。錢,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人心,向來經不起貧窮的考驗。俗話說 ,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能使人變鬼!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比如"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這樣的話,可能很多人聽過"有錢不進三地",但更加經典的下半句"沒錢莫近兩人"卻有很多人沒聽過。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錢不進三地"有錢不進三地"這句話非常好理解,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擁有比較多財富的人,有三種地方你是不能去的。
  • 瑪莎拉蒂案結果出來了,有錢沒錢的區別
    瑪莎拉蒂案終於判了,大家知道這個案子爭論的時間很長,那這個案子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最精準的結果呢?我今天告訴你,就是有錢,真的是件好事兒。現實中有錢跟沒錢的差距是超級巨大的,所以做一個有錢人,你會在很多領域中感受到那麼真實,切實的好處,比如像這個案件。瑪薩拉蒂車禍導致三個被害人死亡,那三個被害人的家庭呢,特別是其中有一個被害人,自己家裡人還在醫院。很長時間需要錢,所以提出的條件,給錢給補償就能夠進行諒解,那進行了諒解,車禍女主就判不了死刑。
  • 人民日報民生觀:養老服務,別讓騙子比下去
    按理說,中國早就進入老齡化社會了,好幾億人口的養老市場,意味著巨大的需求和商機,為什麼我們供給端的創新不給力呢? 有人說,中國的老人都沒什麼錢,有效需求不足。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並沒有一個準確權威的統計數據可以證明這一點。要說沒錢,最沒錢的是嬰兒,但是嬰童市場很繁榮。很簡單,老人沒錢,子女花錢啊。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錢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那麼連生存都是問題,更不要說生活了。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到了老年,才是自己的底氣和尊嚴。
  • 沒錢時,學做事;有錢時,學做人
    不管是什麼他們都有不同的情況,其實我們也是一樣,之前如何,現在如何。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不可能始終永遠都一樣。比如有時候我們曾經很有錢,可是後來因為一些原因,變得沒錢了。其實我們要知道,不管有錢還是沒錢,做人都很重要,一旦我們不會做人,在有錢的時候,選擇做一個傲慢的人,那麼曾經在沒錢時積累的一切真正的好朋友,就會離我們而去。而此時在有錢的時候,交到了朋友,我們或許都是不信任的。所以,千萬不要在有錢後,不會做人。
  • 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什麼道理?心酸又現實
    「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這句俗語雖然簡短,但卻言簡意賅,蘊含著幾千年來老祖宗們的社會經驗。其中又有什麼道理和啟示呢? 一、有錢不去兩地 一是不去利慾浮華的是非之地。這樣的地方不用多說,大家都懂。
  •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沒錢不娶活漢妻」,為啥?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沒錢不娶活漢妻」,為啥?有道理嗎?過去的農村跟現如今可大不一樣,過去的農村幾乎沒人外出打工。現在的農村跟過去已然不同,種地反而成為了副業,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每年的外出打工,所以也有村民說,自己到底屬於什麼身份呢?說是農民吧!自己不種地,說是城裡人吧!自己也沒有城市戶口也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對於種地的俗語老話可不少,在農耕為主的時代,種地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土地承載著全家的希望,所以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
  • 四十歲以後,男人有錢和沒錢的區別,很真實
    生活處處都離不開錢,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卻什麼也做不成。每個人拼搏一生,也都是想要積攢財富,讓下一代衣食無憂。女人在選擇人生伴侶的時候,會不自覺把經濟條件放在第一位,並不是因為女人物質,而是因為女人很清楚,往後的生活,沒有錢是很難幸福過下去的。
  • 研究證明:「有錢的男人和沒錢的男人,五十歲後,區別就明顯了」
    一個男人有錢沒錢,50歲過後,區別就已經很明顯了。一、有錢的男人,開始享受生活,沒錢的男人,還在為了生活奔波很多人,55歲就退休了,即便沒有退休的,也是工作沒有什麼壓力的。他們就會帶著老伴全國各地區旅遊。兒女已經成家立業,生活殷實,也沒有什麼負擔,不再需要為了生活而操勞,開始享受生活的時候了。
  • 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記得在別人面前說話要小聲
    人生,沒什麼,別沒錢,錢這個東西,說好好得不得了,說壞也壞得不得了,錢本身沒有罪,有罪的是人心,錢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就看你怎麼使喚;這世界上的人,沒有人不喜歡錢,人生,有時候所有的問題,都是錢的問題,有了錢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難題,我們喜歡錢,太多的時候,是被生活所逼迫。
  • 被親兒活埋母親已去世,姐妹抱團養老卻散夥:沒錢談什麼優雅變老
    有的老人家裡經濟比較好,用什麼都比較隨便;而有的老人家裡經濟一般,處處節省,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分歧和矛盾,15年後他們最終還是散夥了。其實這種事因為錢解散的養老團體,不只這一個,「抱團養老」的親歷者薛阿姨講述了自己的心聲:錢讓這個團兒抱不緊,就算是居住方式合適,不摻雜感情,也會出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錢。比如薛阿姨所在的養老團體是每個人每月交400元夥食費,就拿吃飯來說,大家雖然說都交了夥食費,可有的人慢慢就不平衡了。
  • 農村養老出現「輪替伺候」的現象,這對兒女來說「公平」嗎?
    最終兒女商量後決定,大家「輪替伺候」,不論有錢沒錢,還是工作閒忙,每個家庭輪一個月,再去下一家。這樣看似平局伺候老人的方法,對於兒女來說真的「公平」嗎?現在農村老人養老,無論採取什麼方法,其實都是很難做到決定公平,有的家庭甚至為了老人養老而大打出手,兄弟姐妹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問題的原因到底出在那裡呢?
  • 「沒錢的人才戴黃金,有錢的人戴手錶」,這種說法你同意嗎
    那天無意中看到一個爭論,爭的是「沒錢的人才戴黃金,有錢的人戴手錶」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有人覺得有道理,有人覺得沒道理,還有人覺得雖然話不好聽,但確實說中了一類常見的現象。我算是比較同意第三種說法的,雖然有人說,真沒錢的人哪裡還戴得起黃金,戴得起首飾,但凡還能戴得起黃金的,都不會是沒錢的,都是有錢人。